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包圍貢院
- 大明:科舉舞弊?老朱請我入朝
- 慶竹難書
- 4297字
- 2025-03-09 13:14:53
葉煊對于歷史有著一定的了解,他若記得沒錯的話,原本歷史上洪武十八年乙丑科是明朝恢復科舉后的首次會試,共錄取進士四百七十二人。
而此次會試中,有多位人物在靖難之役和明代政治史上留下重要印記。
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就是黃子澄和齊泰這兩位了。
科舉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科考成功錄取者稱之為‘舉人’、舉人參加會試成功,錄取者稱之為‘貢士’。
黃子澄是這一年錄取舉人四百七十二人中的第三名,稱之探花。
其在建文帝時期任太常寺卿、翰林學士,是建文削藩核心策劃者,力主削除燕王朱棣勢力。
靖難之役中任平燕將軍,戰敗后被朱棣處死,誅十族。
然后就是齊泰了,其是二甲進士,同時是洪武十七年應天鄉試解元第一名,后來在建文帝時期任兵部尚書,其主持削藩,擬定逮捕朱棣計劃,因泄密失敗。
齊泰在南京城破后逃亡,被俘后不屈而死,家族誅滅。
除了這兩位比較有名的人物,這一年還有練子寧、卓敬、景清、陳迪等知名人物。
練子寧是這一年會試中的榜眼,在建文帝時期任吏部左侍郎、御史大夫,因靖難之役中拒絕投降朱棣,痛斥其篡位,被割舌凌遲,家族一百七十七人遇害。
其臨刑前以血書“成王安在”四字。
卓敬是二甲進士,建文帝時期任戶部侍郎,后來建議將朱棣遷封南昌以削弱其勢力,未被采納;朱棣登基后勸其效仿周公輔政,被誅殺,抄沒家產僅搜出書畫。
景清同樣是二甲進士,建文帝時期任御史大夫,其假意歸順朱棣,懷利刃入朝行刺未遂,被剝皮實草,誅滅九族,牽連鄉里。
其故居被毀為“廢井”,人稱“景清井”。
陳迪是三甲進士,建文帝時期任禮部尚書,其拒絕為朱棣撰寫登基詔書,被凌遲處死,其子同刑,刑前割舌示眾。
朱棣命割其鼻舌,陳迪血書“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葉煊回想著洪武十八年科舉功成名就后,那些有名的歷史人物,心中不禁感嘆,這些人大多數未來都成了建文帝時期的重臣,不過幾乎都被永樂帝朱棣殺絕了,基本上都沒有落得什么好下場。
雖說科舉提前了三年,但他經過查閱考生名單,發現了這些人也參與到了科考中,那么正常情況下以他們的學識,依舊是能被錄取的。
不過現在因為自己的原因,重新擬定的科舉題目。
這些人,估計答不上來吧?
那他們還能如原本的歷史般,踏入仕途么?
“估計不可能有考生能回答出這些問題,等科考結束后也不知道朱元璋會如何處理這次科舉之事...”葉煊心中思緒涌動,將考生名單圖冊放置一旁,俯瞰著下方猶如蜂巢般密密麻麻的考生科考區域,他隱隱能看到不少考生似露出苦惱之色,緊皺眉頭。
他身旁的兩位,滕毅和范敏兩位主考官見葉煊將考生圖冊放了下來,心中忽然一頓,也不知道為何葉謄錄如此關注考生名單,但他們也未曾多想,其中范敏將心中之事問出。
“葉謄錄。”
“第一日的考題為[土地兼并的解決方案],確實不錯。”
“不過這第二日的考題[替代宰相制度的新型制度],其中舉例的內閣制度和軍機處制度能否詳細解釋一番?他們莫非比目前陛下設立的[四輔官制度]更好不成?”
