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0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緒論
- 第一篇 經濟史和增長理論的視角
- 第一章 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貢獻
- 一 引言
- 二 世界經濟發動機和穩定器
- 三 尋找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
- 四 復興發展經濟學
- 五 結語
- 第二章 中國發展的經濟史坐標
- 一 引言
- 二 M類型增長與“大分流之謎”
- 三 L類型增長與“中國奇跡”
- 四 T類型增長與“中等收入陷阱”
- 五 S類型增長及其可持續源泉
- 六 結語
- 第三章 從增長視角重解“李約瑟之謎”
- 一 引言
- 二 馬爾薩斯陷阱中的中國經濟
- 三 “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說
- 四 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積累激勵
- 五 結語
- 第四章 二元經濟作為一般發展階段
- 一 引言
- 二 回到古典經濟學
- 三 作為起飛條件的人口增長
- 四 農業內卷化與二元經濟形成
- 五 起飛前的傳統經濟內卷化
- 六 結語
- 第二篇 改革開放發展分享的敘事
- 第五章 從中國經驗可以學到什么?
- 一 引言
- 二 計劃經濟下錯失的趨同機會
- 三 改革開放的邏輯與過程
- 四 在改革開放中兌現人口紅利
- 五 結語
- 第六章 農村改革的背景、邏輯與貢獻
- 一 引言
- 二 人民公社興衰:烏托邦實驗
- 三 農村改革如何創造退出條件
- 四 作為發展結果的農業份額下降
- 五 規模經濟的回歸
- 六 結語
- 第七章 改革開放發展中的城市化
- 一 引言
- 二 關于改革的三個歷史瞬間
- 三 中國特色城市化的特征化事實
- 四 如何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 五 橫向流動到縱向流動
- 六 推動農民工落戶的體制改革
- 七 結語
- 第八章 改革的資源重新配置效應
- 一 引言
- 二 資源重新配置為什么重要?
- 三 勞動力轉移與配置
- 四 勞動生產率增長及其源泉
- 五 防止逆庫茲涅茨過程
- 六 勞動力轉移未完成的階段
- 七 結語
- 第九章 中國扶貧理念、實踐及其全球貢獻
- 一 引言
- 二 廣泛共享的高速增長
- 三 改革時期減貧實踐及其效果
- 四 中國減貧成效的世界意義
- 五 結論
- 第十章 認識中國經濟增長減速
- 一 引言
- 二 為什么經濟學家固執于周期視角?
- 三 發展階段變化的標識性轉折點
- 四 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
- 五 高收入俱樂部的“門檻陷阱”
- 六 結語
- 第三篇 新科技革命和高版本全球化
- 第十一章 全球化、趨同與中國經濟發展
- 一 引言
- 二 回歸李嘉圖:全球化特點變化
- 三 從俱樂部趨同到新一輪大趨同
- 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 五 結語
- 第十二章 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及中國策略
- 一 引言
- 二 不一樣的本輪全球化:廣度與深度
- 三 全球化的后果及其政治反映
- 四 作為全球化受益者,中國為什么不一樣?
- 五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和策略選擇
- 六 結語
- 第十三章 全球公共品供給和中國方案
- 一 引言
- 二 什么樣的全球公共品?
- 三 國家的貧困與治理模式的貧困
- 四 從中國故事到中國方案
- 五 結語
- 第十四章 新技術革命與經濟學反思
- 一 引言
- 二 關于技術進步的思想簡史
- 三 涓流經濟學批判
- 四 滲透經濟學的謬誤
- 五 經濟學亟待回應的問題
- 六 結語
- 后記 更新時間:2020-04-22 16:46:02
推薦閱讀
-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 經濟特區研究文獻索引·第五輯(2011—2015)
- 中國酒業經濟觀察
- 招商引流:從十城看百城
- 中部綠色競爭力研究報告
- 數字經濟2.0
- 2018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勞動力市場平衡性
- 中國式產能過剩:風險·癥結·治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中國經濟發展:理論、實踐、趨勢
- 世界是紅的:看懂中國經濟格局的一本書
-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調整與我國對策研究
-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領導干部公開課
- 大國經濟學:面向長期、全局、多維的中國發展
- 河北省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本集聚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 跨越七大“ 陷阱”:關于中國發展的觀點和我們的思考
- 中國價格改革研究
- 50人的二十年
- 中國科研信息化藍皮書2022
- 從人治到法治:粵商家族企業的治理
- 郊區城市化與城鄉社會治理一體化研究
- 中國企業沒戲嗎?Ⅱ
- 大國治水
- 中國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路徑和對策研究
- 互聯網3.0:云腦物聯網創造DT新世界
- 中國能源進口政策與宏觀經濟影響研究
- 化解過剩產能的思路與出路:兼論推動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 中國“雙創”金融指數報告(2019)
- 縱向結構與有效競爭
- 數字中國:洞察產業數字化發展新趨勢
- 2016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