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知人(9)
- 藝林散葉
- 鄭逸梅
- 4958字
- 2020-03-18 17:10:10
798 樊樊山藏書二十余萬卷,書畫碑帖之屬,十余巨簏。
799 樊樊山善居積,逝世遺現(xiàn)金二萬元、股票二萬元,其后事,由傅治薌為之料理。詩文稿凡五十一冊,由王書衡為之編輯。樊山生前,自謂“晚年多游戲應(yīng)酬之作,刻稿須甄別”,書衡秉此遺言,而有所去取。
800 梅蘭芳喜栽牽牛花,花時(shí)宴客欣賞。
801 梅蘭芳攝《洛神》影片,事先觀賞故宮博物院宋人所摹顧愷之之《洛神圖》手卷。攝拍時(shí),圖畫背景由胡若思精繪。
802 梅蘭芳初編《嫦娥奔月》,即在銀行家馮幼偉客廳上,合二巨桌作為戲臺(tái),載歌載舞試演之。
803 梅蘭芳喜湘妃竹扇,所存數(shù)以百計(jì)。
804 梅蘭芳演《探母回令》所用女蟒袍,系清宮后妃遺物,價(jià)值千金。
805 梅蘭芳灌唱片甚多,但彼不喜聽自己之唱片。
806 梅蘭芳與楊瑟君貌相似。瑟君,名毓瓚,泗縣楊杏城之嗣子。一日,杏城游中央公園,見梅蘭芳前行,呼毓瓚而止之,梅不之應(yīng),進(jìn)而曳其裾,始知為梅非瑟君。
807 梅蘭芳之《天女散花》,婀娜多姿。蓋叫天卻謂其中有石秀探莊之身段,運(yùn)用入妙。
808 梅蘭芳常服霍山石斛,借助嗓音之朗澈。
809 梅蘭芳得岳武穆書幅,非常珍愛,倩樊增祥書寶岳樓額。
810 徐悲鴻為梅蘭芳繪《天女散花圖》,按照梅之劇妝頭飾為之,梅大喜,懸諸北京護(hù)國寺街寓所。
811 福芝芳初搭田際云之崇雅社戲班,由羅癭公之介,得識(shí)梅蘭芳,一九二一年冬,結(jié)為夫婦。
812 梅蘭芳所演之《黛玉葬花》劇本,乃楊塵因、張冥飛、許姬傳三人合編,共四場,臨演失去第一場,不得已只演三場。
813 梅蘭芳之妹蕙芳,嫁徐碧云,碧云以《女起解》一劇負(fù)盛名。
814 梅畹華愛貓成癖,在上海思南路宅內(nèi)蓄一大白貓,后赴北京,未攜貓同去,既而思念之,李春林乃送灰色馴貓一,梅加以撫摩,作為良伴。
815 梅畹華作畫,題款多由李釋堪或黃哲維代筆。所繪梅花,在北京由汪藹士代,在上海由湯定之代。
816 梅畹華作畫,由于吳昌碩贈(zèng)梅花畫幅所引起。既而羅癭公建議,倩王夢白教畫,因此畹華曾謂學(xué)皮黃是吳菱仙開蒙,昆曲是喬蕙蘭,畫則王夢白。
817 梅畹華藏有薛素素小像及馬湘蘭之《落花詩卷》。
818 穆儒丐所著《梅蘭芳》一書,頗多詆毀語,馮耿光悉數(shù)收購而焚之。書為小說體,共十五回,附有彩色劇照,及梅之小影。內(nèi)容由梅之出身敘起,直至梅赴日本演出為止,前有序文數(shù)篇。一九一九年,盛京時(shí)報(bào)社印行。
819 京劇女演員張文艷,曩時(shí)有聲紅氍,某次患病,汪洋醫(yī)生一針治愈,當(dāng)時(shí)各小型報(bào)紛紛談汪洋事,因有“一片汪洋”之稱。
820 坤伶張文艷,與宋小坡同賃一屋,張居樓上,宋住樓下。張每晨吊嗓,宋聆之,自謂耳福不淺。
821 馮春航,為民國初年京劇名旦角。柳亞子為刊《春航集》,能詩工書,一度鬻書海上。鄭海藏為訂潤例,但流傳不多。今夏,我獲得一扇,馮春航書,錢化佛畫,款為桐珊。按桐珊姓趙,藝名芙蓉草,亦當(dāng)時(shí)名角也。
822 馮春航能作石鼓文,曾贈(zèng)朱大可石鼓文屏幅,甚工整,惜于抗戰(zhàn)中失之。
823 趙如泉藏有馮子和主演《新茶花》之全部舞臺(tái)照片。子和,即柳亞子早年揄揚(yáng)之馮春航。
824 汪桂芬素為程長庚操琴,某次,程驟病,由汪代之,為其登臺(tái)演藝之始。
