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論作者對文學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主要思考文學的經典性生成、小說的大氣象和本質化寫作、散文的博雜與寬闊這幾個具體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是談論作者從事文學批評的思想資源,包含作者己對左翼文學的閱讀和理解。第三、第四部分是作者對近幾年廣東和大灣區文學寫作所作的鳥瞰式觀察和創作成就的總結。
楊勝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本書主要從中西比較詩學的視角,對20世紀以來英美漢學家的漢詩英譯文本作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探討了漢學家的漢詩英譯同他們的文化身份、審美主體性、翻譯認知能力、重構能力和解釋能力之間的關系。職業漢學家、翻譯家大都注重翻譯的忠實性,把翻譯作為文學分析的一種手段,為文學研究服務。詩人翻譯家則更注重漢詩譯文的文學風味,因此,翻譯呈現較大的變異性,有時近乎創作。兩類翻譯家的翻譯批評也不能依據同一標準,要考慮各自的翻譯目的和翻譯特征。總結他們的翻譯思想、策略、傳播和接受,對中國文學“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魏家海 ·文學評論 ·18萬字
這是一本傅斯年先生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時的課堂講義。該講義涵蓋了《詩經》的研究史、研究方法、地理、藝術性等多方面的內容。傅先生在講義中提出很多特異的見解,雖然為一本學術著作,但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充分展現了傅斯年先生深厚的國學根底以及獨到的西方研究思想。講義中融合了理論知識與作者自身的思想,對《詩經》理解的廣度和深度,一直為世人所稱道,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之作,是國學愛好者常備的一部重要資料文獻,也是了解《詩經》必備的一本經典佳作。
傅斯年 ·文學評論 ·7.6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90后新銳作家、評論家孟盛的評論作品。他以獨特、敏銳的筆觸談論中外作家、40后乃至90后作家的作品。他的評論字字珠璣,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對過去的回憶,對時事的關注,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此書文筆并非十分華麗,但思想和內容卻足夠深刻。孟盛用他的文字書寫了青春的蓬勃朝氣,用實踐展現了“文藝青年”的風華正茂。
孟盛 ·文學評論 ·3.1萬字
《走進大文豪的家》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作家周圍的事物包括房屋對他們寫作的影響。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隱居在英格蘭西南部時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舊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鄉間別墅,莎士比亞童年時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鎮的木頭小屋,還有激發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靈感的東薩塞克斯郡內的小花園。通過探索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建筑,了解那些鮮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英)尼克·錢納 ·文學評論 ·13.2萬字
劉辰翁為宋末著名遺民,辛派詞人的后勁,集文學家、評論家、學者于一身,在宋末元初的東南文壇處于執牛耳的地位。其著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評點種類繁富,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個方面,他對《世說新語》的評點開啟中國小說評點之先河,其評點著作在明清兩代影響甚大,所開創的雙行夾批和評點語匯為后人所沿用,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個文學評點大師。本書以劉辰翁評點為中心,在充分占有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尋繹其評點特征,力求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完善和創新,獲得對劉辰翁評點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對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作出更為準確的評價。
焦印亭 ·文學評論 ·18.8萬字
本書結合北宋中期時代背景、司馬光個人生活經歷、個性特征以及其思想對其詩歌進行系統研究,試圖在把握他的詩學思想、詩歌內容、詩歌意象及詩歌總體風貌的基礎上探討司馬光在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余飛 ·文學評論 ·16.7萬字
本書是馬大勇教授長期課堂講授的《三國演義》和“喜馬拉雅FM”發布的音頻課基礎上增訂整理而成的。歷史是什么有人說,歷史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只能無限接近而不能真正找到答案。這或許是對的,而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恰恰走在了歷史和文學的夾縫里,如同高明的雜技演員走鋼絲,它用精美的文學手段對這個本來已經驚心動魄進行了再創作,建構出了作者自己心目中的“三國”。它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遭循歷史的真實,但是卻展現了“演義”——也就是文學——的魅力,而且開啟了歷史演義小說之門。
馬大勇 ·文學評論 ·10.4萬字
《如何發現微型小說內部的秘密》是“微型小說寫作課”系列中的一本,是微型小說名家謝志強的作品集,內容包括對微型小說作品的解讀、作者本人對微型小說這一文體的思考以及對當下文學現狀的一些看法,幫助微型小說愛好者了解微型小說這一文體以及提供一些寫作的方法。
謝志強 ·文學評論 ·12.2萬字
該《外國文學史綱》立足于對外國文學發展史上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相關知識點的概要介紹與分析,重視作家生平與創作等方面知識的要點提煉;注重代表作分析中的關鍵信息的濃縮表述;兼顧亞非文學部分知識點的簡化與凝練。外國文學史重要知識點的提煉和概要(即“史綱”)是本書之中心。閱讀對象:外國文學史研究者和學習者。
羅文敏編著 ·文學評論 ·15萬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青年評論家黃平圍繞當代東北青年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的作品展開的精彩評論。對于逐漸邊緣化的當代文學,雙雪濤、班宇、鄭執再一次提醒我們,文學不是一種可以分離出去的“專業”,而是從來都和生活血肉相連。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重新擦亮了失敗者的尊嚴。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著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輩。雙雪濤、班宇、鄭執的寫作從東北開始,重構文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歷史的連續性中展開敘述,保衛真實的情感與人性。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創造出一種新穎的現實主義,他們的小說,在主題和美學風格上都是一次召喚。召喚歷史的連續性,召喚小說的道德使命,召喚真正的藝術。
