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連元評書小八義
最新章節
- 第142章 注釋
- 第141章 奚金哥誆賽花中計墜山澗 蓋世英師徒倆對峙藏軍山
- 第140章 焦春夫妻被害殉情 霍賊惡貫滿盈喪命
- 第139章 破銷簧蓋嬌娘勸父獻寶 救漁夫蓋世英無奈劫道
- 第138章 丑姑娘前山助陣立奇功大寨主比武認輸謀殺機
- 第137章 陳清秋進宅探底細 蓋世英封山鎖消息
第1章 自序
活到七十多歲,悟出了一條道理——人老了就趕不上年輕人。也許有人會舉出許多的古人來證明——“老當益壯”,比如“廉頗八十,頓餐斗米”“百里奚七十拜相”“姜尚晚年出山,助武王伐紂”……但那都是人中精英,出類拔萃的人物。我等乃平民百姓,黔首黎庶,大眾長河中的一滴水,社會“金字塔”的基礎石,焉能比得。
且以我言,年歲大了,便覺得處處不如青年人。有人說檢驗你是否被時代淘汰有四項標準:
一是會不會開車;
二是會不會外語;
三是會不會電腦;
四是會不會網絡購物或手機交易。
我仔細想了一想——我乃“四不會”也。既是“四不會”,那就只好老老實實地當我的“非時代人”。
前兩年有人告訴我:“您的《小八義》在網上很火,很多年輕人希望重播或出書,以重溫記憶。”
我不會上網,便很懷疑這網上信息的準確性,再說當年播出電視評書《小八義》時,雖然收視率很好,但那畢竟已成為歷史,歷史不會重現,就像過去的皇歷,今年已無用一樣。
忽有一天,有客來訪,自稱乃我之“粉絲”,為我帶來了《小八義》評書的打印稿,并說明此稿乃其網上相識者又是志趣相同者,花費很長一段業余時間,聽著錄音,守著電腦打印出來的。此事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一不相識,二不相知,三無所求,四無所得,是什么原因,使他(她)們花費了寶貴時光做這樣一件事情?細問幾位參與打字者,竟互相之間也不熟悉,只知網名而不知真名,只是因為喜歡評書這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才做這么一件事。
我忽然想起哪位哲人說過的話:“愛好大于責任感。”他(她)們的愛好是對中華傳統藝術的愛好,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想把這門藝術推廣,便是他們的責任,這也督促著我有了把這部書出版發行的想法和動力。在此我向幾位參與此事的年輕朋友們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由衷的誠摯謝意!——他(她)們的網名分別是:李元霸、永無島主、宋徽宗、書蟲、胖憨豆、脆皮兒。
在老一輩說書藝人中,說《小八義》的人不算多,原因大概是此書一非名著,二非史實,只是在民間廣大群眾中流傳的比較廣泛久遠。即使如此,這部書卻成了上世紀初,蜚聲書壇被譽為“熊聲震齊魯”的藝名“大狗熊”“二狗熊”(張士德、張士魁)弟兄二人的看家書目。他們的演出本源于清朝佚名人士所著的《小八義》一書。那書原本是個鼓曲本,書中帶有唱詞韻文。張氏弟兄善于演唱,聲音寬厚,音色純正,且音量頗大。常以一聲拖腔,震驚鄰室書場,故而人皆稱其為“熊虎之聲”,也因此得了藝名。帶唱詞的書目正適其用。
家父田慶瑞曾給“二狗熊”伴奏過,便學會了《小八義》這部書,而我的岳父劉起福先生是“大狗熊”的徒弟,更是精通《小八義》書目。家父與岳父皆傳承了張氏弟兄的衣缽,故而都會說《小八義》這部書。
但到了父輩手中,他們對原本《小八義》中的神怪、迷信色彩的情節,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心態和時代變化,都做了大幅度的改動;到了我們這一輩的手中,社會又有了新的發展,觀眾又有了欣賞水平的變化和提高,我們又不得不在前輩修改變革的基礎上,再有新的改變和創新。于是便形成了這個《小八義》電視評書演出本。
說《小八義》的人雖然不多,但書路子肯定不盡相同,尤其是后半部,甚至從人物、情節各方面,肯定都不一樣。我所呈現給諸位的,只能算是田氏演出本。在即將付印之際我更應感謝懷念那些具有浪跡江湖,謀生求存的本領的父輩們,改編了此書的原作,使我們又能在其基礎上再筑新高,再添新意。
這部書當您閱讀的時候,如果能喚起當年您看電視評書時的回憶和思考,那對我將是莫大的欣慰。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