
心理自愈書: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
最新章節(jié)
- 第10章 后記:遇見閃閃發(fā)光的自己——體驗生活,享受生命
- 第9章 調整心態(tài),讓自己發(fā)光
- 第8章 克服心理問題,讓自己成長
- 第7章 病癥也是智慧的顯現
- 第6章 身體不舒服是我們慣用的武器
- 第5章 病癥是我們被迫選擇的信差
第1章 推薦序
2009年,第一次見到花榮,我就被她那雙深邃的眼睛吸引。身為蒙族人的她如騰格爾一樣長著一雙細細彎彎的眼睛,眸子中透出的光,異常光亮,就像一個很深的隧道,但是站在隧道的一端依然能遙望見一個遠遠的光明的出口。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我們一見如故。花榮向我娓娓道來她這么多年對生命的探索歷程,一件事又一件事……有的事情,她甚至探索了好多年,終于像偵探一般發(fā)現了規(guī)律,到最后終于釋懷,這種不斷地為自己的生命松綁和療愈的過程,使她在不斷圓滿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輕松,對生命所賜予的種種體驗都滿懷感恩之心去面對,最后終于一一悟出了傷痛和病癥背后的美意。這種執(zhí)著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源于她對自身生命的熱愛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這是多么可貴的品質!
那時,我就想,如果能將她所敘述的這些事情寫成一本書該有多好!不僅她自己能完成一個自身的梳理,也能給很多人帶來對自身生命的思考。
于是,第一次見面,我們就有了這樣的約定:要完成一本書!雖然我曾幫助過很多人出版圖書,但是從來沒有這一次如此的熱情,我想一定是她如孩子一般對生命的真誠與好奇打動了我,她如朝圣者般的對智慧的朝圣精神感染了我,這是一顆多么純真美好的心靈,難道不像荷花一樣,雖然身帶污泥,卻一直在追求著圣潔的綻放?
在寫作和尋求出版的路程中,我們共同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出版的希望起起落落,時間的無限擱置,使得花榮自己也漸忘了此事。
2012年9月,我的父親被檢查出癌癥晚期。花榮聽說了此事,特意趕過來看望父親,并且分享了實施辟谷的生命體驗——她在北京的公司正常上班的情況下,整整兩周未食。周圍的親戚朋友都為她很擔心,但是她完好無恙地堅持了下來。花榮沒有說任何的大道理,也沒有說任何安慰的話或者從哪里聽說的奇跡,她坐了幾個小時的車來到我的家里,只為分享自己的這個真實體驗來鼓勵父親:“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她沒有任何的同情和可憐,很鄭重地說完了這件事,便冒著雨走了……看著雨中她的背影,我想:這樣一個對生命有洞見的人,我應該讓她的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于是,時間就到了2015年,我依然沒有放棄對這本書的出版推薦,終于最后有了真正要出版的消息,于是欣然作序,也為自己這幾年對朋友的承諾有了一個交代,更希望讀者朋友能夠通過這本書,欣賞到一個在心靈探索之路上行走的勇士,雖然她看上去很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著,但是內在的世界卻寬闊遼遠,她的開拓和收獲,同樣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自己,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活得通透順暢,一點“病癥”沒有呢?
讓我們隨著花榮的探索,認識到這些讓我們作繭自縛的病癥,一層層釋放自己……最終,與閃閃發(fā)光的自己相逢!
北京中科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專欄作家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