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司馬昭弒君
- 縱觀三國兩晉風云傳奇
- 李宴林
- 1153字
- 2025-08-05 20:13:42
司馬昭弒君:魏晉嬗代的血色丑聞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洛陽皇宮的太極殿籠罩在詭異的寂靜中。曹髦緊握青銅劍,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龍袍下擺沾滿泥污。他望著階下神色陰沉的賈充,突然暴喝:“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今日必殺此賊!”話音未落,殿外已傳來鐵甲碰撞的聲響,一場顛覆王朝的血腥政變,正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
一、傀儡帝王的困獸之斗
自曹芳被廢后,年僅十四歲的曹髦被推上皇位。這位少年天子飽讀詩書,在太學與儒者辯論時,連問“夏禹、商湯、周文王是受天命,還是迫不得已”,暗指司馬氏專權。他常在御花園徘徊,望著褪色的龍紋浮雕,低聲吟誦“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眼中燃燒著不甘的火焰。
司馬昭卻對這些挑釁不以為意。當曹髦加封他為晉公、賜九錫時,他坦然受之;朝堂之上,官員奏事必先向司馬府報備,皇帝的詔書反倒成了一紙空文。直到曹髦寫下《潛龍詩》:“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將自己比作被困井中的潛龍,司馬昭終于意識到,這個傀儡不再甘心任人擺布。
二、血色宮廷的終極對決
五月初六深夜,曹髦召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跪地痛哭,勸他忍耐;王沈、王業卻連夜向司馬昭告密。曹髦來不及多想,拔劍登輦,率領宮中宿衛、奴仆數百人,吶喊著沖出宮門。
云龍門下,賈充率三千甲士攔住去路。曹髦揮劍高呼:“吾乃天子,爾等敢弒君乎!”甲士們被天子威儀震懾,紛紛后退。成濟卻在賈充的厲聲催促下,挺戈直刺曹髦前胸。天子的鮮血濺在宮墻之上,染紅了“正大光明”的匾額,也染紅了司馬氏篡權的最后一道屏障。
三、欲蓋彌彰的政治丑劇
司馬昭聽聞弒君消息,驚得跌坐在地。他望著成濟手中滴血的長戈,意識到這樁暴行將成為永遠洗不掉的污點。為平息眾怒,他先是將成濟兄弟夷滅三族,讓他們成為替罪羔羊;又威逼太后下旨,將曹髦貶為“庶人”,試圖將這場弒君鬧劇定性為“叛逆伏誅”。
然而,輿論的譴責如潮水般涌來。陳泰捶胸痛哭:“唯有斬賈充,少謝天下!”尚書左仆射陳騫在朝堂上公然質問:“成濟何人,敢行此逆?”民間流傳的童謠唱道:“司馬昭,心腸毒,殺皇帝,如宰豬”,將這場丑聞傳遍大街小巷。
四、權力游戲的血腥注腳
曹髦之死,徹底撕開了司馬氏“以孝治天下”的遮羞布。司馬昭雖最終完成了晉室代魏的布局,卻始終未能擺脫“弒君者”的惡名。他臨終前握著司馬炎的手,望著宮墻上未洗凈的血跡,喃喃道:“吾事魏歷年,人臣之禮已盡,然……”話未說完,便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雙眼。
這場發生在洛陽宮闕的弒君事件,不僅加速了曹魏政權的覆滅,更成為中國歷史上權臣篡位最丑惡的一幕。當后世史家翻開《三國志》《晉書》,那些被篡改的詔書、被掩蓋的真相背后,永遠回蕩著曹髦臨終前那聲悲憤的吶喊——那是一個末代帝王,對命運最壯烈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