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春三月,此謂發陳(2)

冷暖空氣交替頻繁:驚蟄時節,冷空氣盡顯余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二者交替作用,顯示出冷暖交替、風晴雨雪的天氣特點。此時南方的陰雨天氣開始增多;北方則是干燥多風,有時伴有沙塵天氣出現。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需要防寒保暖,補充水分。

氣溫逐漸上升:“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驚蟄節氣的人體反應】

肝火旺盛: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動怒,易患眩暈、中風等疾病。對年輕人來講,因為春天時人的陽氣驟然上升,引動體內熱氣,易出現長痤瘡、怕熱出汗、經期長等癥狀。所以,養肝方案除了要遠離煙酒、禁厚重口味的飲食,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滋陰清肝火。

皮膚病的高發時期:這個時期,風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膚病的發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過敏癥也容易發生于春暖花開的季節,癥狀為鼻子奇癢難忍,接連不斷地打噴嚏、流清涕,眼睛也經常流淚、發癢。有的人還會出現頭痛、胸悶、哮喘等癥狀。

容易感染病毒: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肝病好發于此季,尤其是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發病時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肝區痛、肝腫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除通過水、生活接觸傳播外,主要通過食品,尤其是食用未徹底熟透的毛蚶等貝殼類水產品傳播;好發年齡主要為15歲以上的青壯年。為做好預防措施,平時應注意飲食衛生,管住口。

【驚蟄節氣的養生原則】

提升氣血,陰陽調和:驚蟄過后,各種病毒和細菌在度過了隆冬之后也異?;钴S起來,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因此養生應順應陽氣長盛、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平衡作息,調養飲食起居: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通達。

提高疾病預防意識:驚蟄時節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又是疾病多發的時期。因而,這一節氣中必須做好一些疾病的預防工作。由于春季與肝相呼應,養生不當則易傷肝,要重點保護肝臟。

【溫熱健脾,多甘少酸】

應適當多吃溫熱食物:雖然冬季已經過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體內的陽氣已經蘇醒,開始生發、壯盛,此時可以吃些溫補的食物御寒助陽。

例如韭菜、大蒜、洋蔥、香菜、生姜、蔥,這些食物性溫,味辛,可以驅散風寒,抑制病菌。

應少吃酸味食物:中醫認為,春天里,人體的肝氣容易亢奮,名醫孫思邈有“春日應該省酸”

之說。雖然適量酸味對補養肝氣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經亢奮的肝再攝入過多的酸味,會造成肝氣過旺的現象,反而傷肝,肝受損了勢必傷及脾胃。

應適當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對補脾氣最有益,脾臟強健了,可以輔助肝氣。甘味食物具有滋養、補脾、潤燥、補氣血、解毒及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有助于脾的運化作用。性溫味甘的食物有: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麥;蔬果類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板栗;肉類如牛肉、鯽魚、鱸魚。

推薦驚蟄養生菜

花生鹿筋豬骨湯:取花生200克,鹿筋100克,豬骨500克,紅棗6顆,生姜3片,鹽、植物油、醬油各適量?;ㄉ?、紅棗去核后,均洗凈,稍浸泡;鹿筋洗凈,溫水浸泡至軟;豬骨洗凈,用刀背敲裂。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大火煲沸后,改為小火煲約3小時,最后調入適量鹽和植物油即可。

花生、鹿筋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食用。此湯補脾暖胃、強筋壯骨。

肉末蘑菇燒豆腐:取豬肉50克,蘑菇30克,豆腐400克,醬油10克,蔥、姜、鹽、料酒、植物油各適量。將豬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凈用溫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將豆腐切成小方塊,沸水焯過備用;蔥、姜洗凈切末。炒鍋燒熱后放植物油加熱,先把豆腐煎至兩面黃,撥在一邊,再下蘑菇、蔥、姜、肉末,煸炒至透。

然后將豆腐撥下,加入料酒、泡蘑菇的水、鹽、醬油同燒,至入味即可。此菜補益氣血、健脾醒胃。

宜用健脾潤肺、清火解毒的藥膳野菊花飲:滋陰清肝火首選野菊花。野菊花歸肺、肝經,有疏風清熱、解毒的作用。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大,這時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可預防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風火頭痛,也可有效治療因肝氣生發太過而形成的春困、頭重腳輕、流鼻血等癥狀。用菊花15克,黃芪、甘草各20克,開水沖,代茶飲,適用于咽痛干咳、頭暈目眩等癥。

