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4章 興兵伐吳

興兵伐吳:血色長江上的復仇狂瀾

章武元年秋,白帝城旌旗蔽日,六十萬蜀軍鎧甲如林。劉備頭戴白盔,身披素縞,腰間雙股劍纏著染血的布條——那是關羽臨終前的護腕。他遙望荊州方向,耳畔似又響起二弟敗走麥城時的吶喊,眼中殺意幾乎要將滾滾長江點燃:“朕今親率大軍,踏平江東,為云長報仇!”

一、怒火焚心的帝王決策

關羽首級被獻于曹操后,劉備便將靈位供于成都太廟,每日三拜九叩。張飛更是怒不可遏,在閬中軍營里鞭撻士卒,催促制辦白衣白甲:“不殺盡江東鼠輩,誓不為人!”不料,部將范疆、張達趁夜割下他的頭顱,渡江投吳。噩耗傳來,劉備當場昏厥,醒來后撕碎諸葛亮苦心擬就的《聯吳抗曹疏》,拍案而起:“若不滅孫權,朕無顏見桃園兄弟!”

朝堂之上,趙云挺身而出:“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正該北伐中原,若先與東吳交兵,恐中奸計!”諸葛亮也羽扇頻搖,懇請暫緩出兵。但劉備將玉璽重重砸在案上,震得竹簡紛飛:“云長、翼德之仇,不共戴天!誰再言阻,斬!”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唯有法正若在,或能勸阻,可此時的他,墳頭青草已過膝。

二、勢如破竹與暗流涌動

蜀軍東進,一路勢如燎原。老將黃忠雖已七旬,仍手提赤血刀沖鋒在前,在巫縣陣斬吳將史跡;吳班、馮習率先鋒軍連克秭歸、夷道,將戰線推進至猇亭。孫權惶恐,遣使求和,愿送還張飛首級、歸還荊州,劉備卻將求和書投入火盆,烈焰映得他面容扭曲:“孫權小兒,朕必生啖其肉!”

東吳拜陸遜為大都督時,軍營中一片嘩然。這位白面書生面對老將韓當、周泰的嘲諷,只淡淡展開地圖:“蜀軍連勝而驕,沿江七百里連營,正是破綻。”他下令吳軍退守夷陵,任憑蜀軍每日叫罵,堅壁不出。劉備焦躁之下,命人在山林中扎下四十余座營寨,綿延不絕,黃權見狀急諫:“山林茂密,若用火攻……”話音未落,已被斥為“亂軍心”,調往江北督防魏軍。

三、火燒連營的血色終章

章武二年閏六月,長江南岸酷熱難耐。陸遜登上山頂,望著蜀軍密匝匝的木寨,嘴角勾起冷笑。當夜東南風驟起,他一聲令下,數千火船順流而下,火箭如流星般墜入蜀營。剎那間,百里山林化作火海,蜀軍營帳的慘叫聲與火舌的爆裂聲交織。黃忠為救劉備,殺入重圍,白發染血,最終力竭而亡。

劉備在親兵護衛下逃至馬鞍山,回望身后沖天火光,恍惚看見關羽、張飛提刀而來,又轉瞬化作漫天烈焰。陸遜率追兵四面合圍時,趙云單槍匹馬殺透重圍,救下主公。殘陽如血,白帝城的輪廓在濃煙中若隱若現,劉備撫著趙云染血的戰袍,悲嘆:“朕竟敗于書生之手,何面目回成都?”

四、折戟沉沙后的三國變局

夷陵之戰,蜀軍精銳盡喪,四十余座營寨化為灰燼。劉備愧居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時,手指荊州方向,氣若游絲:“興復漢室……就靠丞相了……”而東吳雖勝,卻也元氣大傷,不得不重新遣使修好。曹丕隔岸觀火,坐收漁利,曹魏的天平在這場廝殺后愈發沉重。

長江水依舊滾滾東逝,卻帶走了蜀漢最鼎盛的氣象。那些燒焦的營寨木樁,多年后仍倔強地立在江邊,似在訴說著一位帝王被仇恨蒙蔽雙眼后的慘烈結局。這場傾盡舉國之力的復仇之戰,不僅改寫了三國格局,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當怒火沖昏理智,再強大的軍隊,也不過是風中殘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广德县| 安平县| 深圳市| 彰化县| 千阳县| 棋牌| 合阳县| 深州市| 宣汉县| 望江县| 安义县| 休宁县| 平阴县| 开封市| 田阳县| 曲松县| 彭州市| 中方县| 汝南县| 禹州市| 海口市| 县级市| 古交市| 永兴县| 天津市| 新丰县| 砀山县| 安吉县| 浦江县| 九龙坡区| 龙江县| 临沂市| 逊克县| 元谋县| 涞水县| 江源县| 漾濞| 盈江县| 都匀市|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