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知人(13)

  • 藝林散葉
  • 鄭逸梅
  • 4957字
  • 2020-03-18 17:10:10

1173 劉海粟游虞山,訪墨井遺跡,繪言子墓,出示吳昌碩,吳稱其“一點不落套”,為題二句:“吳中文學傳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門。”

1174 一九二三年,劉海粟訪徐志摩于北京松樹胡同,時梁啟超在座,倩海粟為作一畫,海粟畫竹二竿,梁題“孤竹君之二子”。

1175 一九三五年,上海江灣舉行第一次全國兒童畫展覽會,陳列劉海粟十二歲所繪之《螃蟹》一幅。

1176 沈禹鐘生于舊歷正月初五日,適為財神誕,因有句云:“了無瓜葛到錢神。”自明非資本家也。

1177 沈禹鐘早年,于嘉善故鄉,猶見郭頻伽之靈芬館界石,晚得紫檀筆筒,乃頻伽故物。頻伽手鐫十六字銘,甚質樸。銘刻環筒近底處,蓋上面留待作畫再刻也。

1178 沈禹鐘于當代女詩人,推崇陳小翠。

1179 沈禹鐘與王大覺為詩友。一次,王改竄沈詩,沈少年狂傲,大不以為然,從此斷絕往還。

1180 沈禹鐘謂:“作律詩,不宜先成聯句,再裝首尾,須自首句做起,自然脈絡貫通,統體順適。”

1181 沈禹鐘與人談詩:“詩有二要,其一曰有我,其二曰有時。情必自我生,辭必自我出,是之謂有我。生今之世,審今之務,凡接于耳目而可以感發人心者,皆我詠嘆之所資使。當世之治亂,民俗之憂喜,躍然畢現于紙上,是之謂有時。”

1182 沈禹鐘于敵偽時,家養一犬,見邏卒來,狺狺而吠,邏卒怒,擊斃之。禹鐘曰:“是亦國殤也。”詩以哀之。

1183 沈禹鐘喪妻錢敬則,哭之以詩,有云:“簾內呻吟簾外雨,不堪并作一時聽。”

1184 唐云有一澄泥硯,倩沈禹鐘作銘,銘云:“長樂歟!銅雀歟!水精月魄,文章舒。”因硯作月圓形也。

1185 沈禹鐘謂:“國人作人物畫,遺貌以取神,西人作人物畫,盡貌以傳神。”

1186 朱大可有《論印絕句》二十四首,郵示沈禹鐘。禹鐘亦作《論印絕句》二十四首,以相競勝。

1187 沈禹鐘評柳亞子詩,謂中年勝于晚年。

1188 沈禹鐘謂龔定庵詩以雄奇勝,學之者眾,然得其神髓者,千無一人。

1189 沈禹鐘一再稱賞龔定庵“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名句。余謂之曰:“此套用孫星衍妻王采薇詩也,采薇句‘一院露光團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脫胎如此,卻能青出于藍。”

1190 沈瘦東鄙薄吳梅村詩,謂熟而兼俗。同時沈禹鐘亦輕吳作,甚至并《圓圓曲》而否定之。

1191 沈禹鐘畏暑,有句云“樹借蟬聲訴葉干”,道人所未道。

1192 沈禹鐘寓滬上江灣路一〇一弄,密邇虹口公園,奈因患氣喘,艱于步履,終日除偃臥外,惟以讀書吟詩為遣,凡若干年,從未一涉園門,或比諸下帷攻苦目不窺園之董仲舒。

1193 沈禹鐘于辛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逝世,臨死前一日,猶作七律詩二首,一壽陳文無八十,一壽劉蘧廬九十。

1194 劉季平,好飲,常自制藥酒,每餐輒進之。

1195 劉季平作書,得力于《石門頌》,授課北京大學,與沈尹默合訂鬻書潤例。

1196 鄒容烈士死,劉季平為之埋骨于其家黃葉樓畔。季平女劉縉,于重修墓地后,經常前往掃除。

1197 楊味云刊印《云在山房叢書》四十種,頗多珍秘之作,尚擬續刊而未刊者,有吳昌綬之《吳郡通典》,沈宗畸之《便佳簃雜鈔》,楊壽樞之《壺公書畫錄》,楊壽枏之《滄粟齋雜記》,傅增湘之《藏園所見宋本題記》,陸增煒之《鴛湖夢影記》,呂鳳之《和漱玉詞》。

