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二十九冊。收錄星云大師1994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日記。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8萬字
本書依據孫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開設《道教文學》課時所用的講義修訂而成,是中華書局2014年2月版《佛教文學十講》的姊妹篇。全書共分十講,分別為:第一講“道教文學的源頭”,第二講“仙傳——傳記文學的瑰寶”,第三講“仙道類志怪與傳奇”,第四講“女仙與謫仙傳說”,第五講“仙歌”,第六講“游仙詩”,第七講“”道士詩文創作,第八講“文人的仙歌”,第九講“宋金新道教詩詞”,第十講“神仙道話劇”。
孫昌武 ·道教 ·22.8萬字
浙江是道教大省。有學者斷言:“寫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寫不好中國道教史。”本書發掘了眾多新史料,闡述了1800多年浙江道教的歷史,展現了眾多的道派、人物、宮觀、事件、思想等,是迄今為止最為詳實的以省為地域單位的地方道教史學術著作,值得道教學者、道教界人士等各類讀者參閱。
孔令宏 韓松濤 王巧玲 ·道教 ·73萬字
《神正論》是萊布尼茨在世時發表的唯一一部大部頭著作。本書名為談神,實為談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序言”中曾指出:“有兩個著名的迷宮,常常使我們的理性誤入歧途:其一關涉到自由與必然的大問題,這一迷宮首先出現在惡的產生和起源的問題中;其二在于連續性和看來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點的爭論,這個問題牽涉到對于無限性的思考。
(德)萊布尼茨 ·理論 ·37.2萬字
本書精選了他從風華才子到云水高僧的傳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師意境高遠畫作,文中有情,畫里有禪。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弘一法師 ·普及讀物 ·7.3萬字
《同事同理心》為臺灣版《星云說喻》叢書(10種)之一。主要是將無論是佛教信徒之間,還是不同教派之間,亦或是父母子女、領導下屬、長輩晚輩、親戚朋友之間,亦或是不同民族國家之間,都應該秉持平等、包容、尊重之心,換位思考,互相理解,以達到共存共榮的目的。《星云說喻》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3萬字
忙、茫、盲……大多數現代人的真實寫照。大街上人們行色匆匆,辦公室里人們忙忙碌碌,工作臺前人們廢寢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無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過奔命、最怕莫過于茫然若失、最苦莫過于苦海無邊。故而,我們需要學會去調整、去謀劃、去經營、去感悟,用從容的心去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愿這本忙里偷閑者寫給大忙人的佛學感悟,能夠幫助每一位現代社會的大忙人,讓大家都找到一張讓心靈放松的按摩椅,一個讓心靈休憩的驛站,一處讓心靈休整的港灣。
吳光遠 葉舟 ·普及讀物 ·40.1萬字
星云大師回顧了他一生的弘法經歷,從大陸到臺灣,依靠著“佛教靠我”的理念,篳路藍縷,以佛教的人間化、生活化、現代化、社會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制度化、國際化為目標,使人間佛教在艱難的環境中發展起來。佛光山的教育、文化、慈善等事業逐步拓展至全球,先后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多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云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實現了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在回顧歷史中,這位近90高齡的智者,分享了他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最新認知。同時,還全面回應了以往媒體對佛教及佛光山的質疑,真誠囑托佛光山人:“希望后來者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為社會增加養分。”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5.9萬字
《宗教與歷史(第九輯)》集中于明清以來基督宗教的漢語文獻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來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文獻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史學、哲學、文學、區域傳播等諸多角度對各種類型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并介紹了歐洲漢學家對現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探討。本輯意在通過不同層面與視域的討論,凸顯基督宗教漢語文獻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陶飛亞 郭紅 ·基督教 ·13.5萬字
本書收錄了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的論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觀與參話頭》為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凈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規、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所作的通俗的講解。“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
南懷瑾 ·佛教 ·10.9萬字
