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人與事》:雒忱《百年爐火》

懷揣多年文學夢想的鄉黨雒忱,終于在他知天命的一把年紀拿出了一部心血之作,可嘆可佩。從作者的寫作動意來看,生于斯,長于斯,是要了結一個游子對于陳爐古鎮的心事,其真誠且充滿思考的文字,便始終彌漫著懷舊的沉郁氣息,仿佛墜入一個朦朧的春夢。

作為故事索引的楔子,簡明扼要地道出了瓷業小鎮的歷史環境和人文脈絡。從中抽出一個話頭,爺爺雒武在亂世中被殘忍地殺害,奶奶梅瑞卿出走沒了下落,即埋伏了一條懸念。從而尋根溯源,展開了一軸繁復駁雜的百年長卷,詩情畫意,掩映著不熄的熊熊烈焰。

爺爺雒武的表叔牟松堂是個老秀才,借助講述古經回溯雒氏家族的來龍去脈,在明朝移民時從山西落籍災后陳爐,續薪爐火,制定行規。其盟誓的場景和氛圍,寫得游刃有余。之后凡是涉獵描述小鎮風土景物和日常生活情態的章節,娓娓道來,語調沉靜而言辭雋永,都足以見得作者文字修煉的深厚功力。至于遠涉雒姓的源頭以至黃帝傳說,引經據典,讀來費勁,倘若化艱澀為俗語,則與上下文的語境相協調。

曾祖父雒秉順因年饉賣妻養子,曾祖母又乞討回家落下病根,其情景觸目驚心。小鎮人半耕半瓷的日常生活,馱隊和窯場的氛圍,皆渲染得恰如其分。防御河西人劫掠的自衛軍與梁財東及居民的緊張關系和心理沖突,開始顯現出來。爺爺雒武從十六歲休學到成為炭窠的頭領和東三社的頭兒,繼而做了地方上的聯頭,與土匪盜賊進行殊死的搏殺,守護了小鎮的安寧。與之對應的是牟松堂的兒子牟青云,江湖漢子,掌管了西八社一方勢力,雒、牟之間的交集前景莫測,想是有好戲看了。在之后抗擊河西人洗劫陳爐的慘烈戰事中,雒武與牟青云承當紅槍會,連同梁家、趙家、宋家等聯合抗敵,守衛西堡子與敵搏殺,血肉橫飛,二人有協作也有分歧,寫得情景交融,異常豪勇悲壯。接著是西八社碗窯開窯的鑼鼓社火,觸動了東三社的利益神經,西社興市與騾馬大會,摟開水道和開采陶土紛爭,加上塌方事故上升到抬尸鬧事,險象環生,各自內部猜疑誤會,使雙方矛盾加劇,以往的明爭暗斗漸漸演變成了一種隱隱的冤仇。

寫爺爺雒武迎娶蘇州鹽商梅氏為妻,拓寬了故事的空間與人物的精神視野。在此,作者陳述了陜商與外界貿易的歷史機緣及背景史料,卻沒能有機地融入情節的脈絡或人物的心理狀態,多少有點游離之憾。況且是在雒武看望牟松堂走后,由牟家老兩口回敘這一婚事成因的,這在視角布局上顯得不夠順暢。雒武在母親彌留之際,請來富平申先生救治不成,即奔旬邑尋邀名醫封贊化,期間插敘封贊化不凡身世則水到渠成。曾祖父雒秉順在與曾祖母永別的時刻,如同葬禮之后風雪地里雒武與妻子梅瑞卿牽手賞雪石馬山的親熱相擁,追憶已經逝去的歷歷往事,捭闔塵世間的道理,話語既家常又禪意,如泣如訴,字句細膩而綿密。雒武為母親操辦的七七四十九天盛大葬禮,作者于此頗費筆墨,文字如行云流水,各色人等陸續出場,一一陳述其過往情緣及時下的心理處境,其禮俗規程所展現的風儀肅穆而煩瑣,饒有民間文化深味,也將人物的內心情景描繪得細致入微。

梁家的八大號瓷行,靳家、李家、郭家的家世沉浮,雖與牟、雒之間的是非曲直似乎粘得不那么貼切,也可當成旁支副線或獨立成章來讀。其間或先后穿插的真實歷史人物如崔乃鏞、寇慎等,如何水乳交融地進入文本,而不影響作品通暢的氣脈,值得思忖。梁靖云與青衣社名角月容及莫班主的一番交往,倒是好讀,豐富了小鎮的一種情調。但身為商人的梁靖云,并非那么簡單,他與牟、雒之間的密切交往,潛藏了一種費解的陰影。為雒武母親選擇墳地的了緣和尚,則在作品中闡述了一種佛教的價值觀念,慈悲為懷,啟發人們如何面對人生的遭際與苦難,超脫塵世的紛擾,風水只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或逃避,也是一種心靈的撫慰而已。