1198 無錫楊味云葺有貫華閣,為清代納蘭容若與顧梁汾去梯深談之地,葺既成,繪《貫華閣圖》,并乞章行嚴賦詩,未及為而味云下世遂輟。越若干年,味云子復求行嚴補為,沈尹默、汪旭初、潘伯鷹均有題詠。

1199 劉介玉曾應縣知事考試,三場考畢,主試者頗賞識之。不意有嫉妒者,指彼為亂黨,由偵察隊逮捕,幸程雪樓力保始釋;從此灰心仕進,取號天臺山農,以寓歸田之意。

1200 天臺山農,為劉介玉之別署,健啖,卒以胃病逝世。

1201 嘉興新篁里所產之槜李,天臺山農劉介玉覓種試植之,成績不佳,因是種局限于一隅,不宜移植。

1202 姚石子輯錄其先人遺著,成《姚氏摭殘集》。

1203 姚石子居松江金山張堰,因戰亂,移家滬上,檢得親朋告貸之借券,幾盈一篋,乃付諸一炬,引為“生平快事”。

1204 姚石子藏有陳眉公《梅花詩》書冊,共十六頁,甚精。白蕉見之,嘆為觀止。

1205 姚石子,有妹三:湘筠適高君定,湘湄適周迪前,盟梅適高君賓。盟梅工詩,遣嫁時,石子為刊《盟梅館詩初稿》,共千冊,置諸妝奩,且為作一序。

1206 姚石子妻王粲君,與柳亞子妻鄭佩宜為同學。

1207 姚石子逝世,其后人昆群、昆田,以遺書五萬冊捐獻上海文物保管會。有崇禎本《松江府志》、樸學家張嘯山日記手稿、算學家顧觀光手稿、田簣山批校《五代史》、各家批校本前后《漢書》、李日華《恬致堂集》等希珍之書。陳毅市長有《復廬藏書致語》。

1208 嚴復致書其子,有云:“臨帖作書,可代體操。”

1209 嚴復學海軍,恒勸人弗學海軍。

1210 張之洞延嚴復辦譯書局,有誹議者,復作書詳言譯書之重要。此書由侯疑始收藏。

1211 嚴復致其于嚴浚家書,有云:“暇時仍當料理舊學,勿任拋荒。人前以多見聞默識而少發議論為佳。至臧否人物,尤宜謹慎。”

1212 汪辟疆親見嚴復治《莊子》《老子》《王荊公集》《太史公書》,皆批校十數過。

1213 吳芝瑛擅煮藤花羹,孫寒崖啖而甘之,詠之以詩。

1214 廉南潮之《小萬柳堂》,吳芝瑛集句為聯,頗多可誦者,如:“佳人渺天末,涼風起坐隅。”又:“野老時一望,游子澹忘歸。”又:“屋小疏茅覆,門深亂柳遮。”

1215 吳芝瑛所寫之《楞嚴經》,乃汪蘭皋代筆。

1216 吳芝瑛《祭秋瑾文》,廉南湖代筆。徐自華《西泠重興秋社并建風雨亭啟》,陳巢南代筆。

1217 林琴南與魏易合譯《黑奴吁天錄》,最初由廉氏小萬柳堂刊行。琴南題識云:“是書開場、伏脈、接筍、結穴,處處均得古文家義法,可知中西文法有不同而同者。萬柳夫人為加圈點及句讀,以便讀者。”萬柳夫人,吳芝瑛也。

1218 朱孔陽畢業杭州之江大學,與郁達夫、范煙橋同學同班。

1219 太守,為古代官名,朱孔陽卻自稱太守。人問其故,曰:“我之所謂太守,乃責己之太保守,不合新時代也。”

1220 朱孔陽繼娶金啟靜,伉儷甚篤,因取一齋名“聯銖閣”,“銖”字合朱金二姓也。

1221 朱孔陽自謂五十歲前為生人服務,五十歲后為死人服務,蓋營公墓安人窀穸也。

1222 云間朱孔陽,曾赴獄中數次,為罪犯施教,苦口婆心,罪犯為之感動。

1223 朱孔陽有靈芝琢成之佛像一尊,乃程十發所貽。

1224 胡鼻山有天、地、人三才硯,天硯已失,地硯、人硯,現在朱孔陽家,朱因榜其齋為“人地兩宜室”。

1225 朱孔陽珍藏之硯,精拓為《聯銖閣硯譜》;又以他人所藏之硯,別拓一冊,名之為《聯銖閣硯鳩》,意謂鳩占鵲巢,本非己有也。

1226 朱孔陽一度與陶冷月合作扇面,朱書陶畫,登廣告,標題:“陶朱公賣扇”。

1227 朱孔陽藏龔橙一聯:“直使天驚真快事,不教人罵是庸才。”

