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知人(5)
- 藝林散葉
- 鄭逸梅
- 4943字
- 2020-03-18 17:10:10
406 蔣維喬于一九〇三年,任愛國學(xué)社教席,著有《鷦居日記》,其中頗多革命資料,蓋學(xué)社乃革命組織也,惜未刊行。
407 蔣維喬與高夢旦同事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編小學(xué)國文教科書,某課文中提及“鑊”之用途,蔣用“釜”字,高則堅持要用“鼎”字,認(rèn)為“釜”字不通俗;蔣則認(rèn)為“鼎”字古老,距離時代太遠(yuǎn),二人嘵嘵不已。張菊生聞之,前往勸解,原來夢旦閩人,閩人稱“鑊”為“鼎”也,結(jié)果用“釜”字。
408 蔣維喬晚年耽禪悅,法名顯覺。
409 葉爾愷法名觀澄,蔣維喬法名顯覺,皆學(xué)佛有得。
410 蔣維喬與章太炎相稔,曾記太炎瑣事頗趣,謂:“太炎嗜煙卷,不絕口。一日余見其寫一條,與友人汪允中云:‘今已不名一錢,乞借大洋兩枚,以購紙煙。’余曰:‘既借錢,何不多借幾元?’太炎笑曰:‘與彼不過兩元交情,多恐不應(yīng)也?!?
411 蔣維喬、黃炎培,均喜出游,凡所到處,輒擇名勝攝取照相。商務(wù)印書館所出版之各地名勝圖片,大都取材于此。
412 葉恭綽十八歲,撰《鐵路賦》,張百熙見之,大為稱賞。
413 葉恭綽居北京小麻線胡同,乃施瑯故宅。
414 某歲,無錫楊味云壽,葉恭綽擬填詞一闋以祝之,詞未就,欲作一畫以代詞,畫又未成,乃寫一大“壽”字,又不愜意,而楊壽已過矣。
415 葉恭綽喜集藏佛教圖書文物,實則彼并不信佛。
416 葉恭綽曾見明邵僧彌山水長卷,上有金圣嘆題跋。
417 葉恭綽藏有朝鮮筆,筆名崩浪,不知何所取義。
418 葉恭綽自稱公文第一,詩未成家。
419 沈鴻烈邀葉恭綽作青島之游,葉應(yīng)邀,在青島盤桓一周,為寫“觀音瀑”三大字,泐于嶗山臨海崖石上,輪舶入港,遠(yuǎn)處即見。
420 葉恭綽早年預(yù)購北京西山數(shù)十畝地,作為生壙,名幻住園,后開辟市區(qū),園夷為平地;又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旁,筑仰止亭。及葉逝世,其骨灰即埋葬亭畔。
421 葉恭綽致其內(nèi)兄孫慨翁書,有云:“孫伯亮已來過,人極清逸,涉獵甚廣,擬與之合輯《清詞存目》。”某日,伯亮詣恭綽于懿園,適夏劍丞在座,恭綽為之介紹,劍丞莞爾曰:“君夾袋中何多少壯而有為之士耶?!?
422 葉恭綽,在北京翠微山辟幻住園,為他年埋骨地,曾剛甫、羅癭公逝,均瘞葬園中。齊白石生前,預(yù)求分幻住一角,恭綽諾之。白石死,卻別卜丘壟。恭綽作古,付諸火葬,骨灰埋南京中山陵之仰止亭畔。仰止亭,恭綽生前所建也。
423 葉恭綽有歡迎胡志明詩,越南黎有正譯為越南文,借以廣播。
424 武進巢章甫,有《海天樓》圖,倩葉恭綽亦繪一幀,葉諾之而因循未著筆。及章甫下世,乃伸縑為之,以當(dāng)季子之劍。葉童年學(xué)畫于陳衍庶,而陳名不彰。
425 葉恭綽藏有葉小鸞遺像,毀于戰(zhàn)火。我亦有小鸞遺像一幀,乃陶運百手繪,未知有所根據(jù)否矣。
426 葉恭綽工書,為人書聯(lián),不肯率爾命筆,往往因未得佳聯(lián)語而延擱多日者。
427 葉恭綽有《新畫中九友歌》,九友為張大千、吳湖帆、湯定之、余越園、夏劍丞、溥心畬、馮超然、鄧芬、齊白石。
428 葉恭綽矮小瘦弱,而書法卻氣雄力厚,殊不相類。
