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6章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武侯北伐的悲壯史詩

建興六年春,漢中祁山堡的積雪尚未消融,諸葛亮已在中軍帳展開《出師表》的墨跡。案頭的七星燈忽明忽暗,映著他鬢角新添的白發。帳外傳來三聲炮響,三萬蜀軍列陣待發,玄色戰旗上的“漢“字在朔風中獵獵作響——這是蜀漢丞相第六次踏上北伐之路,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征途。

一、初出祁山:希望與遺憾交織

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曾兵分三路:趙云出斜谷為疑兵,馬謖守街亭斷魏軍糧道,自己親率主力直撲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姜維歸降時眼中閃爍的火光,讓諸葛亮以為“興復漢室“指日可待。

然而街亭的失守打碎了美夢。馬謖違背節度,將營寨扎在南山,被張郃斷了水道。當諸葛亮在祁山堡聽聞敗訊,手中的羽扇驟然停在半空——那把陪伴他多年的扇子,扇骨上還刻著“鞠躬盡瘁“四字。他揮淚斬馬謖時,帳外的春雨混著雪水,打濕了蜀軍返蜀的歸途。

二、二出祁山:糧道困局的初次顯現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選擇陳倉道。郝昭在陳倉城死守二十余日,蜀軍的云梯被火箭點燃,沖車被巨石砸爛。當最后一粒糧草耗盡,諸葛亮望著城頭郝昭布滿血絲的眼睛,不得不下令撤軍。

歸途設伏斬殺王雙時,他并未露出喜色。望著士兵們啃著樹皮行軍的背影,他第一次意識到:蜀道艱難,糧草運輸才是北伐最大的敵人。此后,他命人在漢中開墾屯田,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那些帶著齒輪的運輸工具,轉動的不僅是糧食,更是他與時間賽跑的決心。

三、三出祁山:老將凋零與新人崛起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奪取武都、陰平二郡,卻痛失老將趙云。這位追隨先帝的虎將臨終前,將自己的青釭劍贈予諸葛亮:“丞相,子龍不能再隨您北伐了......“靈堂之上,諸葛亮撫摸著劍鞘上的龍紋,想起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英姿,淚水終于決堤。

但也正是這次北伐,讓姜維逐漸成長為軍中支柱。在鹵城之戰中,這位年輕將領率偏師奇襲魏軍后方,繳獲的糧草解了燃眉之急。諸葛亮望著姜維在沙盤前推演戰局的身影,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的微光。

四、四出祁山:與司馬懿的首次正面交鋒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遇上了最強勁的對手——司馬懿。兩軍在祁山對峙,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女裝羞辱,對方卻笑納道:“孔明送衣,當好好珍藏?!?

鹵城之戰的勝利是短暫的輝煌。當李嚴在成都謊稱糧草不濟,諸葛亮不得不撤軍時,司馬懿率軍追擊,卻在木門道中了埋伏,張郃被亂箭射死。望著魏軍倉皇逃竄的背影,諸葛亮卻沒有絲毫喜悅——他知道,這次撤退,意味著又一次錯失良機。

五、五出祁山:星落五丈原的終章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駐軍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他分兵屯田,與當地百姓雜居耕作,試圖長久相持。每當夜幕降臨,他總會登上營寨的高臺,遙望長安方向的星空——那里有漢室曾經的輝煌,也有他畢生的理想。

秋風起時,諸葛亮的病情急劇惡化。他在帳中設七星燈祈禳,卻被魏延闖帳踏滅主燈。彌留之際,他將《兵法二十四篇》交給姜維,囑咐楊儀、姜維依計撤軍。當最后一口氣咽下時,五丈原的秋風卷著落葉,穿過蜀軍的營帳,仿佛在為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丞相送行。

六、未竟的征途與永恒的豐碑

六出祁山,歷時七年,諸葛亮最終病逝于五丈原。他沒能實現“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理想,但那些留在祁山古道上的足跡,那些木牛流馬轉動的痕跡,那些《出師表》中的赤誠,卻永遠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當蜀軍撤回成都時,百姓沿途跪拜,哭聲震野。司馬懿巡視五丈原蜀軍大營,見營壘布局嚴謹,不禁感嘆:“天下奇才也!“而在成都的武侯祠,千百年后仍有人憑吊——那個為理想燃盡一生的人,早已超越了成敗,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土默特右旗| 义马市| 甘孜县| 秦皇岛市| 凤山县| 阳朔县| 合山市| 赣州市| 台山市| 泰宁县| 罗定市| 建始县| 吉首市| 禹州市| 关岭| 巨鹿县| 南溪县| 金秀| 临桂县| 都昌县| 北辰区| 新余市| 合阳县| 临沭县| 千阳县| 栖霞市| 凤凰县| 嘉义市| 赣州市| 任丘市| 富源县| 和平区| 土默特左旗| 卢氏县| 来凤县| 五华县| 巫溪县| 定襄县| 延津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