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布尼茨文集(第1卷):早期形而上學文集
- (德)萊布尼茨
- 2444字
- 2024-03-29 16:23:56
五、《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的編譯與珞珈三代學人
《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的選編和翻譯是由珞珈山上三代學人共同完成的。
談到位于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的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就不能不提到陳修齋先生。陳修齋先生(1921—1993)既是我國研究萊布尼茨哲學的權威學者,也是武漢大學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追隨賀麟先生走上哲學道路后,注82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就一直是他的一項主要使命。早在四十年代末,他就不僅翻譯出了《新系統及其說明》注83和《人類理智新論》“序”注84,而且還在翻譯和研究萊布尼茨著作的基礎上寫出了長篇論文《黑格爾對萊布尼茨思想中矛盾律與充足理由律二元并列問題的解決》。注85其后,即使在其長期身處逆境的情況下,他也從未停止過對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注86他不僅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奮力翻譯出了《人類理智新論》(198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和《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198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全面校改”了《新系統及其說明》注87,而且還在臺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了《萊布尼茨》(陳修齋、段德智著)一書。注88此外,他還先后在《哲學研究》和《武漢大學學報》等雜志上發表了20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萊布尼茨的學術論文。不僅如此,他還十分注意培養和提攜后學,《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注89就是在他的直接指導下由我們幾個年輕學者翻譯出來的。在其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還心系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工作,心系《萊布尼茨》一書的寫作工作。注90可以說,陳修齋先生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國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事業。長期以來,我國大陸學界只有《單子論》和《人類理智新論》“序”兩種萊布尼茨譯著注91,萊布尼茨研究幾近空白。陳修齋先生以他自己的畢生努力開始扭轉了這樣一種局面。他為我國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事業作出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
段德智是在1963年從河南輝縣一中畢業后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的。1968年從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北鶴峰縣工作。1978年報考陳修齋先生的碩士研究生,二進珞珈山,追隨陳修齋先生,走上了研究萊布尼茨的學術道路。他不僅在陳修齋先生直接指導下,主譯了羅素的《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而且在陳修齋先生病重期間,受陳修齋先生的囑托,執筆完成了《萊布尼茨》一書。陳修齋先生去世后,他不負陳修齋先生的重托,繼續推進陳修齋先生開創的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事業。他不僅培養了一些研究萊布尼茨的學者,而且還于2001年應前德國哲學學會會長、國際萊布尼茨研究會副主席和學術委員會主席漢斯·波塞爾先生以及著名的萊布尼茨專家和德籍華裔學者李文潮先生的邀請赴柏林理工大學進行萊布尼茨的合作研究。在訪問柏林理工大學期間,他不僅草擬了十卷本《萊布尼茨文集》的目錄(曾與李文潮先生討論過這一目錄),而且還在該校圖書館翻閱了包括當時已經出版的《萊布尼茨哲學與書信集》第六系列(哲學系列)中的五卷著作在內的有關萊布尼茨的大量資料,為日后的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打下了一個更為堅實的基礎。自1994年執筆完成《萊布尼茨》(陳修齋、段德智著)一書后,他又斷斷續續地翻譯了一些萊布尼茨著作,并在《哲學研究》和《世界宗教研究》等雜志上發表了十多篇有關萊布尼茨的論文。2011年,他又推出了他在萊布尼茨哲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萊布尼茨哲學研究》(該著作為“哲學史家文庫”第2輯中一種2011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著出版后,受到學界好評,先后獲得湖北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5年1月)和教育部第七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12月)。最近,他所翻譯的《神正論》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桑靖宇于湖北大學政治教育系畢業后,1995年報考了段德智的碩士研究生,開始了他的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的學術生涯。1998年以學位論文《萊布尼茨哲學中的微知覺理論》獲得武漢大學西方哲學碩士學位。當年,又報考了段德智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以學位論文《對萊布尼茨直覺理論的現象學研究》獲得武漢大學外國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工作至今。其間曾于2008—2009年間作為訪問學者出訪貝勒大學,閱讀和搜集了大量萊布尼茨原著和有關研究資料,為日后的萊布尼茨翻譯和研究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2009年,他的專著《萊布尼茨與現象學:萊布尼茨直覺理論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此外,他還獲得并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萊布尼茨理性神學與他對儒學的詮釋研究”,并圍繞這一課題撰寫和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擺在我們面前的《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就是由段德智教授選編,由陳修齋先生、段德智教授和桑靖宇教授三人共同翻譯出來的。他們分別承擔的翻譯工作如下所示:
1.《形而上學談》,段德智譯;
2.《形而上學通信》,段德智、桑靖宇譯;
3.《形而上學勘誤與實體概念》,段德智譯;
4.《新系統及其說明》,陳修齋譯;
5.《論不可分辨者原則》,段德智譯;
6.《論萬物的終極根源》,段德智譯;
7.《形而上學綱要》,段德智譯;
8.《論自由與可能性》,段德智譯;
9.《論偶然性》,段德智譯;
10.《論自由》,段德智譯;
11.《自由與同理性結合在一起的自發性》,段德智譯。
這些論著,有的是從上個世紀40年代末就開始翻譯的,有的是我們在此后長期研究和寫作萊布尼茨的漫長過程中斷斷續續翻譯出來的,也有一部分是我們近期翻譯出來的。這就是說,《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的選編和翻譯既承載了我們珞珈三代學人的學術理想,也浸潤了我們珞珈三代學人近七十年的辛勤汗水。
無論是編者和譯者與所編所譯對象之間所存在的巨大的時空間距,還是萊布尼茨形而上學著作的極其繁多和零星,都給我們的選編和翻譯工作帶來了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們雖然知難而進,不懈努力,精益求精,但為我們的能力和精力所限,我們不敢奢望十全十美,我們只能對讀者說:我們已經盡力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我們的這樣一種努力無論如何會對我國學者全面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思想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只要假以時日,這樣的影響終究會顯現出來的。
段德智
2016年11月5日
于武昌珞珈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