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知人(11)

  • 藝林散葉
  • 鄭逸梅
  • 4974字
  • 2020-03-18 17:10:10

999 吳湖帆獲“六如居士”瓷印,常州呂學端得一“金陵解元”牙印,均唐伯虎之物也。湖帆堅欲配二印為一匣,學端乃割愛贈之,湖帆則繪一山水長卷以為報。

1000 倪壽川,喜搜集書畫文物,與吳湖帆相稔,輒以古人書畫易吳作品,因此藏湖帆畫頗多。十年浩動,湖帆所作,被誣為“黑畫”,諷刺新社會,打成“反革命”。倪恐怖之余,將湖帆作品悉數(shù)毀去,惜哉惜戰(zhàn)!

1001 吳湖帆藏《畫中九友》真跡,均甚精審,喜而各臨一幅,成為冊子。

1002 吳湖帆曾為成都杜甫草堂作六尺高之巨幅山水畫,寫杜甫詩意。

1003 吳湖帆與詩人陳運彰,居相密邇,因借汽車事失歡,從此兩人斷絕往還。

1004 朱梅邨從吳湖帆為師,既而某為紹介于張大千,湖帆知而大慍,遂罷。

1005 吳湖帆稱其詞集為《佞宋詞痕》。按“佞宋”之稱,前早有之。黃丕烈每于除夕,布列家藏宋本經(jīng)史子集,以花果名酒酬之,自號佞宋主人。

1006 梅景書屋,吳湖帆得宋本《梅花喜神譜》而取名。景即“影”之本字,古無“影”字,葛洪之《字苑》,始于“景”字加“彡”。

1007 吳湖帆為人寫扇,往往為二十八字一絕句。寫時,毫端墨飽,著紙颼颼,不蘸第二筆,于是精神貫注,一氣呵成。而字跡后寫者先干,先寫者后干,蓋先寫者,墨沈淋漓,最為酣足也。

1008 吳湖帆齋名“梅景書屋”,蓋藏有宋刻《梅花喜神譜》,及宋湯叔雅《梅花雙爵圖》,孝欽后臨湯叔雅本而命名者。湖帆居吳中,為金俊明春草閑房故宅,又得金俊明之畫梅。此后續(xù)獲邵彌《凍立瘦蛟卷》,金冬心《黛影脂香圖》,皆梅畫冠絕一時者。又羅兩峰仿趙松雪之二色梅,南田、南沙、巢林、叔美、小松、南阜、貞愍等各梅花精幀。所未饜足者,為楊補之、王元章、陳憲章、陸包山諸作。未幾見包山四梅,湖帆遍臨一過,卒亦歸梅景書屋,湖帆乃自詡集梅畫之大成。

1009 吳湖帆藏有羅兩峰、方白蓮夫婦合作梅花卷,極精雅。兩峰有題,如云:“予畫此卷,三日始成。內(nèi)子白蓮展觀再四,嫌其不甚分明,晨起乃摘牽牛花,浸汁漬其花瓣,令觀者一目了然,予不可不記其苦心。”湖帆亦有題:“王元章好畫繁枝直干,此卷深得神似,白蓮染色尤韻致。”

1010 吳湖帆有《四王吳惲集錦冊》《畫中九友冊》《揚州八怪冊》《金陵八家冊》《馬湘蘭薛素素美人香草合冊》。稀世瑰寶,匯聚一堂,真談何容易哉。湖帆為吳大澂文孫,藏大澂精品凡七件:《臨王惲山水冊》《臨惲南田山水花卉冊》《臨黃易嵩洛訪碑圖冊》《仿古山水冊》《花卉冊》《詩冊》《篆書冊》,幸歸公家,浩劫中未遭損毀。

1011 吳湖帆早年已擅畫藝,張季直詩以勖之,小引云:“吳萬(湖帆原名),友人訥士之子,愙齋前輩之孫。畫山水,清遒有致,唯一亟稱其賢,適以所仿煙客摹大癡小卷見寄,萬年裁二十一耳。賦詩為報,且勉其進于是也。”唯一,為昆山名士方還。

1012 吳湖帆所藏四歐帖,除《虞恭公碑》為愙齋舊物外,其他三種,如《化度寺》《皇甫誕》《九成宮》,皆潘伯寅所藏,蓋湖帆夫人靜淑,潘氏女也。尚有宋湯叔雅梅花中堂及《梅花喜神譜》《蕭敷敬太妃墓志》,昭陵之崔敦禮姜遐兩碑,亦由潘氏歸諸梅景書屋者。

