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太平軍領導層爆發內訌,元氣大傷。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運籌帷幄,乘勝追擊,終于平定了這一場綿延十余年、席卷大半個中國的農民起義。接下來,又平定西北疆亂,整肅吏治,為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注入一針強心劑。徐哲身,湘軍將領徐春榮之子。徐春榮與曾、左、彭軍事來往頗多,日常交往亦深。徐哲身耳濡目染,對三人了解甚深,曾國藩之審慎與果敢,左宗棠之狂傲與坦蕩,彭玉麟之剛直與赤誠,徐哲身以淺淺一段往事,便描繪得淋漓盡致。
徐哲身 ·普及讀物 ·26.6萬字
武則天的宮廷究竟是什么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李白喝的是哪一種酒?唐朝人是怎么稱呼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的?唐朝發達的青樓文化究竟有哪些吸引力?這是一本關于唐朝人生活細節的多方位記錄。通過對史料的抽絲剝繭的分析,還原唐代民眾的日常生活,包括大唐飲食、大唐語言、大唐文化、大唐家庭生活等等主題。書中詳細描繪了唐代從宮廷貴族到士農工商各階層的生活細節,確實是一本實用的“唐朝生活指南”。
于賡哲 ·普及讀物 ·8.4萬字
自劉宋代晉至隋滅南陳的一百六十余年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段。這期間,以漢文明為主導的華夏帝國,與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長期對峙,起始于兩晉時期的諸民族交融和斗爭持續深化,從當時社會來看,這固然是一個充滿了災難與痛苦的時代,但站在歷史維度來看,沖突是不同性質文明碰撞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帶來的結果并非全是負面的。就當時漢文明的歷史進程而論,兩晉時代充滿著病態的貴族習氣,通過自身力量已經無法蕩滌和解決,換言之,漢文明走到了一個瓶頸期,非經劇烈的沖撞和融合,很難靠自身力量走出來。此種條件下融入塞外民族的活力,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這本小書,正是從這個角度入手,試圖揭開南北朝時代的面紗,由點及面地了解那些逝去的人和事,以及他們在歷史長河留下的痕跡。
陳峰韜 ·普及讀物 ·19.7萬字
朝貢圈——讀懂東亞古代歷史的鑰匙!歷史學者張宏杰“簡讀中國史”系列新作!了解朝貢體系,是認識中國史和東亞史的關鍵。兩千多年來,以中華文明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建立了一套獨特的禮儀制度——朝貢。通過這套朝貢體系,各國與中國之間保持著頻繁的交往,中國式的政治體系和文化觀念被慢慢傳播,這個原本風俗、語言各異的世界,在千余年間被逐漸編織成了擁有統一文字、統一價值觀的“文明”世界。展現朝貢秩序下的“美麗舊世界”,恭順與臣服背后隱藏的野心與計算本書深入剖析古代中國特有的朝貢體系,再現“共主”之輝煌。通過詳述朝鮮、琉球、日本、越南等九種不同的朝貢類型,為讀者呈現人類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國際秩序的內在運作機制。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潛心五年,用豐富翔實的史料全景呈現傳統中國的世界秩序——朝貢體系,書中展示兩千年來東亞的國際環境、朝貢體系的實際運作,揭露在一元化體系中的多個中心里,風平浪靜表象下的波濤與洶涌!
張宏杰 ·普及讀物 ·24.1萬字
洪武開國三十一年,到底是誰在為帝國添堵?這是道有頭緒卻始終無解的歷史迷題。該書秉承了作者宗承灝一貫平緩流暢、由淺入深的行文風格,講述了朱元璋建國前后的權力困局、靖難之變前夕的政治斗爭,以及文官集團的內部爭斗等歷史大事件。在作者的筆下,洪武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權力博弈有了更加人性化的解讀。
宗承灝 ·普及讀物 ·27.5萬字
《三國史話》是呂思勉為大眾所寫的一本歷史科普讀物。作者從“宦官”“外戚”“黃巾”和“后漢的地理”等方面寫起,還原史實真相,對董卓的擾亂朝綱、曹操的崛起、司馬氏的興盛衰亡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時還為一些被文學丑化的人物“辯誣平反”。語言通俗生動,既糾正了人們對三國歷史的認識偏差,又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呂思勉 ·普及讀物 ·7.5萬字
本書是文史普及讀本,是史學大家、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大可的力作。作者講解文史名著《史記》,別具一格,內容扣緊文、史、哲三個方向展開,評說《史記》對中國文學及史學的貢獻,精選了先秦到漢武帝間杰出人物的事跡,其中有帝王、將相、世家公子、謀士、教育家、武士、辯士、刺客等,聚焦人物命運,深入探究人性,可讀性極強。更重要的是行文脈絡清晰、旁征博引,有助于讀者長知識、明事理,增強閱讀獲得感。本書專為年輕讀者打造,用清晰的語言和現代的視角把艱深的古典通俗化,讓人物、故事鮮活生動起來,使當代讀者領略《史記》魅力,閱覽千百年前的金戈鐵馬、人情世態與獵獵旗幡。
張大可 ·普及讀物 ·17.4萬字
《明史演義》自平民皇帝朱元璋開國,終至明思宗殉國,經歷276年。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年即驅逐元帝,統一華夏,好不容易將當時的外族趕出中土,卻又怕不斷的騷擾,只好將長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時,出現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帶著當時的最高科技,龐大船隊大大宣揚明帝國的勢力。全書文筆流暢,故事生動。
蔡東藩 ·普及讀物 ·46.8萬字
本書堪稱歷史學家編著通俗讀物的代表作之一,由《三國史話》和《三國史論》兩部分構成。作者以淵博的歷史識見為基礎,列舉大量《三國志》、《三國志注》等文獻中的證據,對三國有關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爬梳整理,深入辨析,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不僅給讀者很多啟發,更為后世通俗講史者樹立了典范。