825 汪德僢,擅演京劇,一次登臺(tái),汪桂芬觀之而笑,蓋藐視之也。德僢因改名笑儂以自勵(lì),曾撰一聯(lián)云:“墨笑儒,韓笑佛,司馬笑道,儂惟自笑也;舜隱農(nóng),說隱工,膠鬲隱商,伶亦可隱乎!”彼演《哭祖廟》,連唱一百二十句之反調(diào)二六,為汪桂芬所不及。
826 朱之榛雖雙目失明,但行路不須杖。
827 朱之榛權(quán)江蘇按察使,凡十次。其第五次時(shí),人謂之忤逆不道,蓋“忤”與“五”,“逆”與“臬”音相諧也。
828 羅振玉在日本頗有聲譽(yù)。羅甚喜趙叔孺治印,乃向日方文藝界力為稱揚(yáng),因此日本名宿內(nèi)藤虎、長尾甲、中村不折等,紛紛倩趙篆刻,趙名遂大震。
829 羅振玉、振常兄弟,設(shè)蟫隱廬書鋪于滬市三馬路望平街口,振常逝世,所存書悉讓售。當(dāng)整理時(shí),其戚樊豐齡曾見有一批名人尺牘,大都有關(guān)劉鐵云事,今不知落于誰手。
830 羅振玉以百元得《澄清堂帖》,而以萬金轉(zhuǎn)讓于日本大西隈侯。大西隈侯因名其居為“帖祖齋”,蓋《澄清堂帖》為《閣帖》《潭帖》《絳帖》之祖本也。
831 羅振玉著《談碑小箋》,年僅十八歲。
832 羅振玉曾以部分清宮檔案,讓給李盛鐸。
833 羅振玉曾獲溥儀所頒之“貞心古松”四字匾額,晚年遂以貞松老人自號(hào)。
834 《羅振玉傳》,陳邦直著,附照片多幀,有與王國維合攝者,當(dāng)時(shí)偽滿曾印之成書。
835 徐天嘯悼亡后,隨鄒天雷赴桂林,天雷且以其長女嫁天嘯為繼室。
836 徐天嘯與吳雙熱早年,曾執(zhí)教于虞山西南湖上之誼育小學(xué),鄉(xiāng)人鄒氏所辦也。后二人同主上海《民權(quán)報(bào)》筆政,蜚聲文壇。
837 徐枕亞之《蘭閨恨》說部及《花月尺牘》,實(shí)則出于陳韜手筆。
838 徐枕亞有二子:一名無咎,前妻蔡蕊珠所生;一名無病,后妻劉沅穎所生。無咎早殤,枕亞、沅穎先后死,無病由其兄徐天嘯領(lǐng)養(yǎng)。
839 徐枕亞在《民權(quán)報(bào)》連載《玉梨魂》,名始著。其最早作品,則發(fā)表在《虞報(bào)》上。
840 徐枕亞之《玉梨魂》,為鴛鴦蝴蝶派代表作。當(dāng)此書風(fēng)行一時(shí),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以之搬上銀幕,亦頗賣座。王漢倫飾梨娘,王獻(xiàn)齋飾何夢霞,鄭鷓鴣飾崔翁,楊耐梅飾均筠倩,任超君飾鵬郎。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dǎo)演,銖兩悉稱,徐枕亞親往觀之,感而有詩。
841 刊物編有索引,便于檢查,曩時(shí)所未有也。民國初年,徐枕亞編《小說叢報(bào)》,曾分門別類,刊為目錄表,用有光紙印一單張,以贈(zèng)訂閱者,為索引之濫觴。
842 廉南湖愿以小萬柳堂抑值讓予樊云門,托沈曾植代為致意,但云門資力不贍,詩以謝之。
843 廉南湖之小萬柳堂有兩處,一在上海曹家渡,一在杭州西湖。南湖詩:“曹家渡口秋風(fēng)早,萬柳堂前秋月輝。”此詠上海。又云:“山色撩人萬柳絲,只因春雪誤歸期。”此詠杭州。厥后,南湖為債項(xiàng)所逼,二堂行將出讓,其友孫寒厓深為惋惜,致書南湖:“請留一曲長廊,為看月仰天搔首之地。”
844 廉南湖寫信,喜用明信片,能在火車行駛時(shí),于明信片上作蠅頭小楷,非常工整。
845 滬西萬航渡路之小萬柳堂,主人廉南湖,以絀于資用,售之于人,靳云鵬知之,為之贖歸。
846 廉南湖有日記數(shù)十冊,均歸吳稚暉,吳赴臺(tái)灣,此冊不知下落。
847 廉南湖獲得洪憲鈐印二紙,一為中華帝國之璽,一為皇帝之寶,均陽文篆書,曾倩章太炎題詩其上。
848 甲子冬,廉南湖任點(diǎn)查故宮物品事,于端凝殿見溥儀所剪發(fā)辮,南湖題詩一首:“燕雀猶飛戀闕魂,九重忍掃舊巢痕。貞元朝士無人在,一發(fā)千鈞未易論。”