黨參黃芪粥:取黨參10克,黃芪15克,大米100克,將黨參、黃芪洗凈后放入適量的水中浸泡30分鐘。再用小火煮沸40分鐘,去除中藥后,放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此粥具有益氣固表、增強體質的功效。

【養眠忌怒,多做和緩運動】

養足睡眠:人體的皮膚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和毛孔閉合。驚蟄過后,氣溫升高,身體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也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氣溫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因此,驚蟄節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精力支持。

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悅:快樂的情緒會加快體內系統的循環,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

而怒氣傷肝,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所以,我們要學會通過發泄和轉移,使怒氣消除,切忌妄動肝火。

驚蟄宜做和緩運動:春季的自然界呈復蘇之勢。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此時,人體各臟器的功能都處于比較低的狀態,運動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關節、肌肉還處在“蘇醒前期”,若運動幅度大,運動量大,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

所以,應以和緩的運動為主,如走路、慢跑、打太極拳等。

重在保暖:驚蟄節氣逢“九九”到九盡,冷空氣活動還比較頻繁,需要注意防寒。

【牙齦疼痛拔合谷穴】

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時,位于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合谷穴(見本書第19頁)。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大腸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拔合谷穴有清泄明陽、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的功效。一般宜用小號罐拔合谷穴,留罐10—15分鐘。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治療時應將手握成拳狀后再拔,效果會更好。在合谷穴常拔罐還能保持大腸氣血暢通,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預防驚蟄易得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蟄是藏的意思,驚蟄的意思就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

流感是這個節氣最易發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體質弱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另外,也可選擇中藥預防。貫眾、板藍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日,可起預防作用。

春分天門開戶,順勢養陽正當時

【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

春分為每年公歷的3月5—7日。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春分這個節氣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這一天,南北半球的晝夜時間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寒溫各半的時節,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養生上,因為春分交節的這幾天,天氣變化頻繁,溫度與濕度往往相差很大,氣候劇變時,如果人體不能適應,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就容易生病,像眩暈、失眠、月經失調、痔瘡等癥都是春分前后的多發病。

春分時節,舊病容易復發。這是因為春分時,人的氣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人體隨著氣溫升高,陽氣越來越盛,大量氣血從里向外走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引發故疾,如心臟病、關節炎。腎陽不足的人,春分還易得五更瀉。

因為,春分是陰陽平衡的時節,人體內陰陽隨著節氣開始“爭斗”,對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颊咭话闵嗵Π?,脈沉而弱,怕冷,發病時間一個是凌晨5∶00—7∶00腹瀉,另一個是餐后瀉,就是完谷不化的腹瀉。這類患者平時可常喝干姜燉雞湯。對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

【春分節氣的氣候變化】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這是說春分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有閃電。

春分一到,雨水也開始明顯增多,平均地溫已達到10℃以上,人們明顯感覺到陣陣暖意。而春分節氣過后,氣候變得溫暖,雨水也更加充沛,陽光非常明媚。“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春分節氣的人體反應】

氣血活動加強:在春季,新陳代謝最活躍,人體血液正處于最旺盛的時期,激素水平也呈現高峰。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關節炎進入多發期:在這個節氣,尤其中國南方地區常陰雨連綿,低溫與暖溫交替出現,陰雨季節,濕氣較大,容易引發風濕性關節炎。

情緒容易不穩定: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但對于部分人來說,3—5月是心理疾患高發的月份。春天潮濕陰郁,時而晴暖,時而陰雨,容易使情緒起伏不定。如果神經系統適應變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現煩躁不安、敏感多疑、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易疲勞等。

肝氣開始亢盛:由于氣候溫和,人們開始喜歡到戶外參加各種活動。這時肝臟所藏之血開始流向四肢,人們的精神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

【春分的養生原則】

保持陰陽平衡:養生應該因時而變。根據時節的變化改變養生方法,從生理和心理上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這是養生保健的關鍵。人的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

只要設法使太多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于無形了。

加強運動:《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除了保障臟腑、氣血、精氣等器官生理運動外,也要保持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的和諧一致,達到“供銷”關系的平衡。