《周易》誕生于先秦時期,是一本卜筮之書,更是一本象數義理之書,《易》學則是一門研究、闡發《周易》的艱深學問。本書提綱挈領地介紹了《周易》和《易》學,內容涵蓋通行本《周易》與帛書《周易》的比較、《周易》的傳授、用途和象數,以及《周易》的主要思想等。(1)全書分“知”和“行”兩部分,前者分析《周易》內容及其思想,后者教授如何在處世、管理等方面運用《周易》的哲學思想。(2)介紹了《易》的名稱來歷、含義;各種版本《易》的異同;不同時代易學家(如王弼、朱熹等人)的理論;以及《周易》哲學思想。
何文匯 ·宗教術數 ·10.9萬字
本書為“星云日記”系列的第四十四冊。收錄星云大師1996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日記,分為“心地功夫”、“第二個春天”、“觀念就是財富”、“放光”四部分。日記詳細記載了星云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劃,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愿于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6.4萬字
本書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擁有正確財富觀的心靈勵志書。在書中,星云大師通過一個個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告訴大家應該怎樣看待和追求財富、如何合理支配財富,以及財富的種類。關于財富,星云大師強調說財富并不只限于金錢,還包括好的人緣、生活的智慧、勤勞、慈悲等。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4.9萬字
這世界美不美?可以很美,也可以很丑。心中懷有美好,你看到的便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心中懷著丑惡之念,你看到的便是一個丑惡的世界。在書中,星云大師告訴我們,只要以開闊的心胸去包容世間的各種人、事、物,自然能看到最美好的一面,領悟到世界上真正美妙、可愛之處。108幅星云大師親筆題寫的一筆字書法,108則精妙禪故事。再加上星云大師精心甄選的108幅攝影作品,每幅攝影作品,星云大師都專門配有一段精妙的禪語。“108”是個吉祥的數字,寓意圓滿。星云大師借由這本書,表達了他對世人虔誠的祝福。星云大師聚八十余年之力送給世人的吉祥祝福破除108種三世煩惱、結人間一切善緣,人生終得圓滿108幅星云大師親筆題寫的一筆字書法108張大師親自甄選且親題法語的祥意攝影作品108則開示人間大智慧的精妙禪故事
星云大師著 王紀言攝 ·普及讀物 ·8.4萬字
《大乘止觀》指南朝陳代高僧南岳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系國人所著最早的一部綜合性佛學巨著。是書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系統闡述大乘止觀的學理要義及修行法門,對后代佛教天臺宗的創立、禪宗思想的興起,都有極大的影響。民國十年(1921)年夏,諦閑法師應邀在上海功德林講《大乘止觀》,聽講的江味農居士每日手錄筆記,并于幽深微妙之處,曲折譬喻,加以說明,講經結束后再就正于諦閑法師。如此反復修訂,荏苒八年,直至諦閑去世前一年,才終于出版。
諦閑 ·佛教 ·19.5萬字
本書主要依據銘刻資料,并結合文獻,采用“自下而上”的視角分析五六世紀高僧大德與知識階層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試圖弄清他們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進而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何種影響。
侯旭東 ·佛教 ·21.8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二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20.7萬字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處處被人壓、騙,為什么?因為他沒有智慧,僅僅有慈悲心,最后他沒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去引導我們的人生,但智慧來自哪里?來自眼光的高度,透視事物的深度,來自“空”的宇宙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觀照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去修行,從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雖然是出世間的,但并不離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說佛教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賢宗法師 ·普及讀物 ·4.9萬字
“禪”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徹人的心性;“禪”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鎖,然后才能海闊天空地任意翱翔;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禪(超值金版)》所擷取的佛學故事,篇篇雋永,字字珠璣,每個故事就是一道頓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現實人生的鑰匙。以禪養性,以禪修身。旨在幫助你借助禪這面鏡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禪這盞明燈,清凈自己的心靈,明心見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諧性情,舒適身心,從而達到修身的目的。
馬研姝 ·普及讀物 ·22.9萬字
《入行論釋·善說海》系統闡述了發菩提心、學菩薩行的修學體系,是修學大乘佛法不可缺少的論典。而本論則是藏地無著菩薩對《入行論釋·善說海》所著的精辟簡釋,無論什么人,只要看過、接觸過、憶念過這位大菩薩金剛語所造的論典,其相續中一定會生起菩提心。
無著菩薩 ·普及讀物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