1228朱孔陽有黃州石,大如鴿卵,清宋牧仲物,宋作為案頭清供者。

1229 朱孔陽以舊藏鐫字精忠柏,捐獻杭州岳廟。

1230 朱孔陽藏有筆匣一,雕鏤絕精,匣有夾層,出之則一臂擱。

1231 朱孔陽藏手杖,自己所用,取名耘杖。其他尚有李越縵、于右任、陳去病及日本人犬養毅所用杖。

1232 朱孔陽既得陳季常印,又得蘇東坡雪堂印,謂乃陳眉公舊藏。

1233 朱孔陽藏有洪述祖、洪深父子二人印章。

1234 朱孔陽,一日被人竊去小皮夾,內藏紙幣十余元,隨之失去,蓋竊者用磨薄之銅制錢割衣為之。在倉卒間,竊者之銅制錢,遺落于孔陽袋中。孔陽別購一小皮夾,制錢留置皮夾間。經若干月,孔陽參觀某展覽會,皮夾又被竊,尚未發覺,不多時,忽有人向之曰:“先生皮夾,落于地上,茲拾得奉還。”孔陽謝納之,既而始悟其人即竊者,見皮夾中有此特殊制錢,認為同道耳。

1235 抗戰時,高天梅已逝世。其夫人何亞希,在淪陷區不能脫險,適朱孔陽任青年會救濟難民工作,為之設法,得來上海。亞希感之,備盛宴為款,并倩其叔高吹萬代為東道主。

1236 予失偶,朱孔陽致予函,末語“敬請單安”。楊達邦悼亡,孔陽致楊函,謂“從此河東無獅吼,可來舍談談”。

1237 楊了公任寶山教諭,詆松江太守戚揚,稱為“伸手包龍圖”,譏其外清而內濁也。了公被革職,遂致力賣字,創孤兒院,作一聯云:“革去寶山縣學正堂,升遷孤貧兒院校長。”

1238 朱孔陽藏有楊了公之手稿冊,頗多耐人尋味語,如云:“人之目的,富貴壽考,我之目的,翰墨神仙。”又:“立志要做一個好人,有誰阻我!其阻之者我也。”又:“有作詩之俗子,有不作詩之雅人。”又:“何謂少?老年好動便是少。何謂老?少年好逸便是老。”又:“城市之囂張,不如山林之恬適,我視城市亦恬適者,胸中有山林也。”又:“有賠錢之窮鬼,有不賠錢之富翁。”

1239 楊了公喜填詞,詞稿曾付石印,成一冊,顏曰《楊了公先生墨寶》。

1240 金山張云林赴青浦,楊了公謂沈瘦東不可不訪,贈以詩云:“翩然有客到松江,共對閑鷗酹一觴。此去青溪須記取,柳陰深處沈東陽。”

1241 沈瘦東常徇友人之邀,狂飲助歡。楊了公為誦明李西涯句:“莫將性命作人情。”

1242 楊了公官奉賢,紳士中惟推重朱遁庸。

1243 海上有一以測字著名者,稱小糊涂,真姓名反不彰,慕楊了公法書,輾轉托人索之,了公為寫一聯云:“俯拾即是,觸處皆通。”

1244 楊了公丁卯冬,綰奉賢縣篆,僅官二月即辭職,謂書生作吏,如坐針氈,羅掘皆空,補苴無力。

1245 楊了公贈金山張云林詩,有云:“此去青溪須記取,柳陰深處沈東陽。”注:“青浦沈瘦東先生,不可不訪。”按瘦東故居無柳,迨移居濠上,環溪植柳六七株,及繁蔭匝地,而了公已前卒矣。

