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夢奇緣》(August Rush)是由科斯汀·謝里丹執導,喬納森·萊斯·梅耶斯、凱麗·拉塞爾、弗萊迪·海默領銜主演的音樂劇情片,于2007年10月6日在美國首映,并于2009年1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自上映以來,各界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我在給學生開設的影視欣賞課上,一般會結合相關主題組織學生觀看。不過我一直不認同該影片的中文譯名,因為整個劇情和我們對片名的第一感覺完全不同。August Rush(弗萊迪·海默飾)是主人公的化名,來自于一輛卡車的車體廣告,字面意思就是八月沖刺,與奇緣、迷情等標簽似乎關聯不大。但是該片與以“尋親”為主題的國產片(如《失孤》和《親愛的》)相比,其情節更加出人意料,更具藝術感染力。
一個朦朧的月夜,來自愛爾蘭的歌手路易斯·康納利(喬納森·萊斯·梅耶斯飾)和美麗漂亮的大提琴手萊拉·諾瓦切克(凱麗·拉塞爾飾)偶然邂逅,“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經過這番意亂情迷之后,萊拉珠胎暗結,但由于家庭阻力,他們的愛情之路并不順利。父親的反對,愛人的誤解,萊拉未能與路易斯就此牽手,而在等待中備受煎熬。幾個月后,萊拉遭遇車禍,而被告知:孩子未能保住。
十年光陰彈指而過,不明真相的萊拉和路易斯一直生活在各自的悔恨與傷感中。他們并不知道,孩子并沒有死,而是被她的父親偷偷送走了。那個名叫埃文·特勒(即之后的August Rush,奧古斯特·拉什)的小男孩已經有11歲了,不僅勇敢活潑,還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賦——任何發生在他周圍的聲響,到了他的耳朵里,都變成了美麗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麥田間,甚至能將微風掃過麥穗的沙沙聲變成宏大的交響樂。顯而易見,奧古斯特是一個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揮家。雖然是以孤兒的身份長大,他堅信雙親活在某個地方,也在尋找著他。
萊拉的父親罹患絕癥,即將撒手西去之時透露孩子未死的真相,只是當時匆匆送人,不知去向。確認親生骨肉尚存于世,萊拉發了瘋似的踏上尋子之旅。她求助社工理查德·杰弗里斯(泰倫斯·霍華德飾),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找到失散了11年的兒子。而遠走他鄉的路易斯,因為仍然無法對萊拉忘情,也回到了他們當初相遇的地方。萊拉、路易斯和奧古斯特,他們雖然因為生活的無奈與欺騙,而被迫分開,可是他們之間通過愛和音樂建立起來的聯系卻從未斷過,他們終將找到彼此,因為只有這樣,他們的生命才有可能完整。
就奧古斯特的成長過程而言,讓人心痛不已。電影開篇:他飽受一群孩子的欺凌,但性格倔強,不輕易屈服。在坎坷的成長路上,他一直相信自己有家,父母也在不斷期盼與他相逢。借助自身對音樂超凡的領悟能力,他借助音樂的力量希望父母能發現他——后來也的確是音樂的魔力使他實現了心中愿望。當然,他與音樂結緣充滿苦澀:偶然闖入“丐幫”,被綽號為“奇才”(羅賓·威廉姆斯飾)的幫主控制。“奇才”發現奧古斯特未經過音樂訓練,就能夠釋放出充滿激情的旋律,驚嘆不已。隨后,他把孩子作為搖錢樹,制定了一系列的演出計劃,毫不考慮孩子的進一步發展。
社工理查德·杰弗里斯在尋找奧古斯特的過程中,發現藏匿之地,于是請求警方協助解救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警方開展打擊“丐幫”的行動,奧古斯特乘機逃跑并隨后來到一所教堂。他陶醉于美妙的音樂之中,未經別人的過多點撥,他即興創作的樂章震驚教堂的神父。隨后,神父推薦他去紐約音樂學院深造,系統學習樂理知識。奧古斯特的天賦進一步受到激發,所創作的狂想曲令人叫絕,于是學院決定破例為他舉行一場音樂會,并邀請其他兩位有才華的音樂家同臺表演。
盡管奧古斯特的音樂會一波三折,甚至差一點失之交臂,但是近乎完美的結尾還是讓人笑中含淚。當然,我們由衷為他們一家三口的團聚感到高興萬分。
就這部影片而言,與其說是感人的尋親故事,不如說是用音樂寫成的美麗童話。電影情節充滿神奇因素,父子初次相見,通過音樂實現無障礙交流,彼此親切超乎尋常。母親折返演出現場,望著舞臺上的孩子,淚光閃閃。從這個童話般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音樂、親情和愛情的力量。有人可能會認為這部電影不真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巧合。但是,人生無常,難測難料,誰也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秒會是什么樣的走向。我們對待影視作品,當然不能過于苛責,因為影視藝術是通過故事演繹來表達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和一種理念。我們周遭世界中,不缺少音樂,不缺少美好的東西,關鍵是應該反思:我們是否可能早已閉塞視聽,不再用心感受至真至善至美,任由自己隨波逐流,就此麻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