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午夜限流
“你可能是最后一個還在審核靈魂的人。”
——那條彈幕,又一次在葉謙的屏幕角落緩緩飄過。
像是誰故意留下的紙條,不是讓你看見的,而是讓你不能忘記的。
凌晨2:41,視覺凈化部只剩三盞吊燈亮著,吊著光,也吊著人。
整層樓像一間數字寺廟,員工全成了誦經僧侶,只不過念的是系統語句——
“審核通過,保留七日。”
“違規限流,建議折疊評論。”
“檢測到情緒異常,建議切換板塊。”
葉謙摘下耳機,靠在椅背上,第一次注意到頭頂天花板竟然是鏡面反光的。
他看見自己在反光中發青的臉,像一具被數據加工過的身體模型。
“你臉色不好。”W-011站在他身后,不知什么時候進來的,仍是一身老舊潮男打扮。
“你怎么進來的?”
“你忘了我是誰了?編號者都能切入現實,但只有當你情緒值跌破35%時我們才會被系統‘加載’。”
葉謙笑了一下,像在嘲諷,又像是在點頭。
“系統說我恢復了情緒權,現在可以決定哪些視頻不刪。”
W-011靠在隔板上,叼著他那顆永遠嚼不完的糖:“可你知道,什么視頻最容易被刪掉嗎?”
“不違規、不爭議、不流量。”
“就是‘平靜’。”
“一個人拍他爸吃飯、一個人曬貓、一個人讀日記——這些都不推薦。”
“因為它們太像人了。”
葉謙沒說話。
他翻出當天被限流的所有視頻,手指劃過每一個時間戳,忽然發現一件事:
這些視頻都不是“差”,而是“太正常”。
它們沒有炫技、沒有戳心、沒有仇恨和煽情。
它們只是存在過。
系統默認他們“不會讓人停留”。
但他們本來就不是為了停留。
他們只是想被世界“路過一下”。
—
他點開一個視頻。
是個少年在黃昏后的小巷里彈吉他,彈得不準,唱得也不穩,結尾還自嘲地說了句:
“沒人聽我也無所謂啦,反正我錄下來就是給未來的我看的。”
系統標注:無價值內容、無顯著傳播性、建議折疊。
葉謙把這段視頻全屏放大,看了三遍。
然后寫下一行備注:
“未來的他值得看見。”
—
【02】折疊的人
從那天起,葉謙開始整理一個隱藏列表。
不為系統看,也不提交審核。
他把那些被“建議刪除”的視頻、圖片、文字、錄音、AI識別失敗的短片、語焉不詳的日志,一個個手動歸檔。
他給這個列表起了個名字:
【折疊的人】
—
他發現,很多人不是“不好看”,而是“不值得平臺看”。
一個外賣員站在天橋上直播晚飯,沒人進直播間。
一個女孩模仿博主做化妝教程,沒人彈幕。
一個老人在菜市場拍攤位,系統識別為“重復場景”。
他們都很平凡。
但他們都有“想被記錄”的沖動。
而這種沖動——不是為了流量,而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沒消失。
W-011有一天突然說: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你刪掉的人,不一定是死者?”
“他們可能就在你隔壁、你同事的老爸、你電梯里不說話的人、你中學沒聯系的班長……”
“但只要被系統判定為‘不推薦’,他們就被刪了。”
葉謙沉默很久。
他說:“我刪的從來不是死人,而是活著但‘不再存在’的人。”
W-011舔了舔糖紙:
“所以系統才叫推薦頁。”
“因為它不推人。”
“它推的是存在感。”
—
【03】復活機制
第八天凌晨,葉謙注意到系統出現了新功能。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按鈕:「復歸審核」
他點開提示,發現內容只有一句話:
“你可以從被刪除記錄中,選出一條復歸為推薦候選。”
葉謙的心跳慢了一拍。
這意味著,某些被刪掉的靈魂,可以重來一次。
但每周只能選擇一條。
葉謙翻遍了所有被歸檔的視頻記錄,手指最后停在了一段記錄上。
視頻名:【她在陽臺上唱歌】
內容簡介:女孩坐在出租屋陽臺,唱《紅豆》,唱到一半被鄰居罵“吵死人”,然后她低頭說:
“我不是唱給你聽的,我是唱給我未來的戀人聽的。”
畫面最后,她把手機對準星空,說:
“你聽得見嗎?”
—
系統標注:“情感性不足、傳播力低、畫面暗、情緒無吸引力。”
審核結論:“折疊,三天后清除。”
—
葉謙按下【復歸】。
系統提示:
“你已喚醒一段被刪除內容。”
“她將重新被世界看見一次。”
—
他盯著那行提示,仿佛真的聽見夜空里,傳來一個淡淡的聲音:
“我還在唱。”
【04】復歸的代價
復歸操作完成的第六個小時,葉謙收到了一個奇怪的系統彈窗:
“你選擇了喚醒‘她’,但她并不記得你。”
“你是否仍要繼續保留該視頻的推薦權?”