1013 張充仁留學比利時,擅雕塑,又擅水彩油畫素描。當時吳湖帆以閻立本《帝王圖》本,共十三幅,出示其弟子董慕節(jié),慕節(jié)一再摹臨,終無相似處,又覺比例不對。湖帆為之介紹張充仁,學素描,得知以透視法運用入國畫。因此慕節(jié)能畫石膏像,為模特兒寫生,迄今不忘師門。

1014 吳湖帆曾為陳渭漁畫像,點綴蒼松,顏為《五松圖》。一時如沈淇泉、夏敬觀、金兆蕃、楊云史、陳夔龍、龔心釗、胡士瑩、張菊生等題詩其上,菊生詩云:“卌年回首滯京華,君去河陽試種花。歷盡滄桑歸作客,相逢頭白共無家。”“精神矍鑠須眉古,喜見高年有此容。共約歲寒貞晚節(jié),此身長作后凋松。”

1015 吳湖帆家畜一大鸚鵡,殊愛之。該鳥死,湖帆為賦《丹鳳吟詞》以悼之。

1016 透光古銅鏡,靳鞏與吳湖帆各有一具。

1017 潘祖同為畫家吳湖帆之外舅,我獲得其印拓,有“舊史氏”“梅逸道人”“還讀書堂”“萬五千卷書屋”“吟蘭書屋圖記”“同是天涯淪落人”“春冰競暢秋水澄鮮”。

1018 吳湖帆一九六三年中風,一九六五年又中風。

1019 李涵秋所著《雙花記》,約四萬言,為一中篇小說。一九三八年,何可人為之易名《青萍吼》,別謀出版。

1020 李警眾著有《破涕錄》及《紅冰碧血錄》,有聲文壇,曾為李涵秋刊印《沁香閣詩集》五卷。涵秋為名小說家,兼工韻語,又能畫山水花卉。其夫人柔馨,亦通文翰。

1021 小說家李涵秋能書,且能畫菊。當在揚州任教時,凡學生作文成績特佳者,乃作書畫扇為獎勵品。

1022 李涵秋喜蓄鳥,聽鳥鳴以助文思。

1023 李涵秋之《雌堞影》小說,被包柚斧據(jù)為己有,涵秋為文詆之。實則柚斧亦能文,著有《新鼠史》十二回,載《月月小說》。

1024 李涵秋早年,著《雌堞影》說部,由包柚斧取去,售諸《時報》館,及刊出,則易涵秋名而為包柚斧。涵秋怒詰之,包向之道歉,知涵秋嗜啖獅子頭(鎮(zhèn)江大肉丸),既松且腴,名肴也。包氏妻如法烹煮,以饋涵秋;更備一馬褂料,又一百五十元,作為稿酬,糾紛始解。

1025 包柚斧與李涵秋為宿交,柚斧謂“涵秋善罵”,涵秋云:“柚斧知吾,但不知今日之吾,固非昔日善罵之吾。”

1026 民國初年名小說家李涵秋,時居揚州,我常與之通信。涵秋應(yīng)狄平子之聘,來滬編《時報》副刊,始得與之把晤,其揚州之書齋沁香閣,聞之而未一至也。頃見友人張翼鴻有《李涵秋先生傳略》,談及沁香閣,爰摘錄之以窺一斑:“沁香閣,后名韻香舊館,為宛虹橋江都煙業(yè)會館之東屋。屋僅三楹,結(jié)構(gòu)殊雅致,為涵秋早年設(shè)館,后充著作室之用。壁懸呂鳳子所書對聯(lián),余為石拓之古碑帖。石楚青夫婦往謁,曾有句云‘四壁煙云古洞天,師門同叩李青蓮。’可見其環(huán)境之清幽。室前有小圃,雜蒔花木,檐前有鴿棚,養(yǎng)鴿十余頭,系鈴高飛,聲聞九霄。”

1027 李涵秋著《雛鴛影》長篇小說,刊載《上海商報》,未刊完。國華書局謀出單行本,易名《活現(xiàn)形》,待印甚急,而涵秋又適抱病,不得已,由貢少芹及其子芹孫續(xù)成全書。

1028 陳石遺足跡,達十四行省。

1029 陳石遺生于浴佛節(jié),八十壽辰,舉行堂會,如魏新綠演《文昭關(guān)》伍員,徐琴芳演陳宮《落店》,尤為生色。魏為石遺女弟子,徐則電影女明星也。

