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太上養生胎息氣經
免費

道家養生學著作。著者及撰年無考,約出于唐宋時。一卷。書分服氣法、上清氣秘法、上清法與補瀉圖四部分。《服氣法》云,服氣當如嬰兒處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則和氣自至,咽之可以不饑;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陽時服生氣為妙。謂道即是氣,而氣為精門,氣漏則精泄而神喪,故須愛氣保精,乃能長生。而氣者虛無,虛無即自然無為,無為則心不動,心不動則外無所求而內自安,如此則神定氣和,元氣自至,五臟滋潤,百脈流通,津液上應,不思五味,無饑無渴,延年卻老。其法須內絕所思,外絕所欲,使內外兼忘,冥心息念,則和氣自至,元氣自足。由此“氣化為血,血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為真人。”《上清氣秘法》言服食五牙之法,其法與《服氣精義論》所引《靈寶五符經》所述略同。《上清法》言煉精補腦、咽元氣之法。《補瀉圖》包括肺臟圖、心臟圖、肝臟圖、脾臟圖、腎臟圖與膽臟圖,圖均佚。謂萬病皆由恣意而不知保惜,如能端坐存思,漱津咽氣,運用呵、呬、呼、噓、吹、嘻六字氣法以淘練五臟,瀉五臟惡氣,補五臟真氣,則可以去邪存正,使臟腑清泰,心神安寧,從而保命延生。載《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冊。

佚名 ·國學 ·3297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28 09:36:46
古文小品咀華
免費

古代小品文選本。所選自先秦至明末,凡四卷,卷一選《戰國策》47篇、先秦文12篇;卷二選西漢文38篇、東漢文29篇、三國文10篇;卷三選六朝文17篇、唐文58篇;卷四選宋文71篇、元文2篇、明文7篇,共291篇,最短者僅23字,長者也只千把字。選者有序和《贅言》說明宗旨,認為文章貴少,“洗髓伐毛,陳言務去”,“遺糟粕而存精液”,于是“至約之中,至博存焉。”稱贊所選小品,“雖惜墨如金,而光燭萬丈;雖心細如發,而氣雄宇宙;金熔玉琢,節短音長。人以為至約而寶之者,予獨以為至博而賞之也。”“集中所載,雖寥寥短幅,而規模闊大,局陣寬展,如尺水興波,亦復汪洋無際,是能以少許勝人多多許者。”編者以此選本提倡短文,且每篇都有簡短而比較精到的評語,并以比較近代化的文學散文意識一反《文選》、《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詩文并載”的習慣,騷、賦、歌、詞,一概不選,正史也不選,因此“可算是古人編的獨有的一部短文集”(東方既白《介紹一本古人編的短文集》),其對短文內容博與約辯證關系的理解于今仍有啟發意義。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楊揚標校的耕讀軒刊本,并影印了周作人祖父周介孚收藏并有周作人小記的清人抄本,前者稱甲種本,后者稱乙種本,并行于世。

王符曾 ·國學 ·8.1萬字

最新章節 第291章 讀宋史禮樂志 2015-12-12 10:40:10
衛生寶鑒
免費

二十四卷。元羅天益撰。羅天益,字謙甫,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曾從著名醫家李東垣學習,為李氏得意門生,盡得其師傾囊所授,故造詣頗深。兼承師意,撰有《內經類編》一部,惜無傳本。《衛生寶鑒》為羅天益代表作,系以《內經》、《難經》理論為指導,繼承其師學術思想,兼采諸家之說,結合自己心得體會撰成。卷一至卷三為藥誤永鑒,凡二十五論,論辨發明誤治之弊。卷四至卷二十為名方類集,按證治分十四門,采古今精要之方,使后人有所依據。卷二十一為藥類法象,論藥性用法。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為醫案治驗,述作者臨證經驗。后附補遺一卷,不知何人所作,專論傷寒證治。作者對其師學說多有發揮,如其論脾胃病因,強調飲食所傷有飲傷和食傷之分;勞倦所傷有虛寒和虛熱之別。此說更為詳辨。作者在前人臟腑辨證啟示下,對三焦證治獨有創見,闡明了氣分實熱與血分實熱的異同,對后世研究三焦病機多有啟發,頗受醫家重視。此書有蔣用文所作序一篇,稱其書“論病則本于《素》、《難》,必求其因。其為說也詳而明,制方則隨機應變,動不虛發。其為法也簡而當,大抵皆采摭李氏平日之精確者,而間概括己意,旁及于諸家者也。”有明永樂十五年(1417)吳郡韓氏刊本,弘治中劉氏刊本,惜陰軒叢書本,1959年商務印書館鉛印本,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羅天益 ·國學 ·1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30章 2015-12-27 04:59:19
丹溪治法心要
免費

綜合類著作。元朱震亨撰,明高賓校。八卷。震亨有《格致余論》已著錄。此書原為朱氏門人整理而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高氏校正重刊。約十六萬四千字。卷一至卷六第九十,為內科諸疾。卷六第九十一至第百二十一,為目眼、口齒、癰疽、瘡瘍等諸疾。卷七,為婦人科。自經病至婦人雜病共十一條。卷八,為小兒科,自初生至雜方共二十四條。另附醫案拾遺。共載內、外、婦、兒各科常見病證百五十六種。每一病證皆標以序號,一條一病或一證,對每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理論根據,診治大法,立方遣藥等,均指明要點,要言不繁。在病因病機方面,認為多種病證與氣、血、痰、郁有關。選方用藥則先確立主方,而后視病因不同,分別予以加減。在治法上,提出很多帶有規律性的方法及獨特見解。病證后多附有驗案以證之。書中所論體現了“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術觀點,對臨床頗有實用價值。高氏云:“《心法》言心而不言要,《醫要》言要而不言心。此則曰心又曰要焉,雖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書之視二書,則尤精備焉”。故宜與《丹溪心法》、《脈因證治》等書互參。有宣統元年(1909)武林肖氏依明版鉛印本,一九八五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朱震亨 ·國學 ·1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154章 2015-12-19 11:25:57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毕节市| 龙海市| 德令哈市| 体育| 团风县| 安新县| 松江区| 永春县| 剑河县| 牙克石市| 郸城县| 贵定县| 柯坪县| 六盘水市| 南平市| 册亨县| 临沂市| 兴业县| 奎屯市| 宝鸡市| 平顺县| 东明县| 肥城市| 平遥县| 海晏县| 永吉县| 迁安市| 恩施市| 怀安县| 宣恩县| 奉贤区| 陇西县| 新龙县| 耿马| 德江县| 宁晋县| 会理县| 古蔺县| 江口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