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2評論

第1章 春三月,此謂發陳(1)

立春助陽生發,激發生命原動力

【黃帝內經立春養生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為每年公歷的2月3—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春季開始了。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是人體陽氣生發的季節,應順應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適當調養,使得陽氣得以宣達。飲食上要多吃生發食物,像蔥、姜、蒜、芽菜、蘿卜、韭菜等。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節,天氣乍寒乍暖,由于人體腠理開始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馬上脫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謹慎,不可驟減。

立春時氣溫變化反復無常,大風常至,因風氣通于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因此很多患高血壓的老人應避免過分緊張、焦慮、抑郁,注意不要忘記吃降壓藥,大風天不宜外出,同時要注意調養精神,少生氣,忌暴怒,不應過度疲勞。

春季乃萬物復蘇之時,也是病毒、細菌活躍的時期,流感、過敏性疾病等易在此時發生。另外,立春季節因風大,風邪入體侵襲腸胃,腸胃素虛的人,容易腸鳴腹瀉,所以腹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立春節氣的氣候變化】

立春萬物復蘇: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復蘇,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想破土而出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氣候日趨暖和,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于上升和增多,這時適合踏青尋春。

氣候仍以風寒為主:立春時節冷暖空氣交替頻頻出現,氣溫忽高忽低,氣壓變化也大,但氣候仍以風寒為主,因為當陽氣和陰氣勢均力敵且進行交流的時候,便會出現風,尤其初春,更是多風。而在北方,冷空氣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

【立春節氣的人體反應】

人體脈象為弦脈:隨著地氣的生發,人的氣血已經從內臟開始向外走,這個時候,人的毛孔正處在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氣血從內臟向上走,植物的營養也開始從根部向外走,拱出一個尖尖的嫩芽。初春時中醫號脈,大多是弦脈,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種繃緊向外張的感覺。

毛孔由閉合轉向開放:冬天人的毛孔處于閉合狀態,夏天完全開放,而春天正好是從閉合向開放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開,以使氣血暢通地向外發散。人體有自保功能,如果穿得少了,毛孔就自動閉合了。

【立春節氣的養生原則】

春季養肝正當時:立春陽氣生發,養肝能護陽。

“肝喜調達而惡抑郁”,中醫認為,肝臟與草木相似,所謂調達,就是指肝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地生長,不喜歡受壓抑。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排濁氣、暢氣血,肝氣起到了引導氣血從里向外調動的作用,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

養肝重在疏泄:中醫學五行還認為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瘀滯不暢而成疾。養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時節,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

【立春飲食宜辛甘發散,忌酸收之味】

不宜吃酸味食物: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

適當多吃補肝養肝的食物:平時應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補肝養肝的食品,如動物肝臟、鴨血、烏梅、豆制品、雞蛋等。

多吃綠色蔬菜:飲食調養應進食清爽綠色蔬菜,提升陽氣生發,進而達到調養身體的目的。

可適當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蔥、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此外,胡蘿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鮮蔬菜也有提升陽氣之效,可多吃。

春季常吃芽菜:春季最常見的生發性食物莫過于芽菜,常見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黃帝內經》中講“春三月,此為發陳”。發,是發散的意思;陳,是陳舊的意思。《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做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出去的功效。

所以,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借助這些嫩芽的力量來幫助發散。

【推薦立春養生菜】

蝦仁韭菜:取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醬油、淀粉、鹽、植物油、香油各適量。蝦仁洗凈,瀝干水分備用。韭菜擇洗干凈,切3厘米長小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淀粉、香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腌約20分鐘備用。

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后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鹽,淋醬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此菜具有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的功效。韭菜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腸蠕動。

蘑菇炒山藥:取干蘑菇15克,新鮮山藥300克,芹菜100克,植物油、水淀粉、醬油、雞精、鹽各適量。先將蘑菇洗凈,再用熱水泡約10分鐘至變軟,泡菇水備用;同時將山藥洗凈去皮切小片,芹菜洗凈,切成相同大小的段;炒鍋燒熱放入油,油熱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藥、芹菜炒熟,接著倒入泡菇水,待湯汁略收干后,用適量水淀粉勾芡,再加入適量醬油、鹽、雞精調味即可。此菜健脾益氣,可防止立春肝氣旺傷脾。

