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出謀
- 都市之重生大學霸
- 無調整鮮奶
- 2744字
- 2019-12-20 12:06:43
聽了蔣毅凡的話,米長聰身旁一直沒說話的肖秘書站了起來,看樣子是要進行反駁。
米長聰卻先說話了:“確實如你所說,我是在試探徐教授,但用意卻不壞。
本來,我讓勇清問問徐教授,只打算讓徐教授給他點經營方式改進的建議罷了。
但勇清提到自己與徐教授是故交后,我就有了點別的想法。
我打算,讓徐教授針對玉河和明祥的爭端提建議,直接幫勇清解決掉這一大麻煩。
但在此之前,我必須確保徐教授與鄒英國沒有私交…”
徐憐立馬打斷了他:“書記,既然如此,那就先讓我以一個普通經濟學家的身份,給玉河提點經營方式上的建議吧。”
“哦?”米長聰挑了挑眉毛,沒有說話了。
徐憐笑道:“這世界上的生意,無論怎么做,都必須要遵守一個原則。即,如果想變富,就一生中不斷買入資產;如果想變窮,就不斷買入負債。
李總,明祥高價搶購玉河的地,一邊在買資產的同時,卻也在不斷購入負債。只要玉河不去競價,明祥總有虧不起的那天。”
李勇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但又疑惑道:“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明祥不倒,玉河倒是要先倒了。”
“這里面,改進的空間可大了去了。”徐憐舉起二兩杯,和米長聰輕輕碰了一下杯。
一口飲盡杯中酒后,徐憐繼續說道:“不知道,李總有沒有聽過‘456’的標準?”
李勇清抬起頭,把右手搭在了旁邊的椅背上,沉默地看著徐憐。
“要搞垮鄒英國,我看一點都不難!”徐憐笑了起來。
李勇清:“你是經濟學教授,我今天只負責當好學生。”
“既然米書記和李總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我今天也就在這里直說了。”徐憐停止了腰桿,表情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地,絕對不能屯!只要明祥置業買的每一塊地,米書記都拖他兩個月才允許他動工,不出兩年,鄒英國就再也沒辦法和李總相提并論!”
說這句話的時候,徐憐雙眼瞇了起來。
李勇清不太理解,想了想,問道:“你剛才都說了,只要錢都花在購買資本上,就只會賺不會賠。既然土地是資本,那為何比我多拖上兩個月,鄒英國就不如我?”
“不僅不一樣,而且是大大的不一樣。一天拿不到地,地產商就一天開不了盤;晚一天開盤,資金就晚一天收回來;資金收不回來,他就沒辦法開新盤。只要每塊地拖上他兩個月,在此前提下,如果起初兩家的資本實力相差不大,只要玉河保持正常的運轉速度,兩年之后,玉河的規模將比明祥大上整整兩倍。”
李勇清閉上了眼睛,開始按照徐憐的說法在腦海中推算。
“等下!”米長聰突然看了看手表,然后又笑著看向了身旁的肖秘書,“現在也不早了。小肖啊,今天你加班,今天還是早點回去休息吧。我待會兒讓李總的司機送我就行。”
“米書記,您放心,我這身體,完全沒事。還是我送您回去吧。”肖秘書推了推眼鏡架,回道。
米長聰也不說話,就這么笑嘻嘻地看著他。
大概過了五秒鐘,肖秘書站了起來,“那我就先告退了。米書記,晚些時候電話確認您的安全。”
米長聰終于點了點頭。
肖書記一出包間門,李勇清就睜開了眼,開口道:“確實如徐教授所料!如果那樣的話,兩年后,玉河的規模將兩倍于明祥。”
“但是…”
“但是,你玉河的資金量已經遠遠不如鄒英國了,是不是?”徐憐用筷子夾了一只基圍蝦,放進佐料盤里細細粘料。
李勇清苦笑了起來:“如今的明祥,本身的資金實力就已經是我的三倍以上。就算每塊地拖上兩個月,明祥只需要同時購入三倍于玉河的土地,玉河就永遠追不上他。”
徐憐沒有說話,把蝦塞進嘴里,開始咀嚼了起來。
所謂“456”標準,是指“拿地后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正、6個月資金再周轉”的運行模式。
這套“高周轉”的營銷模式,是7年后,華國某地產巨頭企業的拿手好戲。憑借這一手段,三年內該企業規模擴大了4倍,從一家區域型公司躍居華國地產的第一巨頭。
但是,話都要到嘴邊了,徐憐又決定不說出去了。
“456”模式的問題就在于,要求基層人員日夜不息地輪番工作,壓榨自己的生命去打贏一場場看似不可能的快仗。
就算是多年后的那家巨頭企業,在實施“456”模式后,也時不時被曝光出樓房質量不過關、設計師猝死等一系列負面新聞。
2009年,地產行業方興未艾,各項管理制度也不如7年后健全。
如果貿然把這套方案推薦給此時的玉河,誰都不敢保證會出現什么不可估量的意外災難。
因此,徐憐一邊嚼著基圍蝦,一邊思考著接下去應該怎么說。
或許,對自己來說,是一個進軍地產界的機會?
