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頁之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審核員葉謙
我每天審核一千個靈魂。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裝逼,但它是我們部門門口貼著的宣傳標語。
字面意義:短視頻內容初審員,工作內容是點擊、標記、刪除、歸類、報錯。核心技能:麻木。
我叫葉謙,二十八歲,東南內容安全研究中心14樓視覺凈化部專員,負責推薦算法輸入內容的第一輪審核。
通俗點講,我的手指決定著億萬人看到什么,又錯過什么。
也許還決定了一些人死不死得那么難看。
?
今天是我入職的第267天。凌晨五點三十七分,天剛蒙亮。
電梯門緩緩打開,幾個熟悉卻叫不上名字的同事已經站在里面,個個面無表情,像一群不熟的NPC,唯一的交流是腳步聲的回音。
我輕聲說了句“早”,沒有人回應。
大多數人帶著降噪耳機,有些則直接目光下垂,一副尚未“系統激活”的狀態。
據說我們公司在某段時間內,被外界質疑過“員工是否為仿生人”。
我原本以為是玩笑,直到我發現,真的有同事連打噴嚏的頻率都接近程序循環。
?
工位排得像批量生成的迷宮。每個格子里一盞冷白燈,一臺雙屏終端,一個注視你眼動指標的AI攝像頭。
我坐下,AI識別系統立刻亮起:
“葉謙,歡迎回來。你已適應現實環境267天。”
這套話每天都說,早就膩了。但今天我忽然覺得有點詭異。
“適應現實”這個詞,聽起來像是某種過渡性病癥后的康復打卡。
我把速溶咖啡泡上,耳邊響起系統語音:
“你的情緒基線為正常偏低,為保證審核準確性,建議攝入溫熱飲品并開啟輔助背景音樂。”
我打開了系統推薦的“穩定情緒BGM”,是那種沒人聽得清旋律、只剩頻率的空靈音樂。
像在參加一個沒有神明的宗教儀式。
?
【審核流程·第1小時】
我刷開今天的內容清單。
第一條:
女孩對著鏡頭說,“我才二十歲,為什么已經不想活了?”
我沒有任何猶豫,系統標紅關鍵詞:“抑郁/自殘/情緒感染風險”,我點了“限流處理”。
這已經是今天第七條“人生過敏內容”了。
緊接著是:
一對小情侶分手互罵的視頻;
一個中年阿姨在直播間跳舞,被成群的彈幕調侃“跳給鬼看”;
一只貓從桌子上摔下來,配音:“笑死我了”——
這些內容,我幾乎都能提前預判接下來的臺詞。
世界像一臺永動機,在推薦頁里日復一日自焚又重生。
而我,是那個坐在火堆旁最冷靜的審判員。
也是最麻木、最無力的那一個。
?
我們部門有條不成文的規定:
“不共情、不投射、不記住。”
因為你要面對的,不只是人性邊角,而是徹底的情緒垃圾處理場。
平臺每天推送超7億條內容,95%以上需要審核系統篩選,而我們是第一層“人肉防火墻”。
你不能理解那些內容,只能判斷它們的“傳播風險值”。
一旦你開始試圖同情、理解、解釋,就離“情緒崩壞”不遠了。
老林就是那樣瘋掉的。
?
【關于老林】
老林是我上一排的同事,一個胖子,喜歡在午休時看貓片。
三個月前的一天,他忽然站起來,把顯示屏砸了,說他在視頻里看見了十年前失蹤的妹妹。
沒人信他,因為那段視頻根本沒被系統記錄。
他自說自話地哭了十幾分鐘,被兩名情緒干預人員帶走,三天后申請離職。
他留下的話我一直記得:“有些視頻不是別人上傳的,是系統自己生出來的。”
當時我嗤之以鼻。直到今天——
?
【第327條視頻】
封面很普通,是一個孩子穿藍白相間的校服,站在天臺上。
我隨手點開,視頻開始的瞬間,我整個人僵住了。
那個孩子,沖著鏡頭大喊:
“我知道你在看我!你別裝了!”
我手一抖,咖啡灑在桌面上。
那個天臺我認得,是我老家小學的頂樓。那棟樓五年前就被拆了。
而那個孩子……是我自己。
八歲的我,臉色蒼白,像從系統緩存里剛拖出來的舊鬼魂。
?
我慌忙點下“報錯”,系統彈出提示:
“內容來自十年前,請確認上傳者身份。”
上傳者:葉謙。
我一瞬間腦袋轟地炸了,后背開始冒汗。
這不可能,我從未上傳過這樣的內容。更不用說,我根本不知道它怎么存在。
我按下暫停鍵,視頻卻自動循環播放。
小小的我反復對我說:
“你看見了嗎?你刪過我多少次了?”
“你以為你刪掉的只是別人?”
“你把自己分成了多少塊?”
屏幕開始輕微顫抖,像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從顯示器背后扯動了整個界面。
UI開始像布一樣被扭曲,內容區裂開,一束彩光從縫隙中垂直照下——
?
系統界面徹底崩壞,變成一片像數據庫一樣的虛空,所有聲音仿佛來自地下廣播。
“你正在遺忘,請勿抗拒。”
我回頭看向玻璃,窗戶上居然映出那個孩子的臉,正在從反光里望著我。
像是一種低清畫質的幽靈,詭異又熟悉。
“你是誰?”我問。
“我是你每次點擊‘刪除’時留下的緩存。”
“你還記得你愛過誰嗎?”
我張開嘴,卻只吐出一條亂碼般的短鏈地址。
緊接著,我聽見自己哭了。
不是眼淚落下的那種哭,而是從意識深處扯裂的那種哭。
哭聲不是人發出的,更像是從億萬個已刪除內容中抽出的回音。
?
蜂鳴聲響起,提示我情緒值跌至32%。
冷卻模塊自動啟動,強制播放一段舒緩短片。
畫面是:草地、兔子、風鈴、小孩笑聲。
我原本以為是常規的AI治愈素材。
但畫面左下角,一個彈幕飄過:
“你可能是最后一個還在審核靈魂的人。”
我看著那條彈幕久久發呆,指尖貼在鼠標左鍵上,一動不動。
AI女聲響起:
“葉謙,請恢復工作狀態。”
我點了“確認”。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點擊聲,像是在為誰判死刑。
?
【午休時】
我走到陽臺抽煙。天空被厚厚的霧霾蓋住,像一塊加載失敗的頁面。
手機推送跳出:“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她說她今天又想你了』”
我習慣性點進去。
畫面中,一個女孩對著鏡頭說:
“葉謙,我知道你還在審核。你聽得見我嗎?”
我手一抖,手機掉到地上。
那個女孩,我認得。
是我大學時的初戀,林晚。三年前她在一場抑郁癥發作后跳海自殺。她的賬號早就被凍結,怎么還在發內容?
我緩慢地撿起手機,視頻已經消失,只剩加載失敗的頁面。
我終于明白,出問題的不是系統。
而是整個推薦機制的“邏輯”開始扭曲了。
?
今天,我審核了一千個靈魂。
有些是別人,有些……是我自己。
我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但我開始懷疑一件事:
也許我早就不是“內容審核員”了,
我可能是——被推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