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香典》,集傳世香書《香乘》《香譜》《陳氏香譜》于一體,從香料種類、產地考證、逸聞趣事說起,分別闡述著名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爐、薰球、香囊、香盒、香盤等香器;與香有關的史料故事、逸事奇聞;歷代文人墨客的詠香詩文。編者另補入香料真假鑒別、收藏,焚香禮儀等專題知識,全面反映我國古代香文化面貌。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民俗文化 ·28萬字
《跨文化對話》46輯,共收入專稿9篇,論稿12篇,書評1篇,簡訊2篇,約30萬字。本輯特色有:第一,對已去世的著名漢學家汪德邁有持續的關注,本輯發表了汪德邁生前的訪談及相關紀念文章;第二,對外國文學家的跨文化寫作和跨文化接受的相關研究,比如黑塞、揚·卡普林斯基的跨文化寫作研究,及中國但丁研究的關注;第三,跨文化相關領域研究,如城市衛生觀念與跨文化寫作,物質生產的跨文化研究等。本輯學術會議的前沿綜述有季羨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孔子日討論會的相關報道。
樂黛云等主編 ·文化交流 ·23.3萬字
本書輯錄19世紀、20世紀,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大文本。《菊與刀》,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1944年為戰時政府決策撰寫的內參;《武士道》,日本第一代留學生新渡戶稻造1899年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所作的出色辯護;《日本論》,戴季陶1928年縱論近代中日恩怨時對日本的洞察;《日本人》,民國軍事理論家蔣百里1938年發表的抗日戰略預言書。
戴季陶 ·各國文化 ·29萬字
《從芙蓉城到希臘》收錄的是羅念生先生已刊或未刊的散文、詩歌以及書信等。其中《芙蓉城》曾于1943年由西南圖書供應社印行,《希臘漫話》曾于1943年由中國文化服務分社印行,198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再版,《龍涎》則曾于1936年由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刊行,是羅先生早年創作的詩歌集。羅先生與詩人朱湘情誼甚篤,朱湘的突然離世成為他永遠的遺憾。羅先生曾撰寫過多篇文章,推崇朱湘的文學造詣,懷念這位富有才情的莫逆之交。1985年,羅先生與羅皚嵐、柳無忌一起合著《二羅一柳憶朱湘》,寄托思念之情。本卷予以收入,并搜集了羅先生早年紀念朱湘的文字,合編為“關于朱湘”。此外,本卷還收集了羅先生未曾結集的詩歌、雜文多篇。最后,本卷收入了羅先生的書信157通,新增寫給孫大雨、彭燕郊、盧劍波、楊德豫、田仲濟、王煥生、孫琴安等多位學者的書信。羅老治學之嚴謹,為人之熱忱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羅念生 ·文化研究 ·33.9萬字
本叢書以探求萬事萬物的知識為切入點,濃縮了讀者應該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識精華;以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歷史資料,對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逐一展開,娓娓道來;集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內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學人物、文體知識、神話傳說、語言文字、俗語諺語、教育常識、新聞出版、稱謂官銜、藝術、節日民俗、飲食、天文歷法、山川地理、經濟科技、郵政交通、競技體育、歷史知識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識。
張振鵬 ·各國文化 ·25.3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輯的國學研究集刊,關注近年來文學、歷史、哲學、考古方面的重點、熱點問題,已出版至第三十四卷。收錄本卷收錄論文14篇,內容涉及歷史、哲學、經學、文學、辨偽、輯佚、版本等方面的研究。
袁行霈 ·文化研究 ·31.5萬字
呂叔湘先生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把現代漢語歸入近代漢語的范疇中,而近代漢語則指唐五代以來的書面漢語的連續體。他這一看法是在研究了公元9世紀以來大量漢語文獻基礎上得出的,其語言學同行多同意或認可這個結論。它促使我們在思考白話和文言之間的斷裂時采取一種更為審慎的態度,對于白話文運動過程中一些長期以來視作當然或不證自明的看法產生了懷疑。本文是從對這一疑惑的追問開始的。
李春陽 ·文化史 ·42萬字
本書旨在闡述語文學習個性化的前提是語文教學的個性化,唯有形成個性化的語文教學風格,才能引領學生進入有“我”的個性化的語文學習境界。語文不是人云亦云的學科,語文是獨到的思想、情感的載體,是獨特靈魂的飛揚,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讀出自我,寫出自我,教出自我,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有她蓬勃的生命力。本書在寫作上秉持寫出“自我”的風格,不阿諛奉承,不粉飾太平,不回避矛盾,秉筆直書,坦言直陳,尊重規律,總結經驗,讓語言隨著思想和情感盡情流淌。本書的出版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語文老師是“傳聲筒”和“知識販賣者”的思想意識,喚起語文老師教學的個性化思考,激發語文教學的巨大生命力。
