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知人(12)

  • 藝林散葉
  • 鄭逸梅
  • 4954字
  • 2020-03-18 17:10:10

1089 蔡伯浩擅制詩鐘,須發蒼白,忽而剃去,一日往訪樊云門,云門幾不相識,及道姓名,相與大笑,乃約梁鼎芬、陳伯嚴等為詩鐘之會,賡五日不輟。云門鈔撮成《樊園五日戰詩記》。越數月,又相會作詩鐘,云門又成《樊園戰詩續記》。時云門卜居滬西寶昌路,即今之淮海路。

1090 樊云門賞識章遏云之演藝,贈之以詩,有“越女采蓮謳未闋,華鬘天際彩云垂”等句。末署“珠塵女士櫻粲”。“櫻粲”一詞似未前見,殆所謂樊素櫻桃耶!陳庸庵續有所作:“陽春白雪解人難,秦女吹簫蔡女彈。若使廬陵續舊史,也應新補女伶官。”我曾一度觀遏云與金少山合演《霸王別姬》,確殊佳勝。

1091 樊云門藏有鄭所南畫《無根蘭》,吳湖帆亦藏所南《蘭》,不知是否即云門舊物。此畫后歸龐虛齋,流至域外。

1092 袋鼠為西方獸類,樊云門、吳士鑒卻同詠之。

1093 蕭蛻庵名盅孚,善篆書。其弟盅友,善隸書,均有名藝苑。

1094 蕭蛻庵論書,謂“近代之清道人、鄭孝胥、康有為、吳昌碩,學者皆不可沾其習氣”。

1095 蕭蛻庵寓吳,初居金獅河沿,后居大石頭巷。

1096 徐潤周齋名“四樂簃”,有一印“老健猶能不負春”。

1097 我友徐潤周,寓滬西愚園路,自號愚村新民,一昨致一長函,見告康有為舊居事甚詳,大好掌故也,錄之于下:“康南海晚年,卜筑于上海西郊愚園路鎮寧路西首,門牌自七二〇至七五〇號(當時稱為極司斐爾路)。一九二四年,創設天游學院,登報招生,余(潤周自稱)于本年秋季,通函請謁,不待復音,逾數日自行前往,竹籬板門,類隱士居。向門房投刺后,立即引入,過一小橋,右方小片草地,萊蕪不剪,一茅亭聳立其中,樹旁系一驢,左向較寬,石徑蜿蜒,達洋房主宅。樓下敞廳兩間為客室,設沙發數具,堂屋深處置老式紅木大擱幾十座,上面懸一木質金色匾額,顏曰‘天游堂’,乃溥儀御賜康氏七十生辰者。匾額下,掛古畫中堂并對聯一副,旁壁懸徐悲鴻所繪康氏肖像。正觀望徘徊間,南海從書房出,穿呢面夾袍,厚唇廣頤,風度瀟灑,邀余入座。首詢職業,告以服務大生紗廠,南海云,創業人張季直,吾之舊友。繼詢年齡,答稱二十六歲,南海云,曾湘鄉于同歲開始研尋圣道,爾正同此年歲,大可及時求進于道。方今國事阽危,立志以遠大為鵠,書法乃小道,僅可余時為之耳!正談論間,賓客絡繹而至,聆其語調,大抵皆門人后進,登堂請益者。約半小時請辭,南海起立,囑其門人王君代送。王君常在康家,兼司總務,另居旁屋,布置楚楚,略談天游學院入學條規而出。歲華電馳,忽忽六十年矣。”

1098 徐潤周取陳簡齋“微波偶搖人,小立待其定”詩意,名其齋為“微波閣”,托箋扇莊代求陳巨來刻一印,后遇巨來,審視為偽作。潤周姑妄鈐諸箋牘,高君藩見而愛之,潤周乃倩巨來弟子劉世襄別刻一印為贈,并系以詩云:“君歷微波我亦波,一章分用志同科。相逢莫逆于心境,且寄閑情在樂窩。自哂性偏過訪少,卻歆主雅客來多。劉郎青出真來秀,應勝師門俗手摹。”另撰祝君藩八十壽詩,亦有“耄歲相交頻促膝,一年差長共微波”之句,蓋潤周時年八十一也。

1099 黃賓虹論畫:謂“簡筆宜求法密,細筆宜求氣足,簡筆難于細筆。”

