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知人(1)

1 有為謂:“古今書法家,以蘇東坡為最劣,不知用筆,若從我學書,當先責手心四十下。”

2 錫鄒翰飛七十生辰,用開吊儀式以代做壽,康有為贈一幛,上書“吊者大悅”四大字。

3 有為《大同書》之親筆稿本,書于毛邊紙上,頗多涂抹處,乃康之后人康保莊、康保娥捐獻,現藏上海市博物館。

4 有為有《萬木草堂畫目》,斥“元四家”為中國畫學之罪人。

5 桐為乙未會試之總裁,深惡康有為,告司閽者:“康某來謁,勿通報。”康知之,亦不往謁。

6 有為之萬木草堂,門榜“崇尚名節,檢攝威儀”八字。

7 有為之《萬木草堂圖》,出于林琴南手筆。

8 有為在杭州西湖筑一天園,本一官地,由警察廳長夏超所棄,納一船家女阿翠侍之。阿翠曾與有為女同璧合攝一影。

9 有為在西湖丁家山筑一天園,室中陳設中西故物,有路易十四之坐椅,最為希珍。

10 包世臣集其論文論書之作,成《藝舟雙楫》。康有為著書,崇尚北朝書體,襲其名為《廣藝舟雙楫》,胡石查譏其僅論書,未及文,命名殊未妥,乃稱之為《藝舟單櫓》。后康重刻此書,更名《書鏡》。

11 康南海繼包安吳論書法,著《廣藝舟雙楫》,有譏之者,謂“包之雙輯,書與畫也,今只論書,乃單楫,烏得以雙楫為名”。但南海頗自負,有詩云:“焚書三次百無留,薄海惟求廣藝舟。一事無成人老矣,只將談藝擅千秋。”

12 康有為居檳榔嶼,顏其室為“大庇閣”,繞屋皆花木,有一大樹,似榕而經年著花,色黃而繁艷,惟一日即落,康名之為“一日黃”,曾有句云:“昨日開來今日落,可憐頃刻短繁華。”

13 康有為善八股文,人戲稱之為“八股圣人”,后去“八股”二字,竟以“圣人”自居,號長素。

14 康有為赴禮部試,題為《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而康試文結語曰:“孔子大矣,孰知萬世之后,復有大于孔子者哉!”乃隱以自況也。

15 康有為家中有一石井闌,謂乃梁武帝舍身同泰寺之故物。

16 詞人鄭大鶴精岐黃術,嘗以奇方起危急癥,著《醫詁內外篇》。康有為目為神醫,為之登報宣揚。

17 康有為最鐘愛其幼女同倓。據云:“康妻何旃理夢遣火災而誕生,因以倓名,同字乃輩行也。本擬許配王蘧常,蘧常以齊大非偶婉謝。同倓不幸于一九二八年在滬西愚園路家門口,被一汽車所撞,車端一尖銳針狀物,猛刺胸間,死狀甚慘,時年只十八。”

18 康有為力主立憲,陳少白大為反對,與康辯論。陳擅口才,且于古今中外之政治變遷了如指掌,康無以難之,最后惟說:“士各有志,各行其道。”又康反對革命,其弟子馬君武,卻為革命之倡導者。

19 余于吳鐵聲處,曾見康有為致其弟子書札手卷,雖不署名,一望而知為南海手跡也。信發于日本須磨游存別墅,內容所談,均復辟活動。

20 張篁溪與李大釗友善,著有《篁溪政論》《篁溪罪言》稿本兩冊,擬出專書。康有為見之,斥為“此書全是謬論,豈可宣傳”,致未能問世。篁溪又根據清宗室溥偉日記,編撰《清室讓國記》,刊有單行本。

21 康有為側室何金蘭,學西畫,及歸康,改習國畫,擅花卉;作書學翁覃溪,篆寫《嶧山碑》,粗解吟詠。

22 康有為有女六人:同薇、同璧、同復、同環、同倓、同令。同令十二歲夭折。

23 康有為述黃公度:“昂首,加足于膝,縱談天下事。”寥寥數語,公度之崛傲狀態,躍然紙上。

24 康有為藏殿本《圖書集成》,資用乏絕,以之抵押債家,后竟未贖。

25 康有為壽吳昌碩七十詩,有云:“陶潛曾現宰官身,遯(遁)世歸來作逸民。”康氏時忘卻“遯”字之寫法,乃留一空隙,備稍緩填寫,奈壽期迫促,匆匆即以送呈。昌碩展閱,倩人補入“遯”字,張諸壁間,無覺察者。