來鳳華 ·文化研究 ·24.6萬字
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廢名追記自己小時閱讀中國古書的心路歷程。《少時讀書》收錄的都是廢名先生關于如何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文章、詩詞、經卷的隨筆。分為三個部分:“中國文章”:閱讀《論語》《水滸》等中國名著經典的感受以及少時讀書的經驗之談;“灼灼其華”:關于《詩經》的講稿以及杜甫詩歌的研究心得;“格義致知”:傳達佛經中多個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賴耶識”的見解。
廢名 ·隨筆 ·21.8萬字
本書是一部完整、系統闡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發展的學術專著。全書共分十四章,從滿洲人入關進入北京,到清王朝滅亡,圍繞著北京文化發展變化的脈絡,將清代不同時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態、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響,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全書通過對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變遷闡釋,揭示了經歷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為北京古代歷史上最為成熟、最為完備的文化體系,展現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作者通過清代北京文化不同階段的文化表現及其特征,深刻闡釋了清代北京文化從封建時代的集大成的文化體系逐漸分裂,并向近現代京城文化體系轉型的曲折歷程。另外,全書對清代北京文化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都城特色、清代北京文化在全國地域文化的地位以及其文化后續影響也做了詳備論述,顯示出作者在對清代北京文化發展的深層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是清代北京文化史研究的新成果,也對北京文化史研究有著較為顯著的促進作用。
馬建農 ·文化史 ·26.3萬字
1996年,作者40歲時寫作了《四十自述》一書,20年后,作者又寫作了《述學》,借以回顧就學的內容與經歷,進而回顧生命的歷程。龔鵬程的述學,不僅是談學問,談的更是生命史。然而反過來,《述學》一書以述學的方式講作者的生命經歷,重點又在學問而不在作者。因此,本書是以作者生命為線索來敘述當代學術史(雖然僅是它的一小片剪影)。由此,本書以孔門六藝作為全書框架:第一卷詩;第二卷書;第三卷禮;第四卷樂;第五卷易;第六卷春秋內容上從古至今,中西兼顧,既講述自己的師承淵源,又敘述學問在與傳統和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中產生怎樣的發展,起到何種社會作用。
龔鵬程 ·隨筆 ·29.7萬字
本書包含對于絲綢之路及其交通路線的研究,絲路沿線古代城址、關隘的調查考證,絲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文化研究幾部分。書中對于絲綢之路研究中若干學理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通過多年來持續地在絲路沿線的實地考察,對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交通路線、絲綢路上遺存的一批古代城址、關隘驛站的位置及其歷史變遷等做了必要的探討,摸清了其歷史面貌;同時對于絲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作用和價值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考察,對于能夠充分體現絲路特質的若干重要的敦煌文書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發掘敦煌文化對于絲綢之路繁榮和發展的歷史作用和價值,由此摸清了絲路沿線線路及一批重要遺址的歷史面貌,糾正了前人的若干疏誤,凸顯了絲綢之路重大的歷史貢獻和意義。
李并成 ·文化研究 ·27.4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人口老齡化持續深化的新時代中國,如何踐行包容性發展與治理理念,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包容性發展與治理,既是一種新的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與治理理念,又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實踐。本書將在這一理論視角下,揭示“未富先老”的中國嚴峻現實;其次,從養老保障與養老服務的關系角度,分析新時代實現“老有所養”的戰略路徑與政策重點;最后,分別探討如何改革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如何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