春分時節,春光明媚、百花盛開,是到郊外踏青運動的好時候,可在這個時節與親朋好友結伴出行,增強體質。

【健脾祛濕,寒熱均衡】

健脾祛濕: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弱,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性食物,多吃辛味食品。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春季雨水多,濕氣重,飲食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暑。飲食上可多吃姜、蔥、懷山藥、枸杞子、土豆、菜花、蕎面、雞肉、鯉魚、鯽魚等。

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飲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魚、蝦,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甜味的食物,如紅棗、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養脾,如番茄、檸檬、橘子等??茖W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時節調理機體陰陽平衡,助陽類菜肴配上滋陰食材一起食用,多吃甜少吃酸以養脾,都是為了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推薦春分養生菜

山藥扁豆鯉魚湯:取白扁豆30克,懷山藥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鹽、料酒各適量。先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凈;白扁豆洗凈;懷山藥洗凈切塊。將鯉魚入鍋加水適量,與白扁豆、懷山藥、干姜同煮1小時,加入鹽、料酒適量調味即可。此湯可健脾祛濕。

核桃仁炒韭菜:取核桃仁100克,韭菜300克,植物油、鹽、白糖各適量。將韭菜切成段;鍋內放油加熱,放入核桃仁炒至金黃色撈出;改用大火放入韭菜段煸炒至九成熟后,加鹽,放入核桃仁,加白糖,煸炒幾下即可。此菜可健胃、補血、潤肺。

【藥補宜潤肺為主,兼顧脾胃】

天冬蘿卜湯:先將天冬15克切成兩三毫米厚的片,用約2杯水,以中火煎至一杯量時,用布濾過,留汁備用。再將火腿150克切成長條形薄片,蘿卜300克切絲,鍋內放雞湯500毫升,將火腿片先下鍋煮,煮沸后,放入蘿卜絲,并將煮好的天冬藥汁加入,蓋鍋蓋煮沸后,加鹽調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前可調入蔥花、雞精。天冬有清肺降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蘿卜可通氣助排便。

此湯可潤肺健脾胃。

柴胡莧菜豆腐湯:柴胡10克,莧菜500克,豆腐1盒,鹽5克。柴胡洗凈,加水5碗熬湯。

將莧菜洗凈切段,豆腐切小方塊。待柴胡湯熬剩下約3碗水時下豆腐和莧菜,煮熟后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在春分時節飲用可以疏肝解郁、調和氣血,更好地發揮肝臟解毒的效果,可保護肝功能。

【生姜紅糖飲可治老人春分易患的五更瀉】

五更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早上5∶00—7∶00的時候,一些老人會從睡夢中醒來,沖向廁所拉肚子,有的人還伴有腹部的一種陰寒凝滯的冷痛,腹瀉以后這種冷痛的情況才得以緩解。中醫認為,這種瀉是因為腎陽不足,導致了命門火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運化失常就會出現腹瀉。五更時分正當陰氣最盛、陽氣未復,在這種特定環境下,虛者愈虛,再加上這個時候晝夜溫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瀉。春分時天氣溫差大,人們很容易著涼,也會引起腹瀉。

對于五更瀉,多喝生姜紅糖飲是有效的治療辦法??梢詫⑸磧?,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時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適量紅糖,以沸水沖泡代茶,經常飲用有止瀉效果。另外,五更瀉還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預防容易在春季復發的精神類疾病】

人心情不暢,情志抑郁時,自然會影響到肝臟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氣不疏,郁熱化火,就會擾亂神明,最終也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進而“氣血凝滯腦氣”,人就會焦慮狂躁,這也是一部分精神類疾病發病時的表現。

春分時節,可以用刮痧方法預防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刮拭時,用刮痧板的長邊,與皮膚成45°,刮拭背部右側,要從內向外刮拭;再沿著胸部肋骨走向慢慢刮拭右側的肝膽區,重點刮拭期門穴,中等力度,方向是由內至外。刮至出現痧痕為止。

清明踏青越野,與自然同氣相求

【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济宁市| 金川县| 盐津县| 新源县| 德安县| 潢川县| 谢通门县| 林西县| 襄城县| 连州市| 保亭| 新河县| 梅河口市| 大城县| 漳浦县| 大名县| 哈密市| 南开区| 鸡泽县| 图木舒克市| 上高县| 三门峡市| 体育| 沙田区| 那坡县| 黄骅市| 曲周县| 涪陵区| 灌云县| 昂仁县| 闸北区| 双柏县| 法库县| 宜君县| 法库县| 福清市| 和田县| 梓潼县| 漾濞|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