26 康同凝,為南海康有為之幼子,喜駕汽車,一度應考飛機駕駛,以有心臟病未錄取。其夫人龐蓮,乃南潯龐青臣之女,晚應聘上海文史館。

27 康有為住宅,在滬西愚園路一百九十二號至一百九十四號,具園林之勝。康既卒,于一九二九年,其宅以六萬元讓售與人。家具拍賣六千元,古玩書畫無甚精品,拍賣四千元。

28 梁啟超之飲冰室,在天津舊意租界瑪爾谷路一花園洋房中,室甚寬暢,在二樓,梁著書偃息其間。別有一幢蔚藍色之三層建筑,即十萬卷善本之藏書樓。

29 梁啟超所撰《新中國未來記》,為理想小說,書中有一憲政黨首領黃克強,實則此黃克強與辛亥革命時期之黃興字克強者無涉。梁撰小說時,黃興尚默無所聞也。

30 梁啟超任司法總長,出則乘雙馬車。

31 梁啟超在南京東南大學講學問之趣味,有云:“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個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僅有個零了。”

32 梁啟超謂:“康有為太有成見,我太無成見。”

33 梁啟超亡命日本,李端棻贈赤金二百兩,梁即在橫濱辦《清議報》。梁妻李蕙仙,乃端棻堂妹,蕙仙死,梁御素服,撰悼啟。

34 梁啟超書齋中,有埃及金字塔及意大利邦俾古城之磚石,作為點綴。

35 梁啟超十歲應童子試,同舟諸人,以咸魚佐膳。或以咸魚為詩題者,梁應之曰:“太公垂釣后,膠鬲舉鹽初。”

36 梁啟超有一菊花硯,唐才常所貽,江建霞刻銘。

37 梁啟超辦《新民叢報》,自居刊物中之第一流,而以趙彝初、陳黻宸合辦之《新世界學報》為第二流。

38 梁啟超為我國學者在著作中提到馬克思之第一人。當一九〇二年,梁署名中國之新民,撰《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刊載《新民叢報》第十八號,涉及馬克思,惟馬克思譯為麥喀士。

39 梁啟超自稱“書呆子”,謂“書呆子”常被人利用。

40 梁啟超曾云:“說到美人,便離不了病,真是文學界一件恥辱事,我盼望往后文學家描寫女性,最要緊先把美人的康健恢復才好。”

41 梁啟超極推重黃遵憲之詩,遂有“詩界革命之一人”之稱。遵憲尚有一弟遵楷,則人鮮知之,遵楷亦擅詩文。

42 張勛復辟,段祺瑞馬廠誓師,是文出于梁啟超手筆。

43 梁啟超故居,在廣東新會縣熊子山下茶坑村,當時之讀書亭尚存。

44 姚名達撰《朱筠年譜》,梁啟超見之,批曰:“為朱筠作譜,頗有無益費精神之嫌,但借此以鍛煉作史之才,未為不可耳!”

45 譚嗣同著《寸碧樓玩物小記》,惜未脫稿,遭禍而死。

46 譚嗣同癸巳赴北闈試,寓龍紱瑞家兩月,朝夕晤談,情逾昆仲。

47 譚繼洵督促其子嗣同學習時文制藝,嗣同在書冊上書“豈有此理”四字。

48 唐才常贈硯梁任公,譚嗣同為題:“任公之硯佛塵贈,二人石交我作證。”佛塵,才常別號。

49 清光緒二年,北京發生大瘟疫,譚嗣同時年十二歲,被傳染,死去三日始蘇,其父繼洵為之取字“復生”。

50 譚嗣同作聯有雋才,曾為憩園四照廳撰聯云:“人影鏡中,被一片花光圍住;霜華秋后,看四山嵐翠飛來。”

