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中醫養生與疾病預測
最新章節
- 第44章 《黃帝內經》與經絡肢體病證治療(4)
- 第43章 《黃帝內經》與經絡肢體病證治療(3)
- 第42章 《黃帝內經》與經絡肢體病證治療(2)
- 第41章 《黃帝內經》與經絡肢體病證治療(1)
- 第40章 《黃帝內經》與氣血津液病證治療(2)
- 第39章 《黃帝內經》與氣血津液病證治療(1)
第1章 前言
《黃帝內經》是中華民族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包括《素問》八十一篇和《靈樞》八十一篇,各九卷。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學術思想和思維方法,對中醫學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歷代醫家論述疾病與健康提供了理論依據。盡管歷代醫家學說各異且有爭論,但鮮有背離之者,幾乎無不求之于《黃帝內經》而為立論之準繩。就是現代人研習中醫,也都首先攻讀《黃帝內經》。可見,《黃帝內經》至今仍有學術研究和臨床指導的重要價值。
《黃帝內經》不僅從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而且還提出了藥食結合的治病、養生觀點,指出疾病的治療需要藥物與食物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食物對疾病的治療起到了一定的輔助性。《素問·五常政大論》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也就是說無論用什么藥,不管有沒有毒,都不要等病全好了再停藥,那樣容易造成用藥過度而傷其正氣。
食療可以輔助治療疾病,我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能忽視它。《黃帝內經》論及的方藥有十三首,其中湯藥醪醴、生鐵洛為飲、澤瀉飲、蘭草湯等就是以藥膳為突出特點的方藥。湯液醪醴出自《素問·湯液醪醴論》:“黃帝問曰: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湯液和醪醴是以稻谷作為原料釀制成的酒類,具有通陽發散、防病治病的作用。如外感初起,可適當服用以祛邪;經脈不暢也可服之以疏通。該方不但對后世方劑學等的發展有深刻影響,而且它也提示了藥膳食療中用酒的目的和意義,以及使用法度。生鐵洛為飲出自《素問·病能論》:“帝曰:有病怒狂者……治之奈何?岐伯曰:……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生鐵洛,其氣重而寒,能瀉熱開結,平木火之邪,又能重鎮心神,所以不但能治怒狂等病,而且對精神情緒有調節作用。烹飪講究用鐵鍋、銅鍋等也有類似的意義。
鑒于今人對養生防病的意識愈加強烈,故本書擷取了《黃帝內經》中的精華,以通俗的語言講解陰陽、五行、藏象等中醫基礎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又對生活中常見的三十六種疾病的病因、發病前的表現、治療等結合《黃帝內經》進行詳解。本書在介紹三十六種疾病藥物療法的同時也給各位讀者奉上了三十六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