429 葉恭綽與人書,有云“僻處滬西,有同大隱”,蓋指其居建國西路之懿園而言。
430 葉恭綽訪古吳門,得賈秋壑“花下琴聲”刻石一片,署“半閑堂”,八百年前南宋物也。
431 葉恭綽藏有易實甫手稿,曾托陸丹林轉(zhuǎn)貽實甫后人易君左。
432 葉恭綽官交通總長,既卸任,猶喜人稱之為葉總長。
433 葉恭綽編《全清詞》,所收清人詞集凡三千余種,留與陸微昭,俾繼續(xù)其業(yè)。陸于一九八〇年一月三十一日,病逝杭州。
434 葉衍蘭,號南雪,為葉恭綽之先人,博洽于學(xué),又富藏書,自書篆聯(lián)張壁:“爾雅蟲魚,離騷草木;鐘鼎款識,書畫題簽?!庇稚拼刁隙惹?,有晉宋人風(fēng)趣。
435 冒鶴亭、潘蘭史,均師事葉恭綽之祖父葉南雪。
436 葉遐庵不僅畫竹,偶亦畫蘭、畫梅、畫松,饒有逸致。
437 葉遐庵贈吳湖帆聯(lián):“績學(xué)源三鄭,奇珍集四歐。”蓋湖帆為吳鄭龕孫,沈鄭齋外甥,潘鄭盦侄婿。四歐,則所藏歐陽率更四帖也。
438 葉遐庵撰有筆記廿萬言,多屬于清末民國初年之政治內(nèi)幕,一度擬整理付刊,奈因事未果,只發(fā)表一小部分于北京之《文史資料選輯》而已。
439 葉遐庵旅游巴黎,法友導(dǎo)觀屠宰場,二萬多頭牲畜,兩小時內(nèi),剝皮去骨,血流成渠。葉睹之慘然不樂,從此戒除肉食,四十余年如一日。
440 葉遐庵喜倚聲,啟導(dǎo)之者,武陵王夢湘。
441 王獻(xiàn)之《鴨頭丸帖》,曾藏長沙徐叔鴻家,徐因榜其室為“寶鴨齋”。最后由葉遐庵收購,歸上海市博物館。
442 葉遐庵謂松煙墨雖色黑,然易于污染,且不能透入紙內(nèi),真正書家,不喜用之。
443 葉遐庵齋名“宣室”,有兩重意義:一取唐人詩意“宣室求賢訪逐臣”,一藏明代宣德爐甚多也。
444 吳中滄浪亭東鄰結(jié)草庵,有一古栝,俗稱白皮松,干大數(shù)圍,明代沈石田曾提及庵中有古栝十尋,數(shù)百年物,則距今殆千年矣。葉遐庵寓吳,時去觀賞,有“消得僧房一畝蔭,彌天髯甲自蕭森”句。
445 劉開渠為葉遐庵塑像,遐庵畫竹報之。
446 顧閎中之《韓熙載夜宴圖》,曾留葉遐庵家經(jīng)旬,圖中名物服御,遐庵一一考征之。
447 若干年前,每逢上巳及重九,旅居南京之詩人,例有雅集。某次,在清涼山掃葉樓作登高會,函約葉遐庵,遐庵婉謝曰:“此會我不便參加。”蓋掃葉樓有類于龐鳳雛之落鳳坡也。
448 葉遐庵之夫人為孫敏莊,字蕊漪,無錫人,善詩翰,能飲酒,又能操京語與粵語。遐庵與之若接若離??箲?zhàn)時,同來上海,遐庵居建國西路懿園,夫人住愚園路柳林別業(yè),遐庵每年除夕,必至柳林別業(yè),向懸掛之祖先神像拜祭,旋即離去。夫人有事,則親赴懿園,以粵語交談,亦旋即離去。敏莊之胞兄慨翁,無錫名宿,有詩集行世。辛亥革命,無錫成立軍政分府,慨翁任副司令,墜馬傷足,故行路微蹇。未幾,應(yīng)遐庵之招,往北京,任其私人秘書。蓋遐庵之父仲鸞與慨翁之父虎峰,為光緒十四年戊子鄉(xiāng)榜同年,同以知府分發(fā)南昌候補,相交莫逆,遂成姻親。當(dāng)遐庵就婚無錫孫家,逗留數(shù)月,仍返江西,虎峰以秦蕙田《五禮通考》贈之。
449 葉遐庵藏宣德爐四百件,本擬考釋,編一圖錄,以窘于生計,藏爐悉以易米。
450 葉遐庵妻孫蕊漪,居住滬上烏魯木齊南路,患癱瘓。孫為梁溪人,與孫靖圻為一家,無子女,與遐庵分居數(shù)十年。
451 葉遐庵側(cè)室凈持早卒,埋骨北京西山幻住園。后羅癭公死,無葬處,遐庵讓隙地以葬癭公。