“除非這所謂的[內閣制度]、[軍機處制度],比[四輔官制度]更好,不然的話第二日的考題絕不可使用這制度,因為目前的[四輔官制度],陛下覺得很不錯。”
兩位兼任主考官的尚書詢問,讓葉煊回過神來,他看向滕毅和范敏兩人,稍微思索道:“若我猜測不錯,四輔官制度,當今圣上并不滿意。”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后,并沒有直接啟用內閣大學士,而是采用四輔官制度。
朱元璋想將大權獨攬,做到乾綱獨斷,并且由于朱元璋精力充沛,他自認為能獨自完成朝堂政務所有事情,可哪怕窮盡他一人之力,也根本無法處理完全國上下各種政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為由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此舉雖強化了皇權,但也導致皇帝需親自處理海量政務,出現“日理萬機,不勝其勞”的局面,朱元璋需一種既能輔助處理政務、又不會威脅皇權的制度。
他仿效古代‘三公四輔’傳說,設立四輔官,分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由年老儒生擔任,每月輪流值班,職責包括復核刑獄、參與官員選拔討論等,但無實際決策權。
老朱的初心是好的,但可惜四輔官制度完全就是一種失敗的制度,并且不適合明朝。
四輔官多由缺乏政治經驗的‘耆儒’充任,如王本、杜佑等人,明初朱元璋更看重德行,可這些官員雖德行敦厚但迂腐無能,難以應對復雜政務。
再加上朱元璋為防止四輔官權力坐大,刻意限制其任期和職責,并且規定四輔官每月僅輪值十日,且四季官分權,導致政務處理缺乏連續性,效率低下。
朱元璋也不得不這么做,因為四輔官幫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若是擁有足夠的權力的話,那就相當于另外一種形式的丞相了,朱元璋自然要嚴格限制四輔官的權力和職責,所以采用輪流值班制度,可這就會導致‘政務缺乏連續性、熟悉性’。
春官剛剛熟悉政務,就要換成夏官了。
夏官剛剛接手一項重大事情,就要換成秋官了。
秋官剛了解四輔官的具體職責,通曉該如何為陛下分憂,就換成冬官了。
這不亂套了嗎。
倒確實是限制權力了,也幫助老朱省了很多麻煩,可這樣會導致朝堂混亂不堪、諸事處理效率低下。
本來就已經亂成這樣了,老朱選用的四輔官人選,還都是一群老家伙,迂腐倒是小事主要是年老體衰,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能處理明白諸多事情。
所以歷史上,四輔官制度僅存在不到兩年,于洪武十五年七月就被正式廢除。
其直接原因是無法滿足輔政需求,反而加劇行政混亂。
現在是二月,也就是還有五個月四輔官制度就將成為過去了,葉煊覺得很有可能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看出來四輔官存在的各種問題了,甚至腦海中已經有了內閣制度的雛形。
四輔官被廢除后,殿閣大學士制度誕生,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朱元璋仿宋制設立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殿閣大學士,由翰林官員充任,品級僅為正五品,職責限于‘備顧問、擬文書’,仍未形成穩定輔政體系。
思索至此,葉煊給滕毅和范敏兩人簡單解釋了四輔官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后,緩聲道:“內閣制度和軍機處制度,能完美解決諸多不足,已經符合圣上心中的最優想法。”
“陛下想要廢除丞相制度,主要目的就是集權;而設立四輔官制度,其根本原因是陛下獨自一人無法承擔太多的政務。”
“內閣制度采用集體議政、分工協作的處理政務方式,這樣就能解決皇帝個人難以處理的龐雜政務問題嗎,又能避免單一權臣威脅皇權的隱患。”
“同時內閣大學士的品級,初始設置為正五品,當今京城五品之上官員比比皆是,自然而然內閣大學士想要行使權力只能被動的依附于皇權,他們也就無法能形成自己的黨羽和集團。”
“然后就是‘票擬’權,將海量政務分類挑選,減輕皇帝負擔...”
“內閣作為皇帝與六部、地方官員的‘中階’,既能傳達皇命,又能反應官僚訴求...”
“內閣成員并不像四輔官制度那般選用德行厚重的老官,而是從翰林院選拔年輕才子,強調德才兼備,如此選拔出的人員既擁有不俗的能力、又有德行、又有充沛的精力...”
葉煊并沒有詳細介紹太多,實際上內閣制度也擁有不少缺點,但對于明朝和當前洪武時期的政治情況來說,對于丞相制度和四輔官制度,可以稱得上是降維打擊了,而也絕對是最符合老朱心中想法的制度。
滕毅和范敏兩人聽到后大為震撼。
原來四輔官制度如此不堪。
沒想到葉謄錄這內閣制度,能完美解決這些問題。
那么,軍機處制度呢?
既然能被葉謄錄列為和內閣制度堪比的制度,恐怕也不遜色于內閣制度吧?
