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一夜回魂
有些故事,就算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忘記。
老徐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見自己在一家商城里孤零零地徘徊。
商城很大,一間間死寂的店鋪門口,都站著一位看不清五官的推銷員。
老徐努力湊近一家店,想看清這些人在推銷什么。
于是,他看到了一把把打了孔的暗黃色粗麻紙.........
老徐,全名徐憐,華國人,瀛洲國北府大學農學院環境經濟研究室的一名“前”在讀博士生。
根據他同門的回憶,事故發生時,老徐正在實驗桌下摸索著移液器,哪想到工作臺突然傾倒,當場就砸在了老徐的后腦勺上.........
兩個星期前,老徐開玩笑說,要是自己要哪天累死在瀛洲了,學校會不會在北府大講堂給他開一場隆重的追悼會。
事實證明,追悼會是沒有的。老徐死后,學校倒是召集了農學部的學生,在北府大講堂開了場安全教育大會,順便又宣傳一下瀛洲國政府在北府大學幾年間沒怎么賣出去的“留學生實驗事故保險”。
不知道算不算運氣好,偏偏這年,整個農學部就徐憐一人,買了這個無人問津的“事故保險”。
遺體移交的那天,實驗室的井本教授哭了好久。本來按照研究成果,徐憐明年就能畢業回國。
參照諸位前輩師兄的出路,徐憐回國后應該會進一所排名前列的大學,從講師或者副教授做起,運氣好的話,多年后有望評上教授,然后慢慢在國內環境經濟學界積累出一定的地位,然后余生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耗盡自己的光和熱。
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故,從此環境經濟學界的青年研究者們就這樣少了一個小有實力的競爭對手。
徐憐醒來的時候,是個暴雨天,外面狂風亂做,吹得老式的推窗啪啪作響。
一個驚雷在黑夜中突然炸起,徐憐就此被驚醒了。
一睜眼,一片黑。遠處有些零零散散的燈光映了進來。這種感覺,徐憐有些熟悉,倒也沒去多想。
腦袋昏昏沉沉的,他只想起明天還要去山里抓蟲子做實驗,于是倒頭又睡了過去。
“小憐,小憐!”
“六點二十了,吃完早餐該去學校了,開學報道可不能遲到哦!”
感覺沒睡多久,房間外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這個聲音!——徐憐腦袋一炸,猛地坐了起來。
仲秋時節,早上六點多鐘的天色,白中帶著一點點淡藍色,又灰灰暗暗的,讓人看不清東西。
這是一間九十年代建造的舊教室改出來的房間,墻壁的下面三分之一的部分被刷上了綠色的油漆,往上是斑駁的水泥墻,殘留的幾塊尚未脫落的膩子灰塊零落地掛在墻上。
一側墻角放著一張漆木的長條桌子,上面凌亂地堆放著一摞有一摞的書本。——這個房間,徐憐太熟悉了。
他在這個房間住了整整三年,他的某種被稱之為“三觀”的東西,也正是在這個房間生活的日日夜夜中徹底形成的。
徐憐慢慢回憶起自己被工作臺砸到的那一瞬間,伴隨著又回憶起那個讓人膽寒的長夢。心里出乎意料地平靜——到底是回來了啊。
是的,老徐一直都覺得自己會有重生的一天,而且一定是回到2009年的這個秋天。
2007年,徐一憐15歲,剛渾渾噩噩混完了初中,在膠帶廠當會計的老父親看著自己兒子不上不下的中考分數,到底還是咬了咬牙掏了八千塊錢的“捐助費”把兒子送進了縣城第一中學讀高中。
按照徐憐原來的人生軌跡,他爹徐畏狐掏的這八千塊錢倒也沒有打水漂。
高中三年,徐憐上演了一出浪子回頭的戲碼,在文科生飽受歧視的年代,徐憐先是力排眾議選了對一所普通縣城省重點來說天然弱勢的文科,并迅速攀升到年級前幾的成績。
這個過程中,徐憐又是壯著膽參加了一系列諸如校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競賽項目。徐憐競賽的結果是——
全部一等獎!!辯論賽還拿了最佳辯手!
正是這一份份稍稍耀眼的成績,在2009年的這個秋天,從來沒加入過任何學生組織的徐憐,即將被學校直接安排為學生會主席。
這個時候,四千多人的縣一中,徐憐一時間風頭無兩。
前世的徐憐就是在這個時候飄的。
“無敵是多么寂寞啊!”
多年后,一部名為《美人魚》的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在當時的徐憐心中不停地蕩漾。
于是,前世的徐憐就此步向了下坡路.......
徐憐,準確說是正經歷著這次重生的徐憐,從沉思中緩過神來,麻利地單手一撐,正準備蹦下床,突然隨著一聲巨響,徐憐就此摔在了地板上。
——“臥槽”——徐憐痛呼。這是重生后的徐憐說的第一句話。
今天的早餐是雞蛋炒飯,外加一杯熱騰騰的牛奶。
徐憐母親叫張淑儀,今年四十四歲了,國企下崗后跟著徐憐他爸學著做會計。
在徐憐上高中前,徐母的收入已經趕上了在膠帶廠上班的父親,為了照顧徐憐,二話不說丟了7000多一個月的工資,在縣一中旁租了間老房子陪讀。
縣城一中在沐陽縣地位的超然是不容置疑的。
這座縣城早在60年前曾是祖國南方輕工業的重要基地。
在國營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年代,沐陽人橫行省內,一時間風頭無倆。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口子逐漸放松,沐陽縣的國營企業紛紛改制,但是私營經濟體又沒能夠引進來,社會經濟一夜之間就萎靡了下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沐陽縣誕生了兩所出色的高級中學——沐陽一中和沐陽三中。
三中處于沐陽縣的鄉下,遠離沐陽縣城,因此在動蕩的年代得以放置安靜的書桌。
八十年代,三中頂著普通縣級中學的帽子,曾培養出兩位省高考狀元,轟動一時。
一中歷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前朝末年,號稱百年學府。
八九十年代雖一度不如三中,但新世紀以來,逐漸恢復了元氣。
憑借著市縣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兩任精干的校長,一中在十年間實力節節攀升。
到徐憐讀高中的時候,縣一中早已將三中甩下老遠,成為了影響力超出沐陽市、輻射臨近數市的地區超級中學。
穿上沐陽一中的校服、公交車上賊都不敢偷。沐陽人如是說。
此時,母親張淑儀已經回去補覺了。徐憐調整好了情緒,穿衣服、洗漱,而后坐到了餐桌前。
說起來也是諷刺,算上重生前,這是徐憐時隔五年吃到母親做的飯。
2014年徐憐獨自赴東瀛留學,這一去就是五年。從東瀛北府縣到沐陽沒有直通的航班,得從海城東浦國際機場轉機,這一來一回光機票就是六千大洋。
徐連家里并不富裕,送兒子去東瀛讀書已經是極限,為了省這六千塊錢,徐憐硬是五年沒回過國。
母親早起匆忙做的蛋炒飯算不上可口,但是對歸家游子來說著實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今天,是高二開學報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