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寫在日更100天
- 讀書觀影總相宜
- 窗寒西嶺
- 940字
- 2025-04-20 08:51:53
從年初寫下《遙遠的家族記憶》,到今天,我在微信公眾號上保持日更恰好100天。一件事能堅持這么長時間,多少也內心欣慰的。從年初開始決定在微信公眾號上行文,到后來了解清楚公眾號的運營邏輯,中間經歷不少波折和反復,一路走來,也有不少感慨。
寫公眾號這件事,受到家人鼓勵,初衷是打算寫一些家族故事,向逝去的親人和久遠的時光致敬。后來,為了每天都有內容可寫,于是選題廣泛,天地萬物,尋常瑣事,隨心偶感,悉入筆下。沒想到在此過程中,有了不少意外收獲。自己筆下竟然也出現數篇爆款,其中一篇閱讀量達到10萬+。這些直觀的數據直接成了我保持日更的原動力,不斷促使我盡量把這件事進行到底。平時自己說話不占地方,唯有網絡空間輸出心靈文字,自我療愈,給自己平淡的日常生活添加一抹亮色。如果文字受到別人喜愛,并帶來所謂的影響,則善莫大焉。
網絡是個浩瀚的江湖,我以網名“窗寒西嶺”混跡其中,竟然遇到不少熱心的網友,他們關注我,鼓勵我,有的甚至成了相濡以沫的朋友。借助網絡,平時相互鼓勵,增加正能量,捕捉積極樂觀的信號,使得彼此寫作的火苗不斷燃燒。當然,我也遭遇過一些不懷好意的網友,他們帶著戾氣,留言溢滿惡意,一副牛二的模樣。對此,我有選擇地進行回避,他有來言我無去語,那么他只能自討沒趣。公眾號上的文章一旦發布,它已經不完全屬于我,是非臧否,自有公論。何況自己人微言輕,實在沒必要在意那么多。
有文友坦言,在保持日更的過程中,有的減緩或停下前行的腳步,原因是缺少靈感或者工作繁忙。雜情俗務襲來,寫作這件事不得不讓位。人都有惰性和畏難情緒,一旦有了明顯退卻,自然而然就會掉隊,跟不上前行的隊伍。在我以往的記憶中,寫作也是時斷時續,盡管也多次立下flag,但是標桿總是倒下。有時候因為注意力的轉移,應該保持下去的興趣愛好,成為風中之燭,最后慢慢熄滅。
依照民間習俗,重要的事情總是以100天作為節點,如孩子的出生,要有儀式感,一般會拍一組照片進行紀念。猶記棲身禪院期間,正值兒子百日紀念,當時他胖乎乎的模樣,定格在畫面中煞是可愛;抱在懷里,格外沉甸甸。如今,兒子15歲了,已經長成翩翩少年。回首逝去的時光,只覺一切太匆匆。如果我將公眾號寫作,也看做兒子的成長,也不知我能否堅持十五年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也不知將來會是什么樣的一番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