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說話比做文章難,做文章,可以細細推敲,再三修正,讀文章,可以細細品味,用心研究。說話就不能這樣了,因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啊!所以與人說話,應該特別留神。你要說的話,最好事先打好腹稿,列出綱要,免得臨時遺漏;說話開頭,先要定一定神,態度從容,雙眼注視對方,表現出誠懇的神情,并隨時注意他是否贊成你的意見,還是表現得不以為然,根據對方的神情隨時調整你的說法,如果發覺他露出不愿意多聽的神情,你就該設法結束話題。如果他有疑問,你就該多做解釋,如果他樂于接受你的見解,你就該單刀直入,不要再繞圈子,如果發覺他要插口的樣子,你就該請他發表意見,他的答話,你要特別注意,特別留神。

同樣一個“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則是表示驚奇;“喔?”是表示疑問。如果他說“好的,就這樣吧!”這是完全接受;“好的,以后再談吧!”這表示不肯接受;“好的,等我研究研究。”這是原則上可以同意,辦法還須討論;如果他說:“好的,你聽我的回音。”這是肯幫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這是沒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設法”這是肯負幾分責任的表示,你能夠細細體會,便知道此次說話是否成功了,老于世故的人,往往不肯作露骨的表示,很容易使你誤解他的意思。

你對人回答,也要有個分寸,認為對的,就回答他一聲“很好”。你認為不對的,就回答他:“這個問題很難說。”自認為可以辦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試試,但成功與否不敢肯定。”自認為辦不到的回答他:“這件事太困難了,恐怕沒多大的希望。”總之,不要說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愉快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須留些回旋的余地,萬一臨時不能決定,你可以回答:“待我考慮后,再答復你吧!”或者說:“待我與某某商量后,由某某答復吧!”前者是接受與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數是婉言拒絕。如果對方嘮叨不停,你不愿意再聽下去,也有幾個方法可以應付,你可以講些其他無關緊要的話,轉移目標,也可以說:“好的,今天就談到這里為止。”然后立起身來,說聲“對不起,再見!再見。”他自然會中止談話,離開你那里。

對方若是一個喜歡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會迂回曲折,中間插入一句主要的話,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愿意告訴他,應該特別留神那句主要的話,設法避過,或者故意當作沒有聽見,或者含糊其辭,或者說“不便奉告”,來阻擋他不斷的進攻。此外還要注意宿醉未醒,不要見客;盛怒之后,不要見客。醉的容易說錯話,泄漏秘密;怒后容易遷怒來客,無端得罪人。人與人之間好感難得,惡感易成,所以與人對話,必須謹慎。當然知已相聚,上下古今,東西南北,與之所至,無所不談,不必有所拘束,但是謔浪之談,也以不虐為度,否則一言失誤,感情便會產生裂痕。

32、“庸人之謹”也是口才——懂忌

語無禁忌那不叫口才,那只是純粹的胡語八道。

在現時下,一般老于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情愿學金人之三緘其口,實行其“庸人之謹”。比方他的隱私唯恐人知,你說話時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基于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道理,他會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對自己的用心,極力掩飾不讓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你如與他向來熟悉,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終究會對你感到十分疑惑與妒忌。你處于這種困難境地,絕不可對他表明絕不泄密,那你將如何自處呢?你唯一的辦法,只有假裝耳聾,若無其事,而這就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方面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面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謹慎地保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外有智者猜中此事,對外宣告,那么你無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只有經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萬一對方對你尚無深刻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假使他采用你的話,然而試行的結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會增加好感,認為你只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這個時候還是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犯有錯誤被你知道,你便不惜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進而與你發生沖突,你不是憑空多了一個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應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在說話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避免上述的種種禁忌。誠然,在生活的過程中,人們經常會不自覺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些錯誤沒關系,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有些錯誤卻會對別人造成影響,甚至是傷害,這就是禁忌,所以我們一定要盡量避免。

33、燒香看菩薩,說話看對象

多說話,別人未必當你是能干,少說話,也未必當你是呆子。

關鍵是看準菩薩燒好香,看準對象說好話。

同樣一句話,你對甲說,甲肯全神貫注的聽,你對乙說,乙卻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候對甲說,甲樂于接受,那個時候對甲說,甲覺得不耐煩。這除了表示甲乙兩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也表示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樣。因此在說話的時候,怎樣說,說什么既要看交談的對象,也要看對方的心情。

當年趙高要陷害李斯,對李斯申說秦二世的行為不對,勸李斯進諫,并約定秦二世有閑時候,代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應約進宮,二世正與姬妾取樂,看見李斯進來。心中很不高興,而李斯卻茫然無所知,正言進諫,二世只好當場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二世便開始發牢騷,說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時候不好說,偏在這個時候來啰嗦?

