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2評論第1章 引子(1)
城北的德壽宮中,宋高宗趙構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活了八十一歲,當了三十六年皇帝,又退位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他的一生,既經歷過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又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帝王榮光。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南宋京師臨安寒風凜冽,天幕多日不現陽光,陰沉得如鐵板一塊,卻又始終降不下雨雪來。恰在這個時候,太上皇宋高宗趙構最寵愛的劉貴妃一病不起,撒手西去。
劉貴妃年輕時姿質艷美,絕色傾國,號稱“天下第一美人”。她原是趙氏宗室之妻,宋高宗第一次見到她的畫像就愛慕不已,隨即“命召入,遂有寵”。金國國主完顏亮亦為其美貌垂涎三尺,決意南下攻宋,道:“宋有劉貴妃,天下絕色也。今一舉而兩得之,所謂因行掉臂也?!彼^兩得,一指江南之地,二指劉貴妃。并在南侵前特意命人準備好新被褥,預備等擄到劉貴妃時使用。
可惜完顏亮最終未能實現“屯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夢想,意外在采石[1]敗給了南宋白面書生虞允文。這場敗仗非但引發了金國內部政變,導致完顏亮本人身死名裂,還完全改變了南宋政局——虞允文一戰成名,名揚天下,引發了南宋軍民空前的愛國熱情。宋高宗趙構不敢抗金,依舊推行投降路線,但朝野上下都反對其投降策略。宋高宗聲名日下,進退兩難之余,不得不效仿他父親宋徽宗傳位給宋欽宗的法子,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昚(shèn),是為宋孝宗,自己則退位為太上皇,由鳳凰山大內搬去了城北的德壽宮[2]。
與北宋皇帝大多短命不同,身為南宋第一位皇帝的宋高宗相當長壽,這大概與他年輕時就已經喪失性能力、不能再恣意親近女色有關,盡管有絕世神醫王繼先的壯陽藥黑虎丹,還是挽救不了皇帝不能再行人事的凄涼命運,因而劉貴妃雖然明艷絕倫、麗冠天下,卻始終沒有得到過宋高宗真正的愛撫。
劉貴妃死后沒幾天,宋高宗也步其后塵,病入膏肓,幾近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已經八十一歲,當了三十六年皇帝,又退位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他的一生,自然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既經歷過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又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帝王榮光。
即將辭世的太上皇神志相當清醒,但他只是張大眼睛,安靜地躺在床榻上,周遭的一切都成了虛無,仿佛整個塵世都處在沉睡之中,唯有他是清醒的。他的人生,將從歲月的天空中消逝,所留下的,只有綿綿不絕的記憶。
他知道,許多大宋子民都在暗中罵他是偏安皇帝,不圖恢復祖宗基業,只一心與金人講和。其實他也曾有過發憤圖強的決心,一度將南宋京師定在建康[3],幾近邊防前沿??蓱K痛的經歷最終告訴他,南宋軍隊根本無力與金軍抗衡,他一改初衷,重用秦檜,猥瑣地向金人求和,不過是不得不順應天時而已。
當年北宋滅亡,宋徽宗、宋欽宗及皇室人員盡數被金人俘虜北上,趙構作為大宋唯一幸存的皇子,為眾大臣擁立即位,就此開創了南宋王朝??上@個“生于憂患”的皇帝注定當不了太平天子,還來不及坐穩九鼎寶座,就被金人一路追殺,狼狽逃竄,一度不得不入海避敵。當時皇帝身邊的大臣除了宰相執政外,只有御史中丞趙鼎、中書舍人李正民等六人而已。一干人乘船入海,漂泊到海上避難。由于衣食物資無法及時得到供給,時時處在饑寒交迫中。到了后來,身為皇帝的他實在餓得不行了,命令停船靠岸,親自步行到一座寺廟乞討食物。僧人見皇帝駕臨,大吃一驚,因為來不及準備,臨時以五個炊餅進獻,他一口氣就吃掉了三個半,窘迫之狀由此可見。
