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5萬字
本書為鄧廣銘先生的隨筆集,收錄他在數十年中撰作的學術文化隨筆近四十篇,按文章類別編為史論篇、品書篇、文化篇、憶往篇。內容涉及作者學術研究的心得體會、對學界過往的回憶、對若干書籍的點評、評價歷史人物的札記等。作為20世紀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先生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時代任務、存在的問題與未來走向多有透徹深刻的評述,充分反映了一位杰出史家的史德與史識。
鄧小南 劉隱霞 ·隨筆 ·14.2萬字
《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一書是“圖說天下·典藏中國”中的一種。《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以通行的《三十六計》為藍本,在原著文言的基礎上,保留古文原語、按語的內容,并加以翻譯,進而將古今中外的計謀運用實例加以穿插評點,同時對計謀運用的條件和精髓加以精練的闡述。
李明宇 ·中國文化 ·13萬字
本書基于絲綢之路影像創作的歷史、現實、未來三個維度,分別就構建影像絲綢之路的歷史使命與現實處境、絲綢之路影像敘事的理論依據、絲綢之路影像敘事的內容呈現、絲綢之路影像敘事的手法呈現、絲綢之路影像敘事的現實困境、絲綢之路影像敘事的策略研以及絲路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扒梳、分析、評述。絲綢之路文化精神契合當前的命運共同體理念,絲綢之路的再開發,既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順勢而為,更是“中國夢”和“世界夢”的共同愿景。
王萍 ·文化研究 ·12.7萬字
原宿,日本潮流圣地;牛仔,美國文化名片之一,西部開拓先鋒。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夕,當脫下沉悶制服、渴望展現自我的日本少年迎頭撞上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式時尚風潮,一場滿懷熱情與工匠精神的衣櫥革命就此展開。自此之后五十年,日本從一個時尚荒漠演變為當下最重視服裝搭配的國度之一。當年借由美式風格發展而來的時尚潮流,又從原宿出發反向輸出西方,進而影響全球。《原宿牛仔》借由講述潮流先鋒的故事,梳理日本五十余年街頭服飾發展脈絡。這些故事里藏著風靡一時的風格與品牌是如何成功的答案,也可由此窺見日本人的性格與文化精髓。
(美)W.大衛·馬克斯 ·文化研究 ·14.1萬字
本書的民國版本,以歸有光曾孫歸莊所編清康熙刻本《震川先生全集》為底本,遴選出能夠反映歸有光的性格和文學特點的三十篇作品,加以標點和簡明扼要的注釋,這個選本是文學史上對歸氏文集的第一次校注。新編本更在名家注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使之更加契合于新時代的要求,是一部十分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國學讀本。
劉青松 ·中國文化 ·3.3萬字
小花戲產生于太行山巔的左權縣(原名遼縣),是流布于左權縣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順部分地區的一種漢族歌舞小戲。它以歌抒情,以舞傳神,以扇表意。每逢節會喜慶祭奠之時,他們走街串巷,或到廟中,或在廣場活動。小花戲是在鬧“社火”中,由民歌小調到扭唱,進而發展成了歌舞小戲,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左權小花戲的歷史、形成、特征和類別屬性,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如何將小花戲弘揚并傳承的。
劉紅慶 弓宇杰 ·非遺 ·5.5萬字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正義篇》以“正義”為主題,講述了包拯、鐘馗、神荼和郁壘、張天師、岳飛、楊家將、水滸豪杰、齊天大圣這些歷史上虛構或真實存在的人物的正義故事。每章有來龍去脈、知識視野、佳作欣賞、點悟絮語四部分,從不同角度介紹了人物的生平經歷、正義故事、相關知識,并配有和各章主題相關的年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每一個人物的氣節,體現了“正義”的內涵。
沈泓 王本華主編 ·中國文化 ·5.9萬字
張鳴這本隨筆,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這本書里,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后通過這些命題,揭露了歷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面。
張鳴 ·隨筆 ·14.7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荷蘭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 ·各國文化 ·2.8萬字
1933年2月,詩的意志潰敗于政治的狂熱。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后,隨即對共產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人士展開迫害,活躍在德國政治、文化舞臺的作家和藝術家首當其沖,在納粹當政初期的短短一個月內,這些作家、藝術家或遭監禁、槍決,或被迫逃離德國。本書以切近的視角和細膩的敘述,記錄從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發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馬斯·曼、埃爾澤·拉斯克-許勒、布萊希特、阿爾弗雷德·德布林、胡赫、喬治·格羅茲、亨利希·曼等魏瑪時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這短短一個多月成為德國文學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德)烏維·維特施托克 ·文化史 ·15.5萬字