李斯的殺身之禍也就是因為如此。可見你要向對方說話,應該注意什么時候最適宜。對方正在工作緊張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焦急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盛怒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時候,也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悲傷的時候,更不要去說話。只要有上述幾種情形之一,你去說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說話的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也是意料中的事。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和失意的人談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簡直是挖苦、譏諷他,他對你的感情,只會更壞,不會變好的。和得意的人談你失意的事,他至多與你作表面的應付,決不會表示真實的同情。因為此時他的心思全部者放在自己的得意事上。有時還可能引起誤會,以為你是要請他幫助,他會預先防備,使你無法久談。所以你要訴苦,應找同情形的人去訴,同病自會相憐,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消解胸中不平之氣。你要談得意事,應該向得意的人去談,志同道合。年輕人涵養功夫不夠,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說且自鳴得意,結果招人罵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無意中還會惹起別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覺得滿腹牢騷,如有骨鯁在喉,不免逢人就訴,結果惹人討厭,說你毫無耐性,甚至笑你活該。

總而言之,你要說話,先要看準對象,他是愿意和你說話的人嗎?如果所遇非人,還是不說為好;這個時候,你是要說話的時候嗎?如果時候不對,還是不說話的好,說話的成功與失敗,誠然與你的說話技術有關,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時,也與你說話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

34、說話留心地方的忌諱

在社會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若說話不識忌諱則多招空心冤家,那真是太不值得。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各地不同的方言。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卻有可能大相徑庭。你以為侮辱,他以為尊敬,你以為尊敬,他以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隨俗”的主張。

一個浙江人被派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教女仆洗衣服,她說:“洗好后,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讀做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聽的詞。女仆聽了,當然覺得奇怪。太太詢問原因后出口笑罵道:“堂客!”堂客在江蘇、浙江一帶,是罵人的名詞,女仆聽了,急著說:“太太,不敢當”!太太又問其所以,才知道原來在湖北等省,“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一個簡單的笑話,卻足以證明方言意義的不同。比方你稱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總不算錯吧?但是在太倉人聽來,認為你是罵他;比方你對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總算不錯吧?但是在江蘇嘉定人聽來,當你是侮辱他。你在安徽,稱朋友的母親,叫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江浙地方,稱朋友的母親為老太婆,那簡直是罵她了。又如,我國華南各地稱女子叫姑娘,是表示尊敬,和小姐一樣意思,而華北各省則不然,姑娘是妓女的代名詞。各地的風俗不同,說話上的忌諱各異,你與人交際,必須留心對方的避諱話。一不留心,脫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雖然對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諱,情有可原,但在你總是近乎失禮,至少是你犯了對方的忌諱,這對雙方的感情來說是不會增進的。比方你對江浙人罵一聲混帳,還不是十分嚴重,你如果罵北方女子一聲,那就會被認為是奇恥大辱,非與你大肆交涉不可。從前有一位小學教師,為了一些小爭執,罵學生的母親混帳,不料這位女家長,是一個北方人,因此向學校當局大興問罪之師,要那位舉出他混帳事實來。原來“混帳”二字,在北方人是女子偷漢的意思,這種解說使問題顯得嚴重了,學校當局雖一再道歉,聲明誤會,還是不肯罷休,只好請出他人勸解,才算了事。這近乎笑話的故事,更足以證明方言上的忌諱是必須特別留心的。

35、從對方得意的事情說起

人多半一得意便會忘乎所以,此時的自我防線也最低,要想言談成功,此時不下手,待到何時。

每一個人都有自認為得意的事情,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價值,是另一問題,而在他本人看來,卻認為是一件值得終身紀念的事。你如果能在與他交談之前預先打聽清楚,在有意無意之間,很自然的講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對你沒有厭惡的情緒,只要他目前沒有其他不如意的刺激,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他一定高興聽你說的。