452 葉遐庵著作與刻印之書甚多,有《詩文詞前后集》《自訂年譜》(六十歲止)、《書畫集》《清代學(xué)者像傳續(xù)集》(前集為其祖父葉蘭臺所收集,而遐庵刊行之。遐庵所輯之續(xù)集,有像無傳)、《廣東省考》《清代軍機處考》《廣東叢書》一二集、《清詞鈔》《五代文》《同人詞鈔》《清詞存目》《續(xù)篋中詞》《慨翁詩錄》等。
453 徐子為四十生辰,葉遐庵以郭頻伽手寫《楞嚴(yán)》及《金剛》《心經(jīng)》贈之。
454 葉遐庵藏《楝亭夜話圖》,曹寅故物也。紙本墨筆,夜月蒼涼,庭院沉寂,屋內(nèi)置燭臺,作三人共話狀。三人者,曹寅、張見陽、施世綸也。后歸吉林省博物館。
455 宋陳簡齋,有“簡齋銅”印,守湖州有年。清袁子才號簡齋,得“簡齋銅”印于湖州某處一井中,遂據(jù)為己用,后輾轉(zhuǎn)為葉遐庵所購得。某歲,陳協(xié)之生日,葉即以是印為壽禮,陳固素喜簡齋詩者。
456 葉遐庵五十歲生日,以壽金助賑。
457 葉遐庵晚年喜畫竹,張大千、吳湖帆見之,常為加筆,以掩補其稚弱。
458 潘蘭史受業(yè)于葉南雪,南雪為葉遐庵之父,故潘與遐庵,交誼甚厚。
459 葉南雪著《樞垣小識》,惜未成書。
460 潘蘭史為粵中海山仙館潘仕成后人,曾隨何星使廷璋,渡地中海,游意大利。
461 潘蘭史眷女校書洪銀屏,銀屏離去,蘭史于香港襟海樓為之餞行。以《紅豆》為題,作詩惜別,先后得五十余人之題贈,如吳趼人、邱菽園、冒鶴亭、陳蝶仙等,合為一冊,名《紅豆圖詠》。
462 陸澹安謂為人之道,亦一藝術(shù),其藝術(shù)千變?nèi)f化,比任何尖端科學(xué)為難。
463 陸澹安不怕熱,雖盛暑不流汗,不揮扇。
464 林琴南譯《茶花女遺事》,語摯情深,為時所稱。陸澹安卻認(rèn)為語多疵累,為之竄改,友以徒勞無益勸止之,乃中輟。
465 陸澹安藏王韜《蘅華館日記》原稿本一冊,自咸豐五年七月一日起,至三十日,后被毀。
466 云南白藥,乃滇人曲煥章所發(fā)明。陸澹安游滇,帶來滬上,滬人始知是藥之功效。
467 陸澹安品評晚清四大小說家:以吳趼人為第一,李伯元次之,劉鐵云又次之,曾孟樸為殿。
468 陸澹安愛書畫,朋好中擅書畫者頗夥,但從不向人索求。
469 陸澹安頗好客,尤歡迎稔友之來臨,每來一次,彼輒記錄之,因此朋好行蹤,了如指掌。
470 陸澹安撰《古劇備檢》,包羅萬象,都二百萬言;搜集資料,不仰求于人,亦不涉足圖書館,可見其收藏該類書籍之多。
471 舊時發(fā)行一種獎券,名“發(fā)財票”,每條一元,若得末尾獎,則一元還本。陸澹安卻從不購買,謂“購之往往擲之虛北,不購則無異于得一末尾獎”。
472 陸澹安之弟若嚴(yán),作書喜學(xué)陶浚宣,有所變化,為新魏體書之創(chuàng)始。
473 陸澹安長子生月日時與母同,幼子生月日時與父同。
474 陸澹安子祖康,因名其長孫為小康,小康擅刻印。次孫為大同,能書畫。
475 陸澹安曾啖熊掌,謂味似洋鮑魚;又嘗駝峰,謂有特殊氣味,均不可口。
476 丁叔雅嘗寓吳北山家。
477 丁叔雅蓄古琴,名滄海龍吟。
478 丁叔雅與婦不協(xié),棄家出游,晚居京師,嗜青花瓷及古琴,時亦購書。
479 丁叔雅嘗寄居吳北山家。
480 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宣統(tǒng)己酉卒,老伶工潘月樵為料理喪事。
481 馬相伯述上海舊事,曾見西洋第一艘輪船,乃海關(guān)驗關(guān)所用,船名“孔夫子”。
482 馬相伯曾參加春陽社,演話劇《黑奴吁天錄》,馬飾老黑奴。老黑奴之子,則許嘯天所充飾。
483 潘月樵當(dāng)時藝名小連生,演新劇常作激昂慷慨之說白。馬相伯演說,既有表情,又有動作,因此有人謂小連生做戲似演說,馬相伯演說似做戲。
