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

第1章

1、謙虛的陳述問題,避免觸犯別人

古語云:“滿招損,謙受益?!敝t虛是締造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催化劑,謙虛并不等于貶低自己,而是用另一種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

富蘭克林對人的性格頗有一番研究,在早年的時候曾列過一張表,列舉各種他所要達到的美德。幾年的身體力行后,他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到了后來,他還找出一件極應當達到的美德。他說:“我在當初改變自己的表里,曾列舉了12種美德。但有一天,一個是教徒的朋友告訴我,說大家都認為我很自傲,原因是我在談話中一貫堅持自己的主張,而且有輕視別人的樣子。我聽了他所說的話,立刻著手矯正這一個缺點,并且在我所列的表上,加上了虛心這一條。直到現在,我雖不敢自夸自己在這一點上有何成就,但在表面上我確實改進了不少。我決心處處避免觸犯別人的感情。我還決心換掉自己過去經常使用的,帶有武斷性質的口頭語。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陳述問題時所用的謙虛方式很容易被人接受而絕少遭人反對。

“在矯正的過程中,我當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我要克服我自己的本性,但習慣成自然,慢慢的我也就習慣了。同時,我在改善自己的過程中,處處注意談話的藝術,我時常壓制自己,而讓別人做一個擅長雄辯的人?!?

富蘭克林將其所取得的成就歸為謙虛,但寬容與溫和的效力是誰也不能否認的。在談話中如果你使用冷淡、輕狂、傲慢的態度,可想而之,對方一定會立刻反對你或敵視你,這樣一來,你是肯定不能收到好的談話效果的。

無論你說什么樣的話,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無論你的話是有意或是無意的,對方是會仔細聽并詳細分析的,在這種情形之下,是往往會和你的原意大相徑庭的。比如,你在敘述一件自以為得意滿足的事情,你認為這樣可以表現你的膽量,你的機警和長處,但別人是否會有同感呢?也許有,也許沒有,這就要看你如何運用你的表情、你的談吐去影響別人與你有同感了。

這樣說,并不是叫你隱藏自己的長處,也不是叫你貶低自己的身價,更不是叫你在談話中緘口不言。只是想要你這樣做:假使是你和一個朋友交談,你說的話只能占50%左右;如果是三個人交談,你說的話只能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是10個人一起談話,你說的話就應該占十分之一左右??傊?,你無論在一個什么環境之下,說話要運用一個適度的原則,只有這樣,才容易使別人覺得談話的氣氛平等融洽,大家才會感到輕松愉快。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了他人對你的尊重。

2、運用模糊語言,留下進退余地

模糊語言就像演員演戲一樣,演得多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語言是一門藝術,是我們一生都要潛心研究的藝術。語言藝術之一便是懂得運用模糊語言它是社交場合尤其是談判中經常使用的留有余地的重要手段。因為受到人的思想情緒、談判內容、周圍情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談判的過程一般來說總是復雜多變的,節外生枝、出現始料未及的情況是常有的事。因此,談判的過程中,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說“滿口話”,要使自己所說的話像彈簧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給自己留下可以進退的余地。

模糊語言不僅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而且有很高的靈活性。因為適應性也強。談判中對某些復雜的論點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時就可以運用模糊語言來避其鋒芒,以爭取時間做必要的研究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這種情況在外交會晤中經常可見。例如,客人友好地邀請主方去他國訪問,主方應按照禮節高興地答應下來,但往往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輕率確定具體日程,這時常以模糊語言作答:“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去貴國訪問?!边@個“適當的時候”可以是一個月、一年、幾年之內,甚至更長時間,具有相當的靈活性。這樣既不會引起對方不快,同時又不使自己為難。

又如對某些很難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問題,可以說:“我們將盡快給你們答復。”“我們再考慮一下?!薄白罱鼛滋旖o你們回音?!边@里的“盡快”、“一下”、“最近幾天”都具靈活性,留有余地,可使自己避免盲目做出反應而陷入被動局面。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由此可一斑。

3、及時彌補言語失誤

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來,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語去彌補。

空姐在真正上崗之前都會經過一番很嚴格的語言訓練。盡管如此,作為空姐,有時還是不免失言。

有一次馬麗在航線上,和往常一樣本著顧客至上的服務精神,熱情地詢問一對年輕的外籍夫婦,是否需要為他們的幼兒預備點早餐。那位男顧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國話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沒有仔細聽這位先生的后半句話,為進一步表示誠意,馬麗小姐毫不猶豫地說:“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請隨時通知我好了?!?

