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家哲學》收錄了梁啟超在清華大學關于儒學的深入淺出的講演稿。他圍繞學術界及讀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講述了儒家發展的歷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學與經學的結合,關注哲學與人生的聯系,講述中常洋溢著充沛的感情,因而極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學問與社會之問,講述簡潔明了,觀點明確新穎,常有發前人所未發之見。對于儒家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從儒家哲學、儒家政治哲學和儒教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儒家哲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梁啟超 ·中國哲學 ·7.4萬字
《走進哲學》叢書匯集國內哲學研究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最新成果,內容涵蓋當代哲學視領域的前言問題、熱點問題,既充分利用中西馬哲的理論傳統和理論資源,有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敘事方式、思想觀點的理論進路,是一套融前沿性、理論性和資料性于一體的精品圖書,對于了解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術源流、本質精神,進而開啟新的思想空間和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賀來 吳根友等 ·中國哲學 ·315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后,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道德經有多個版本,通行本是西晉王弼注釋的本子,本書就是以次為基礎的。這次出版,由武春河先生書法全部經傳文字,由專家撰寫白話和講解,供大眾讀者閱讀欣賞。
老子 ·中國哲學 ·3萬字
本書由百萬冊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從浩如煙海的心學著作中精心挑選出99句至理箴言,并對每一句進行了精辟的解讀,將晦澀難懂的陽明心學濃縮成了一本通俗易懂、可以每天習練的隨身讀物。讓你在輕松閱讀中,漸漸獲得“知行合一”的無邊智慧和無窮力量!立志、格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練、致良知,陽明心學6大主題全收錄!句句大白話!句句是重點!讓你迅速掌握陽明心學的核心智慧!
度陰山 ·中國哲學 ·1.9萬字
本書對《莊子》三十三篇每篇的哲學思想內涵及其對中國哲學的影響進行了深入闡述,認為莊子的思想境界高遠,迥出眾家,不僅在中國哲學史上居于主導地位,而且對美學史、文學史、藝術史的影響之大,遠勝于其他諸子。全書分成五個部分,即:莊子內篇詮釋、莊子外篇解說、莊子雜篇發微、論說《莊子》、附錄(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6.1萬字
《如松〈道德經〉感悟》共分兩篇,合計81章。本書對帛書版《道德經》的每一章給出了釋義,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其內容的感悟,闡述了其中所蘊涵的哲理,有助于提升讀者的修為、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可以透視經濟社會的走向以是按財富的高效積累,并在企業經營、知識掌握與知識創造、子女教育等過程中達到學以致用,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境界與格局。
如松 ·中國哲學 ·16萬字
太谷學派學術糅雜、傳聞神異,眾多著述堪為學術研磨之佳品。魯迅、范文瀾、馬裕藻、沈兼士、柳詒征、馬一浮、熊十力、戴逸、李文海等近現代知名學者皆曾關注此團體,可見其學術價值之珍貴。20世紀,《太谷學派遺書》問世,為太谷學派研究開創了新局面。本書通過選取《太谷學派遺書》中的重要文獻并進行解讀,為學術界了解太谷學派基本思想提供原始文獻與注釋服務,或為學術界研究太谷學派重要文獻必不可少的平臺。
朱季康 校點 ·中國哲學 ·18.3萬字
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如何復興?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國學,重塑儒學的社會價值,闡明中華民族復興的條件。中國人重視的“以人為本”“協和萬邦”“極高明而道中庸”等處世原則,都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傳統。陳來先生倡導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希望現代人學習王陽明、朱熹等大思想家的智慧,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
陳來 ·中國哲學 ·13.9萬字
《國際孔孟學刊》由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和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是關于海內外儒學研究及傳播的國際性高端集刊,重點關注海內外儒學研究的新成果、新進展以及儒學在海外的傳播與發展狀況。本書是《國際孔孟學刊》第1輯,設有“特稿”“先秦儒學研究”“程朱理學研究”“明清儒學研究”“東亞儒學研究”五個欄目,主要議題是對程朱理學的研究。
馮兵 曾振宇 ·中國哲學 ·19萬字
我們的時代,與其說是科學時代,不如說是技術時代。在技術時代,忽視對技術的反思,哲學就不可能把握時代精神。高新技術對社會帶來什么樣的沖擊,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運用和控制技術的發展?本書直面高新技術急速推進導致的諸多挑戰,從技術理性盛行到日常的手機成癮,以鮮活犀利的思考觸及每個人在技術時代都曾經歷的很多問題,激發人們努力思考如何將技術塑造成造福人間的“天使”,而不是任由高新技術的不當應用制造麻煩、危害社會,甚至發動“技術的反叛”。本書收錄的文章以“技術時代”為主題,分為“人類的命運”、“技-藝新世界”、“新技術治理”、“新冠啟示錄”和“工程與科學”五個部分,其中一些文章在新媒體上被廣泛轉載,在業界也是膾炙人口,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劉永謀 ·中國哲學 ·16.8萬字
本書為作者關于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的文章的合集,共分三部分:一、論先秦圣賢、詩哲的理思與痛苦;二、論漢興百年儒士、賦家的經國品質;三、論晉宋名士的飄逸與痛苦。作者深入開掘孔子、屈原、賈誼、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精神歷程,探討中國人世代相續的民族精神。