51 《譚嗣同年譜》,先由陳乃乾撰,后由楊廷福撰。陳簡略而楊豐贍。

52 戊戌六君子中,以譚嗣同最為杰出。嗣同有兄嗣襄,跳蕩不羈,控駿馬,揮鞭絕塵,為游俠者流,先嗣同卒,年三十有三。

53 慈禧太后喜誦李白詩,能背誦十之三四。

54 代慈禧太后繪畫者,為繆素筠、阮菽□香。

55 山東曲阜孔府之宴席,菜肴特豐贍,一席凡一百九十六道,糕點又獨具風味。清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衍圣公孔令德備肴進呈,慈禧稱賞不絕。民國時代,山東督軍張宗昌,亦于孔府朵頤大快。

56 李玄伯有《玄武筆記》,我見其殘頁,有一則,談慈禧太后之起居,亦清宮故事之珍屑也。如云:“慈禧夏天,每早起在六鐘,冬天則在七鐘,晚間十二鐘始睡,睡于樂壽堂西暖閣。暖閣中間,有雕花落地罩,上掛黃門簾,落地罩內北面為睡床,上懸黃綢幛。罩與床之間,更掛有黃綢幔,平時不垂,須慈禧睡熟后方垂下。”

57 慈禧太后之照相,均裕勛齡所攝。德齡、容齡,皆勛齡之妹也。

58 慈禧太后,饕餮成性,又復厭故喜新。一日,御廚以甜醬及糖醋為制特式羊肉,慈禧朵頤大快,稱譽之為“它似蜜”,言其味甘可口也。是肴本無名,因即以“它似蜜”名之。后清真館仿制是肴,誤稱之為“他司密”,令人無從索解。

59 清慈禧太后,對于服御極講究,認為旗裝之美,在任何國家之上;尤喜淺藍色,認為淺藍色為任何采澤所不及。

60 清季,慈禧太后生于十月十日,年年于是日舉行祝壽,各商鋪例必標“萬壽無疆”幟幅。徐敬吾在滬市福州路設一小書鋪,私售革命刊物,鋪門前獨標“萬壽失疆”,卒被禁閉。同時林白水亦有詩“每逢萬壽必無疆”。

61 溥心畬早年藏有緬甸之貢品祖母綠寶石,乃慈禧太后賜溥心畬祖父恭親王奕□者。

62 慈禧喜蓄葫蘆。

63 慈禧有一句話:“誰給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

64 慈禧六十壽辰,上海美華書館負責人費啟鴻及李提摩太,特印一極華貴之基督教《圣經》,作為壽禮。

65 琉璃廠琴工張春圃,為士大夫所賞,慈禧欲學琴,召入宮。張于宣召時,先與內監約,不能跪彈,必須坐彈始成音,慈禧許之,但不使之面對慈禧。

66 清季,李瀚章督粵,進貢端州石屏,鐫《海屋添籌圖》,極精工,慈禧后嫌其巨重,不喜之。

67 宜興和橋豆腐干有盛名,曾進呈清宮,慈禧后喜啖之,大加嘉獎。首先創制者,為皖人盛理卿。

68 清光緒帝習畫于翁松禪及張之萬,十六歲時作《煙樵雨牧圖》,仿大滌子,然不恒作,甲午后遂廢棄。

69 載湉能唱京劇《武家坡》。

70 載湉能畫蘭,自謂日寫蘭一枝,像不像不之計也。

71 李鴻章說:“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72 李鴻章家藏南唐官硯,上有歐陽修一百六十六字硯銘,硯蓋刻有翁方綱題“南唐官硯”四隸書。是硯后落入日本畫家坂東貫山手。《廣倉硯錄》為日本研究古硯之專書,拓名硯一百數十方,而以南唐官硯列于卷首。

73 李鴻章篤信西醫,設立陸軍軍醫學堂,提倡西醫。

74 張之洞喜玉玩,家中常雇玉工若干人。

75 張之洞有《金陵雜詩》十六絕,樊增祥和之,蘇淵雷亦和十六首,以示朱大可,大可更賡和之,前后錄存一冊。

76 張之洞藏書,佳者均歸高凌霨。

77 張之洞曾勸人刻書,謂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業學問不能過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書;但刻書必須不惜重費,延聘通人,甄擇秘籍,詳校精雕,其書終古不廢,則刻書之人,亦終古不泯。