黃平 ·文學評論 ·9.3萬字
本書是葉朗從美學眼光談《紅樓夢》的文集。書中主要談兩個內容,一個是《紅樓夢》的形而上的意蘊,曹雪芹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求,就是肯定“情”的價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愛的尊嚴,追求人與人的平等,歸結起來就是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不是虛幻的存在,而是真實的存在,“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因此人生是有意義的。這就是《紅樓夢》給予讀者的“悟”。再一個內容是《紅樓夢》的悲劇性。《紅樓夢》的悲劇性不在貴族之家的衰亡,而在“有情之天下”的毀滅,用林黛玉的詩就是“冷月葬花魂”。此外書中還談了葉燮、金圣嘆對《紅樓夢》的影響,脂硯齋的評點,以及“點睛之筆”“閑筆”等小說美學的內容。
葉朗 ·文學評論 ·6.4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理查德·艾爾曼的愛爾蘭文學講堂,關于四位影響深遠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葉芝、喬伊斯和貝克特)的文學講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許可以說,這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而他們自己所不曾察覺的相同之處開始顯現:一樣都是背井離鄉、詼諧風趣、晦澀難解、言辭激烈。這幾個都柏林人,出類拔萃、自鳴得意,即便自認潦倒之時也要擺足闊氣,就像葉芝詩中的畢達哥拉斯,有著金股。他們提出又挑戰自己的假設,他們逡巡于藝術和反藝術、愉悅和恐懼、接受和放棄之間。他們都來自同一座城市,這一點說明不了什么,但他們和祖國一樣,為獨立而苦戰,蔑視外部強權的占領,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分歧。這些特質并非愛爾蘭獨有,但是在愛爾蘭得以集中體現。憑借這四個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這個曾經被迫歸屬于帝國的城市重獲力量,以另一種統治權,即藝術的統治權,影響整個世界。——理查德·艾爾曼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評論 ·6.3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國當代作家、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部文學評傳。作品采用文本細讀法,以莫言的作品為基礎,對莫言的文學創作進行了細致、客觀、清晰的梳理和分析。作者站在中國當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宏觀角度,深入剖析了莫言創作的鄉村世界和文學地理、感官經驗及物化世界、倫理僭越與文化批判、語言風格與文體特征、茂腔敘事及聲音詩學等方面的特征,是一部成熟、扎實的評傳作品。同時,作者對莫言與現代漢語小說敘事的未來,闡明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張閎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由八大山人的“涉事”概念談起,從多個方面探討八大山人的精神理路和繪畫哲學。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3萬字
本書的作者是清光緒年間文人俞陛云。書中收錄了王勃、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盧綸、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數百篇名家名作,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從聲調,格律,意義、句法,字法入手,闡釋其精微細妙之處。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此次重版,除在內容上重新編輯整合,還大膽地重擬了經典書名,使經典著作更加貼近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0萬字
《陌上紅塵·情與誰共:誰在唐詩里醉舞霓裳》不拘泥于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通過一首首唐詩,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后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詩為經,詩人為緯,漫談古今人事滄桑,文筆浪漫,寫作視角獨特,語言則更加洗練柔美,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讀。
八月安妮 ·文學評論 ·9.8萬字
本書內容全面具體,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世界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書中主要介紹了俄蘇現代作家及其作品講析。包括:普希金、屠格涅夫、高爾基、法捷耶夫、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4.9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出版工作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共分三輯:第一輯“書林漫步”為書評文章。第二輯“出版人語”為出版工作科研文章。第三輯“歲月痕跡”為作者為他人著作寫的“序”與“跋”,以及一些書與人的故事。
周百義 ·文學評論 ·18萬字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么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什么?怎么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樊登連續10年,深度解讀超500本好書,累計超7000萬書友持續學習,樊登獨家分享讀書方法、速讀秘密、選書技巧、深度思考訣竅、自我精進法則、認知提升要領。他提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選書方法、速讀秘密以及獨立思考的竅門。此外,本書涵蓋了樊登對認識自我以及如何成長的關鍵思考,以發掘內在天賦、不斷精進、進階突國貫穿個人的成長路徑旨在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通過科學和心理學的有效方法,直面業已清晰的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
樊登 ·文學評論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