程世和 ·中國哲學 ·20.4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論語》一書的心得的總結。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論語》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全面涵養一個人的靈魂、修養、品味、境界、見識,可以全面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斷力、忍耐力和處置力。作者通過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語言生動,說理明晰,讓讀者輕松了解《論語》的真正內涵,同時把古人的思想與智慧應用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鐘永圣 ·中國哲學 ·24.8萬字
莊子在思維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灑脫,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構了世間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格。莊子思想具有極強的自省與批判精神,以語言、卮言、重言的獨特寫法,生成了一種最不容易被概念化與意識形態化的活潑文本。《莊子》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門,道術,生死,天人,美丑,善惡,真假,夢醒,……每一扇門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門。本書立足學術,面對現實,針對工業化與信息化時代的焦慮、困頓、頹喪等實際生活處境與心靈生態,系統講解了《莊子》內七篇,引領我們通過自省與批判,解除外在的尺子;通過修身與功夫,解除內在的尺子,身心合一,萬物一體,合乎大道而能游刃有余。
林光華 ·中國哲學 ·15.2萬字
宋代朱子、龍川關于王霸義利的辯論乃宋明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研究可謂全面而細致。《朱陳王霸之辨義疏》一書博采眾長,吸納前人研究成果,立足思想史的研究視角,以陳朱書信為研究主體,采用逐段義疏的方式,闡發義理,圍繞朱陳二人關于王霸之辨、道與歷史關系、心性等問題做深入闡發,回應前人研究問題,旁采朱陳其他相關書信文章語錄為論證,并且作案語總結,以期對中國傳統中政治、德性與歷史的一些基本問題再做思考。這種研究方式將古代注疏形式與現代學術研究方法結合,是對中國哲學研究形式的創新嘗試。這也是本書的最大特色所在。
田豐 ·中國哲學 ·16.2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七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佛道思想、陽明學之現當代研究、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的價值與詮釋研究、陽明學與西方哲學。《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陸永勝 趙平略 ·中國哲學 ·21.7萬字
本書以“應得”問題為主線,從多個視角對不平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綜合。第一部分關注不平等指標的計算和推測,提供了眾多估算實例,對計算和推測進行了方法論上的反思,借此可對不平等理論進行初步評價。第二部分主要探討“自然狀態”下的不平等狀態。這部分首先探討了“自然狀態”理論在近現代人文社科理論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對當代的理論延伸進行了分析。當代考古學和社會學可以證明,經典理論中的“自然狀態”假設是錯誤的,而為不平等辯護的經濟物理學和生物學中的基因研究等也不一定正確。第三部分是理論探討,試圖從哲學的角度來梳理不平等的危害、以及該研究領域“左”、“右”兩派的理論并提出對“應得”問題的看法。本書在指出道德的多樣性后,進一步指出“應得”問題是政治問題而非道德問題,進而論證“個人權利不可轉讓”是站不住腳的,但本書亦不支持“完全平等”的訴求。本書第四部分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進行了反思,提出了政策建議。
陳榮虎 ·中國哲學 ·22.2萬字
本書匯集了研究羅國杰思想的研究性文章和學生、故人的回憶文章。本書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羅國杰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貢獻,包括倫理學原理領域、思政領域、為黨和國家建言獻策等等,回顧了羅國杰教授在為人、育人等方面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 ·中國哲學 ·35萬字
《莊子》又名《南華經》,約成書于先秦時期,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是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本書屬于漫畫版《莊子》,對《莊子》中的千古名句進行直譯的同時,用輕松有趣的漫畫故事闡述名句背后的哲理思想,是青少年了解和閱讀國學經典的優質讀物。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2萬字
玄學的主題是自然與名教的矣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貴名教。因而如何處理儒道之間的矛盾使之達于會通也就成為玄學清談的熱門話題。玄學家是帶著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真切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這場討論的,他們圍繞著這個問題所發表的各種看法.與其說是對純粹思辨哲學的一種冷靜的思考.毋寧說是對合理的社會存在的一種熱情的追求。
余敦康 ·中國哲學 ·37.7萬字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統地介紹孔子一生的主要行跡、思想、對中國的貢獻以及對世界文化尤其是對東亞文化圈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配有300余幅彩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功績,其中的很多圖片是明清時代的珍貴資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孔祥林 ·中國哲學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