他先是一愣,隨即大笑起來。馬麗小姐這才如夢初醒,羞紅了臉,為自己的一時失言羞愧不知如何是好。

“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無論凡人名人,都免不了會發生這種情況。雖然其中原因有別,但它造成的后果卻是相似的,或貽笑大方,或糾紛四起,有時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或者矯正之術,去避免言語失誤帶來的難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及時改口。

很多名人,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曾有過一時的言語失誤。但是面對失言,有的人可以坦言承認,有的人則會死守城池,而后者的代價往往是非常慘痛的。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國福特總統和卡特共同參加的,為總統選舉而舉辦的第二次辯論會上,福特對《紐約日報》記者馬克斯?佛朗肯關于波蘭問題的質問,作了“波蘭并未受蘇聯控制”的回答,并說“蘇聯強權控制東歐的事實并不存在”。這一發言在辯論會上是明顯的失誤,當時遭到記者立即反駁。但反駁之初佛朗肯的語氣還比較委婉,意圖給福特以改正的機會。他說:“問這一件事我覺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難道在肯定蘇聯沒有把東歐化為其附庸國?也就是說,蘇聯沒有憑軍事力量壓制東歐各國?”

福特如果明智,此時就應該承認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覺得貴為一國總統,面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認輸,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于是繼續堅持,一錯再錯,結果為那次即將到手的選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沁@次電視辯論會的所有專欄、社論都紛紛對福特的失策作了報導,他們驚問: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還是像只驢子一樣的頑固不化?”

福特此舉也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卡特以可乘之機,在日后的競選宣言上,他一再地提出這個問題,鬧得天翻地覆,人盡皆知,此時,才是福特最沒面子的時候。

高明的論辯家在被對方擊中要害時決不強詞奪理,他們或點頭微笑,或輕輕鼓掌。如此一來,觀眾或聽眾弄不清葫蘆里藏的什么藥。有的從某方面理解,認為這是他們服從真理的良好風范;有的從另一方面理解,又以為這是他們不謂辯解的豁達胸懷。而究竟他們認輸與否尚是個未知的謎。這樣的辯論家即使要說也能說得很巧,他們會向對方笑道:“你講得好極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現得高明許多。

一次,美國總統里根訪問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歲又大,在歡迎宴會上,他脫口說道: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為能訪問玻利維亞而感到非常高興?!?

有人低聲提醒他說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們不久前訪問過玻利維亞?!?

盡管他并未去玻國,當那些不明就里的人還來不及反應時,他的口誤已經淹沒在后來滔滔的大論之中了。這種將說錯的地點時間加以掩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當面丟丑,不失為補救的有效手段。只是,這里需要的是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難堪也是困難的。

在實踐中,遇到這種情況下,有三個補救辦法可供參考:

(1)移植法,就是發現自己說錯了話,可以從容的把錯話移植到他人頭上。比如說:“這是某些人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錯誤糾過來了。此時對方可能正陷于云里霧里,根本就無法認定是你說錯了。

(2)引伸法,迅速將錯誤言詞引開,避免在錯中糾纏。就是接著那句話之后說:“然而正確說法應是……”或者說:“我剛才那句話還應作如下補充……”。這樣就可將錯話抹掉。

(3)改義法,巧改錯誤的意義。當意識到自己講了錯話時,干脆重復肯定,將錯就錯,然后巧妙地改變錯話的含義,將明顯的錯誤變成正確的說法。

4、顧左右而言他

說話想撤退時,不需要做很多的辯解,因為有時越解釋就越亂如麻,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

高考結束之后,校長如開評功總結會,由于某班此次高考中數學和外語成績特別突出,在全市名列前茅。因此,校長特別提出:

“數學考得好,是老師教得好;外語考得好,是學生基礎好?!?

在座教師聽罷在底下竊竊私語,都認為校長說法顯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師起身反駁:

“同一個班,師生條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條件產生了相同的結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對待,實在令人費解。原有的基礎與爾后的提高,有相互聯系,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設想學生某一學科基礎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學就能提高。校長對待教師的勞動不一視同仁,既對團結無益,同時也會抹殺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

會場有人輕輕鼓掌,然后是一陣靜默。此時的靜默似乎比掌聲對校長更有壓力和挑戰意味。似乎都在等著校長做出解釋,校長沒有惱怒,反而“嘿嘿”地笑起來,他說:

“大家都看到了吧,王老師能言善辯,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無罪,言者無罪?!?

校長這話的真實意味讓人很難摸透,不過,由此所反應出他的應變能力卻著實令人佩服。他為自己鋪了臺階,而且下得又快又好。聽了上述回答后,無人再就此問題對校長跟蹤追擊。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辯解,辯解無異于作繭自縛,結果無法擺脫。

5、“我”字運用的學問

不要太突出“我”,也不要太淡化“我”,突出了“我”會給自己掌嘴,淡化了“我”會給自己障礙。

人與人交談,“我”字是經常會講到的。但具體到“我”字怎么用,卻大有學問。

因為在交談的過程中,“我”這用得大多或過分強調,就會給人留下突出自我、標榜自己的印象,這無形之中就在對方和你之間筑起一道防線,形成障礙,影響來往的深入。

因此,會說話的人,在語言傳播中,必須掌握“我”字運用的分寸。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你不防參考一下如下的建議:

(1)盡量用別的詞代替“我”。

在許多情況下,可以用“我們”,亦或更親切一點的“咱們”一詞代替“我”。以復數的第一人稱代替單數的第一人稱,可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情感的交流。

比如:“我建議,今天下午……”可以改成:“今天下午,我們……好嗎?”