1100 黃賓虹四歲,從父定華誦詩,后又從歙縣汪宗沂習《詩經》及《楚辭》。

1101 黃賓虹、劉季平,均好杯中物。一次,劉約友宴敘,黃亦被邀。是日于三小時內,共傾紹興酒三十斤,而以黃劉二人所飲為多。

1102 黃賓虹生平作畫甚多,其致鄭軼甫書有云:“歷年所作,約數千件,已成未成,除搬移散失,尚有千馀件,向不取資,亦不欲輕易投贈。”

1103 黃賓虹畫以繁勝,齊白石畫以簡勝。論者謂黃畫用加法,一加再加,加到不可再加為止;齊畫用減法,一減再減,減到不能再減為止。

1104 黃賓虹與陳叔通友善,為叔通畫,動輒長題,有數百言者,甚至累累千言。

1105 黃賓虹與齊白石兩畫師同生于一八六三年。

1106 蔡寒瓊有《校碑圖》卷,乃黃賓虹五十五歲作,茆屋數間,疏樹掩映,石坡又磊落有致,佳作也。

1107 黃賓虹山水初學四王,繼學漸江,出入查二瞻、黎二樵之間。

1108 黃賓虹與丁佛言為金石交。丁名世嶧,精研金文與古,藏古極多,寫鐘鼎文,賓虹自嘆不如,戚叔玉師事之。

1109 黃賓虹作畫,每日平均兩小時,積件數千,凡外界求畫,不論是否相識與有無潤金,一律慨結墨緣。因之,彼之作品,流傳較多。

1110 黃賓虹一次在滬開個人畫展,購者寥寥,忽一人購三十件,賓虹叩其姓名,知為傅雷,二人遂定交為友好。

1111 黃賓虹畫,收藏最多者為傅雷,次為裘柱常。蓋裘夫人顧飛,為黃氏弟子,每逢老師生辰,必送禮祝嘏,黃則贈以畫幅,歷有年數,故所得甚夥。傅雷于動亂中被迫害死,藏品失去。今藏黃畫最多者,惟裘顧夫婦矣。

1112 黃賓虹藏有史可法手寫贈戴練師詩冊,在南社雅集會上,出供社友欣賞。

1113 高君賓倩黃賓虹畫扇,賓虹云:“老賓為小賓作畫,義不容辭。”

1114 黃賓虹于時人畫,最不喜吳石仙與林琴南。

1115 黃賓虹之書札,內容涉及學術及畫藝者,有人以重值收之。

1116 黃賓虹致女弟子顧飛書,論畫凡一千余言,顧飛裝成手卷,呂貞白、顧起潛、錢君匋為之題。

1117 黃賓虹謂:“山可以任意畫,畫出來便算做山。如果有人說不像山,那么請他到桂林、陽朔兩處去找,一定可以找到。”

1118 滬上有人詆黃賓虹作山水,一團黑氣,如烏金紙,如古拓碑。鄭午昌聞之,不以為然,因致書倩賓虹畫一幅用墨特重之山水,具有代表性,由彼分析解釋。

1119 香港陳凡,極傾倒黃賓虹,為輯《黃賓虹畫語錄》《畫法要旨》,頗以未及一親謦欬為憾。

1120 壽石工一次在北京稷園雅集,遇到張大千,戲對大千說:“你竊取黃賓虹的名號!”聽者為之嘩然。蓋賓虹于民國初年即以大千為筆名,撰文刊載《真相畫報》也。

1121 黃賓虹謂:“四王之山,乃紙上之山,不是自然之山。”

1122 黃賓虹富收藏,畫幅畫稿三千余幀,手稿一大箱,歷代書畫一千有三十八件,銅玉印八百九十三方,銅器七十九件,玉器二百十九件,陶瓷器及硯、磚、瓦一百六十二件,均捐獻歸公。

1123 黃賓虹撰一聯:“華采擇今新鼓鑄,文辭勒石舊盤游。”書贈高吹萬,祝其七十壽。

1124 黃賓虹嘗謂:“人遇難事,如在深山遇虎豹,不能膽怯,要學武松,過得景陽岡,便可到家。學畫之道也如此。”

1125 黃賓虹著《黃山析覽》一書:一、《總論》;二、《山川道路》;三、《寺觀橋梁》;四、《卉木禽魚》;五、《古跡名勝》;六、《金石摩崖》;七、《圖經畫冊》;八、《詩文雜記》。甚為完備,若刊之成冊,可作黃山導游錄。