高傳勝 ·文化研究 ·24.3萬字
《意大利簡史》收集的是羅念生先生翻譯的歐洲小說和一部意大利簡史。哈代小說選譯包括《悲慘的德國驃騎》、《為良心》和《一八零四年的傳說》三個短篇。《傀儡師保爾》是德國作家施篤謨(TheodorStorm,1817—1888,一譯施托姆)的一篇頗為有名的小說,發表于1874年。小說情節簡單、純樸,文字清晰、優美。《意大利簡史(AShortHistoryofItaly)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從“干校”回北京后,由羅先生和朱海觀先生應商務印書館的約請共同翻譯的,于197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原書由英國人艾迪(C.M.Ady)和懷特(A.J.Whyte)編寫,后由赫德(H.Hearder)和韋利(D.P.Waley)改編。翻譯時采用的是劍橋大學1963年版(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年)改編本。書中對意大利歷史由古代(古羅馬)一直敘述到當代,敘述簡明扼要,是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外國歷史系列叢書之一部。
(英)赫德 韋利 ·文化研究 ·23.5萬字
《呂思勉國史課》分六冊,前四冊以歷史人物的活動為主線講授中國歷史各階段的特點和朝代的變化,后二冊以通史的方式對中國歷史做提綱挈領式的概述,帶有回顧復習的性質。該書據初版本校訂,并請山東農業大學李波加以注釋,請程念祺撰寫導讀,為青年學生的閱讀使用提供了很大便利。
呂思勉著 程念祺導讀 李波注釋 ·中國文化 ·23.7萬字
《文化經紀人概論》內容簡介:文化經紀人作為一個職業,是一個國家和區域的文化產業興盛的折射;而“文化經紀人”作為高等院校的正規和深化的專業教育,則是這個行業蓬勃、規范發展的根基。它要整合文化、藝術、經濟、管理、法律等學科,跨越較大,內容龐雜。目前很多類似教材多偏重于操作技能手冊的色彩,但高端策劃和創意的論述較少,本教材參考市場營銷學、產業經濟學、文化藝術理論,試圖為該課程教學增加一些理論色彩和謀劃意味。《文化經紀人概論》分為概念篇、理論篇和實務篇,概念篇包括文化經紀和經紀人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和職能;理論篇描述文化經紀人所涉及的市場營銷理論、市場經紀理論;實務篇則從文化經紀的策劃、創意、運作和法律等幾個方面,對文化經紀人自身專業素質、謀略思維和操作技能進行具體論述。
徐海龍 ·各國文化 ·21.4萬字
《西方古典學術史》是英國古典學者約翰·埃德溫·桑茲極重要的著作,全書共三卷,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公元前6世紀至19世紀古典學術的發展歷程,細數希臘羅馬學術發展流變,涉及各時期文學、史學、哲學等領域,尤以文獻學、版本學、詞源學、語法學見長,著述極為詳贍淵博,可看作對以往各個時代古典學術成就的總錄。本書為第二卷,所講述的古典學術史由文藝復興起,至18世紀。全書首先以意大利為中心,講述文藝復興時期對希臘、羅馬著作的研究,接著16,17,18世紀各為一章,每章分國別講述古典學術史。古典學研究的重要地區,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英國、德國,均有詳細的論述。
(英)約翰·埃德溫·桑茲 ·文化史 ·38.2萬字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伊萊恩·西奧利諾以外來人之姿,深入法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探究法式誘惑的真相,她告訴我們,誘惑不是法國與生俱來的風姿,而是世世代代法國人精心研習、打磨的生存技能。法國人不但創造了充滿情趣的消磨時間方式,更將它帶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小到誘人嗅聞的馥郁香氛,引人流連的浪漫花園,讓人愛不釋手的精巧物品,舍不得結束的美妙對話,大到政治選舉、全球權力角逐。誘惑成了法國的生活哲學,甚至非官方的意識形態。然而,西奧利諾亦敏銳指出,這場誘惑游戲的邊界到底在哪兒?誘惑發展到極端是否會衍生一種反誘惑?本書在引領讀者全方位領略法國風情的同時,又能讓讀者保持批判的距離,實為了解法國當代文化的經典指南。
(美)伊萊恩·西奧利諾 ·各國文化 ·24.6萬字
本書從新歷史主義理念出發,以遼寧民間各種類型的敘事文本為關注對象,立足于民間敘事的社會記憶和歷史記錄功能,將民眾口述史與區域史的建構相關聯,全面揭示遼寧民間敘事的敘事類型、主題內容、文化內涵等區域性特征。并結合遼寧地方志及區域史等相關資料,展現民間敘事中所描述的遼寧民眾的族群建構、自然生態認知、生計模式轉變、信仰觀念建構及家庭倫理觀念等多維度日常圖景及生活軌跡,揭示作為民眾歷史記憶、知識積累、經驗傳承的民間敘事,在區域文化史的建構中發揮的多種功用。全書從民眾底層視角對遼寧區域文化史的建構做出解說與腳注,以期為遼寧文化史提供多元視角與多聲部的言說空間。
詹娜 ·民俗文化 ·21.2萬字
夢華主編的《超級彩圖館:失落的文明》分為覓祖尋根、遠古記憶、文明溯源、文化謎團、文字探秘、古墓探訪、廢都揭秘、古跡拾貝、奇觀透視、古物擷珍、歷史懸疑十一個部分,在參考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層層揭開塵封千年的文明之謎,力爭給讀者提供最豐富、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
夢華 ·各國文化 ·4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