849 廉南湖之主張:生不做壽,死不開吊。
850 徐凌云杭州有一別墅,具花木亭石之勝,沈伯誠畫家病,常休養(yǎng)于別墅中。凌云喜攝影,影中須有人物,或作閑眺,或?yàn)橐鲊[,其人什九為沈伯誠。伯誠一作泊塵。
851 徐凌云七八歲時(shí),見過王韜,又曾隨其父棣山,訪袁翔甫之楊柳樓臺(tái),謂楊柳樓臺(tái)在滬市福州路浙江路口,隔壁為一日本人所設(shè)之玩具店,附近有海國春西菜館。
852 徐凌云生平不飲綠茶,雖洞庭碧螺春亦不喜飲。
853 上海徐園主人徐凌云,在市上購得鴉片煙槍,為湘妃竹之上品,乃雇巧工,改制湘妃竹扇,用以拂暑。
854 徐凌云擅昆劇,又工丹青。其子徐洪,字韶九,亦能書畫。
855 徐凌云制一謎語:“瞎子唱大面。”射俗語一:“眼不見為凈。”
856 徐凌云為雙清別墅主人,善于培養(yǎng)山梔子,蓄于瓷碗中,著花益清芬可喜。
857 徐凌云喜玩名瓷,搜集羅均甚多。同時(shí)岐黃家唐乃安,亦嗜羅均,每聞某古玩鋪有羅均,立即驅(qū)車往購,雖就醫(yī)者滿室,乃向就醫(yī)者致歉,請稍待之。
858 徐凌云與穆藕初均喜昆劇,又同喜蓄蟋蟀,當(dāng)金風(fēng)玉露時(shí),乃出以相角斗。
859 有人誤識(shí)“江海關(guān)”(“關(guān)”繁體字為“關(guān)”)為“紅梅閣”,徐凌云聞之曰:“是與誤識(shí)‘暢園’為‘湯團(tuán)’,同一可笑。”
860 雙清別墅主人徐凌云,亦名票也,喜啖冰糖豚蹄,某歲除夕,家人為煮豚蹄二簋,以供老人一醉,凌云竟盡一簋。是夕遲睡,舊俗所謂守歲也。至子夜覺有饑意,并所余一簋亦佐酒盡之。豈知滯食致病,病數(shù)日,不治死。
861 江紅蕉于十年動(dòng)亂時(shí),大受折磨,神志失常,致遭車禍死,著《大千世界》《江南春雨記》《海上明月》等。
862 江鑄撰小說,欲取一筆名,適案頭有江建霞之《紅蕉詞》,即以“紅蕉”為筆名,后刊《江紅蕉小說集》。
863 賀天健作畫,有時(shí)署江東健叟。
864 賀天健幼年,曾從傳神畫師孫云泉學(xué)畫。
865 賀天健祖母能詩,母善武術(shù),本江蘇丹陽蔣墅人,寄籍無錫已七代。
866 賀天健自稱詩第一,畫次之。人卻認(rèn)為彼畫第一,詩次之。
867 賀天健白發(fā)盈顛,常謂:“我的頭發(fā),不是繪畫繪白的,而是作詩作白的。”
868 賀天健游八公山,右足趾觸石損骨,從此出必持杖。
869 賀天健夢在宋牧仲書室中,有人以玉質(zhì)印章畀牧仲,牧仲給彼賞之,印章為“達(dá)屋”二字,醒而異之,即以達(dá)屋為別號(hào)。
870 賀天健云:“貓類虎,犬不類虎,故與其說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如說畫虎不成反類貓。”
871 賀天健作畫,鈐一印章,文為“自食其力”。
872 賀天健喜觀京劇,能效丑角走矮步。
873 賀天健之前妻能畫,后妻能刻。
874 一九五九年,賀天健在丹麥舉行個(gè)人畫展,博得觀眾嘆賞,被聘為丹麥美術(shù)家協(xié)會(huì)榮譽(yù)會(huì)員。
875 張公束有《寒松閣談藝錄》。寒松閣舊址,在嘉興秋涇,迄今尚存門庭,但已頹圮不堪。
876 趙叔與張公束結(jié)金蘭契,后公束殊不以 叔為然。某歲,公束壽辰,叔為鐫一印,且四面刻識(shí)款,遣仆送呈,不料公束立即磨去邊款,叔大為不悅。
877 陳子展撰舊體詩,署名楚狂老人。
878 陳子展每日寫日記,及白色恐怖,遂輟止不寫,且將累年所積之日記本,付諸丙丁,有詩一首云;“日記千言自此休,悔將椽筆寫閑愁。腐儒事業(yè)一鍋面,看汝糊涂到白頭。”
