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萊布尼茨文集(第1卷):早期形而上學文集
最新章節:
注釋
布尼茨的形而上學早期研究(1686—1697)與后期研究(1702—1716)是萊布尼茨形而上學思想統一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重要要階段,如果說早期是萊布尼茨形而上學體系形成和逐步充實和系統化的階段的話,后期便是萊布尼茨形而上學體系廣泛應用并進一步充實和系統化的階段。本論文集收入萊布尼茨短篇論文11篇,旨在展現萊布尼茨形而上學體系初步形成和逐步充實和系統化這一早期萊布尼茨形而上學的演進過程。這11篇論文又被細分為兩個部分。其中前面7篇論文,從《形而上學談》到《形而上學綱要》著重闡述的是萊布尼茨的個體實體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其最高成果為萊布尼茨的前定和諧系統以及充足理由原則的提出和闡釋。如果說這7篇論文處理的是有關第一個哲學迷宮的問題,即實體學說或思辨哲學問題的話,那么,后面4篇論文處理的便是有關第二個哲學迷宮的問題,即自由和必然的關系問題或有關實踐哲學的問題,后者廣泛涉及可能性與現實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理性與意志、必然性與自由的辯證關系,其最高成果是提出了“自由=自發性+理性”這一自由公式。
目錄(56章)
倒序
- 封面
- 插圖
- 總序
- 編譯者前言
- 一、萊布尼茨首先是位形而上學家
- 二、萊布尼茨變革形而上學的宗旨與基本路徑
- 三、《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的基本內容
- 四、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思想的基礎地位及其與后期形而上學思想的統一性
- 五、《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的編譯與珞珈三代學人
- 形而上學談
- 形而上學通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形而上學勘誤與實體概念
- 新系統及其說明
- 新系統
- 新系統初稿
- 傅歇的反駁
- 萊布尼茨在傅歇的反駁上的按語
- 新系統說明(一)
- 新系統說明(二)
- 新系統說明(三)
- 新系統說明(四)
- 論不可分辨者原則
- 論萬物的終極根源
- 形而上學綱要
- 論自由與可能性
- 論偶然性
- 論自由
- 自由與同理性結合在一起的自發性
- 編譯者后記
- 注釋 更新時間:2024-03-29 16:24:13
推薦閱讀
- 分析哲學:回顧與反省(第二版)·上卷
- 平等
- 法蘊漂移:《心經》的哲學、藝術與文學
- 形而上學的歷史演變
- 文化的轉向: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思想研究
- 回憶埃德蒙德·胡塞爾
- 黑格爾論自我意識:《精神現象學》中的欲望和死亡
- 牛津通識讀本:批判理論(中文版)
- 經學視野下的《大學》學史研究(儒家哲學研究叢書)
- 矛盾哲學
- 中國基督教史綱
- 王陽明哲學
- 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哲學:對話與反思
- 論靈魂及其起源
- 秩序與歷史·卷四:天下時代
- 利益政治演進與治理價值均衡:功利主義的當代嬗變研究
- 解讀歷史唯物主義
- 重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于英美學者理論的分析
- 《精神現象學》義解(共2冊)
- 豁然:一多不分
- 科學的結構:后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哲學探索
- 王陽明心學
- 哲學的改造
- 科學認識史論
-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 使能優勢:草根的實用哲學
- 歷史唯物主義:一種微觀透視
- 梅洛-龐蒂具身性現象學研究
- 論三位一體(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的理論形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