呂思勉 ·普及讀物 ·19.4萬字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大批學術教育機構學者、師生被迫向長沙、重慶、昆明等地區遷徙。1940年,因戰事趨緊,同濟大學師生遷往川南古鎮李莊,繼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先后輾轉而來,一時間,眾多第一流學者和大批珍貴文物古籍匯聚李莊——這個被傅斯年稱為“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岳南 ·普及讀物 ·33.2萬字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復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系,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也一直吸引著人們加以關注和思考。在20世紀初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通過引入“地理條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統的解釋框架梳理了世界歷史的脈絡。全書從地理及其與歷史之間關系的視角,闡釋了各個文明、民族與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及其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征,強調諸如地勢、熱量、水分、植被、海陸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著重分析了其對人口與族群、遷徙與殖民、戰爭與政治、生產與經濟、知識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地理條件與歷史進程交織與互動的宏大視野之下,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別有洞見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英)詹姆斯·費爾格里夫 ·普及讀物 ·16.8萬字
清朝橫跨了古代和近代兩個時代,有著古代王朝輝煌一面,亦有著落后于世界、腐朽不堪的一面。它對現代中國的影響可謂方方面面。了解了清朝,也就可以進一步了解現代中國的起源。本書考證相關史料,以簡潔流暢的文筆,從皇帝自身性格分析其統治風格,進而介紹清朝整個王朝運行的特點,闡述清朝崛起、輝煌與衰敗的近300年歷史。
宋安之 ·普及讀物 ·21.7萬字
《唐朝定居指南》以淺顯風趣的筆調,介紹唐人衣、食、住、行、語言、娛樂、宗教、節慶、社會制度等多個方面,從細節出發,展現唐代(主要是初唐時期的長安)社會圖景。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說,書名中的“穿越”,是因為作者寫作此書的初衷,是難以忍受時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劇中錯漏百出的歷史細節,以“穿越指南”作反諷調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種情境,即作為現代人的讀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們親眼所見的真實唐人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歷史細節,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畫以及該領域的學術專著、專業論文等,雖語言詼諧,但調侃適度,引經據典,內容嚴謹,是一本唐代風俗史方面的極佳入門讀物。
森林鹿 ·普及讀物 ·15.3萬字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的經典名著。它以綜合分析、整體把握的治史方法鋪敘了近代中國從鴉片戰爭至抗日戰爭間近百年的史事,深刻解讀了晚清民國以來的國家社會轉型歷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民族前途的深思和憂慮。它所建立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近代史學研究的風潮,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普及讀物 ·9.6萬字
乾隆盛年繼位,無風無雨,沒有任何人跟乾隆搶皇位。乾隆繼位時,雍正已經為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該做的事情雍正基本上都做完了。乾隆活了八十八歲,實際掌權時間超過康熙在位的時間。乾隆的一生從來就沒有離開權術,權術是他駕馭整個帝國的手段。在位六十多年,乾隆南征北戰,處處彰顯帝國的武力,也拓展了大清的版圖。至于女人和風雅,對乾隆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調。晚年,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意指自己立下的十大功績。在乾隆身上,流淌著先祖們征戰打江山的血性。
鹿鼎公子 ·普及讀物 ·11.7萬字
歷史是一面鏡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注重用自己的歷史教育和鼓勵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使得中華民族具有厚積薄發的偉大力量。中國歷史曲折而厚重,中國文化博大而精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全面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飽藏著深刻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因此,我們只有全面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創造明天。
任芳芳編著 ·普及讀物 ·14萬字
在各類作品中,唐高宗的形象并不突出,可當我們仔細研讀歷史,撥開歲月留下的層層迷霧,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李治。本書追隨歷史的腳步,細數大唐變局的關鍵人物唐高宗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政治生涯、歷史功績,以及他和武則天之間的恩恩怨怨,力求還原一個相對真實的李治和他統治下的大唐宮廷及社會狀況。
高成 ·普及讀物 ·15.2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開本書,看南北朝時局風云變幻,學會制管理者必備的優良品格。
華杉 ·普及讀物 ·318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本書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本書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加上華杉本人的點評,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讓人看一遍就會,看完就能用得上。
華杉 ·普及讀物 ·178萬字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數次大分裂時代,而以三國時代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刻。三國歷代被人視為“中國古代人才展覽總館”,歷代各種人才,在此莫不具備。《三國演義》從醞釀到成書,前后經歷了一千多年。在這千年之中,一方面存在著史冊記載的三國史料及史實民間衍化的過程,另方面則通過“講史”、演戲、演義等手段,使三國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三國人物形象更為飽滿。本書即基于對《三國演義》人物的深刻了解,分東漢、魏、蜀、吳、西晉人物,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章義和 ·普及讀物 ·2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