78 張之洞晚年善睡,對客數語,往往鼾聲遽作,客輒自引退。

79 張之洞喜聞爆竹氣,龔定庵怕聽餳簫聲,同為怪癖。

80 張之洞母朱氏,善彈古琴。既卒,遺琴二,張有“夢斷杯棬淚暗傾,雙琴空用錦囊盛”句。

81 張之洞壓制革命,致群情憤激,其后造成武昌起義,因有人稱張之衙署為制革公司,言其制造革命也。

82 我國留學美國之第一人為容閎,字純甫,廣東香山人,設保國會,張之洞捕之。我國留學日本之第一人為戢翼翚,字元丞,湖北房縣人,創《國民報》,張之洞護之。

83 冒徵君鶴亭,應經濟特科試,文中用“盧梭”二字,閱卷者張之洞,素惡新名詞,因而被斥。都人士有詩戲之云:“嬴得南皮喚奈何,不該試卷用盧梭。從今卷起書包去,且應明年進士科。”

84 張香濤督粵,創廣雅書院。書院廢,改為東文傳習所,復改為高等學堂,又改為第一中學校,面目全非矣。

85 張香濤官兩廣總督,搜羅端溪硯石,曾以石片贈其戚湖州趙氏,趙氏珍蓄之。上有天然月兔形,甚為妙肖,且凡端石之優點,無一不具,其后人作為傳家之寶。

86 南京雞鳴寺豁蒙樓匾額,出于張香濤手筆,抗戰時拆去,供筑壕之用。

87 清季鑄當十銅圓,乃陳衍建議,張香濤試行者。

88 張香濤慕阮文達甚,阮創學海堂,張創廣雅書局。阮刻解經諸書,張刻考史諸書,不相襲而遙相師也。

89 張香濤一日與李希圣談詩,張謂詩以詠梅及雪,最難著筆,因古人詠之者太多,義被搜盡也。李謂不準,立成梅雪各七律一首,以逞其才。詩載《雁行樓詩草》。

90 張香濤好人佞諛,易實甫以俚語為詩以調之云:“三十三天天上天,玉皇頭戴平天冠,天平冠上豎旗竿,中堂更在旗竿巔。”

91 張香濤喜表,往往數表隨身。

92 劉申叔、梁鼎芬、章太炎,均參張香濤幕府。

93 劉肇均有《櫻寧齋詩》,惜不永年,張香濤愛而手錄之,高潛乞之歸,為刊印成書。

94 溥儀從莊士敦學英文,乃徐世昌所紹介。

95 溥儀生于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但祝壽輒于正月十三日行,因正月十四日,乃道光旻寧之忌辰。

96 溥儀嘗對人說:“我身邊有二百個御醫,可是我的身體還是那么瘦弱。”

97 溥儀著《我的前半生》,得酬四千元。皇帝賣稿,此屬創例。

98 溥儀喜讀《紅樓夢》,曾詠一詩,有“紅樓擬作小蓬萊,中貯金陵十二釵”之句。

99 溥杰之啟蒙師,乃書家趙世駿,由陳寶琛紹介入宮。

100 唐石霞為溥杰前妻,喜藏各種紀念金幣。

101 唐石霞,女畫家,滿族。乃翁志贊義,主輯《同文滬報》及《南方報》,與包天笑相稔。石霞以天笑為父執,特往拜訪之。

102 唐石霞,女畫家,所用口紅乃從古方自制。

103 唐石霞女士,私自學畫,不使人知,習作既久,居然可觀。一日,忽被其父志锜發覺,大為驚訝,后刊《石霞畫集》。

104 唐石霞在香港,廣播北京掌故,月入三百金,但只敷屋租。

上架時間:2020-03-18 17:09:27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盖州市| 灵寿县| 屏南县| 罗山县| 龙门县| 额济纳旗| 教育| 宿州市| 渭源县| 大埔县| 密云县| 修水县| 马山县| 肥西县| 砀山县| 威海市| 恩施市| 广昌县| 万载县| 平定县| 徐州市| 台东县| 电白县| 越西县| 裕民县| 崇左市| 政和县| 阿合奇县| 上高县| 工布江达县| 武鸣县| 平安县| 盐池县| 全椒县| 泸溪县| 筠连县| 碌曲县| 大埔区| 普宁市|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