1126 陸儼少評黃賓虹畫,謂在七十歲以前,無甚可觀,當八九十歲時,突然一變,墨法神奇,開了面目。

1127 劉海粟以七上黃山自豪,但不知黃賓虹九上黃山,較彼更勝一籌。

1128 黃賓虹欽佩維新人物,曾與譚嗣同通函,力辟陰陽五行之說,二人意見甚為愜合。嗣同殉難,賓虹詩以挽之,有云:“千年蒿里頌,不愧道中人。”

1129 黃賓虹有沈三白花卉一幀。

1130 黃賓虹組織百川畫社,對劉海粟說:“百川歸海。”海粟答之云:“我僅滄海一粟,不敢以海自居。”

1131 黃賓虹藏書畫,亦兼藏名人尺牘,有文彭、王寵、文震亨、王覺斯、高攀龍、倪元璐、周公瑕、王百榖、黃道周、方以智、沈石田、唐伯虎、祝枝山、莫是龍、徐文長、邵瓜疇、傅青主、查士標、陳老蓮、董其昌、陳眉公、鄭簠等。

1132 黃賓虹別署大千,尚在張爰別署大千之前,曾為《真相畫報》繪有《海西庵》及《焦山北望》二圖。

1133 黃賓虹由蜀返滬,曾寫《蜀中山水冊頁》十二幀,貽陸丹林。丹林裝裱后,倩陳三立、林山腴、吳虞、許承堯、謝無量、易大廠等題識。一日,友人過訪,見此冊贊美不絕口,丹林即在冊末加寫數語,慨然贈之。

1134 黃賓虹曾刻一印貽秦更年,更年逝世,印歸吳仲珺。又更年親琢一硯,亦為仲珺所有。及仲珺卒,其后人以印硯并金石拓本,廉值讓給某書畫社。施蟄存聞之,即向書畫社購取,藏諸北山樓。

1135 黃賓虹逝世,零星之件,頗多歸鄭鐵甫所有。

1136 黃賓虹后人黃用明,所藏先人作品,悉失諸浩劫中。

1137 伶人田際云,藝名想九霄,為梆子花旦之翹楚。文廷式學士卻深惡其人,罵之為“忘八旦”。或謂“想九霄”“忘八旦”恰成妙對。

1138 民國初年,國會初開,有舉伶人田際云(即想九霄)為議員。袁項城語人曰:“想九霄若作議員,吾當以總統一席讓給譚鑫培。”

1139 清末民國初年,梨園有《斗牛宮》燈彩劇,轟動一時,創始者為想九霄。

1140 白蕉論書,謂:“筆有緩急,墨有潤燥,緩則蓄,急成勢,潤取妍,燥見險,得筆得墨,而精神全出矣。”

1141 白蕉早年作詩,頗自負,鈐一印“傳諸千秋”。

1142 白蕉本姓何,廢姓不用。其女名白雪,亦廢何姓。

1143 何白蕉去姓不用,徑稱白蕉,人誤以為白姓。劉海粟早年亦去姓,徑稱海粟,人誤以為日本人。

1144 白蕉喜啖鴨肫肝,有饋之者,必以書法為報。

1145 白蕉曾北上訪齊白石,白石見白蕉題畫詩,大加贊賞,即伸紙為作畫屏贈之,白石畫不輕贈人,此乃破例也。

1146 白蕉詩與書,頗高自位置,嘗云:“詩已清腴書瘦硬。”又云:“詩成或在宋元時。”

1147 白蕉謂暑日毒熱,此時摒婦子,謝客裸臥,亦一大適意事。

1148 如白蕉論書,頗多妙語,如云:“運筆能發能收,只看和尚手中饒。空中著力,只看剃頭司務執刀。”又云:“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是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模樣。康長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欺俗,其書頗似一根爛繩索。”又云:“學書始欲像,終欲不像。始欲無我,終欲有我。”

1149 白蕉擅畫墨蘭,極雅韻,且作絕句題其上,亦清逸有致:“二月春風起睡仙,乾坤無恙酒杯圓。偶然揮灑何須訴,管領清芬五百年。”

1150 白蕉善行書,善畫蘭,又善韻語,記得其兩句:“低昂時論誰為主,掩映春燈盡是悲。”風神獨絕。

1151 白蕉編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一書,經古紅梅閣主評閱。古紅梅閣主者,吳中張一麐也。白蕉別有《袁世凱的壓迫言論自由》一文,載《人文月刊》。