【宜用疏肝理氣、防風藥膳】

立春時藥物保健也要順應節氣,應選擇有利肝升發、順調的中草藥,如首烏、枸杞子、郁金、丹參、元胡等,可入膳、入藥,都是立春養生的好選擇。

防風粥:春天可喝防風粥。將10—15克防風洗凈入鍋,熬煮數分鐘,將藥液過濾后備用;把50—100克大米淘洗干凈后入鍋,加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后,在粥內加入防風藥液,再放入洗凈切碎的2根蔥白,用小火稍煮后即可調味食用。中醫認為,防風有祛風解表、祛濕止痛、祛風止癢之功。春季受了風寒后頭痛鼻塞、周身酸痛的人都可食用。注意防風粥應趁熱服食,服食后以稍稍出汗為宜。

芹菜制首烏瘦肉粥:取芹菜150克,制首烏30克,豬瘦肉末50克,小米100克,鹽、雞精、料酒各適量。將制首烏洗凈、切片,曬干或烘干,研成細末,備用;將芹菜洗凈,取其葉柄及莖,細切成粗末狀,待用;將小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再加豬瘦肉末后烹入料酒,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調入芹菜末及制首烏末,拌和均勻,繼續用小火煨煮20分鐘,粥成時加鹽、雞精適量,拌勻即成。這款藥膳具有滋養肝腎、平肝降脂的功效。

【防治春天易犯的高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發病與肝氣、肝陽的生發密切相關。春天,凡有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一旦感覺頭暈、頭脹痛時,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調整降壓外,還要注意飲食清淡,控制鹽、脂肪的攝入,嚴格戒煙限酒。另外,保持心情舒暢也能預防高血壓。從立春起,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也隨之上升,容易導致氣血逆亂,使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高血壓。所以,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

【拔罐加食療可治立春易患的頭痛病】

立春為冬春之交,時常有大風,如果生活起居未避風邪,以致諸邪自表侵襲于經絡,上犯頭部,使人體清陽之氣升之不暢,濁陰之氣不降,化為頭痛。對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可用單純拔罐法治療。對大椎、風府、曲池三穴拔罐,留罐10分鐘,每天1次,3次為1療程。此法特別適用于風熱頭痛,癥狀表現為:頭痛而脹,甚則疼痛如裂,伴有發熱惡風,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可配合天麻燉魚頭藥膳,天麻是防風藥物,對治療因風邪導致的頭痛病很有效果。天麻藥膳具體做法:將1個魚頭(鯉魚、青魚、鰱魚的魚頭均可,重250克左右)去鰓、洗凈放入大碗內,再將20克天麻洗凈后切成片。接下來把天麻放入魚頭內,再加蔥、姜、料酒、鹽及清水適量,放入鍋中隔水蒸至魚頭酥爛。

雨水謹防寒濕,養肝莫忘調脾胃

【黃帝內經雨水養生法】

每年公歷的2月18—20日為雨水節氣。“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這個節氣的到來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會逐漸增多。

在春季,肝臟活動比較旺盛,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導致脾胃受損。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要防止身體受濕邪之侵,飲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濕的食物,才會起到養護脾胃的作用。

雨水時節,雨水的降臨導致氣溫降低,晝夜溫差變化大,所以不要過早地脫去棉衣,以防風寒侵襲。也要多鍛煉身體,多到戶外做深呼吸運動,多曬太陽。體弱易感冒的人可吃玉屏風散,這個藥的主要成分就是防風、黃芪、白術。

雨水時節,初雨將下,易患關節痛,尤其是風濕性關節病,“反了春,凍斷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這類頑疾的老年人尤其應注意保暖,特別是肩關節、腰關節等部位的保暖。

【春雨紛飛,潤物無聲】

萬物爭春:“雨水”一到,意味著寒冷的冬季完全過去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到來了,天氣開始變得暖和,冰雪也融化成水,滋潤萬物,所有的生命都準備著綻放出新的活力。

雨量比冬季多:此節氣代表天氣已經開始回暖,降雪減少,雨量增多。雨水節氣到來,并不是說這一天一定會下雨,而是表示冬季少雨的現象將告一段落,從這一天開始,降水將逐漸頻繁。

雨水到,農活忙: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正如農諺所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北方小麥已越冬,開始返青,南方則雨水漸多,將開始插秧,到處都是一片春耕的景象。

【雨水節氣的人體反應】

容易感覺疲勞:在寒冷的冬天,人體的皮膚毛孔、汗腺會產生收縮,以減少體內熱量的散發。

到了雨水時節,人們常常出現頭昏腦漲、手腳無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覺的現象。那是因為氣溫回升,皮膚毛孔舒張,供血量增多了,而供給大腦的氧氣則相應減少,就會感到疲勞。

抵抗力有所減弱:“雨水”的氣溫冷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初春的雨露會使室外溫度驟降,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死等;而抵抗力弱的小孩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疾病,比如咳嗽、感冒。

