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由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路斯·哈里斯博士傾力打造的一本親密關系修復指南。本書基于科學高效的方法,幫助你跳出那些消耗感情的常見陷阱,重燃親密關系中的愛與活力。你是否曾在親密關系中感到疲憊不堪,甚至懷疑自己選錯了人?是否陷入過“伴侶應該懂我”“愛一個人不應該這么累”等理想化陷阱?本書將帶你直面這些阻礙幸福的迷思,教你停止無效的內耗,接納關系中真實的差異,并用實際行動重建信任與聯結。
(澳)路斯·哈里斯 ·社會學 ·13.4萬字
本書文章是作者多年在中國的直接經驗觀察,和美國的學習工作生活經驗基礎上寫成的。全書所收文章涉及經濟、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個領域的主題。多數文章已經在國內的《讀書》、《書屋》、《新京報》、《二十一世紀》、《南方都市報》《新聞晨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發表。全書以中美對照作為思考的緯度,以閱讀為基礎。從多學科的視角對中國的諸多社會現象、歷史現象和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
陳心想 ·社會學 ·13.8萬字
奧特弗里德·赫費看到了世界上許多不同文化所蘊含的生活智慧,認為和“保持年輕”一樣,“變老”也是需要學習的,學習如何步入收獲的歲月,如何最終揮別人生。赫費糾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老齡化社會的表述不見得總是準確的;人不是因高齡而死,而是死在高齡時,因而以治愈為目標來要求老年醫學是不合適的……他反對在老年問題中任由經濟因素主導一切,反對老年人和變老普遍的負面形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人們對抗高齡時的衰弱,獲得安寧,積累身體、精神、社會和情感資本的實用建議。
(德)奧特弗里德·赫費 ·社會學 ·7.1萬字
為什么一條內褲,能讓女性如此糾結?當你在試衣間擔心“三角褲會不會勒出痕跡”,當媽媽堅持“純棉內褲才健康”,當伴侶說“不穿內褲更性感”……你是否想過一這些選擇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權力游戲?上野千鶴子以“內褲”為切口,揭開一部女性被規訓與反抗的覺醒史:從“月經羞恥”到“性感符號”,內褲的進化真的是解放嗎?男性的“內褲失語癥”:為何丈夫永遠找不到自己的內褲?“內褲管理”實則是性別剝削?“每天換內褲”的神話:洗衣機普及后,誰在承擔隱形的清潔勞動?“姐妹經濟”的抵抗:女性如何通過共享資源,打破被物化的宿命?內褲不只是包裹女性身體的親密物品,更是性別權力博弈的微型戰場。上野千鶴子用超前的洞見,帶你看穿“文明”包裝下的真相:你的身體,到底被誰定義?
(日)上野千鶴子 ·社會學 ·6.2萬字
這是一本實用且有效的個性化學習手冊,借助由“喜歡”“不喜歡”“擅長”“不擅長”組成的自我分析四象限這一工具,讀者可以客觀把握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厘清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終解鎖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發展策略,走出迷茫和內耗。書中詳細介紹了運用四象限學習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許多易上手的學習技巧,通過“喜不喜歡”“擅不擅長”兩個維度的分析精準診斷偏科根源,結合“讓大腦變聰明的方法”與“持續努力的方法”兩大基石,破解學不會、堅持不住的努力困局,極具實操性和可行性。本書適合有升學考試需求的學生、尋求進階突破的職場人,也適合處于迷茫焦慮期的終身成長者,旨在幫助讀者用科學方法論終結內耗,找到屬于自己的高效成長路徑。
日本龍櫻團隊 ·教育 ·4.3萬字
你是否渴望突破階層限制?是否希望下一代活得比你更自由、更有成就?德國社會觀察家多麗絲·馬丁以親身經歷揭開“慣習”的奧秘——“慣習”(Habitus)是一種由出身、教育、環境共同塑造的隱形力量,深刻影響我們的判斷方式、人際表現與社會階層走向。本書從社會學理論出發,首創“七種資本躍升模型”,幫助你全面升級思維與行動,掌握上流社會的成功法則,為自己與下一代創造更富裕的未來!
