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德真經論
免費

四卷。宋司馬光撰。《道德真經論》又稱《道德真經傳》、《道德論述要》、《老子道德論述要》。漢晉以來,研究《老子》的學者聚訟紛爭,其爭論焦點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體。一派主張道德分見,陸德明《經典釋文》及唐代傳注皆從此說;另一派主張道德一貫,以司馬遷為代表。司馬光支持后者,認為道德連體,不可偏舉,應廢《道經》、《德經》之名,而稱《道德論》。《道德真經傳》,注疏簡略。司馬光注“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句,皆于“有”、“無”之后斷句,與古讀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無,故名萬物天地之始曰“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馬光在“有”、“無”之后斷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學者,因學術觀點不同,對司馬光《道德真經傳》褒貶不一。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所錄《道德真經傳》有“夫道德連體,不可偏舉,今從本名,溫公之說如此,其不曰《經》而曰《論》,亦公新意也”句,對司馬光力廢《道經》、《德經》篇名之舉,大為贊賞。至于對“無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斷句,雖然新穎,卻不符老子原意。總體看來,《道德真經傳》雖有司馬光的獨創之見,但在學術上并沒有更高的造詣。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司馬光 ·國學 ·1.2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2015-11-27 18:43:58
溫熱經緯
免費

溫熱病專著。5卷。清·王士雄(孟英)編撰于1852年(咸豐2年)。該書“以軒歧、仲景之文為經,葉(天士)、薛(生白)諸家之辯為緯”,故以“經緯”名書。卷1為“內經伏氣溫熱篇”,輯錄了《內經》中與溫熱病有關的條文,各條文之下又引用了諸家的注解,間附王氏自己的心得,以闡明溫熱病的病源、證候、診斷及治療原則等;卷2錄“仲景伏氣溫病篇、仲景伏氣熱病篇、仲景外感熱病篇、仲景濕溫篇、仲景疫病篇”,集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關溫熱病的論述,確立隨癥論治的法則;卷3收葉香巖的《外感溫熱篇》和《三時伏氣外感篇》;卷4錄陳平伯《外感溫病篇》、薛生白《濕熱病篇》、余師愚《疫病篇》,集中了清代頗有影響的幾部溫熱病專論。除了征引章虛谷、華岫云、吳鞠通等人對以上有關篇章的闡釋而外,王孟英自家的注說也很豐富(包括校勘和評議);卷5為“方論”,選方112首,附以諸家及王氏的方義解說。此書為清代溫病學說的總匯,淹貫各家之長,立論持平,不抱門戶之見。該書以資料匯輯為主,也有不少地方發揮王氏的新見解,如他認為“陽邪為熱、陰邪為暑”的說法不妥,暑即是熱,不可妄立陽暑、陰暑之類的名目,且認為云暑多兼濕則可,“暑必兼濕”則不可,對暑、濕、火三氣的性能體用,卓有見地。因此,該書成為一部較有影響的溫熱病專著,對溫病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清代以來,爭相翻刻,至今有30余種版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影印本。

佚名 ·國學 ·13.1萬字

最新章節 第33章 唐跋 2015-12-27 00:36:41
成實論
免費

梵名Satyasiddhi-s/a^stra。凡十六卷。又作誠實論。訶梨跋摩(梵Harivarman)著,鳩摩羅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間譯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冊。為成實宗之根本經典。“成實”即“成四諦之實”之意。論中說明宇宙各種現象之存在皆為無實體之假象,最后終歸于空,修如是觀可體解四諦之理,以八圣道滅除所有煩惱,最后到達涅槃。內容分發聚(序論)、苦諦聚、集諦聚、滅諦聚、道諦聚(以上為本論)等五聚,計二零二品。發聚共三十五品,先論述佛、法、僧三寶,后說造論之理由及四諦之法義,并列舉佛教有關有相、無相等十種重要異說,以示明本論之立場。苦諦聚共五十九品,說明五受陰(五取蘊)之苦,并詳敘色、識、想、受、行。集諦聚共四十六品,說明苦因與業、煩惱。滅諦聚共十四品,披瀝本書獨特之見解,即謂滅盡假名心、法心、空心等三心,可達于涅槃之境界。道諦聚共四十八品,說明滅苦而實現涅槃之方法,為禪定與智慧。其中,智乃空無我之真智,系滅煩惱后所得者;此外,復言及空與無我之實踐。本論之立場取二世(過去及未來)無論、性本不凈論、無我論等,且說人法二空;全書之教說不僅網羅部派佛教(小乘佛教)重要教理,亦含有大乘之見解;又多立于經量部之立場,以排斥說一切有部之解釋。在佛教史上,被認為是由小乘空宗走向大乘空宗過渡時期之重要著作。古來對本論究竟為大乘或小乘時有爭論,如南朝梁代之三大法師站在般若、法華、涅槃諸經立場,判定本論為大乘論,嘉祥大師吉藏一派則斷定本論為小乘論。南北朝時一度出現專講此論之成實學派。

鳩摩羅什 ·國學 ·20.7萬字

最新章節 第50章 2015-11-20 18:56:02
清微元降大法
免費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詳。書中所列清微派傳承譜系,止于元初黃舜申,故應為元代道士編集。原書二十五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此書為宋元清微派道法匯編。全書內容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半部敘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清微應運〉、〈師承集要宗會〉、〈道原〉等篇。本書宣稱清微道宗上承元始、上清、靈寶、道德、正一諸派,而會于一。后半部匯集清微派各種道法,以雷法為主。包括清微通玄秘法、元始一炁神玄策法、上清攝山五雷法、西梵碧落五雷法、上清五元五雷法、清微龍光內法等,共計五十種。諸雷法皆先列本部雷神將帥之姓名、冠服及其相貌,然后列舉本部雷法所用天經、玉章、靈藥、神咒,并概述其功用。全書末附〈道法樞紐〉、〈清微道宗〉二篇。其中〈道法樞紐〉綜述清微道法要旨,大略以先天之道為符法之本,以內修心性為書符行法之要。認為一念不生,萬物俱寂乃道中之道,符圖咒訣皆為末焉。道法無存想、無造作、無叱喝,無祝贊,唯以一點靈光通天徹地,以我之精神合天地萬物之精神,精精相摶,神神相依,方能以符召神。本書融合道教內丹派及佛教禪宗、儒家理學心性修煉之說,標志道教符箓術在理論上達到完備的成熟。

佚名 ·國學 ·3.7萬字

最新章節 第25章 2015-12-17 12:20:1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汽车| 淮阳县| 宣汉县| 花垣县| 巴东县| 瓦房店市| 曲麻莱县| 文山县| 叙永县| 晋城| 平塘县| 邵阳县| 吉林省| 达拉特旗| 佛坪县| 竹山县| 博乐市| 南昌县| 宜良县| 莎车县| 额尔古纳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阆中市| 伊宁县| 科技| 满洲里市| 磐石市| 黑河市| 泰顺县| 嘉祥县| 平塘县| 广元市| 石首市| 开封县| 古田县| 通河县| 眉山市| 九台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