1246 袁克文多結金蘭契,如張樹聲、張勛、步林屋、唐在禮、劉登階、劉山農、周南陔、周瘦鵑等,均為譜弟兄。

1247 項城袁克文,獲宋代王晉卿之《蜀道寒云圖》,遂自號寒云。其弟克權,娶端午橋女,定婚之日,午橋授以宋槧百衲《史記》,遂號百衲。

1248 袁克文能演丑角戲,學于郭春山。

1249 袁克文搜羅各國金質稀幣,裝以錦盒,分格庋之,后以貧乏質于人,無力贖回,遂絕沒。

1250 黃蕘圃有“百宋一廛”,袁克文有“皕宋書藏”,所藏宋版書凡二百種,更在士禮居之上也。袁曾手寫《宋本二十八種提要》,貽其弟子俞逸芬。

1251 洪憲稱帝,袁克文有諷喻詩:“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稱帝既成事實,卻又撰《辛丙秘苑》力為親諱,飾詞以掩之,如云:“悖亂之徒,妄冀大位,群奸肆逐,眾小比朋,如朱啟鈐、梁士詒、楊度、夏壽田、張鎮芳輩,诪張擾攘,共濟宄謀,先公日理萬機,未遑察及患之伏于眉睫也。”

1252 姚虞琴善畫蘭,任何人請求,無不應酬;任何畫展,請彼加入,無不參加。

1253 姚虞琴見高吹萬詞“貓生一子宛如娘”,甚稱賞之。適彼家之貓亦生一子,而與母貓相肖,因名兒貓為宛如。

1254 李浩然遺詩數十首,由《新聞報》同事周冀成攜去,擬代付印,周旋赴海外,遺詩不知下落。

1255 李浩然啖面,喜傾入少許高粱酒于面中,云馨逸勝于胡椒末。

1256 林庚白能算命,洪荊山尚藏有林為彼所批之命書一冊。

1257 林庚白詩極自負,謂:“詩初以鄭孝胥為第一,我居第二位,今則始知我已登峰造極。綜合古今,我居第一,杜甫次之,至于鄭孝胥之流,卑卑不足道。”

1258 林庚白論詩,謂:“詩有三要,要深入淺出,要舉重若輕,要大處能細。三者備,可以為詩圣。”

1259 林庚白善以新事物入詩,如“舞終電柱如虹燦,人滿脂香作態狂”,則詠舞場霓虹燈也;又“辛苦紅衣除道者,低徊白袷少年時”,則詠穿紅衣制服之清道夫也。

1260 林庚白喜穿西裝,但不會打領結,常假手于人,因此必兼備中服,蓋急須外出,而適無代勞打結者,不得不改御中服也。

1261 林庚白面貌,頗肖鄒韜奮。

1262 林庚白與世侄女林北麗結婚,年齡相差一半以上。

1263 林庚白與其妻林北麗,曾住九龍金巴利道月仙樓二號,乃楊云史之舊居。

1264 齊白石善畫蝦,盎中常畜小蝦,觀其潛浮躍動,以為畫范。

1265 齊白石,木工出身,師傅為周之姜。仇十洲,漆工出身,惜其師傅未留名。

1266 齊白石自謂二十歲后,棄斧斤學畫,為萬蟲寫照、百鳥傳神,只有鱗介中之龍,未曾見過,不能大膽為之。

1267 齊白石謂作畫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彼深喜吳昌碩于六十五六歲時之作品,認為前此失之滯稚,后此流于狂放。

1268 商笙伯謂齊白石作畫,用墨不能化。

1269 齊白石謂:“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者,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

1270 齊白石讀徐文長詩,最欣賞其一句:“破帽殘衫拜孝陵。”

1271 齊白石認識齊如山,再由齊如山認識梅蘭芳。

1272 陳師曾云:“工筆畫梅,費力不好看。”齊白石聞之,畫梅始用寫意法。

1273 張篁溪居北京左安門內新西里,傳系明崇禎間袁崇煥故宅,略具泉石之勝,人稱張園。齊白石喜其清幽,篁溪乃迎之消夏,齊榜之為“借山館”,且繪《張園春色圖》以張之。篁溪子次溪,與齊殊熟稔,因撰《齊白石一生》,凡數十篇,作系統介紹。

1274 蔡松坡擬從齊白石學畫,未果。

1275 齊白石所繪之《超覽樓禊集圖》,為長沙瞿鴻□作,是圖藏朱省齋處,有瞿之后人蛻園跋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六枝特区| 灯塔市| 岗巴县| 武定县| 册亨县| 西安市| 巴彦县| 清苑县| 惠水县| 河曲县| 乐陵市| 久治县| 增城市| 哈巴河县| 尼玛县| 郸城县| 黄冈市| 栾城县| 密云县| 平江县| 永康市| 乌恰县| 密云县| 隆昌县| 汤原县| 怀安县| 无极县| 延津县| 天柱县| 高尔夫| 浠水县| 盐亭县| 淳安县| 分宜县| 五原县| 永新县| 沙坪坝区| 正镶白旗| 深水埗区|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