(2)能省略“我”字的時候,就不必說出。

比如:“我對我們公司的員工最近做過一次調查統計,(我)發現有40%的員工對公司有不滿情緒,(我認為)這些不滿情緒來自獎金的分配不公,(我建議)是不是可以……”

第一句用了“我”,主詞已經很明確,那么后面幾句中的“我”不妨統統省去。這對句子意思的表達毫無影響,且能使句子顯得更簡潔,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還能使“我”不至于太突出。

(3)盡量以平穩和緩的語調淡化“我”字。

講“我”時,“我”字不要讀成重音,語音不要拖長,另外,要行為舉止方面都要加以注意,例如:目光不要咄咄逼人,表情不要眉飛色舞,神態不要得意洋洋,說話的語氣也要盡量做到平淡。應該把表達的重點放在事件的客觀敘述上,而不要突出做這件事的“我”,更不要使聽的人,覺得你高人一等,是在吹噓自己。

6、進入心靈深處的語言

個性內向或城府較深的人,通常不會輕易向外人吐露心聲,倘若繼續保持沉默,絕不可能有任何收獲。

如果你想讓某個沉默的人打開話匣子,提示其某種無意識的舉動,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譬如,你發現對方用手指不斷地輕敲桌面,就可以順口發問:

“你平常喜歡彈鋼琴或是其他樂器嗎?”

遇到喜歡在桌面用小指尖劃寫的人,就應該說:

“哇!你的小指既纖細又秀麗……”

這一類的話題,既能將對方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同時也不涉及交談的禁忌,自然可以融洽地溝通雙方的意見了。

在生活中,偶爾可遇見這樣的情況。道路兩側的流動攤販,時常會在地面上,劃個圓圈或三角形,并在四周擺設一些成品,自己站在當中,口中不斷喃喃低語……此時,出于好奇,一些路人往往會駐足圍觀,攤販遂伺機扯開噪口大吼:

“各位鄉親!兄弟很榮幸地向大家介紹……”

通過這種手段,他們借此招攬生意的目的也便圓滿地達成了。

相同地,談話中的一方也可以做一些小動作,以此引發對方的好奇心,繼而消除無言以對的尷尬。

有位新聞記者,出道不久便被派到一家皆認為即將宣布破產的公司去訪問該公司的宣傳科長。對方嚴陣以待,拒絕提供任何最新的消息。記者的經驗不足,雖然有無可奈何之感,卻不甘心就此打退堂鼓,遂預備采取持久戰。

記者想藉抽煙來解悶,無奈摸遍全身衣褲的口袋,竟然找不到香煙,只得走到衣架旁,想到風衣口袋里搜尋。那位科長忍不住用關懷的語氣探問:

“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勞嗎?”

因為窘迫,記者的臉一下子紅了,他把原委告訴對方??崎L莞爾一笑,立刻熱忱地取出自己的煙,請記者同享吞云吐霧之樂。這恰恰是雙方關系的轉折點,科長一改剛才的作風,開始向他暢談,最后記者如愿以償作了一次翔實而精彩的獨家報導。

這樁事例,仿佛“無心插柳柳成蔭”一般,記者歪打正著地取得開啟對方心靈的鎖匙。但是,見微知著,此種藉小動作消除對方警戒心的方法,實在是很值得我們借鑒。

7、必要時裝糊涂

難得糊涂,糊涂難得,若在說話的時候也總是想著怎樣施小聰明,那就必然會吃大虧。

清代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難得糊涂”。所謂“難得糊涂”實際上是最清楚不過了。正因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徹,卻又對個中緣由無法解釋,倘若解釋了,更生煩惱,于是便裝起糊涂?;蛘f尋求逃遁之術。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14-06-30 15:19:58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沂水县| 民乐县| 高要市| 平度市| 垦利县| 加查县| 平度市| 紫阳县| 长顺县| 同江市| 玉溪市| 祁东县| 依安县| 南皮县| 贺兰县| 禹州市| 涟源市| 时尚| 隆安县| 镇坪县| 竹北市| 屯留县| 秭归县| 青河县| 武陟县| 城口县| 北票市| 东台市| 资兴市| 海口市| 资源县| 普陀区| 正蓝旗| 浦江县| 丹江口市| 清远市| 民丰县| 天津市| 阿坝|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