關鍵時刻,多虧了大將韓世忠,他僅率八千水師,及時將十萬金軍主力逼入建康東北七十里處的黃天蕩。韓世忠夫人梁紅玉親自擂鼓助戰,宋兵用鐵綆貫大鉤,把金兵小船逐只鉤沉,金兵屢次突圍均告失敗。后來由于福建人王某的指點,金軍主帥兀術[4]才利用老鸛河故道沖出宋軍包圍,渡江逃走。金軍總共被堵截四十八天,這就是著名的黃天蕩之戰。金兀術軍逃出了韓世忠的包圍后,又遭遇岳飛部,交戰之下,金軍大敗而逃,岳飛由此收復建康。此后,金軍再也不敢渡江,宋高宗趙構這才得以返回建康。
但那段漂泊海上的經歷無疑是宋高宗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當此彌留之際,他甚至聽到了海濤的聲音,重新感受到噴濺而起的浪花、撲面而來的海洋的獨特咸味……
閘門“嘩啦”一聲打開了,記憶仿若錢塘江的潮水一般涌來——那些人,那些對他有特殊意義的人,那些他以為早已經忘得干干凈凈的人,又重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除了生母韋太后外,就數丞相秦檜了。而他平生最感愧疚的人,一個是冤死風波亭的名將岳飛,另一個是因冒充柔福帝姬被處死的女尼李靜善。他當然也有最恨的人,排在第一位的首推追得他幾無容身之地的金軍統帥兀術,第二位則是于他有著雙重意義的秦檜。世間亦有令他驚嘆的奇男子,一個是在采石一戰成名的虞允文,另一個則是歸正人[5]辛棄疾。辛棄疾曾于千軍萬馬中輕取叛將首級,不僅有令人熱血沸騰的傳奇經歷,其妻子趙彥騫竟然還是秦王趙廷美七世孫[6]。
行將離世之際,一張張熟悉或是不那么熟悉的面孔重新浮現在眼前,給宋高宗內心深處帶來一陣莫名的悸動。這些在他臨死前再度憶起的人,除了辛棄疾尚且在世外,其余的人都已經先行離去,若是地下重逢,會是什么樣的感受?
守候在病榻前的宋孝宗趙昚見太上皇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的微笑,忙上前叫道:“父皇可還有什么心愿?”見宋高宗毫無反應,大著膽子伸手一探鼻息,才發現對方早已斷氣。
宋孝宗先是一愣,隨即放聲大哭起來。他雖非宋高宗親子,卻感激養父傳位之恩,歷來謹守孝道。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哀傷不能自已,加上厭惡政事,下詔傳位給皇子趙惇。趙惇以太子身份即位,是為宋光宗。
宋光宗是宋孝宗第三子,為宋孝宗原配郭氏所生。郭氏出身名門,是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孫。郭氏在宋孝宗繼位前病死,后被追封為皇后。她在世時共生育四子:長子趙愭,封鄧王;次子趙愷,封慶王;三子趙惇,封恭王;第四子則不幸早夭。按照宗法,郭氏之子均是嫡子身份,按照立嫡與立長的原則,趙愭最早被立為太子,但不幸趙愭不久后病死。按照順序,太子位應該輪到次子趙愷。然而宋孝宗嫌棄次子趙愷過于寬厚仁慈,更偏愛三子趙惇,不僅是因為趙惇“英武類己”,而且趙惇正妃李鳳娘有大吉之相——她出生時有黑鳳凰聚集房頂,又被相士皇甫坦斷言有“母儀天下”之相。宋高宗便是聽到傳聞后,親自選定她為恭王趙惇的正妃。
趙惇在各種機緣巧合下被幸運地立為太子,又繼承了皇位。但實際上,他父親宋孝宗并不是什么英武之輩,他自己不但不“類己”,還是歷史上著名“妻管嚴”——其正妻李鳳娘驕橫陰險,當上皇后后不斷在宋孝宗和宋光宗之間搬弄是非,引得父子互相猜忌。宋孝宗一度決定廢黜李鳳娘,招來老臣史浩商議廢后之事。不料史浩認為宋光宗剛剛登上皇位,如果立即廢黜皇后,會引起天下人的議論,不利于大局,堅決不同意廢后一事。此時,宋孝宗已經退位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廢后一事只好作罷。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光宗君臨天下,擁有無上的權威,卻在家里怕老婆,凡是李鳳娘說的話,只能唯命是從。對妻子的懼怕,加上對父親的猜忌,宋光宗身心備受折磨,得了怔忡病。李鳳娘借機控制了宋光宗,不準他去重華宮給宋孝宗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