葉謄錄真是神童、天人!能同時想到兩種不但強于四輔官制度,并且更適合應用于當前洪武年間的制度?
“葉謄錄,給我們再講講這軍機處制度!快快...”
..............
嘩啦啦!
彼時已至正午,絲絲縷縷的陽光沐浴著浩瀚大地,炙烤著那隨風飄搖的路邊野草,清晨生于葉花上的露珠被陽光照耀著,慢慢干涸,消失著生命,進而緩緩顫抖起來。
遠方,浩浩蕩蕩的洪流延綿而來,南京江南貢院這座始建于南宋的科舉考場,周圍熱鬧喧囂的人群逐漸變色,原本他們相互交談、歡笑,談論著今年被錄取的貢士,可這一刻眾人臉上皆露出微微顫抖惶恐之色,那貢院周圍的青磚灰瓦,朱紅牌樓下懸掛著洪武皇帝手書“為國求賢“金匾都在搖搖欲墜。
數千具鐵甲散發出的寒意,竟讓二月的金陵城倒退回數九寒冬。
他們將貢院考場團團包圍,眼神冷冽的掃視著貢院周圍看熱鬧的百姓大戶,充滿著警告之色,又有身披玄色長袍的錦衣衛手持彎刀,屹立前方。
“皇帝詔令,除醫者外,任何人不得出入貢院!”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面容堅毅,帶著些許狠厲之色,注視著周圍的百姓和那些勛貴大戶,陛下下令讓他控制整座貢院考場,同時嚴查此次的科舉舞弊案。
他知道,油水來了。
先將貢院考場控制好了,別讓那些考官和考生們逃了,然后再挨個查清楚。
周圍的眾多人臉色盡皆變了,他們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如此多的禁軍和錦衣衛到來,包圍了整座考場,并且除了醫者外,不允許任何人出入。
以往洪武朝也舉辦過科舉,并非如此嚴格啊。
難道是出了什么大事情?
還是說,科舉停辦九年再次舉辦,陛下太過于重視,擔心出現各種狀況,才下令讓軍隊和錦衣衛到來。
有這種想法的大多數是百姓,他們帶著迷茫,可有的人卻此時已經開始惶恐不安了,其中不少的富戶和千里迢迢趕來的豪強以及部分文官大族,心中不停的發顫。
難道是...
科舉舞弊的事情,泄露了?
已經被陛下知道了?
此次科舉舞弊,其中牽連的大族太多太多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太多大族參與到其中,導致了這件事情泄露被錦衣衛所查到,稟告給了陛下。
完了,完了。
全完了。
看來陛下當真是怒了。
當今陛下是個敢掀桌子的人,從不忌諱法不責眾,估計此次科舉舞弊案不會這么輕松結束的,很有可能是所有參與者以及家族,都沒有好下場!
此番控制考場,不允許出入,是擔心打草驚蛇嗎?
“壞事了,速速回家,商議對策!”
“早知就不該聽信那人之言,說什么同意陛下開科,是我等文官大族的好機會,依舊能讓族中弟子像原本的舉薦制般,輕松進入仕途官場。”
“呸,本來就不該這一年舉辦科舉的,明明還要等上三兩年,都是那物件的出現,讓我等心生邪念啊!”
很多文官和大族已經意識到了不妙,紛紛消失在人群中,毛驤環顧周圍,隨即淡聲道:“貢院內允許醫者出入,不過要派人跟隨。”
哪怕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禁止所有人出入貢院,醫者還是要允許進入貢院的,畢竟偌大貢院內參加科考的考生足足有著八千人,小病大病都不要緊,哪怕死傷十個、百個考生,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就怕出現傳染病,那問題就不小了,所以讓醫者出入貢院,還是很有必要的。
自從皇長孫朱雄英感染天花后,陛下就對傳染疾病格外重視。
毛驤下完命令后,隨即帶著部分錦衣衛離去,他掃視著手中的考官名單[主考官滕毅、副考官范敏......主謄錄官葉煊....],露出冷笑和貪婪,身影緩緩消失。
隨著毛驤離去,貢院外那些等待的醫者們知曉自己等人允許進入貢院考場內后,也緩步向著其中走去,不過眾多醫者們,其中有一人神情恍惚。
他的醫者同伴看向這個年輕醫者,關心道:“戴禮,你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