(德)多麗絲·馬丁 ·社會學 ·15.3萬字
這是一本全面的關于語音寫作的學習與應用指南。全書聚焦解碼語音寫作的底層邏輯,從認知、工具、誤區、能力適配等方面入手,引導初學者入門;闡述了語音寫作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涵蓋效率、認知、目標、學習及場景利用等關鍵要素;還針對高價值文本生產,講解去掉口頭禪、書面化改造、符號運用、流程設計及模式選擇等實用技巧,全方位助力讀者掌握并高效運用語音寫作,開啟創作與成長新征程。無論是寫作新手還是進階作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取實用且極具價值的指導,實現寫作能力與創作效能的飛躍。
粥左羅 ·語言文字 ·4萬字
這本書能給當班主任的老師很多幫助,它從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積極心態出發,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書里有七個部分,包括培養興趣、養成好習慣、調節情緒、適應生活、學習方法、表達能力和合作技巧,這些都是班級管理的重點和學生成長的關鍵點。每一堂班會課都是班主任為了讓學生學會生存、努力學習、健康成長而精心設計的,每個教學案例都體現了老師的辛勤工作和聰明才智,對班主任工作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謝輝 ·教育 ·7.6萬字
該書提出,中國教育學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品性、中國風格的教育學,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學創新發展的歷史必然。作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中國教育學樣態包含自身的學科定位、價值取向、基本內涵、關鍵特征等。中國教育學面臨著學科自覺性、自主性、原創性不足,基本理論研究薄弱、學科成果轉化乏力、世界話語權有待提升等事關學科性、中國性、世界性的問題。為此,要加強中國教育學構建策略研究,以新時代新思想指引中國教育學發展方向,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中國教育學的文化品性,以自主知識體系為核心優化中國教育學基本架構,以教育強國建設推動中國教育學理論創生,以數字技術助推中國教育學范式創新,最終使中國教育學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貢獻人類文明的智慧力量。
王振存等 ·教育 ·19.5萬字
微媒介是當下最具影響力的媒介形式。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也使人們更依賴媒介。它全方位重構著人們的生活,并將人類生存方式帶入數字化生存的新階段。今天切身感受著微媒介強大影響力的我們,不能不以理性的姿態,去探究微媒介對我們的生存方式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本書圍繞微媒介對人的數字化生存方式重構展開探討,試圖從微媒介對人的主體重構,微媒介對生產方式、消費方式、感知方式、審美方式等影響的角度深入分析微媒介的變革力量和顛覆性的影響。
宋紅巖 ·社會學 ·18萬字
如何在半小時內掌握“萬世師表”陶行知的教育精髓?《半小時掌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精華》為您點亮智慧之路。本書以飽含敬意與教育熱忱的筆觸,系統解讀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三大核心主張,闡釋“六大解放”與“創造的教育”的深遠意義,彰顯其“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的赤誠教育魂。助您快速、全面地領悟這位人民教育家的不朽思想與當代啟示。
蘇青云編著 ·教育 ·1萬字
本書分析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媒介技術對農村生活的深刻影響。作者和研究團隊橫跨十余省,訪談了200余名在農村生活的人,他們的年齡從18歲到80歲,包括農民企業家、農民工、農村教師、農村大學生、農村干部等。本書通過三種媒介使用:信息傳播媒介,交通媒介,廣泛意義上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術對農村經濟生產、社會交往、文化習俗、權利意識和價值觀念的重塑,記錄了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社會的變遷。
張世海 ·社會學 ·17.8萬字
本書選取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近百個與廣州文化有關的流行詞作為敘寫源頭,通過對這些流行詞的發端背景及文化內涵的發掘,折射出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的變化,乃至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所發生的深刻的、歷史性的變革。從詞語釋義入手,以小見大,深度解讀廣州學獨特的文化密碼,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時代大背景,可謂別具風格的“中國故事”讀本。
饒原生 ·語言文字 ·12萬字