879 陳子展、汪馥泉、趙景深在湖南教書時(shí),曾編《野火周刊》。子展日記曾記其事,有云:“《野火周刊》,因?yàn)榱R了省政府秘書傅君劍,出了兩期就被禁止。傅君劍那時(shí)也做中學(xué)國文教員,反對白話文,卻又自稱白話老祖宗。”按君劍即《紅薇感舊》之傅屯艮。
880 劉大白原姓金,名德裔,一名慶棪,清貢生。
881 新詩人劉大白,能作舊體詩,刊有《舊夢集》。
882 劉大白有眼波一絕,傳誦人口,任瘦紅以“劉眼波”稱之。
883 馬寅初長教育部,延諸宗元為秘書。不久,馬辭職,劉大白繼任,諸不安于位,亦離去。
884 柳亞子與人通訊,有時(shí)數(shù)年不復(fù),有時(shí)早復(fù)而夕再復(fù)。
885 柳亞子作書極草率,不易識(shí),惟姚大慈均能識(shí)之,蓋姚作書,更草率于亞子。一次,亞子致書曹聚仁與張?zhí)旆牛盼沧ⅲ骸澳銈冏x不懂的話,隔天見了面,我再讀給你們聽。”
886 外間稱柳亞子為柳七,人乃誤為排行,實(shí)則亞子居長,其父念曾,廿一歲與費(fèi)吉甫之女結(jié)婚,翌年即生亞子。亞子無兄姊,只有弟妹。
887 盛澤鄭理卿,與柳亞子祖父笠云為中表親。亞子夫人鄭佩宜,理卿之孫女也。
888 柳亞子夫人鄭佩宜,自號(hào)紅梨湖上女郎。
889 柳亞子有義女三人:陳緜祥、謝冰瑩、蕭紅。緜祥,陳巢南女也。
890 徐孝穆早年治印,以印存冊倩其姨母舅柳亞子為題,亞子揮筆立就:“刻畫精工值萬錢,雕蟲技小我猶賢。何當(dāng)擲去毛錐子,殲盡嵎夷奏凱旋。”金鶴望為印存作一序,以駢體出之,如云:“游心于陽冰之間,蹵足及安廬之室。”亞子字安如,故有安廬云云。
891 林一庵耳聾,柳亞子口吃,兩人相晤,恒不作語。
892 雷鐵崖致書柳亞子,力譽(yù)女伶郭鳳仙,謂:“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惟郭乃算真美人。”亞子以文人狡獪,不足征信斥之。
893 費(fèi)韋齋乃柳亞子之舅父,甥舅不相容,誓不通慶吊。韋齋死,刊印詩集,亞子卻作一序,敘述彼此交惡事。
894 柳亞子一度頗消極,擬將所作《磨劍室詩》付諸一炬。
895 柳亞子推崇龔定庵備至,題《定庵集》云:“三百年來第一流,飛仙劍客古無儔。只愁辜負(fù)靈簫意,北駕南艤到白頭。”
896 沈哂之有《瘞雀圖》《雪夜逃劫圖》,均由柳亞子題詩。
897 柳亞子致陳儀書,達(dá)四十余紙之多。
898 抗戰(zhàn)時(shí)期,南社中人有靦顏事敵者,柳亞子稱之為南社失節(jié)諸獠,一再詩以斥之。
899 抗戰(zhàn)時(shí)期,柳亞子在重慶,某畫家繪屈原像,即以亞子為模型。
900 郭沫若稱柳亞子,謂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shí)。
901 柳亞子有《禮蓉招桂龕綴語》三十二則,為丁卯張秋石女士成仁而作。《文史周刊》登二十一則,《大公報(bào)》之《藝林欄》,續(xù)刊全篇。
902 柳亞子自謂生平有兩大不便:口吃說話不便,近視出門不便。
903 柳亞子以棄疾為名,其子命名無忌,均襲用古人之名。蔡元培亦名其子為無忌。
904 柳亞子稱胡寄塵詩:“味在酸咸外,功參新舊中。”
905 柳亞子從不穿西服及中山裝,雖到日本、菲律賓和中國香港,仍御原來之長衫。馮自由卻只穿西裝,與柳適相反。
906 柳亞子自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所作詩,傾向左翼作家,因名其詩稿為《左袒集》,多忌諱,未能刊行,曾錄成一本,寄錢杏邨。
907 柳亞子與“左聯(lián)”作家往還,一度居滬上復(fù)興中路,防人注意,其底層由其戚唐惠民醫(yī)生設(shè)立診所。惠民今尚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