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自序

離開北京已經五年多了,這五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在這個社會劇烈轉型、人心浮躁的時代,學術機構以及學者群體是這個紛擾世界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三年的博士生活再加上五年的職業生涯讓我形成一個看法,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如果在當今中國找一個純粹的學術樂園,它肯定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年的學習生活中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也聽了好多學者的課。

本書最初的寫作靈感來自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讀博士時上課的經歷,那是在卜衛老師的課堂上。她的課程主要是她自己實證研究的內容,她當時研究的對象是婦女、兒童以及在城市謀生的農民工。其中有幾節課講農民工以及農村婦女如何利用現代媒介技術爭取自身的權利,還講到一些案例,比如被誘騙拐賣的農村婦女如何使用媒介技術求救,并最終獲救?;窘Y論是:如果農村弱勢群體掌握了媒介技術,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存境況。她的課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深入淺出,絕少艱澀的學術詞匯或者繁復的引證推演。

卜衛老師給人的印象是樸素、親切,但她又有一種自然流露的尊嚴和力量。在她的課堂上有時會有很多有趣的互動,還會發一些糖果和巧克力之類的零食。她跟所里的其他幾個老師,像宋小衛、唐緒軍、孫五三、劉曉紅等既是同事,又是生活中的摯友和思想上的知己,我非常羨慕他們那種生活狀態和人生境界。我常想,人生一世,能有這樣一個可以進行深度交流的圈子并彼此鼓勵贊賞,過著讀書、寫作的生活,神仙也不過如此。后來當我自己也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時才深切明白,這種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樣瀟灑飄逸,背后有很大的付出和艱辛。卜老師常年在外調研,風餐露宿,在我2010年博士畢業的時候,她身體不適,但是仍然堅持出席我們的博士答辯。聽師妹們說,她現在的狀態很好,每天依然充實而忙碌。

卜衛老師曾說在當代中國社會,農民工、婦女、兒童等屬于社會弱勢群體,而研究這些群體的學者也會被邊緣化。然后她又補充說:“不過,我是個例外。我姓卜,名衛,這個名字好。只要我的名字跟其他研究者同時出現,不論是按照姓氏筆畫還是音序排名,一般我的名字都會排在第一位?!辈贿^這個領域的研究者中也有看上去很潮的人。卜衛老師曾請香港學者邱林川到我們課堂上講過課,那時邱林川很年輕,看上去就是一個英俊時尚的小伙子,這種個人形象可以讓人聯想起香港的明星。據稱邱先生在社會弱勢群體方面的研究已經頗有成績。

卜衛老師還帶我們去過北京皮村的農民工藝術團觀摩演出,那些節目很少有當下的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農民工自編、自導、自演的。卜老師說這些節目未必很專業,但這是農民的一種自我賦權方式,農民把這種演出當作一種媒介,展示生存狀態和內心訴求,并形成一種自主的聲音和獨立的意識。

卜衛老師的這些課以及調研活動讓我感到既熟悉又興奮,我的老家就在河南信陽農村,有很多親戚都是常年在外的農民工,原來他們的媒介使用方式也可以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

畢業后這幾年,我一直對農村的媒介使用保持很濃的興趣,刻意留心農村人的媒介使用方式以及媒介對他們工作、生活、交往和娛樂各個方面的影響。現在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以及電腦逐漸在農村普及,這些媒介的文化生產從本質上說主要服務于城市市民和商業資本,這些文化產品甚至侵奪了農村文化成長的空間。農民在這種文化中找不到共鳴,喪失了主體性。近些年,農村廣場舞也開始流行,一些懷念往昔集體精神生活的中老年農民在這些新的活動方式中找到了存在感和心靈慰藉。還有很多農民在閑暇的時候更喜歡坐在麻將桌前,而不是去看電視,因為電視離他們的生活很遠,最初打麻將純粹是為了消磨光陰,只圖一樂,原本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后來漸漸上癮變成賭博。而年輕一代則熱烈地擁抱流行文化和新媒體,他們喜歡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愛看《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非誠勿擾》這類節目,跟城市同齡人一樣熱衷于微信和QQ聊天,發動態和評論,等待別人的點贊、評論,他們也會給別人點贊和評論。

我發現廣義的媒介,如廣播、電影、電視、手機、電腦、汽車等,已經構成一張細密的經緯網,深刻地影響著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農村的變遷。2012年我獲批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題目是“中國農村的媒介使用與社會變遷”,在這個課題的研究中,我和我的同行及學生走訪了很多地方。我們發現很多富有啟示意義的案例。

一個年輕的安徽農村小伙子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致富經》和《財富故事會》,得到創業的啟蒙教育,后來上網尋找致富信息,去北京學會了一門燒烤技術,回到安徽老家縣城開了一家燒烤店。湖南一個農民因為做生意經常接待城市客戶和政府官員,經常觀看視頻,學習穿著打扮和交際禮儀。河南有一個青年農民工只身到海南謀生,看到別人經營網店后,自己從零開始學習電腦操作,開了一家網絡保潔公司。河南一位年過半百的農村中學女教師感到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后來在她兒子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并通過微信群輔助教學,重新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山西省一個老人現在和老伴兒在家種了一個菜園,他年輕時愛聽戲曲,就讓晚輩給他買了一個放音機,他稱之為“戲盒子”,下載很多戲曲選段,他隨身攜帶,自得其樂。

