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走進大文豪的家》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作家周圍的事物包括房屋對他們寫作的影響。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隱居在英格蘭西南部時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舊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鄉間別墅,莎士比亞童年時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鎮的木頭小屋,還有激發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靈感的東薩塞克斯郡內的小花園。通過探索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建筑,了解那些鮮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英)尼克·錢納 ·文學評論 ·13.2萬字
本書內容全面具體,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世界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書中主要介紹了俄蘇現代作家及其作品講析。包括:普希金、屠格涅夫、高爾基、法捷耶夫、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4.9萬字
一把經典名著的入門之鑰,一場現代婚姻家庭的反思之旅!本書是作者對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讀書心得和個人闡釋。作者圍繞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一名句出發,按原著的情節順序梳理了書中各個家庭的關系,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結合諸多學者的評論,對托爾斯泰在本書中展現的婚姻觀、家庭觀、貴族觀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力圖跳出傳統的解讀視角,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對這一經典文本做出新的闡釋。
林鵠 ·文學評論 ·9萬字
劉辰翁為宋末著名遺民,辛派詞人的后勁,集文學家、評論家、學者于一身,在宋末元初的東南文壇處于執牛耳的地位。其著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評點種類繁富,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個方面,他對《世說新語》的評點開啟中國小說評點之先河,其評點著作在明清兩代影響甚大,所開創的雙行夾批和評點語匯為后人所沿用,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個文學評點大師。本書以劉辰翁評點為中心,在充分占有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尋繹其評點特征,力求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完善和創新,獲得對劉辰翁評點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對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作出更為準確的評價。
焦印亭 ·文學評論 ·18.8萬字
本書是葉朗從美學眼光談《紅樓夢》的文集。書中主要談兩個內容,一個是《紅樓夢》的形而上的意蘊,曹雪芹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求,就是肯定“情”的價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愛的尊嚴,追求人與人的平等,歸結起來就是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不是虛幻的存在,而是真實的存在,“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因此人生是有意義的。這就是《紅樓夢》給予讀者的“悟”。再一個內容是《紅樓夢》的悲劇性。《紅樓夢》的悲劇性不在貴族之家的衰亡,而在“有情之天下”的毀滅,用林黛玉的詩就是“冷月葬花魂”。此外書中還談了葉燮、金圣嘆對《紅樓夢》的影響,脂硯齋的評點,以及“點睛之筆”“閑筆”等小說美學的內容。
葉朗 ·文學評論 ·6.4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理查德·艾爾曼的愛爾蘭文學講堂,關于四位影響深遠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葉芝、喬伊斯和貝克特)的文學講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許可以說,這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而他們自己所不曾察覺的相同之處開始顯現:一樣都是背井離鄉、詼諧風趣、晦澀難解、言辭激烈。這幾個都柏林人,出類拔萃、自鳴得意,即便自認潦倒之時也要擺足闊氣,就像葉芝詩中的畢達哥拉斯,有著金股。他們提出又挑戰自己的假設,他們逡巡于藝術和反藝術、愉悅和恐懼、接受和放棄之間。他們都來自同一座城市,這一點說明不了什么,但他們和祖國一樣,為獨立而苦戰,蔑視外部強權的占領,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分歧。這些特質并非愛爾蘭獨有,但是在愛爾蘭得以集中體現。憑借這四個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這個曾經被迫歸屬于帝國的城市重獲力量,以另一種統治權,即藝術的統治權,影響整個世界。——理查德·艾爾曼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評論 ·6.3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國當代作家、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部文學評傳。