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科舉舞弊?老朱請我入朝
最新章節
書友吧 9評論第1章 科舉舞弊案
“怎么會出現這種事情,時隔九年再度開科,試卷卻遭到泄露!我們這些人都要被陛下殺頭治罪!”
“科舉舞弊!屆時陛下定然會認為我等主考官和同考官中存在舞弊人員,全部都要死!”
“現在該如何是好,只剩下兩個時辰,開科考試就要開始了。”
洪武十五年,二月。
南京,貢院,內簾。
偌大的內簾區域內,主考官和同考官們臉色陰沉,亂糟糟的,有的臉色惶恐,有的面容死寂,眾多考官們露出絕望之色,烏泱泱的吵成一片。
負責本次南京貢院會試的的兩名主考官,分別為正主考官禮部尚書滕毅、副主考官戶部尚書范敏,以及八名同考官,其余外簾官若干,負責考場內的事務。
此時主考官滕毅神色格外惶恐,環顧眾人,“現在該如何是好,陛下對此次科舉格外看重,會試中出現舞弊案件、試卷答題泄露,我等都要死!”
胡惟庸案近在眼前,那是洪武十三年的案子,殺了多少人他們可是親眼所見,當今圣上是一個敢掀桌子的人,從不忌諱‘法不責眾’,一旦坐實科舉舞弊案,勢必抄家滅族。
此次開科,共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稱‘秋闈’,考生們為秀才,于各省省城科考,錄取者稱之為舉人,已經結束。
會試稱‘春闈’,各省舉人與國子監監生為考生,統一在京師貢院科考,錄取者稱之為貢士。
然后就是殿試,在皇宮內由皇帝親自主持,要求考生針對時政提出對策。
可以說,會試位于中間,是最重要的,可此時卻出現了如此大的問題,不但考題泄露,又出現了舞弊現象,眾多考官們一想到朱元璋那張陰沉的臉,都感到毛骨悚然。
朱元璋必然將他們抄家滅族,甚至扒了他們的皮,這位皇帝的手段他們清楚的很。
“如今之計,只能向陛下請罪了。”副主考官范敏道。
聞言,八位同考官中的一位立刻搖頭,并且冷笑發聲,“請罪也是個死,誰去請罪?去了說不定被陛下令人活活的摔死!”
“已經出現了這種事情,或許陛下這個時候已經知曉了,我們現在去請罪已經晚了,現在需要集思廣益,尋找出能免去此罪的辦法。”
“不如中止科舉。”滕毅思索良久道,但隨即又嘆息一聲,“也不行,也不行啊,陛下盛怒下我們還是要死。”
“上一次科舉是洪武六年,如今洪武十五年,準備了這么久,突然中止,考生集體將會不滿,陛下依舊會震怒。”
“那你說該如何是好?”
“哼,這么多人難道想不出來個辦法?都等著被殺頭?”
“就剩下兩個時辰了,兩個時辰內沒有解決辦法,就等著一起被抄家吧!”