自從1936年衛聚賢創立“吳越史地研究會”以來,關于吳文化與越文化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是由于關于吳國和越國的文獻數量很少、內容又極其零碎,僅僅依靠這些已知的文字史料來研究吳文化與越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本書旨在依靠考古資料把吳文化與越文化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社會上有許多好心人把吳文化與越文化的下限一直延伸到現代,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本書明確地把吳文化與越文化的時限界定于先秦。本書要探索的問題有:吳文化與越文化的起源,土墩墓與石室土墩墓的性質與族屬,吳人與越人的原始瓷、印紋陶、玉器、青銅器與金文,吳國與越國的城址,戰國前期的越墓與越人的華夏化傾向,戰國后期吳越地區的文化轉型,吳文化與越文化融入漢文化后吳人和越人的去向。本書附有13張篇幅頗大的表格,匯集了大量相關研究資料的信息,可以提供給后學者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本課題的檢索資料。
葉文憲 ·文化研究 ·15.3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故園尋跡·大連古城》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以人對于本源的追索情懷,尋找大連地區的眾多古城蹤跡,如牧羊城、營城子、卑沙石城、巍霸山城、龍潭山城、城山山城、金州古城、復州古城等,對其歷史、文化、人物、故事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是一本全面解讀大連人故園母土來龍去脈的精致文本。
王國棟 ·地域文化 ·17.5萬字
本書以日本動漫為研究對象,對日本動漫藝術的表征“漫符”的元素構成及其發展特征進行研究;對日本動漫的領軍人物手冢治蟲、宮崎駿以及新趨向代表人物新海誠、湯淺政明的成就、創作風格進行探討;對日本動漫文化的流變與發展歷程及其特征、對日本動漫文化的傳播方式、對日本動漫作品關于歷史觀缺失的問題等加以辯證性考察與論述。
姜濱 ·文化產業 ·7.9萬字
《文化樹:世界文化簡史》以縱橫馳騁的思路、揮灑自如的筆墨、宏富經緯的睿智、闡幽抉微的條分縷析,揭示了多源并行、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的人類文化,并強調人類文化演進的重點和核心是技術發明、科學發現、制度演進,而不是帝王將相;而且各文化區有特色,亦有共性,不存在所謂的“兩方中心”,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世界文化發展的脈絡,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作者把人類文化比作一棵大樹,扎根在史前文化悠遠的土壤之中,它的不定根和氣生根落地之后,長成了許多附生的樹干;它枝杈橫生相互絞結;它最終長成一片盤根錯節、枝杈交疊的叢林。換言之,人類的文化源頭在人類祖先的亞人動物的進化之中;人類文明的起源是多源頭并行發展的;各種文明是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的,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壯麗的文化景象。
(美)拉爾夫·林頓 ·文化史 ·17.3萬字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地勢險要,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得失昭示著王朝的興衰成敗,更成為改朝換代的象征。此外,居庸關一帶的漢族與關外游牧民族在此交匯,融合成具有居庸關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偉的關城及眾多的歷史遺跡,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大門。
岳丕航 淡墨松風編著 ·地域文化 ·3.8萬字
《中國文化的精神》聘請樓宇烈教授講述:反顧20世紀中國文化的處境,主要有兩個不平衡:一是人文與科學的不平衡,二是傳統與西學之間的不平衡。這兩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國人的心靈困境。環顧現今世界文化,其發展呈現出兩大動向:即向傳統的回歸,以及對東方愈來愈關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重新審視。首先要澄清的是,關注和學習傳統是否要求我們盲從?其次,西方世界在歷史上及當今是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中國文化的特點和根本精神是什么?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又有怎樣的內涵?
樓宇烈 ·隨筆 ·1.6萬字
本書意在探索一種更具意義的新聞倫理研究路徑。對于新聞倫理這一新聞學領域的公認難點,德性論倫理研究借助觀念史、知識社會學等現代研究方法,描述新聞德性的觀念體系及德性觀念的生成、變異、殘留等歷史面相,探究新聞德性觀念與新聞生產實踐的互動關系,有助于厘清新聞倫理研究的基本問題,有利于新聞倫理問題的深入研究,并積極推動新聞道德評價的有序展開,理論與實踐意義均較為突出。
王金禮 ·非遺 ·18.7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4.2萬字
《趣說中華字源、詞源、句源:詞海拾貝》以故事為載體,把詞源融合在民風民俗、社會制度、審美情趣和思維習慣中,展現出詞語豐富的內涵和持久的美麗,構建了一個由詞語點綴的萬花筒,讓讀者從中了解豐富的詞語知識和文化。
宿春禮 ·中國文化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