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熹平年間的陰霾籠罩九州大地。桓靈二帝昏聵,十常侍弄權,賣官鬻爵之風盛行,賦稅徭役如大山般壓在百姓肩頭。巨鹿人張角以“太平道“為組織形式,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發動黃巾起義,戰火迅速蔓延,百姓流離失所,天下陷入動蕩。
幽州涿郡,正值仲春時節,桃花灼灼,粉白的花瓣隨風輕舞,宛如飄雪。在城郊一處清幽的桃園中,三人肅然而立。園主精心打理的這片桃林,此時竟成了命運交匯的見證之地。桃樹虬枝上掛著露水,在晨光中折射出細碎的光,仿佛連天地都在屏息等待這場宿命的相逢。
中間那人身高七尺五寸,耳垂過肩,雙手自然下垂時竟能觸及膝蓋,面容溫和卻難掩眼中的英氣,正是漢室宗親劉備,字玄德。他雖織席販履為生,卻胸懷大志,家中墻上常年掛著先祖中山靖王劉勝的畫像,時刻提醒自己的身份與使命。前夜,他剛將最后一批草鞋售予流民,那些衣衫襤褸的百姓捧著草鞋泣不成聲的模樣,此刻仍在他眼前揮之不去。此刻,他緊握著雙拳,望著紛飛的桃花,心中滿是對天下蒼生的悲憫與壯志未酬的不甘。
左側之人,身材魁梧,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正是張飛,字翼德。他是本地屠夫出身,在涿郡開著一家肉鋪,平日里除了殺豬賣肉,最愛結交豪杰。肉鋪門口那口祖傳的青石案,不知見證過多少江湖恩怨——曾有貪官的爪牙來收保護費,被他單手拎起摔出三丈遠;也曾有孤兒寡母來賒肉,他反倒多塞兩塊骨頭燉湯。雖性格魯莽,卻俠肝義膽,常常為貧苦百姓仗義疏財。此刻,他瞪著銅鈴般的大眼睛,粗聲粗氣地說道:“如今天下大亂,百姓受苦,我老張空有一身力氣,卻只能看著這世道如此昏暗。今日得遇二位,實乃幸事!“說著,他從腰間摸出一壺酒,仰頭灌了一大口,酒液順著虬須滴落,在衣襟暈開深色痕跡。
右側的漢子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乃是關羽,字云長。他本是河東解良人,因在家鄉看不慣豪強欺壓百姓,一怒之下殺了惡霸,不得已流亡江湖。這些年,他推著小車,走南闖北,以販棗為生。車轍碾過的每一寸土地,都印著饑民的哀號,都刻著貪官的獰笑。聽聞幽州在招募義兵,他日夜兼程,草鞋磨穿三雙才趕到此處。關羽輕撫長髯,目光堅定地說:“我雖漂泊四海,但心中一直懷揣著匡扶正義、救民于水火的志向。這些年行走江湖,見過太多人間疾苦,此番定要有所作為。“話音落下,他腰間那把銹跡斑斑的佩刀,在桃花影里微微顫動。
劉備聽了二人之言,心中激動不已,向前一步,誠摯地說:“備雖不才,然身為漢室宗親,見百姓遭此劫難,食不能安,寢不能寐。今幸得二位英雄,若不嫌棄,愿與二位結為異姓兄弟,共圖大事,拯救黎民于倒懸,匡扶漢室于將傾!“說著,劉備眼中泛起淚光。他解下脖頸間母親臨終前織就的粗布巾,輕輕擦拭眼角——那布巾經緯間,還留著幼時母親教他誦讀《春秋》的余溫。
張飛一聽,立刻拍手大笑:“好!好!俺老張早就想找個機會痛痛快快地干一番大事了,今日便與二位結為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誰要是敢背叛兄弟,我老張第一個饒不了他!“說著,他用力拍了拍劉備和關羽的肩膀,震得桃樹簌簌落下花瓣,如紅雨般落在三人肩頭。
關羽也鄭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贊同:“關某此生,能得二位兄長,夫復何求!從今往后,關某定當追隨兄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言罷,他從懷中掏出半塊殘破的玉佩,那是離家時母親塞給他的,“他日若能歸家,定要讓二老看看,孩兒沒有辱沒關家名聲。“
三人很快便在桃園中設下烏牛白馬祭禮。香煙繚繞中,三人跪在地上,對著蒼天明月,齊聲起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言聲驚起林間棲息的白鶴,它們撲棱著翅膀掠過桃林上空,在朝陽下拖出長長的影子,仿佛為這場結拜鋪上了天作的錦緞。
結拜完畢后,三人在桃園中開懷暢飲,共商大計。張飛將自家地窖里珍藏的三壇老酒悉數搬出,酒壇封口的黃泥一敲開,醇厚酒香便混著桃香彌漫開來。他們談到天下局勢,談到百姓疾苦,談到未來的志向,越說越興奮,越說越豪情萬丈。劉備解下腰間竹笛,吹奏起幼時在鄉間聽來的民謠,關羽和張飛用碗碟敲著節拍,粗獷的歌聲驚得遠處村落的犬吠此起彼伏。
此后,張飛變賣了家產,招募鄉勇,打造兵器。他的肉鋪里,往日懸掛豬肉的鉤子上,如今掛滿了打造兵器的鐵料。鐵匠鋪的爐火晝夜不熄,火星濺落在地上,如同他們胸中燃燒的壯志。劉備打造了雙股劍,關羽則鍛造了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張飛定制了丈八點鋼矛。每一件兵器鍛造時,三人都要輪流守在熔爐旁,將自己的汗水與信念融入其中。
臨行前的夜晚,桃園中再次相聚。劉備望著兩位兄弟,語重心長地說:“此去戰場,生死未卜。但只要我們兄弟齊心,定能闖出一片天地。“關羽默默解下披風,披在劉備單薄的肩頭;張飛則砍下桃枝,捆扎成火把,“大哥放心,有俺老張在,定讓那些黃巾賊有來無回!“
月光灑在桃園,映照著三人堅毅的臉龐。從此,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在這亂世之中,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傳奇,而他們的兄弟情義,也隨著一次次的出生入死,愈發深厚,成為了一段千古傳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