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蕪》書評
最近讀完了《田園將蕪》,趁著對該書的殘存記憶,及時把對該書的感受記錄下來。
這本書的副標題為:后鄉村時代紀事。作者江子(本名曾清生)乃鄉村后裔,他憑借描繪江西贛江邊一個叫下隴洲的村莊的地理經緯、歷史記憶、身體疼痛和現實境遇,表達了他對五千年鄉土中國的眺望和思考。由于扉頁有簡單介紹,讀者可以了解到該書在探討“我們的家園是否有重建的可能?有著數千年文明歷史的鄉土中國,將會走向何方?”
這兩年我對非虛構文學感興趣,而鄉村題材又是我較為熟悉的,因此我在過去的一年從圖書館借閱或購買了《出梁莊記》、《中國人在梁莊》、《呼喊在風中》等。有的書籍讀后能及時寫下讀后感,而有的則讀后無任何記錄。對于《田園將蕪》我總共借閱三次,并非我對它偏愛有加,而是閱讀時精力不夠集中,淺嘗輒止之后,隨意放到一邊,甚至臨近超期方才想起沒有讀完。由于對作者的文風很欣賞,于是借助寒假相對充裕的時光,我決定認真通讀,這樣不枉和此書的相遇。
頗有詩意的書名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其中就有:田園將蕪,胡不歸?那是五柳先生看透官場的丑陋不堪,不愿為了五斗米而折腰,隨性歸隱田園。可是書中敘述的內容和陶淵明當時的處境和心境差異很大。作者江子看到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整個鄉村詩意田園生活幾乎被破壞殆盡,鄉村社會在經濟發展中遭受犧牲并付出一定代價。普遍存在的現實就是,城市在不斷膨脹和擴張。
整本書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告別與出走》,《無處安放老照片》。粗略界定,我覺得在《告別和出走》中,作者刻畫的是關于“他者”的生存故事。這里面有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和老人,他們得不到及時和精心的照料而死于非命。即便奔走他鄉的那些打工者,他們缺乏安全保障,出現安全事故,有的也命喪他鄉。還有,那些疾病纏身的村民由于缺醫少藥,不能及時診治,病情惡化,去世時極為凄涼。反正,無論留守或者奔波,都是令人心生悲哀的風景。而在《無處安放老照片》中,我覺得作者著重結合個人的生存記憶講述了極有家族情結的故事,這里面有爺爺、父親和伯父等人的過往。我認為最動情描寫的是《你是我的神》——文中的父親懦弱甚至窩囊,但是憑借手藝在他鄉受人尊崇,可是回到家中面對強勢的妻子,一下子矮了腰桿。我覺得,父親對家庭的妥協不能算是軟弱,而是把孱弱化為善行,給兒女提供寶貴的精神遺產。
讀完《你是我的神》,我淚意潸然,突然想到我的父親......同樣屬于土里刨食的農民,一生勞作,努力與殘酷的生活抗爭。但是,我的父親壽延太短,未及花甲就撒手塵寰,今年他已經離開我們十多年。我也覺得平凡的父親也是兒女們的神,他以善良的品質影響我們。生命的道路幽深狹窄,荊棘密布,他接引我們來到世上,讓我們獲得在塵世走上一遭的機會。父親賦予我血型、相貌、先天的品性、姓氏和宗族,客觀上塑造了我后天的人格。他用經歷過的榮辱得失提前預支了經驗和教訓,提醒我走穩腳下的道路。這等于讓他先替我們赴湯蹈火,在自己命運的周圍插上標記,提醒我們不要擅自闖入。最后,他所有的人生遭遇已經兌換成為我命運的坦途。父親是我最近的祖先,是上蒼派來守護我們成長的,盡管他還應該對我們守護的時間再延長數年。父親是我的顯性神明,兒女們理所當然應該成為他的忠實信徒,祭奠他的時候,神圣的感覺油然而生。
讀《歧路上的孩子》,讓我對號入座也想到了我的妹妹。她昨天啟程又返回南方打工。我想她每次離家遠行,內心都會無比疼痛。孩子不愿讓她離開家,但是為了提升生活質量,又不得不屈從于生活的壓力。其實,這是時代的悲劇,并非個體的命運。很多人漂泊異鄉,盡管生活在城市中,但是很難和城市融合,也無法找到真正的歸宿。親情試圖挽留那些匆匆遠行的腳步,但是破敗的鄉村怎能阻止他們到遠方尋夢?
即便置身鄉村,人的內心仍然在荒蕪著。我今年春節后沒有走親戚前往舅舅家探望,內心很糾結的。主要原因是長輩們之間缺乏包容,因為尺寸之地的爭奪導致手足相殘,引來鄉鄰看笑話。作為外甥,我如果面對他們,估計又要成為心靈垃圾的容器。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因為我的外祖父那一輩屬于書香世家,在鄉鄰面前享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到了當下,傳統文化中相互禮讓的美德卻荒蕪得不成樣子。物質至上的時代,必然導致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記憶中的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早已成為西天的云彩,因為斤斤計較和缺乏包容,高鄰成為宿敵。從大年初一到今天,短短一周時間,因為鄰里糾紛而導致的兩起命案震驚全國。一起是本地皇集鄉杜窯村村民劉某出于報復心理,手持鐵錘砸向鄰居,最終造成三死七傷的惡性案件;另一起是昨天永城市新橋鄉秦莊村秦莊組發生一起鄰里糾紛傷害致死案件,犯罪嫌疑人盧某持刀致3人當場死亡,4人受傷。究其原因,兩起案件都和宅基地糾紛有關。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農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硬化,高樓林立,轎車成群。可是,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日漸貧瘠,在新農村建設,共筑中國夢的當下,
在鄉村大興土木的過程中,土地的荒蕪更是觸目驚心。而且要使土地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這本書讀完了,我仍然意猶未盡,不由被書中文字迷醉。作者是詩人,因此詩意盎然的文字涓涓如同細流,給人無比美好的享受。當然,見賢思齊,不論書中闡述的道理,還是作者不俗的文筆,都是值得我細細品咂,認真學習的。慢慢提升寫作水平,使自己爭取也能夠做到敘事得體,用詞準確,更有文采,不拒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