1030 陳石遺以浴佛日生于閩中長樂縣,引為佳兆。

1031 陳石遺謂史學考據(jù),皆為人作計,無與己事。詩雖小道,然卻是自己性情語言。

1032 江陰祝丹卿吏部,嘗招陳石遺食河豚,石遺食而甘之,即席賦詩。

1033 陳石遺謂蘇州寒山寺名甚大,實則平凡無奇。

1034 陳石遺輯有《近代詩抄》,曾幾何時,所列詩人先后凋謝,而朱大可卻為僅存之碩果,吳仲珺為刊一印,“近代詩抄剩此人”七字朱文。不數(shù)年而大可亦下世。

1035 陳石遺之《石遺室詩話》,錄趙熙詩,謂熙為光緒庚寅進士,實則趙熙乃光緒壬辰翰林,字堯生,四川榮縣人,散館授編修,官至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與吳齋、張菊生、夏孫桐、汪頌?zāi)晖啤8M士為趙惟熙,字芝山,江西南豐人,散館授編修,官至甘肅提法使,與文廷式、俞明震、夏穗卿、黃紹第同科。石遺混淆趙熙與趙惟熙為一人。

1036 淞滬戰(zhàn)役,敵機常飛蘇偵察,其時陳石遺在蘇,或勸之避居他處。石遺曰:“蘇城十萬戶,若獨被炸,是十萬簽中頭彩矣。”卒不遷移。

1037 陳石遺喜淡交,雖朋好,亦不數(shù)數(shù)相訪。

1038 陳石遺目空一切,謂:“古今文人,不知凡幾,而真能文者,實無幾人。”

1039 陳石遺識梁啟超,乃林旭介紹。

1040 陳石遺與陳聲聰之叔父息樓友善,時聲聰年事尚幼,即能韻語,石遺見之,云:“令侄西湖、西溪諸作,意境殊勝,方在韶年,未可限量。”

1041 陳石遺深喜李拔可之詩,謂:“拔可詩最工嗟嘆,古人所謂凄婉得江山助者,不必盡在遷客羈愁也。”

1042 陳石遺喜讀杜工部詩,謂:“任是如何景象,俱寫得字字逼真者,惟有老杜。”

1043 《近代詩鈔》編者陳石遺,寓吳中燕子橋附近,改稱胭脂橋,頻入詩篇。

1044 陳石遺之《近代詩鈔》,采詩三百余家,什九皆同光體詩。南社詩,只有謝無量、諸宗元、黃晦聞、徐仲可、潘飛聲、沈宗畸、林亮奇七家。

1045 陳石遺晚年來吳,以七千余金購得胭脂橋茅家弄一宅。有人訪之,謂略具庭園之勝,壁懸章太炎壽聯(lián),及石遺自書之遷居聯(lián),案幾雜堆,無甚陳設(shè)。

1046 陳石遺善煮熊掌。某次,李協(xié)和以二熊掌饋金松岑,金倩石遺煮之,邀客宴飲。

1047 陳石遺八十生日,章太炎撰一壽聯(lián)云:“仲弓道廣扶衰漢,伯玉詩清啟盛唐。”

1048 陳石遺晚居吳中胭脂橋畔,丁丑有事返鄉(xiāng),六月二十九日抵閩,七月八日捐館,得埋骨故丘。

1049 陳石遺子公荊,媳王孟玉,均能詩。

1050 《陳石遺年譜》,出于陳聲暨手筆。

1051 陳蛻安喜啖常州之水面餅,曰為惟一佳品。

1052 《蘇報》主人陳蛻安喜菊,病中欲賞之,其友黃叔希贈以名菊六十盆,英英艷艷,蔚為大觀,陳大樂,病亦旋愈。

1053 辦《蘇報》之陳蛻安詩:“十年癖嗜紫霞膏,才熄帷燈便寂寥。”此其沾染惡習之自打供招也。

1054 陳蛻安女擷芬,光緒二十八年,在滬辦《女報》。蛻安當時頗垂青于章行嚴,欲婿之。章亦眷擷芬,乃未能如愿。章謂由于吳稚暉讕言所傷。

1055 傅增湘著有《清代殿試考略》,為科第文獻,曩年曾由天津大公報館發(fā)售,今已不可復得矣。

1056 藏書家傅增湘,于辛亥革命之際,曾隨唐紹儀到滬,參加和議。

1057 傅增湘富藏書,得珍本必加跋語,頗雋雅。如云:“時大雪初霽,園林皎然,玉潤珠暉,清光襲入幾案間,與冷淡生活之趣相映發(fā),笳鼓嚴城中,作蕭然物外之想。吁!可樂也。”又:“大雪滿園,坐琪花玉樹中,展玩異書,真所謂清極不知寒矣。”

1058 傅增湘在故宮廢紙堆中,獲得自己考試卷,乃珍藏以為紀念。

1059 傅增湘收到年羹堯散館卷子,有文一篇、詩二首。

1060 傅增湘富藏書,號藏園。賀松坡之師王小泉,著述宏富,亦號藏園,松坡為作《藏園記》。

1061 閔葆之父小白,擅丹青,曾為云藍閣畫《鴝鵒箋》數(shù)十幅。

1062 江都人擬重修史可法祠,稱史忠正公祠,閔葆之獨持異議,謂宜用南明謚忠靖,稱史忠靖公祠,蓋忠正乃乾隆所謚也。黃文涵題聯(lián)云:“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抔故土,還留勝國衣冠。”