作者將世界分為全球核心和全球邊緣兩個部分,將全世界的人主要分成三類,分別是國際化人口(掌握權力,享有財富,能夠在世界各地自由穿行)、本土化人口(全球大部分人,貧窮,無權,一生都在自己出生地及附近生活)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流向全球化人口(想方設法擺脫故鄉的束縛,去往全球核心地帶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群)。通過對全球核心與全球邊緣地區的這三種人在語言、宗教、健康狀況、兩性權利、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等方面加以對比,本書說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時代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人們發展,影響著不同地區人們的命運。在最后一章,作者提出了一些意在彌合分歧、讓世界變得更平等的建議。
(荷)哈爾姆·德·布萊 ·人類學 ·17.8萬字
本書不僅是一本重塑認知的學習力進化手冊,更是一套直通世界名校的行動方案,也是當代求知者的全方位成長指南。作者姜方洲以自身名校求學和多年指導學生的經歷,完整呈現從中國陜南小城到哈佛,斯坦福、清華等世界頂級學府的躍遷軌跡,解密創辦估值逾40億元跨國教育集團的實戰智慧通過十余年耕耘的成功經驗,加之成千上萬名校學子的成長數據庫,為每一位進取者打造專屬的學習力飛輪。本書直擊動力缺失、價值迷茫、創新不足等成長痛點,圍繞學術增強、課外活動規劃、時間與壓力管理、專業選擇、項目創新、文書寫作等話題,幫助學子們鍛造未來競爭力,一站式解鎖名校錄取通關秘籍。
姜方洲 ·教育 ·13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共分七章,分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現實狀況、理念、維度、內涵、路徑方法、數據賦能、模式構建、資源建設、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具有較高學術和應用價值的成果,這些成果集中體現在本書各章內容之中。本書內容豐富,話語風格生動、清新,彰顯出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熱愛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熾熱情懷,不失為一本有認知深度和實踐厚度的好書。
劉輝 李雋 ·教育 ·8.6萬字
本書立足于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大趨勢,以構建促進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目標,按照“理論分析→現狀研判→路徑選擇”的研究思路,以“城市—鄉村”“工業—農業”“政府—市場”“國家—社會”多重關系作為基本分析視角,剖析鄉村變遷的必然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文化觀念、治理秩序四個維度下審視城鎮化進程中鄉村變遷的現實狀況,在全面現代化的大戰略中探索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多元途徑,建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現代轉型的理論框架、實踐路徑與制度安排。
陳文勝 ·社會學 ·16.5萬字
本書為作者主講物理化學課程近三十年的教學備課筆記手稿,將物理化學內容上課思路進行了歸納和提煉,有助于青年教師備課和授課參考,也有助于化學、應用化學、化工和化學師范專業等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化學。
張來發編著 ·教育 ·4298字
我們經常被告知,成功的關鍵在于事業上的進步,但為什么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的時候,我們還會感到如此停滯和不滿足呢?成人發展專家馬婭·吉基奇解釋說,為了發現我們的目標,實現真正的、持久的改變,我們需要超越那些目標狹隘的理念和策略(如改變心態或略微調整行為),轉而深入內在,關注我們的本能渴望。吉基奇認為,只有當我們的五個部分同時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時,才能發生持續的變化。她介紹一個叫作“自我之輪”的轉變系統——一個簡單的五部分計劃,與我們自己的五個關鍵部分相對應:動機、行為、情緒、大腦和身體。通過理解這五個部分的作用機制,你將能夠擺脫成功卻不幸福的矛盾困境,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收獲從內而外的充實與圓滿。
(加)馬婭·吉基奇 ·社會學 ·10.2萬字
作為曾經的全省高考狀元,本書作者有一個痛苦的個人領悟:我們通過學校教育而培養出來的學習習慣,大多數都不適應實際工作的需求。作者基于多年來指導管理者學習的經驗,并結合最新的學習科學研究成果,提出了成年人提升學習力的五項修煉:反向學習、參考答案思維方式、聚焦、模式化學習、深層遷移。作者為深層遷移提供了一個簡單而實用的學習工具——四問學習法,包括四個問題:我聽到什么?我想到什么?我變成什么?我用到哪里?
劉瀾 ·教育 ·1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