貢院內再次亂糟糟起來,同為考官的葉煊站在考官人群中,皺起眉頭。
偌大貢院,是考生們答題的場所,而貢院內簾區域,就相當于是考官們的工作區域,負責出題、閱卷、錄取、提調、監試、供給等等事務,科舉會試中,主考官兩人、同考官八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考官若干。
這些考官有負責統籌考場事務的提調官,負責考場物資供應如飲食、筆墨的供給官、有收掌試卷的收掌試卷官等等,這些人也統稱考官,葉煊就是其中之一,負責將考生答卷謄抄副本、負責打印試卷的謄錄官。
看著亂糟糟的貢院內,葉煊眉頭緊緊皺起,前些時日所擔憂的意外還是發生了。
他是洪武十四年一月來到大明的。
身為一個后世人,來到大明經過一個月的時間,他才漸漸的融入了這個時代,可讓葉煊感到失望的是,他的戶籍是工匠戶籍。
明朝戶籍實行‘配戶當差’制度,戶籍類型如民戶、軍戶、匠戶、灶戶等一旦確定,需世代承襲,不得擅自更改。
朱元璋定下,‘人口一旦編入戶籍,不能隨便更改,并強調‘人戶以籍為分’‘役因籍異’,戶籍直接決定徭役類型,如匠戶世代承擔匠役,軍戶世代服軍役。
這就代表著,他這輩子只能是個工匠。
雖說工匠也能參加科舉,但明朝洪武時期規定,家族中有一人繼承祖業,其余者才能參加科舉。
他沒有兄弟,走不通科舉這條路。
就算走通了,他也不懂科舉中的儒家理論知識。
不甘于命運的葉煊,決定賭上一把,他將前世八九十年代的‘滾筒式油印機’制造而出,獻給朝廷,因此獲得重大功勛。
理論上,除科舉外,若工匠戶籍百姓立下重大功勛,是可以脫離原戶籍的,但這種極為罕見,需皇帝親自下旨豁免才行,葉煊不想這輩子就當個工匠人,決定賭上一把。
由于滾筒式油印機這種跨時代的物品,對于當今大明朝確實有著非凡的意義和作用,朱元璋在得到此物后大喜,格外開恩讓他脫離原籍,并有意讓他為官。
也就是讓他在底層先鍍鍍金,若表現不錯,未來可以踏入仕途。
這次開科考試,試卷統一都是由滾筒式油印機打印的,因此他光榮的成為科舉考試中的考官一員,一名謄錄官。
嗯,就是負責利用滾筒式油印機,將考生答案謄抄副本,防止筆跡辨認的官員,以及科考前打印試卷的官員,不需要太高的文學素養和個人能力,朱元璋認為他原本就是個工匠,根本啥也不懂,安排在這樣一個位置鍍鍍金,已經很不錯了。
原本葉煊是挺心滿意足的,至少能擺脫工匠戶籍了,可他越來越覺得事情不對勁了,因為他記得清清楚楚,歷史上洪武十五年,并未舉行科舉考試。
大明建國以后,首先是舉薦制度,朱元璋要求各地官員上報管轄地區的人才,通過舉薦補充地方官府職位,可這卻滋生出一個問題,薦舉依賴地方官員或權貴的推薦,世家大族可通過人脈關系和地方影響力,使子弟更容易被舉薦入仕。
而薦舉權掌握在現有官員手中,文官集體可通過推薦‘自己人’擴大政治勢力,形成利益紐帶,譬如門生故吏關系。
薦舉制下,官員需上報本地人才,這種機制易被地方勢力操控,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地位。
為此,朱元璋思索良久,于洪武三年重開科舉制度。
洪武三年首次舉行鄉試、會試,洪武四年連續第二年舉行鄉試,洪武五年繼續延續科舉制度,而到了洪武六年,朱元璋不滿科舉結果,正式暫停科舉,重新全面推行舉薦制度。
朱元璋是不想讓舉薦制度成為大明王朝任用官員的主要通道的,為此他始終在想重新推行科舉制度,為了創造更優質的科舉制度,原本歷史上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正式頒布科舉制度,可直到洪武十八年,第一次開科考試才重新開始。
這就意味著,歷史軌跡發生了改變。
原本明朝是洪武十八年開科考試,可現在卻是洪武十五年,就進行開科考試了。
實際上,洪武十四年的時候,他通過獻上滾筒式油印機不久,就得知了這個消息,當時他就感覺到不對勁,心中始終擔憂,可他原本就是一個工匠戶籍的百姓,哪怕僥幸獲得朱元璋賞識混入了官場,也沒有任何消息渠道,根本不明白為何科舉提前三年開啟。
而今,這一次科舉出現了原本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舞弊案件,讓葉煊越發感到心中不安。
果然這其中存在著蹊蹺!
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其他人為因素!
除了科舉考試提前了三年外,葉煊同時也知曉了洪武十四年九月,也就是去年,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而原本歷史中是洪武十五年五月成立的錦衣衛,錦衣衛這個部門也提前了,這件事情和科舉提前有關系么?
但現在他沒有去想這些事情,而是擔憂著自己的安危。
“難道我要被連累,一起處死?”葉煊感到心中不安,雖然老朱把他安排到這貢院中擔任考官,可他從未參與過考題的設定,也就負責利用自己發明創造出的滾筒式油印機幫著打印試卷而已,現在科舉題目泄露,發生了舞弊案件,豈不是自己也要死?