作品采用文本細讀法,以莫言的作品為基礎,對莫言的文學創作進行了細致、客觀、清晰的梳理和分析。作者站在中國當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宏觀角度,深入剖析了莫言創作的鄉村世界和文學地理、感官經驗及物化世界、倫理僭越與文化批判、語言風格與文體特征、茂腔敘事及聲音詩學等方面的特征,是一部成熟、扎實的評傳作品。同時,作者對莫言與現代漢語小說敘事的未來,闡明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張閎 ·文學評論 ·18.7萬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一書收入作者俄國文學相關的散文十四篇,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追尋契訶夫的足跡》《穿透時空的托爾斯泰》《茨維塔耶娃的布拉格》《納博科夫與蝴蝶》等,涉及到俄羅斯十九、二十世紀的多位經典作家的生活與創作。作者以學術研究和文學翻譯中發現的好素材作為散文隨筆的寫作對象,用較為自由、較多感性的筆觸來討論比較學術性的話題,使得這本散文選兼具趣味性、可讀性與知識性,拉近了中國讀者與俄羅斯文學、中國文學與俄羅斯文學的距離。十四篇散文均曾單獨在《人民文學》《譯林》《長江文藝》等知名刊物上發表。
劉文飛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收錄的二十多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在《文史知識》上陸續刊登的有關詞的一些文章,有的傾向于詞本身的鑒賞,但更多的是通過詞為入口,來解說詞中涉及的文學藝術、審美情趣、歷史故事、詞人典故、詞學公案、作詞技巧等,文筆輕松流暢,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有關的知識與典故則是不動聲色地蘊含在這種娓娓道來的輕快與嫻熟中。
張宏生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90后新銳作家、評論家孟盛的評論作品。他以獨特、敏銳的筆觸談論中外作家、40后乃至90后作家的作品。他的評論字字珠璣,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對過去的回憶,對時事的關注,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此書文筆并非十分華麗,但思想和內容卻足夠深刻。孟盛用他的文字書寫了青春的蓬勃朝氣,用實踐展現了“文藝青年”的風華正茂。
孟盛 ·文學評論 ·3.1萬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青年評論家黃平圍繞當代東北青年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的作品展開的精彩評論。對于逐漸邊緣化的當代文學,雙雪濤、班宇、鄭執再一次提醒我們,文學不是一種可以分離出去的“專業”,而是從來都和生活血肉相連。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重新擦亮了失敗者的尊嚴。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著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輩。雙雪濤、班宇、鄭執的寫作從東北開始,重構文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歷史的連續性中展開敘述,保衛真實的情感與人性。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創造出一種新穎的現實主義,他們的小說,在主題和美學風格上都是一次召喚。召喚歷史的連續性,召喚小說的道德使命,召喚真正的藝術。
黃平 ·文學評論 ·9.3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出版工作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共分三輯:第一輯“書林漫步”為書評文章。第二輯“出版人語”為出版工作科研文章。第三輯“歲月痕跡”為作者為他人著作寫的“序”與“跋”,以及一些書與人的故事。
周百義 ·文學評論 ·18萬字
《伴我半生:一個人的微閱讀》是“微型小說寫作課”系列其中之一,作者侯德云是微型小說領域理論與創作皆取得較高成就的名家,作品中對五十位微型小說作家和作品做細致入微的解剖,既有對名家名篇的點評,也有對當下微型小說創作隊伍的觀察和思考,值得微型小說創作者和愛好者品讀。
侯德云 ·文學評論 ·14.5萬字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么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什么?怎么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樊登連續10年,深度解讀超500本好書,累計超7000萬書友持續學習,樊登獨家分享讀書方法、速讀秘密、選書技巧、深度思考訣竅、自我精進法則、認知提升要領。他提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選書方法、速讀秘密以及獨立思考的竅門。此外,本書涵蓋了樊登對認識自我以及如何成長的關鍵思考,以發掘內在天賦、不斷精進、進階突國貫穿個人的成長路徑旨在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通過科學和心理學的有效方法,直面業已清晰的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
樊登 ·文學評論 ·17.2萬字
20世紀文學旗手,也是各自時代掉隊的人。“經典領讀人”楊照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以文學,傾聽他們的掙扎與回答。本冊“經典領讀人”楊照ד隱匿于大時代角落的美學宗師”谷崎潤一郎:一路寫來,不呼應任何時代,是他最了不起的成就。從“惡魔主義”的奇情書寫,到《細雪》的古典美學,在集體性標準下不被接受、不應該存在的激情,不會因此就真的從人間現實里消失——這是谷崎50年寫作生涯的基本創作態度。他前后花了30年,3度翻譯《源氏物語》,這啟發了他開創獨特的“陰翳美學”寫作,繼而創作出一生經典長篇作品《細雪》。當整個社會被迫為戰爭高唱時,在他筆下,蒔岡家的女兒們依然關心愛情、歌舞、捕螢、賞花——戰爭、武士道、軍國主義之流,真的比她們的生活更能代表日本、更貼近日本國民嗎?
