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作為至今流傳最為久遠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尚書》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先秦政治、思想、文化、歷史等諸多方面的史料,成為研究我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乃至封建社會的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書是對古代簡冊的一種泛稱,相關資料表明,最遲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有寫在竹木片上的書了。《尚書》最早被稱為《書》。在古代典籍中,常出現的“《書》曰”“《書》”多指的是《尚書》。《尚書》的名稱,從目前的研究看來,最遲出現在西漢中期,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寫道:“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司馬遷給《書》定名為《尚書》。他認為《尚書》中只記載了堯之后君王的事跡。之后,隨著儒家地位的不斷提升,《尚書》作為儒家經典著作,也備受推崇,因此曾經被稱為《書經》。

有學者認為《尚書》與司馬遷筆下的《書》其實有著明顯的差別,前者經過了孔子的編輯刪除,染上了儒家的色彩,而后者則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各類“《書》”。

春秋戰國時期,《尚書》在儒家弟子中得到廣泛傳閱。在秦朝焚書坑儒事件中遭到破壞,當時有個叫作伏生的老博士,趁亂將《尚書》藏在了墻壁之中,才得以保存。漢朝初年,伏生只找回了二十八篇,遺失甚多。漢文帝時期,廣求能治《尚書》的人才。伏生當時年事已高未能前往,文帝派晁錯去學習,將伏生保留的二十八篇抄錄下來。因為用漢代通行的文字書寫,所以被稱為《今文尚書》。后來到了西晉“永嘉之亂”的時候,圖書全部遺失,最終失傳。

除了《今文尚書》之外,還有《古文尚書》,漢武帝末年被發現。因為是用秦漢之前的文字所書寫,故稱為《古文尚書》。該書由孔子第十一世孫博士孔安國所得,被他改寫為漢代通行的隸書,所以也被稱為“隸古定”本。

東晉元帝時期,梅賾向元帝獻上了一部《孔傳古文尚書》,號稱是當年孔安國從孔壁上抄下來的文章加以整理注解而成。該版本的《古文尚書》一度獲得正統地位,得到國家的支持,成為科舉功令的標準。到了宋朝,開始有學者質疑這本書的真實性,認為乃是偽造。

關于尚書的中心內容,在《堯典正義》中,孔穎達根據篇目,將《尚書》分為典、謨、貢、歌、誓、誥、訓、命、征等文體和內容。而偽孔安國在《尚書序》中說:“典、謨、誓、誥、訓、命之文凡百篇。”將《尚書》分為典、謨、誓、誥、訓、命六種較為簡明的文體,雖然面面俱到,但并不十分準確。由于《尚書》的內容大多是歷代君王的言論或活動的記錄,但不乏一些典章制度、法律之類也假托君王之手夾雜在其中。因此,可以分為典、謨、誓、誥、訓、命。

第一種文體:典。主要記載了被后世尊奉為君王的言行與事跡,如《堯典》之類,主要記錄的是堯帝的言論。

第二種文體:謨。主要以記載君臣之間的談話、謀議等大事為內容。如《皋陶謨》等。

第三種文體:誥。是君王對臣下的誥諭。多為商周最高統治者對臣民封王、大臣的勸告之詞,這是《尚書》的主要內容,而且歷史價值很高。

第四種文體:訓。是臣下對君王的勸誡之詞,意在總結歷史教訓,勸告當今的君王要以史為鑒,勿要重蹈覆轍。

第五種文體:誓。是君王在征伐交戰之前率隊誓師之詞,如《甘誓》《湯誓》等,均為此類。

第六種文體:命。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的冊命之詞。

雖然以上這六種文體并非包含《尚書》的全部內容,但已包含絕大多數篇目。由于尚書原文相對佶屈聱牙,晦澀難懂,每一篇文章除了原文之外,還添加了題解、注釋和譯文等板塊方便讀者理解。

由于《尚書》歷來難懂,并且注解問題也存在頗多爭議,我們盡量做出精準的注釋與翻譯。由于譯注者才疏學淺,難免會存在疏漏之處,還望讀者見諒!

同時,本書將紙質圖書和配樂誦讀音頻完美結合,以二維碼的方式在內文和封面等相應位置呈現,讀者掃一掃即可欣賞、誦讀經典片段。誦讀音頻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業播音員,以及中國傳媒大學等知名高校播音系教師構成的精英團隊錄制完成,朗讀中融進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聲音感染力極強,歡迎下載品鑒。

最后,衷心希望本書能成為您全方位感受和理解《尚書》這部傳世佳作的良師益友。

解譯者

2019年2月

品牌:紡織社
上架時間:2019-09-09 14:23:49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紡織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禄丰县| 惠来县| 汉川市| 安平县| 潢川县| 吴桥县| 兴安县| 阳高县| 贡觉县| 永嘉县| 黄陵县| 若羌县| 拜泉县| 沈丘县| 安顺市| 扶风县| 安宁市| 儋州市| 甘孜县| 永平县| 大足县| 永顺县| 静宁县| 油尖旺区| 沾益县| 瓦房店市| 嵊泗县| 察隅县| 宝丰县| 密山市| 新蔡县| 区。| 龙口市| 阿勒泰市| 商水县| 柞水县| 丹巴县| 安泽县| 陵水| 大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