這種大案,朱元璋怎么可能因為自己立下小小的功勞,就法外開恩?
肯定是全部殺死,以儆效尤!
現在該怎么辦?
這件事情本就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可自己卻要被連累而死!
葉煊看著亂糟糟的人群,這些平日里博學多才的考官們,此時卻像是一只只無頭蒼蠅,有的人在爭吵、有的在思索辦法、有的甚至已經開始甩鍋了,眼看著時間流逝剩下不到兩個時辰,一旦時間到了舞弊案已成定局,大家都要死。
“能不能聽我說一句。”
葉煊覺得根本指望不上這群考官了,忍不住言道。
聞言,貢院內簾靜了些許,眾多考官紛紛看向了葉煊,其中也包括正主考官滕毅、副主考官范敏。
眾人對于葉煊不以為然,很多人都清楚這個葉煊原本就是個工匠,就是靠著滾筒式油印機這個發明,才進入到貢院中的,并且進入到貢院中也就負責印刷試卷。
聽你說兩句?你能說明白什么?
“葉謄錄,你有什么想說的。”范敏轉過身來,他大約四十多歲的年齡,目光投向葉煊,語氣很冷,面容也帶著不善。
眾人思索商討對策,你一個謄錄官說來插什么嘴?
葉煊現在并無官職在身,因此范敏他為‘葉謄錄’并沒有毛病,聞言葉煊面色平靜道:
“為何我等,不重新擬定新的考題?”
“既然考題已經泄露,舞弊案件已成定局,那么我們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讓這起舞弊案件,起碼在天下百姓眼中和士子眼中消失,而現在重新擬定新的考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有著滾筒式油印機,哪怕只剩下兩個時辰,依舊來得及打印出足夠多的試卷使用。”
葉煊的這句話,讓眾考官不禁發笑。
滕毅和范敏這兩位主考官更是嗤笑一聲,不屑與葉煊解釋,有好心的考官看了葉煊一眼,道:“葉謄錄,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但我們不能改。”
“先不說剩余時間內,能否擬定出新的題目。”
“就說朝廷規定的考試內容,已經定下,我等本就沒有權力更改。”
“會試需考四書,為統一命題,所有考生必答。”
“考生需在報名時選定《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的一經作答。”
“會試科考,共考三場,每場三天,每場內容側重不同。”
“第一場:四書義、經義。”
“第二場:論、詔誥表等公文寫作。”
“第三場:策論。”
“科考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考試范圍、題型和答題格式均嚴格限定,考生需嚴格遵循程式,四書五經的闡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等官定注疏為標準,不得自由發揮;我等如何更改和重新擬定?”
這名考官侃侃而言,葉煊忍不住道:“都已經死到臨頭了,還要理會朝廷規定?這是唯一能活下來,讓陛下滿意的方法,不然的話只有死。”
“我看你們是迂腐書文讀多了,不懂得變通!死到臨頭還要遵循朝廷規制,難道你們老老實實的遵循這項規定,陛下就會不殺你們了?”
葉煊真覺得這些人讀書讀傻了。
這個時候了,還要遵循律法和規定?
那朱重八餓的活不起了吃不上飯的時候,是不是也還要遵循元朝的律法,不可以造反?
若非這件事情牽連到了他,弄不好他也要被連坐處死,他才懶得管這件事情。
葉煊的這一席話,半懟半罵,讓眾多考官清醒了幾分。
說得有理。
確實是這樣,已經死到臨頭了,這是唯一看起來比較合適的方法,或許能獲得一線生機,難道這個時候還要遵循朝廷規章制度么?
不如此做,必死無疑;但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了,或許有活命的機會。
“就這樣辦吧,聽天由命。”
“我等速速重新擬定新的題目。”
“葉謄錄,你負責及時打印題紙。”
滕毅和范敏兩位主考官相視一眼,最終決定按照葉煊所說的這么辦,實在是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并且時間有限,他們縱然才思敏捷就算想出其他好的辦法,時間也來不及了。
可隨著兩位主考官的話音落下,葉煊卻搖頭道:“不,我來擬定新的題目。”
“你們負責抄錄,打印題紙。”
“兩個時辰內,需打印完成,然后科考開始,分發給考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