楊照 ·文學評論 ·7.6萬字
從《詩經》、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從《春秋》、諸子百家、《史記》到明清小品,從元曲、雜劇、志怪傳奇到白話小說,橫跨兩千五百年的時空,讓我們體會不同的人生境遇,回歸詩意的精神世界。我們進入中國文學的世界,在語言所構擬的空間投入自己的情感與想象,體驗前人的希望與失望,快樂與憂傷,體味前人偉大的藝術創造,理解民族精神的發展歷史,我們的生命得以展開,變得宏大而美好;同時,我們也獲得了了解人類文化的基點。
駱玉明 ·文學評論 ·10萬字
本書是張定浩2015年出版的首部文論集《批評的準備》的最新修訂版。作者抽換掉原書三分之一篇幅,借此重新整理自己十余年來的文論寫作,以表達對當代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基本認知。文章雖大多圍繞當年出版的某部具體作品展開,但最終講述的,是從這些具體作品中所感受到的普遍性問題。他認為,在人人都獨自奮戰似乎無所適從的當代文學批評現場,準確是最切身的道德律,它首先意味著要“如其所是”地談論作品,而要抵達這一目標,則需對已有的經驗不斷懷疑、求證、表達、反思,最終得到整體式判斷。唯此,批評才不再是批評家們的智力游戲,而能夠面對普通讀者;才不再淪為文學創作的附庸,學問的闌尾,而真正成為一項激動人心的志業;才可以從此時此地出發,竭力理解曾經有過的人類情感與創造。
張定浩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李國文說三國》在原有的李國文評《三國演義》篇幅基礎上,減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觀想洞見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國演義》是國粹經典,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歷史小說,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著名當代文學作家李國文以一個文人的身份,用文學折射歷史,用人物輻射時代,用過去映照當下,評書而不拘泥于書,說史而不局限于史,對當代文壇、社會、民族有感有悟有話說,可見知識分子之氣節與社會責任感。第三冊《星落秋風》,針對《三國演義》81-120回的內容,一回兩評,言之有物,見解新穎,博引《三國志》《后漢書》《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文獻,以史實為依據,在各家觀點基礎上發表獨特見解,對讀者了解真正的歷史有很高參考、引導價值。行文洗練文雅的同時,兼顧口語、俚語的運用,在輕松有趣的閱讀氛圍中,滲透歷史文學,傳播中華文化。插圖以《遺香堂繪像三國志》(明末黃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繡像三國志演義》(清初)穿插選排,以經典繡像版本插圖讓讀者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2.3萬字
《水滸傳》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一直以來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廣泛重視,閱讀、研究的人都比較多,許多人對其都有深刻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些見解當中,名家大師的見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是備受推崇的。學術大師們讀書與治學的方法和富于創造性的學術活動中閃耀著的智慧的光芒,對我們確實有指點迷津的作用。據此,我們設計出版了《大師解讀中華文化經典》系列叢書,將名家、名作再次對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大師解讀三國演義》以鮮明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用大量的文字資料,多角度地重新審視。
于唐 李貴銀 ·文學評論 ·19.4萬字
本書為《詩的時光書》的第2輯,帶讀者領略西方詩歌經典的神奇畫廊。以世界上第一位吟唱個人愛情的詩人薩福開篇,作者精選了12位西方詩歌史上一流的偉大詩人:從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中的詩人”雪萊,到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從唯美主義的桂冠詩人丁尼生,到象征主義先驅愛倫·坡;從古希臘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到寫盡現代人孤獨的詩人普呂多姆……12篇令人心折的詩歌故事,描摹出無比絢爛的生命畫卷,也寫透了人性本來的孤獨落寞。書中收錄近百幅西方名畫,與那些動人的詩歌一起,融匯成一部縮微版的西方藝術史。詩畫攜映,恢宏燦爛,充分展現了西方藝術經典的高遠與瑰麗。
蘇纓 毛曉雯 ·文學評論 ·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