牟青云是一個難以琢磨的人,一件事有一種主張,不是全無道理,但總是出人意料。比如交農運動時,竟為知縣說話,對民眾下狠手。小鎮上來了打著國民革命軍旗號的河西人,牟青云與之聯手訓練紅槍會,事端驟起,小鎮不安寧了。積怨甚深的東西二社,表面平靜而內在充滿殺機,終于到了火山爆發的時候。擅于揚鞭練武的雒武,曾組織參加交農運動的聯頭,執掌一方,為人公道,心懷悲憫,有德行,敢作為,沒有做過虧人的事,卻最終被人算計,直至危及性命。在慶賀大匠人郭金山的壽宴上,雒武被人綁架,臨終被別人雇傭的毛根子刀客丁科一刀刀剮了,為啥?妻子梅瑞卿沒有流淚,收斂了自己男人破碎的尸骨,用針線仔細縫合,感受著人世間如此慘烈的生死離別。作者于此的敘述簡練節制,然而力透紙背,催人淚下。之后,引出了干兒子郭登州弄死刀客丁科為干大雒武祭奠的結局,讓人釋然。而殺害雒武的背后主謀者是誰,仍是懸念。

雒武死了,牟青云攜家帶口離開小鎮去了西安,這一去就是三年。滿腹經綸的牟松堂突然也失蹤了,妻子谷香也去世了,不見兒子牟青云回來。待牟青云回到寂寥的小鎮,卻被飛來的子彈擊中,一命嗚呼。多年之后人們發現,牟松堂是隱身于一孔土窯里辟谷而死的,手邊是一冊有關太上感應的書。雒武的妻子梅瑞卿在為公公牟秉順養老送終后,也結束了在小鎮的生活,遠走他鄉。

故事本應在這里畫上句號了,但世事在繼續,引出了梁靖云的兒子梁涇渭教授從西安回到故地,將窯神廟的哲思演繹得有條有理,追溯陳爐瓷業的來龍去脈和個中秘絕以及先輩的命運歸宿,增添了瓷業小鎮的神秘色彩和對人性的探求。后輩的梁竹青、梁思云、梁茂盛、鳳兒、牟琴、牟有全、鐵錘等等人物出場,雒武的兒子雒志明也突然回到了小鎮,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在等待著小鎮的后人。從民國十八年年饉,三四十年代的戰爭硝煙,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他們所演繹的人生命運的選擇各有不同,然而在人性的規律性方面也殊途同歸。

之后的章節,是在回溯梁靖云與月容的往事履歷和當下生活狀態,及其兒子梁涇渭、梁仲偉的故事。還有牟琴與岳亮老師、陳棟在革命隊伍中的愛情經歷,雒志明的軍旅生涯及母親梅瑞卿的訣別信,教兒子做人要正,做個好人,不要有邪念,不要貪心,又一番引人入勝。他們在時勢面前,投入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歡樂也有憂傷,有時候也很無奈,因果得失,無怨無悔,也無所謂精彩與否。但人活的是向往美好的一種精神,活過了就了了。寫到合作化及落實政策的尾聲,也是一筆帶過,只是呼應開篇的交代,作者的筆力顯得疲憊虛弱了一些。其間穿插梁涇渭考察秦直道的章節,似乎有游離,也許作者另有寓意。

盡管作者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但總是真實地描繪了陳爐古鎮百年興衰的大致輪廓,藝術地再現了一個時代尤其是清末到民初時期小鎮人的生存境況與精神風貌,無疑有著沉甸甸的文學價值和賞心悅目的審美閱讀功用。如若在通篇結體架構與布局上調整得均衡一些,在史實的運用方面水乳交融,故事情節與人物關系的脈絡更明晰,則是當今文壇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力作。

2014年10月18日于城南

品牌:陜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1-04-23 10:11:42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陜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嘉峪关市| 涟水县| 兴隆县| 芮城县| 长沙县| 堆龙德庆县| 治县。| 兴业县| 桑植县| 石渠县| 波密县| 扎囊县| 柳州市| 蒙自县| 防城港市| 七台河市| 锡林郭勒盟| 长兴县| 通州市| 灯塔市| 舟曲县| 恩施市| 泗阳县| 辛集市| 甘洛县| 灵寿县| 德化县| 澄城县| 安达市| 阿尔山市| 临澧县| 开化县| 大竹县| 乐安县| 乌鲁木齐县| 益阳市| 南岸区| 鄂托克旗| 柘荣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