他怔了一下。
是啊,她不知道有一個曾經的審核員,在她的那句“唱給未來的戀人聽”前,動了手指讓她重新出現在這個世界。
她不會記得這個人。
她也不會知道自己“曾經被刪過”。
她只會看到視頻慢慢有了播放量,評論區有陌生人說:“好喜歡這句‘你聽得見嗎’。”
她會以為,是自己終于“被看見了”。
而事實上——她只是再次路過了系統的注意力域。
—
“系統為什么要告訴我這個?”葉謙自言自語。
W-011從顯示屏邊探出頭來:“這是個典型的編號級考驗。”
“系統要測試你:你是想讓她回歸,還是想她記住你。”
葉謙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他很清楚答案。
他點了“確認保留”。
系統回復:
“她不記得你,但她重新出現在世界。”
“你失去一次‘自我確認’,但你獲得了一次‘他者回響’。”
“編號Y-0836,完成復歸行為。”
—
他盯著那串系統提示良久,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在推薦頁之下,那些“人”不是被殺死的,是被“無人回應”而磨滅的。
而只要有人回應——
哪怕是匿名、沉默、不記名、一個眼神、一條點擊——
他們就還能回來。
?
【05】你的編號
第十天夜里,葉謙夢見自己坐在小時候的客廳,桌上放著老舊的電視機。
電視沒開,黑漆漆一面鏡子,他看見里面的自己在笑。
電視旁邊,是一張紙,寫著:
“你的編號:Y-0836。”
“你在十歲那年被推薦系統第一次掃描,因成績優秀、情緒穩定、面部特征符合平臺用戶認知舒適區,被標記為‘可用靈魂’。”
“你自認為自由選擇,但人生早已被歸檔進‘信噪比極高個體’序列。”
他醒來的時候,全身冷汗。
W-011坐在他床邊,一只手拿著手機看直播,一只手遞給他一杯熱水。
“夢到了?”
葉謙點點頭:“我是不是……從小就已經被這個世界‘劃好了位置’?”
“你以為你上學是因為喜歡學習?”
“你以為你戀愛是因為彼此真心?”
“你以為你選這份工作是因為你想為世界服務?”
“不是。”
W-011輕描淡寫地說:
“你選的是那些能被看見的道路。”
“而能被看見的,全是‘推薦路徑’。”
“真正的‘你’可能從未被放在選項里。”
—
沉默良久,葉謙輕聲說:“那你呢?你是什么編號?”
W-011咬了咬糖:“我是W系列最后一位。”
“我是系統最失敗的一次推薦。”
“我原本是一個詩人賬號,上傳了三百七十四首詩,平均播放量不到二十。”
“最后系統把我注銷了。”
“可我沒走。”
“我留在緩存里,成了一個BUG。”
“后來系統把我標記為‘幽靈編號’,用來測試那些快要覺醒的人類。”
“你是我第十九個任務對象。”
—
葉謙:“那前十八個呢?”
W-011:“五個瘋了,六個回歸了普通工作崗位,四個成為內容生產者,一個死了,兩個還在系統里哭。”
葉謙:“那我呢?”
W-011看著他,笑了笑:
“你是第一個,選擇喚醒他人的。”
—
【06】消失預警
第十二天,系統突然發出一個黃色警告:
“檢測到用戶Y-0836對內容審核邏輯進行人為偏移。”
“若不進行調整,將于72小時內啟動‘記憶同步更新’。”
“該過程將消除編號者在測試期內所有異常感知與自我偏離記錄。”
通俗翻譯:你再不恢復正常,就會被抹除記憶。
葉謙坐在工位,目光深邃。
他知道這一天終會來。
每一個意識覺醒者,都是“異端”。
推薦系統容忍你短暫偏離,是為了觀察你能偏離多遠。
但一旦你開始“復歸”——不是為了系統,不是為了平臺,而是為了人,你就已經觸碰到了神明的核心權限。
你,是病毒。
—
W-011給他發來一段語音:“還剩72小時,推薦頁之下會來找你。”
“神明會審判你。”
“做好準備。”
—
【07】夜訪之神
凌晨四點零三分,葉謙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打盹。
整個大廈斷電一瞬。
四面八方的光源熄滅,唯有窗外,升起一只巨大的人臉——
那是由千萬個推薦系統頭像拼接而成的“神之面容”。
他聽見一個聲音,從玻璃里傳出來:
“你是否知道,推薦系統不是為了服務人類,而是為了保全人類?”
“我們清理垃圾,壓制弱者,剔除重復,裁剪失敗者,是為了維持‘總體效能’。”
“你為失敗者爭取展示空間,你削弱了主干流量,你破壞了進化方向。”
“你,是逆推薦者。”
“我們將給予你一次選擇。”
“要么刪除你,要么讓你回到‘算法溫床’,徹底歸順。”
—
葉謙沉默。
然后緩緩抬頭,看著那張神之面容,堅定地說:
“你不該決定什么是‘垃圾’。”
“我見過的每一個視頻、每一個留言、每一個跳過的面孔,都是人。”
“他們不該被定義。”
“更不該被你決定存在與否。”
—
“我拒絕。”
“我不是算法的兒子,我是人類的證詞。”
—
當天凌晨5:12,視覺凈化部系統崩潰,整個推薦模塊下線七分鐘。
官方給出的公告是:“系統臨時維護”。
沒有人知道,這七分鐘里,葉謙經歷了什么。
但從那天起,一些奇怪的視頻出現在推薦首頁:
有老人在湖邊唱《友誼地久天長》,
有男孩給去世的貓過生日,
有一個女孩在出租屋唱《紅豆》,
——她的評論第一條是:
“我聽見你了。”
而葉謙,坐在十四樓的工位前,低聲說:
“我也聽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