你在說的時候當然要注意技巧,表示敬佩,但是最好不要過分推崇,否則反而會引起他的不安。對于他的得意事,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兩方面的闡述,使得他認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這種境地,他自會格外高興,自會親自演述,你該一面聽,一面說幾句表示贊賞的話,如此一來,即使他是個冷酷的人,也會變得和藹可親,你再利用這機會,稍稍暗示你的意思,進行試探,作為第二次進攻的基點。這不是你的失敗,而是你的初步成功,對于涉世經驗不豐富的人,得此成績,已不算壞,你若想一舉成功,除非對方對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興的時候,而且你的談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則千萬不要存此奢望。

不過對方得意的事情要從哪里去探聽,那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你可以探詢一下你的朋友之中,有否與對方有交往的人,如果有的,向他探聽當然是最容易的。你如能留心報紙上的新聞,或其他刊物,平日記牢關于對方的得意事情,到時便可以應用。此外隨時留心交際場中的談話,像這些時候談到對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必須注意,對方得意的事情,是否曾遭某種打擊而消滅,如有這種情形,千萬勿再提起,以免引起對方不快,反而對你不利。因為對方在高興的時候,你的請求,易于接受,對方不高興的時候,雖是極平常的請求,也會遭到拒絕。比方他新近做成一筆發財生意,你去稱贊他目光準,手腕靈,引得他眉飛色舞,乘機說明你的來意,這可謂是好機會。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隨時留心,善于利用。

不過當你提出請求時,第一要看時機是否成熟。第二說話要不亢不卑。過分顯出哀求的神情,反而會引起對方藐視你的心理。你的心理盡管十分著急,說話表情,還是要表示大方自然,并且要說出為對方著想的理由來,而不是為你自己打算。

36、不要以言語傷人

人都有不平之氣,對方所說的話,你覺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聞,何必過分認真一定要報以尖刻的反擊。

雖然說:“沉默是金。”但是人與人相處,不能始終默不作聲,就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時,也不能不說幾句話。說話是彼此之間情感交流的最好工具,你好與熟人講話,不算本領;能與生人講話,并說得傾心如故,相見恨晚,才是你的本領。既然說話的目的在于溝通情誼,當然應力求避免說話失和。古人所謂:“片言之誤,可以啟萬口之識。”而一般初入社會的人,說話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說話以前,先得想一想,替聽你話的人考慮一下,他愿意聽的話,才出口談之,他不愿聽的話,還是不說為妙。所謂不愿聽的話,也有種種:老生常談,他是不愿意聽的;一說再說,且熟能詳,他是不愿意聽的;與他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聽的;與他主張相反,他是不愿聽的;與他無關,他是不愿意聽的;與他利害沖突,他是不愿聽的;與他程度不同,他是不愿聽的;有關他的創痕,他也是不愿聽的;有關他的隱私,他更是不愿聽的;然而人們最不愿聽,該算是尖酸刻薄的話了。

說話所引起的反應,可能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甜蜜之味,第二種是辛辣之味,第三種是爽脆之味。第四種是新奇之味,第五種是苦澀之味,第六種是寒酸之味,而最壞的反應,則是創痛之味。淡言微語,令人回味,對方自會發生好感;熱情洋溢,句句打入心坎,對方自然會產生甜蜜的反應;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對方自會發生辛辣的反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方自會以生爽脆的反應;“以反人為實”,“好為無端涯之言”,對方自會發生新奇反應;陳義晦澀,言辭拙訥,對方自會發生苦澀反應;一味訴苦,到處乞憐,對方自會發生寒酸反應;好放冷箭,傷人為快,傷人越甚,越以為快,對方自會發生創痛的反應;能得甜蜜反應者為上,能得爽脆反應者為次,能得辛辣反應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應,苦澀的反應,寒酸的反應的話都是不等,而得到創痛反應的話,就更是有違人情了。

但是說尖刻話的人,未嘗不知其傷人,而以傷人為快,這是什么道理?這完全是心理的病態,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態,也自有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換句話說,這是環境逼他走入歧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冷水江市| 赤水市| 宜良县| 石屏县| 景泰县| 仪陇县| 普兰店市| 东丽区| 余庆县| 岢岚县| 宜川县| 广水市| 灵台县| 全南县| 金平| 湖北省| 日喀则市| 钟祥市| 灵璧县| 阳山县| 华阴市| 翁牛特旗| 中牟县| 汕尾市| 新邵县| 苍溪县| 手游| 通州区| 墨江| 虹口区| 内黄县| 富阳市| 仪征市| 巴彦县| 广德县| 宁津县| 万全县| 日照市| 扶余县|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