1152 劉厚生之《張謇傳記》,謂“張謇是第一個賞識袁世凱而提拔他的人,也是第一個與袁世凱翻臉的人”。

1153 管際安寓居上海陜西南路四八八弄一號,原為撰《張謇傳記》之劉厚生故居。厚生名垣。

1154 劉厚生與洪述祖相稔,因此談及宋教仁案,對洪頗多恕辭。

1155 周信芳曾赴臨川,尋玉茗堂故址,謁湯顯祖墓。

1156 周信芳演劇,能自編自導,在袁世凱帝制自為,編演《王莽篡位》;“五四”運動,攻擊賣國賊,又編演《打金剛》;軍閥橫行,編演《博浪椎》,以引起群眾之義憤。信芳擅書法,當時把晤,深惜未求片楮尺縑,以留紀念。

1157 周信芳藝名麒麟童,蓋童年即登臺也。張中原編有《麒麟童真本》凡十冊。中原乃信芳女婿。

1158 張中原為周信芳之快婿,亦擅皮簧,如《四進士》《追韓信》等,袍笏登場,居然老伶工也;又精畫藝,翎毛蘭竹,滿紙清趣。其女玉緜,作蝶翅畫,純以蝶翅為之,翎毛蘭竹,望之儼若丹青染翰,且成軸卷舒,歷久不損,尤為難能可貴,真所謂巧奪天工哉。

1159 王金發為近代革命之傳奇人物,鏡中觀弈客為作《莽男兒》說部,由國光書局印刷,新民小說社發行。鏡中觀弈客,實為南社陳佩任化名。又岑夢樓編寫《王金發》一書,卻丑詆金發,謂其“死有余辜”,蓋金發被袁世凱所殺,岑氏為袁之黨羽,借以淆亂是非也。

1160 “秀才強盜”王金發,與秋瑾同執教于大通學堂,亡命時,化名為夏孑黎;通文翰,能書,曾自撰一聯:“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1161 劉海粟名槃,十三歲時,將在校所作課文自訂一冊,題之為《劉槃策論》;年十七,即創辦上海國畫美術院,為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當時有烏始光其人襄助之,烏名不彰。

1162 劉海粟祖父劉鏞,與清代四大書家翁、劉、梁、王之劉鏞同名。父家鳳,娶洪亮吉之小孫女為偶。故居常州,有一楠木廳,榜額“靜遠堂”,因此海粟一署靜遠老人。

1163 劉海粟寓上海大廈之最高樓,為題“寥天樓”三字。

1164 劉海粟有“藝術叛徒”之號,據其弟子袁志煌見告,始知其由來。當一九一七年,上海味莼園舉行美專校成績展覽會。陳列品中,有人體習作,時風氣未開,群眾見之,引為詫異。城東女校校長楊白民且斥之為“藝術叛徒”,海粟即以“藝術叛徒”自號。錢化佛曾倩海粟畫一便面,復倩“文學叛徒”胡適之作書,稱為“叛徒扇”。

1165 劉海粟為我國畫模特兒之首創者,軍閥孫傳芳認為有傷風化,欲逮捕之。

1166 陳獨秀在獄中,書聯贈人,劉海粟得其一。聯云:“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危氣若虹。”海粟珍藏之。

1167 劉海粟謂:“善與美,一而二、二而一而已,以德感人者善,以藝感人者美。”

1168 徐志摩欣賞劉海粟之畫,謂:“您是世界的人,不是中國的人。”

1169 劉海粟畫黃山,曾云:“入黃山,當出黃山。”

1170 劉海粟倩甘珩刻一印“昔日黃山為我師,今日我為黃山友”。

1171 松江石湖蕩之古松,有“江南第一松”之號,劉海粟往觀之,作一寫生畫,且題古風一首。

1172 劉海粟自謂以三石為師,三石者,石田、石濤、石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陵川县| 治多县| 清原| 荔浦县| 湛江市| 德化县| 沙雅县| 郁南县| 五原县| 罗江县| 双城市| 陆川县| 蒙自县| 托克托县| 桃源县| 买车| 卢湾区| 九江县| 长岛县| 兴义市| 石泉县| 神木县| 泸定县| 沙湾县| 林芝县| 南木林县| 宜川县| 天全县| 马山县| 遂昌县| 武强县| 平凉市| 蒙山县| 文水县| 太白县| 奉化市| 巴林右旗| 全南县| 邯郸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