我與我的同事和學生是在一種好奇和欣喜的狀態下完成那些調研活動的。我始終堅信,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不管是對智力的深刻訓練,或者是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探索,都應該是有益于心靈的,人們在閱讀學術著作或進行學術研究時都應該能體會到思維進步的欣喜和探索未知的樂趣。作為研究者,即使自己思考的過程可能是費力而痛苦的,但最終呈現的作品應該是清新流暢的,這也是對閱讀者的一種高度尊重的態度。我寧愿讓這本著作看上去“淺”一點,也不愿意塞一堆不相干的復雜含混的名詞術語以顯得有“深度”。我自己有這樣一種閱讀體驗,在一篇文章中每閱讀一個意義含混的術語都如在一碗米飯中吃到一粒沙子。把有關農民問題的研究弄成復雜的哲學思辨是非常不明智的,必要的抽象和術語能更深刻地把握和分析實踐,但這些抽象和術語如果超過了必要,就與現實越來越隔膜。

所以,我希望本書不是一本枯燥的高頭講章。它研究的是農村的問題和農民的生活,希望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讀懂它,喜歡它,并且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實在的知識,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

本書中大量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訪談,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真實全面地呈現研究對象,用農民自己的語言和思維呈現與媒介使用有關的社會變遷。訪談或對話體在很多學術著作和經典中都有廣泛的使用,像《論語》和《理想國》的主要內容都為對話體,但不會有人否認它們的價值。

社會科學的每一個分支都是思考問題的一個角度,從本研究的角度來看,媒介技術可以促成很多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解決。當代媒介技術讓所有的知識和信息都便捷、迅速地傳播,它的操作也越來越簡單??梢灶A見,未來媒介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將持續增大。農民所接受的正規教育不足,并且缺乏系統性,媒介技術能為他們的經濟生產、社會交往、權利維護和休閑娛樂等提供巨大的幫助。通過媒介技術的合理運用,農民可以掌握現代化生產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在交易活動中以低廉的成本進入龐大的市場,節省交易成本,獲取最大收益;在與政府機構以及其他各個階層的交往中,獲得更透明的信息環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交往中接收人類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近幾百年來的文化成果中被簡化為常識的部分,并吸收為價值觀念;在休閑娛樂的時候獲得適合他們口味的較高質量的文化產品。

以上是一種“發展”和“進步”的觀點,但是當我結束這個研究時,我又陷入了另一種困惑之中?!鞍l展”和“進步”之所以成為很多社會學科研究的旨歸,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貧困是困擾農村的最大痼疾,農村絕大部分問題都可以歸咎于貧困。貧困使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的服務極度匱乏,農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與城市懸殊。貧困使農村人難以維護起碼的體面和尊嚴,貧困曾使農村人無法獲得基本的衣食保障。貧困也阻塞了農村人才成長的通道,很多智力超群的農村人為了生存,很早就離開學校進入社會艱難地謀生,教育的缺憾造成他們未來發展的局限。貧困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的道德水平,在貧困的環境中更容易出現拒絕贍養老人、盜竊、打架斗毆等問題。農村因貧困而產生的問題還具有蔓延性,在農村沒有技能無法生存的農民進入城市之后,如果再找不到謀生手段,就會增加城市的暴力犯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發展經濟都是中國農村地區最重要的任務,任何問題的解決最終都繞不開發展經濟。

發展經濟的主要途徑就是工業化。工業化使大部分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并通過工業技術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并在這個過程中徹底淘汰農村中傳統的生產工具、農業技術和農村生產方式,逐漸使農業文明消亡。

數千年來,中國農村一直保存著獨立的風貌,并能不依賴城市而自成體系。在安徽金寨縣、浙江建德市、河南林州市,我考察過地處大山深處的農家,很多村莊在深山里安靜地生息繁衍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村民的生活在物質上確實是匱乏和貧困的,但這種貧困主要是外人在把他們與外界進行單純的經濟比較時的心理感受,一些年老的村民仍然過著恬淡自足的生活。作為一種存在千年的生活方式,這些山區村落跟周圍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一種自洽的共生關系。這種生活方式可能是“落后”的,但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它是安全而穩定的,它蘊含著一種也許迄今為止尚不能為我們充分認知的智慧。

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最初從自然中走出來,最后又將回歸自然。當代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農村生存智慧、農村文化、農民生活方式中的很多元素仍然可以提取出來醫治城市人的心理疾病。農村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技能、與自然共處的經驗、日常經濟往來的媒介、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和信仰體系,這些人類智慧中的大部分并沒有被載入經典文獻,它只存在于農村日常生活之中。一旦農業文明消失,這些寶貴的人類文化也會跟著消失。如果有一天自然資源無法承載現在的城市生活方式,或者當出現大的政治動蕩,或者發生某種意外的自然變化,嚴重破壞城市的再生產系統時,人類文明的維系和復興就需要相對獨立的農村。

現在媒介技術已經使農村與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農村的各種生產活動越來越社會化和市場化,農村已經被納入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生產系統,失去了幾千年以來的獨立性。當代中國農村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需要探索一條既適合國情,又能迎接未來挑戰的農村發展道路。農村不應該僅僅作為城市的附屬而存在,它需要繼承數千年的歷史智慧,重新獲得獨立性,提供一種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并能與城市平等對話,成為一種活的當代文化源頭。

上架時間:2025-08-14 14:12:3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勐海县| 乌鲁木齐市| 融水| 灵武市| 仁化县| 中山市| 陆良县| 大同县| 永登县| 西充县| 白山市| 吉安市| 上蔡县| 丹巴县| 桃江县| 双辽市| 古蔺县| 江西省| 贵溪市| 承德市| 太保市| 和政县| 浦县| 保山市| 泗洪县| 桦甸市| 阳西县| 兴化市| 安陆市| 长春市| 习水县| 鄂托克前旗| 安顺市| 连山| 肇庆市| 肃宁县| 阳泉市| 丽水市| 宁河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