徐憐在心里盤算了起來,既然玉河的資金量遠不如明祥,那么不用說,就算是去銀行貸款,所能貸到的貸款規模也必然不如明祥。
所以,依靠貸款解決資金量問題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等等!?
真的行不通嗎?!
徐憐突然笑了起來,緩緩地開口了:“李總,既然資金量不夠,那么何不考慮銀行貸款?”
李勇清本來做洗耳恭聽狀,聞言,瞬間就泄了氣,“徐教授,別說什么貸款的事情。就算是貸款,明祥能貸到的資金額也絕對要遠遠大于我們。這主意太餿!”
徐憐瞇起了眼睛,笑容變得古怪了起來。
“如果。我偏偏能讓玉河貸到比明祥大的貸款呢?”
李勇清呼吸一窒,瞥了米長聰一眼。卻見那位米書記滿臉酒熏紅,正用細心地觀察著自己雙手的指甲。
于是,他只好又看向徐憐,疑惑道:“徐教授的話,我有些聽不明白。”
“玉河貸不到足夠的款子,是玉河的問題,不是貸款這個法子的問題。”徐憐又夾了一只蝦,開始蘸醬。
“蔣助理,你把王總給的那份文件給李總過目一下。”他用一種很隨意的口吻吩咐到。
蔣毅凡作為王策遴選的生活秘書,有著良好的秘書習慣。從飯局開始到現在,他滴酒未沾,也只吃了一點點飯菜。
此時聽到徐憐的吩咐,答應了一聲,隨后立即站起身來,出了包間門。
李清勇疑惑地皺了皺眉頭,王總?又是誰?
意識到情形超脫了自己的掌控,米長聰也不再欣賞自己的雙手,抬起頭來打量著徐憐和李勇清兩人。
片刻,蔣毅凡推開包間門,手里提來了一個辦公包。
他往前走了兩步,靠近李勇清后,他從包中抽出了一份文件,遞了過去。
“李總,請過目。”語氣很平靜。
李勇清用手巾擦了擦手,緩緩接過了面前的文件。
先是看了徐憐一眼,然后垂下了眼瞼,瀏覽了起來。
“這是!?”李勇清赫然站起,一張臉瞬間充血,變得一篇通紅。
“這、這是真的?”他的語氣有些顫抖。
徐憐看著他的眼睛,笑著點了點頭。
李勇清壓抑著內心的澎湃,極力用平靜的語氣問道:“你和王總是什么關系?”
“好友,或者說知己。這次回國,最初也是因為他的邀約。”徐憐半真半假地回道。
“有什么證據?”
徐憐的視線越過李勇清,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蔣毅凡,淡淡的說:“你旁邊的這位,一天前還是王董的生活秘書。五天前,我與王董在東湖泛舟的時候,也正是蔣秘書當的船夫。”
蔣毅凡面無表情,回道:“是的,確實如徐教授所言。”
米長聰終于坐不住了,開口問道:“王董,又是那位老板?沐陽建材集團的王經理?”
李勇清深吸了一口氣,道:“不是,豐達王策。”
米長聰懵了一下,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漢昌那個豐達集團的王策?董事局主席?”
“是的。”徐憐回答道。
只聽見“哐當”一聲,米長聰左手邊的酒瓶跌落在地板上,摔得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