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東方美學大賞(共3冊):《茶之書》、《撿來的瓷器史》、《園林有境》。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中國的園林藝術,是建筑、文學、書畫、戲劇等藝術的綜合體。跟隨大師的詩意文字,探究中國園林到底美在何處。蟄伏景德鎮(zhèn)、潛心瓷器的制瓷人涂睿明,從工藝史出發(fā),暢談瓷器背后的美學與文化。
(日)岡倉天心 涂睿明 陳從周 ·地域文化 ·24.1萬字
重慶文理學院黃賢忠教授編纂的《巴渝唐詩之路的文化緣起與地域流布》一書致力于匯集20世紀以來巴渝唐詩之路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力求通過這些具有典范性的論文,初步建立巴渝唐詩之路研究的基本框架,確立主要的研究對象,以便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一個較清晰的研究路向和資料支撐。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共收錄了尚永亮、肖瑞峰、李芳民、藍勇等知名學者的14篇論文,書末附有相關論文論著要目。
黃賢忠 ·地域文化 ·24.1萬字
作為《論語》的普及性讀物,本書沒有繁瑣的考證,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曉暢的話語講《論語》,使其不僅便于閱讀,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對讀者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書中每部分由經文、譯解、注釋、解說四部分構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語言,對經文作出充分的講解、引申,賦予面孔嚴肅的經典別樣的溫情與生活氣息。
(日)宇野哲人 ·中國文化 ·21.4萬字
跨文化對話第47輯收入特稿5篇,論稿11篇,“教育援青”與跨文化中國學專題5篇,短訊4篇,共25篇文章,約30萬字。本輯繼續(xù)關注西方漢學史研究,有法國英國比利時漢學史專題文章;同時也關注古代和近代東方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如漢藏學者對《大唐西域記》的研究,近代鳥巢禪師與中印佛教交流等文章。本輯對美國俄羅斯拉美文壇動態(tài)也有專門介紹,體現(xiàn)了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視角。會議簡訊部分聚焦法國阿爾多瓦孔子學院國際研討會和“教育援青”新書發(fā)布會與跨文化中國學研討會。
樂黛云 (法)李比雄主編 ·文化研究 ·23.1萬字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話有哪些異同?神話之后的世界如何展開?從孔子與蘇格拉底的生存哲學中,為何發(fā)展出了兩條路數迥異的文化主脈?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國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慮,又經歷了多少爭執(zhí)與變革?……這本書是一部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較的方式講述了大約4000多年以來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僅闡述了兩種文化內部的若干源流傳統(tǒng),而且還以源流傳統(tǒng)的演變與更新為視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啟蒙歷程和現(xiàn)代轉型,以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國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從神話時代出發(fā),重走中西文化時至今日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從歷史與哲學的角度切入兩種文化在不同時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尋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維邏輯。
趙林 ·比較文化 ·36.5萬字
本書描述了臺灣從光復到21世紀初,其人文學術的發(fā)展與社會文化思潮演進、政治形勢變遷的共生互動關系。全書系統(tǒng)地梳理了戰(zhàn)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國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實證主義思潮、新儒學思潮,1970年代的“科際整合”思潮、文化“回歸”思潮,1980年代的“中國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會文化思想的發(fā)源與流變。全書共分九講,深入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想氛圍,探討人文學術在不同背景下的問題意識、理論方法與發(fā)展路徑等。
王東 胡逢祥等 ·理論 ·39.1萬字
《漢字的世界(上)》本書按照神話、詛咒、戰(zhàn)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tǒng)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價值。《漢字的世界(下)》本書從言靈信仰、法律與刑罰、祭祀與宗廟、生產與技術、人生在世、生命思想等主題入手,延續(xù)上冊的思路,分析漢字的文化意涵,以博識而明快的理論風格,描繪漢字初創(chuàng)的世界。
(日)白川靜 ·文化研究 ·29萬字
本書收錄了《竹添井井<左氏會箋>成書略窺》《早稻田大學藏五山版<毛詩鄭箋>底本考》《何為文學遺產:就平安初期文學對中國古典籍之繼承與私有化論》《<懷風藻序>對唐太宗時期文本的運用》《隋唐典籍之東傳與日本古典籍對隋唐文學研究之價值》等文章。
杜曉勤 (日)河野貴美子 ·文化交流 ·34.3萬字
本書著眼于當前深入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和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征程,將中國精神培育作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關鍵精神力量,系統(tǒng)把握中國精神培育的目標、原則、向度和實施側重點,將中國精神培育的歷史性與現(xiàn)實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本書主要包括中國精神培育的理論基礎及內在機理,中國精神培育的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的中國精神培育,中國精神培育目標、原則及向度,中國精神培育的效能提升與實施側重等基本內容。
魏泳安 ·中國文化 ·20.2萬字
《域外文化讀本》選取了認識域外文化必讀的40余篇基礎文獻。這些基礎文獻具有獨特的精神氣質、深刻的思想魅力,對歷史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大多也兼有文學之美。今天看來,這些文字不僅形塑了當代的知識世界,也對現(xiàn)實產生了重要影響。已經成為認識域外文化、了解現(xiàn)代世界必讀的經典文獻。本書幫助讀者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閱讀量、最可靠的方式,準確地掌握域外文化中最重要的內容。
何懷宏編 ·各國文化 ·20.8萬字
本書是作者親自挑選了自己發(fā)表在各種媒體的雜文,組成一個文化散論的合集。他不僅是一位多產的暢銷書作家,在文學作品、藝術鑒賞、社會分析和歷史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他的作品種類繁多,從湯姆·威茲的音樂到昆丁·布雷克的畫作解析;從各種歷史現(xiàn)象、文化散論到討論一個演員需要什么技能來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的福斯塔夫表演;從各個社會事件的評論到各種美食的演變,都能深刻、機智地進行評析,提出發(fā)人深省,啟人思索的觀點。本書所選文章時間橫跨四十年,涵蓋歐洲歷史解析、文化名人和文化現(xiàn)象的評議、美食和生活小事的思考,整本書思想深邃、觀點犀利、文筆引人入勝,可稱得上是一部啟發(fā)讀者智慧、拓展人生深度、提升思想境界的偉大作品。
(英)西蒙·沙瑪 ·隨筆 ·34.1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是承前啟后的鼎盛時期,總是引人無限遐想。本書將古代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相結合,運用詩文、史籍、筆記、小說等材料,從唐代的歲時節(jié)日、都市生活、各類婦女習俗、文人風貌、神靈崇拜與巫術禁忌、民間文學與技藝等六個方面詳細分析唐代民俗。書中多角度再現(xiàn)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與唐朝的時代氛圍,挖掘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展現(xiàn)了唐人多樣的人生姿態(tài)。這部著作不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風情的長卷,也是一部探討民族心理、情感與文化的力作。
程薔 董乃斌 ·民俗文化 ·3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