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巧遇
★人海茫茫,做夢也沒想到會在保險培訓的精英班上邂逅18年未曾見面的初戀情人……
培訓地點在一個寫字樓的大禮堂,百十位學員也算是人才濟濟。一碼的職業裝,相同的目的套住不同年齡的身體和素質,不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只要你坐在“精英班”的大教室你就是受過高等教育背景的精英。保險特有的氛圍會滿足你的虛榮心,并且會把你的虛榮心化做動力和自信心。
班主任用保險行業特有的方式,對著麥克風大聲問候:我親愛的伙伴未來的精英,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們——早上好!
學員都熱情飽滿地高聲回應:好!好!!好!!!配合有節奏地鼓掌,以示歡迎和感謝同時為自己打氣。感覺真不錯,走在大街上時常會有一種大聲吼叫的沖動,只有在這里才可以發泄出來。練習了三五遍,把心里的郁悶都喊了出來,暢快多了。
隨后是早點名、自我介紹。每個點到名字的學員都要站起來,在一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大聲地介紹自己的教育背景、職業背景和從事保險行業的目的,最后說出短期目標并底氣十足地宣誓般地表決:我能行!
其他學員用掌聲來表決:他或她通過了……
“李日紅”
老師的點名并沒有因為這個帶著過去年代的俗氣而加重語氣或因此而輕描淡寫,可我卻不無意外和驚喜,急切地——回頭觀望。
李日紅——一個面目清秀,白凈的臉頰點綴著淡淡的雀斑更顯嫵媚的中年婦女。她滿面笑意向我招了招手,證實我沒有聽錯——果然是她。
我不僅知道她取名“日紅”的含義——做又紅又專的接班人,一日更比一日紅。還知道她小名叫大紅,帶著老輩人的期望——她奶奶一直希望這個孫女身材高大為人爽快,做一個能挑起大梁的農家女。
看來她讓她奶奶失望了,身材嬌小不說,生長在京城周邊的農戶卻沒有種過莊稼,從事起教書育人的行業。
……
“不教書了”下課后我第一時間站在李日紅的座位前,等她前面的同學走開我坐了下來。
“不教書我能干什么!利用暑假嘗試一下新行業。”從大紅的眼神里,我同樣看到意外邂逅的驚喜。
“玄!”我湊近她小聲說:“關上門蠻像回事,一旦容入社會估計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剛見面就給妹子潑冷水。”她臉上帶著幾分迷人的羞怯。
“中午請你吃頓便飯,好好聊聊。”我看出她也要問:怎么會在這里碰到你。
“好啊。”她爽快地答應了。有小20年沒見過面,人海茫茫做夢也未曾想到會在保險培訓的精英班上相遇。可我隱隱地感覺到此前我在什么地方見過她,只是沒有打招呼而已。
★認識李日紅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經人介紹我們以談戀愛的名義相識。起點挺高,可最終還是不歡而散,感覺彼此帶著遺憾……
當時,李日紅剛剛師范學校畢業,在BJ遠郊一所小學教書。印象最深的是她潔白的牙齒,還有那雙閃亮的眸子。面色有點黑,黑里透紅,樸實的像一個柴火兒妞。
相對于遠郊區縣工作生活而言,住在城區的我,獨自擁有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所在國營單位的效益又不錯,應該有一定的吸引力。不管怎么說,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工人還算是國家的主人翁,尤其像我這樣在大型的國營基礎行業的技工。
我們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不象現在,一說工人不是下崗就買斷,基本等同于在貧困線上奔波的一族。
相同的學歷相同的愛好,我們有很多共同語言。一起集郵,上夜大。那時的文學青年,盡管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可也算是上進有為的象征。
短短的不足二十年的發展,一切都變了。
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盡管整個中國都成了世界經濟的加工廠,可當年的老大哥還是成了老大難成了累贅;干活的永遠不如干事的,后門關系堂而皇之成為人脈和資源,投機倒把變為商機和智業;以前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現在是用國外的技術做大中國的市場,我就是精英。全球化城市化,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我身不由己被夾裹其中無所適從,水長船高,我還是在底層。
50余平米的兩室一廳在當時也算是一個資本,現在卻成了無為啃老的基礎,安于破落的象征。此消彼長,現在教師
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可在當時跟楊煬在一起感覺更好。
她是城里的姑娘,比大紅時髦洋氣,結婚生孩子沒有戶口的憂慮,在親戚朋友面前還有面子。8小時之外,我們隨時可以見面,一起去郊游看電影,夏天游泳冬天滑冰……
日久生情,獨居的優裕條件讓我們很快消除了彼此間那一點點的隔閡,最終走到了一起。
大紅只有在我的潛意識里偶爾徘徊……
也許是天意的安排,我們再次相逢歷經一番情感纏綿也是從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