【雨水節氣的養生原則】

護脾胃,固本培元:人體一天所需的物質能量、氣血、津液、精髓等,都靠脾胃產生,脾胃強健,臟腑的功能才會強盛。脾胃不僅生化能量,也是調節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脾胃論》

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之”。說明脾胃虛弱是百病滋生的主要原因。

防濕邪,不傷脾胃:春季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但人體在這雨水的長期“滋潤”下,不僅渾身會感到黏膩、不舒服,往往還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這是由于脾胃受到濕氣困擾所引起的。《黃帝內經》中說“濕氣通于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將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

慎脫衣,避濕寒:初春陽氣長,陰氣退,氣候日趨暖和,人體的毛孔開始打開,但此時北方的陰氣未盡,雖然溫度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冰冷刺骨,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則會有所減弱,易感風邪而感冒生病,要慎重減衣。

推薦雨水養生菜

猴頭菇煲鮮雞湯:凈雞1只,猴頭菇250克,黃芪50克,姜15克,鹽4克,植物油適量。雞洗凈斬塊。鍋中放油,燒熱后爆香姜片,下入雞塊爆炒片刻,取出。黃芪洗凈,與雞塊一同放入煲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煲沸,改小火煲2小時,揀去黃芪。猴頭菇洗凈,切片,放入雞湯內滾熟,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具有補脾益氣、助消化、抗腫瘤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眉豆花生煲雞爪:取眉豆、花生、豬瘦肉各30克,紅棗3顆,陳皮10克,生姜3片,雞爪8只,冬菇5朵,鹽適量。紅棗去核;陳皮、眉豆、花生洗凈,并稍浸泡片刻;雞爪去皮、趾甲,洗凈切開,焯一下沸水;豬瘦肉洗凈,不必切開。上述全部材料一起加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大約10碗水),大火煲沸后,改小火煲2小時即可。

此湯健脾胃而不油膩,具有益氣、消腫的功效。

【宜用生發陽氣的藥膳】

扁豆紅棗粥:一些老中醫養生家常推薦扁豆紅棗粥補脾胃。扁豆紅棗粥制作非常方便:15粒白扁豆、15顆紅棗、150克小米,洗凈,放入鍋里,再加適量水,用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吃的時候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紅糖。中醫認為,白扁豆性甘味微濕,歸入脾胃二經,有健脾和胃、化濕利尿、消腫、和中益氣的功效。

山藥粥:山藥味甘性平無毒,有健脾益氣、滋肺養胃的功效,春季食用,能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又能補腎益精,使人體元陽之氣充沛,可增強免疫力。

【貼敷治療雨水時節易犯的風濕性關節病】

春季是風濕病的好發季節。《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說“風濕寒三氣雜至,合而成痹也”,即外界的風、寒、濕三種邪氣侵入人體,注于經絡,留于關節,使氣血痹阻而為痹癥。

治療風濕性關節病可選擇貼敷,貼敷可以調節人體陰陽水平,扶助正氣,既能治療痹病,又能防止疾病的發生。此療法可發揮藥物、腧穴的雙重治療作用而使療效倍增,因而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每5天貼1次,共貼3次,每次貼敷6—8小時,病程長的患者可適當延長療程。穴位可選擇下肢足三里、委中、陽陵泉、環跳、昆侖,上肢肩井、手三里、孔最、合谷。

驚蟄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擾

【黃帝內經驚蟄養生經】

驚蟄在每年公歷的3月5—7日,這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七十二候中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時節還要防風痹。因為早春多風,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受風后容易發生關節肌肉酸痛,其特點是游走性的,可先后發生在肩、頸、腰等關節。養生方法是脫冬衣要晚,選擇藥物治療時,可服舒筋活絡丸或風濕骨痛丸等。這個時節最容易感染上病毒性皰疹,如帶狀皰疹,嚴重者會集中于腰部,俗稱纏腰火丹,要及時治療。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生發陽氣的食物。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養脾食物,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

【驚蟄節氣的氣候變化】

上架時間:2014-07-14 18:39:24
出版社: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长岭县| 分宜县| 赫章县| 施甸县| 汶川县| 曲周县| 濉溪县| 社旗县| 循化| 琼海市| 余干县| 景东| 佳木斯市| 珠海市| 万州区| 延长县| 宁安市| 洛阳市| 自治县| 淳化县| 垫江县| 息烽县| 正安县| 栾川县| 马尔康县| 元朗区| 长顺县| 岳阳县| 睢宁县| 怀仁县| 甘洛县| 海林市| 武陟县| 碌曲县| 定襄县| 青冈县| 随州市| 民县| 武鸣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