1063 王一亭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實則一亭罕作韻語,詩輒由海門王個簃代筆,部分畫由高尚之代筆。

1064 畫家王一亭,先后有二人:一王鐘,字一亭,乾隆時人,能詩工書畫,載《海上墨林》;一王震,字一亭,別號白龍山人,畫人物神似黃癭瓢。

1065 寧太一自署齊王門下鼓瑟人,于民國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被黎元洪所殺。

1066 寧太一幽居,每日以運動、習字、讀書、作文為自課。

1067 傅屯艮與寧太一,相晤輒齟齬,相違又苦念。

1068 寧太一因從事革命,被系長沙三年,成詩六百余首,為從來獄中詩之最多者。

1069 寧太一被系武昌獄,劉約真往探之,嘗謂約真曰:“倘共和底定,余命猶存,當與君卜居萬山中,力耕自給,不與世競榮利。”

1070 宋遯初既被害,譚組安勸寧太一養(yǎng)晦東瀛,且以千金為贐,太一執(zhí)不可,未幾亦被害。

1071 蔣竹莊同時有兩人:一常州人,名維喬,以學術(shù)有聲于時;一梁溪人,名旭丹,工書善畫,皆以“竹莊”為署。

1072 蔣竹莊侄君稼,為票友之杰出者,梨園名宿陳德霖、王瑤卿均盛譽之,灌有唱片,如《醉酒》《二進宮》《五花洞》《戰(zhàn)蒲關(guān)》等。

1073 蔣竹莊卒于丁酉十二月二十三日,年八十五。名須生楊寶森亦是日逝世。

1074 蒲作英與名校書所謂“四大金剛”之一金小寶相識,金畫蘭,往往由蒲代筆。

1075 蒲作英死年,頗成疑問。朱其石曾于友人處,見日者為蒲所批之命書,按計之,有三歲之差。

1076 蒲作英歿于清宣統(tǒng)末年,諸宗元為作《蒲山人墓志銘》。其墓地在嘉興,吳昌碩為之經(jīng)營者。

1077 高太癡之希社,設(shè)于丁滬南城隍廟西園之訪鶴樓。

1078 希社祭酒高太癡,能畫鐘馗。

1079 高太癡師事文小坡。

1080 高太癡居滬南小校場,顏其寓為“百盆花齋”。

1081 高太癡精于醫(yī),著《醫(yī)案》。

1082 高太癡女卜昌,拜潘蘭史為師,太癡賦詩以代贄敬。

1083 樊云門案頭詩稿,用薄竹紙訂一厚本,約百余頁,不數(shù)月,已寫滿,又易一本矣。南社胡石予亦似之。

1084 金雪塍極稱賞樊云門書法,謂“古遒有致,云門雖不以書名,而非名書家所能望其項背”。陸丹林卻謂“樊書有似木炭”。

1085 樊云門以“墨竹換詩詩換蟹”七字,囑其兒輩為對句,兒輩皆不能對,樊乃自對之:“畫松如篆篆如龍。”

1086 樊云門嗜鼻煙,有碧玉鼻煙壺二,色澤湛然,作琵琶狀,樊甚珍之,乃袁慰亭所貽,為大內(nèi)物。

1087 樊云門曾在滬購宅,既而赴北京,乃鬻去滬宅而別購京宅,為數(shù)不敷,乃向葉遐庵商借,此函藏陸楓園處。

1088 摩登乃英文modern之譯音,義為現(xiàn)代。樊云門之《后彩云曲》有“白發(fā)摩登何足數(shù)”句。有曾繁其人,認為樊之摩登,遠在新人物高唱摩登之前,彼已創(chuàng)此紀錄。實則樊之所謂摩登,不作時代解說,而指摩登伽女也。又樊之《彩云曲小序》,述及傅彩云與英女皇并坐照相。或謂并無其事,乃用二照片湊合重攝而成,特借以炫人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嘉峪关市| 阿拉善左旗| 德昌县| 自贡市| 石景山区| 台州市| 大港区| 景谷| 红河县| 漳州市| 高碑店市| 许昌县| 洪洞县| 唐山市| 黄梅县| 大荔县| 德州市| 崇阳县| 珠海市| 嘉禾县| 南宫市| 巫溪县| 万安县| 咸宁市| 七台河市| 德清县| 内黄县| 青冈县| 襄樊市| 彰化县| 怀集县| 濮阳市| 荣昌县| 长垣县| 买车| 东方市| 永福县| 徐汇区| 美姑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