484 柳亞子贈馬相伯,有云“一老南天身是史”,七字允當(dāng)。
485 馬相伯曾云:“食以養(yǎng)體,學(xué)以養(yǎng)心,信仰以養(yǎng)性,明理以養(yǎng)神?!彼^信仰者,蓋相伯天主教徒也。
486 演說大家馬相伯九十壽辰,適孫菊仙供奉自京南下,應(yīng)聘演劇,年亦九十,滬人傳為美談。余槐青有一詩云:“名士登臺演說長,名伶演劇亦登場。年華九十同稱頌,南北雙星酒一觴。”
487 馬相伯晚年居滬郊土山灣之孤兒院中,室在三樓,因特備小型升降機,便老人上下。
488 當(dāng)“一·二八”淞滬抗日戰(zhàn)爭,吳中耆宿張仲仁義憤填膺,發(fā)起組織“老子軍”以助戰(zhàn)。擬有草案,有云:“青年有童子軍,則老人應(yīng)有‘老子軍’。少者壯者,前程遠(yuǎn)大,來日方長,若多犧牲,未免可惜。至老者忝在父兄,理應(yīng)奉率。以年齒論,如商賈早有贏利,折閱本在意中,視死如歸,是其天職。故取吳中范希文小范老子之意,創(chuàng)為本軍草案?!焙箅m被軍事當(dāng)局勸阻,未成事實,然鼓勵士氣,具有功績也。時馬相伯年九十八歲,亦參與其事。
489 馬相伯老人一百歲祝壽,適其玄孫誕生一百日,因攝一影,稱為《雙百圖》。
490 馬相伯在重慶,復(fù)旦大學(xué)學(xué)生為祝百歲壽。林子超、吳敬恒主持其事,于右任司招待,均御藍(lán)袍短褂。
491 湯臨澤畏寒,暑天亦御夾衣。
492 湯臨澤家,藏有項墨林之書桌。
493 湯臨澤初至上海,作印無人顧問,黃晦聞力為揄揚,生涯乃大佳。王秋湄卻鄙視臨澤,謂其作印無古意,故臨澤深德晦聞而殊惡秋湄。
494 湯臨澤寓居滬西拉都路興順里,一樓一底,凡二宅,一為其起居之所,一則其偽造書畫之工場也。工場設(shè)一裱畫桌,雇一工友,庭除墻壁間,懸有文徵明、祝允明,甚至文天祥、史可法等條幅,一任雨淋日曬,破損不完,然后就破損處加以修補,作為前人真跡出售,人往往受欺。
495 平湖葛昌楹購得名人印甚多,如文徵明、仇十洲以及方孝孺、史可法等,后知乃湯臨澤偽作,遂質(zhì)入某銀行,不贖。
496 龔心釗輯《瞻麓齋古印譜》,后附女道士“魚玄機”三字白文印及文天祥牙章。二印龔以二百金得之,實乃湯臨澤偽作也。
497 湯臨澤能仿古制紫砂壺,可以亂真。吳湖帆有曼生壺一,因倩湯仿制一柄,既成,交呈湖帆,湖帆不辨孰真孰偽,湯指示之,湖帆乃分別貯藏。既而湯又以一柄給湖帆,湖帆大為訝異,詢何來此第三柄。湯遂告以此乃尊藏原物,前二柄均仿制,聊以戲探耳!
498 湯臨澤嘗以破舊宋紙,重行棰造,居然完好如新。
499 孫籌成體甚健,十八歲一病,八十歲再病死。
500 孫籌成有一怪癖,喜赴殯儀館觀死者遺容。及孫逝世,人往吊之,有人戲謂喜觀遺容者,人亦觀其容。
501 舊時有一俗語:“秀才遇著兵,有理講勿清?!睂O籌成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又參軍攻南京。秀才與兵,彼一身而兼之,因自號戎馬書生。
502 朱大可以三民主義制一謎,射一人名:孫籌成。
503 吳梅之父國榛,字聲孫,著有《勤甓齋殘稿》,清光緒十二年卒,時吳梅只三歲。
504 吳梅與黃摩西友善,然頗以摩西能詩文而不能飲酒為憾。
505 吳梅藏有阮大鋮原刻四種曲,后董綬經(jīng)刊四種曲,吳梅發(fā)現(xiàn)謬誤擅改處甚多,謂他日必發(fā)其覆。既而戰(zhàn)亂,吳梅客死,始終未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