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

第1章 前言

歷史是條長河。當我們回首溯源時,竟滿懷欣喜地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最為古老,而且一脈相承沒有中斷的唯有我們華夏文明。亙古以來,在她的光環下,華夏子孫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書寫著一個又一個輝煌。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種種歷史原因,華夏文明走向了式微,整個國家和民族都走向了崩潰的邊緣。但是,令我們欣慰的是,在這個危難的時刻,總少不了一些博學鴻儒挺直的身影。他們超然于物外,篤心國學,甘做薪火相傳的橋梁,傳道授業的階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傳統文化的留存和發揚光大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歷史是面明鏡。今天,值此民族復興之際,我們再次透過這面鏡子,去回眸曾經的過往,并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個國難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為傳統文化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博學鴻儒身上,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閱他們的過往,去感受他們的苦痛,去體味他們的嘆息。最終,我們把目光定格在了一個于國學研究十分全面、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獨行、憂生憂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國現代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學、歷史學、考古學、甲骨學、金石學等學科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國學史之人到此都會脫口而出,他就是王國維。不錯,我們要介紹的人正是王國維。

首先,對王國維的生平做個簡介。

《王國維講國學》選取王國維國學思維的經典解讀,對歷史、美學、哲學、文學、戲曲、古史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師的角度關照華夏文化,文中處處顯現學術之光,詳盡展現國學之深厚底蘊。本書是一部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庵),又字伯隅,號觀堂、永觀等,浙江海寧人。六歲(1883年)時入私塾就學;十五歲(1892年)時,以全海寧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二十一歲時(1898年)到上海任《時務報》文書。這可說是他一生事業的開始。此后,他在上海做過《農學報》和《教育世界》雜志編輯;在武昌,為湖北農務學堂譯述講義及農書;在通州師范學堂和江蘇師范學堂執教;在學部充學部圖書局編輯和名詞館協修,主編譯及審定教科書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攜全家避居日本。1916年回國后,于上海主編《學術叢編》,后任倉圣明智大學教授。1919年,為蔣汝藻(1877-1954)編撰藏書志。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1923年,應詔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自沉。

由王國維的簡介可看出,他的一生可謂顛沛流離,而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多與窮困沾連,與憂患為伍。也許正所謂憂患立人,這反而成全了他特立獨行的性格,培養了他獨特的目光和超于常人的思維,終讓他在國學研究方面長人一步,取得豐碩的成果,成為國學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

王國維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一生的著述多達62種,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種。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學、歷史學、考古學、甲骨學、金石學諸方面。本書就是從這些領域中擷取部分精華,從美學、史學、哲學、文學、經學、戲曲、考據和教育八個方面,以兼顧今人視角的方式去加以闡釋。從中,既能領略到《人間詞話》帶給我們的美感,又能體悟到“人生境界”帶給我們的歷史厚重感,還有大師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深沉情懷……

由此書,你能體味到大師們出于文化關懷的憂患意識。面對國困民敝,西方文化在物質挾裹下長驅直入的現實,王國維始終保持著清醒而又理性的認識,并且有著自覺而勇敢的擔當精神。他說:“竊又聞之:國家與學術為存亡,天而未厭中國也,必不亡其學術,天不欲亡中國之學術,則于學術所寄之人,必因而篤之。世變愈亟,則所以篤之者愈至,使伏生、浮邱伯輩,天不畀以期頤之壽,則《詩》《書》絕于秦火矣。既驗于古,必驗于今。”為此,他并沒有從全盤西化的極端走向全面否定傳統的極端,而始終以一種學術的心態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互融。

由此書,你能體會出大師身上的那種求真、求實的學術精神。這種精神,其實質恰是大量人格的寫照。具體到王國維從事的考據學上,他特別反對穿鑿與附會,既不盲目“信古”,也不貿然“疑古”,而是結合新舊材料審慎地加以考證。他始終堅持學術獨立、自由的精神,讓學術研究不受權貴干擾,不受權威左右,成為超脫功利的凈土。

由此書,你能學到科學的治學方法。王國維在考據方面提出的“二重證據法”,不僅其本身合于“科學研究”的精神,而在具體實踐中,的確是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其由此取得厚重而光輝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方法對后人來說,不僅具實用意義,也更有啟諦意義。

由此書,你還能感受到大師的那種“忘我”的人格魅力以及于兵荒馬亂、國難深重的年頭,所迸發出的那種超脫功利的文人氣節。王國維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鉆營生計,不結交權貴,不希慕榮華,不期圖享受,平日深居簡出,生活簡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鉆研學問上,把做學問當作了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業。由此,我們看到了境界之美、古雅之美,知悉了“二重證據法”的科學性,懂得了培育“完全之人物”的重任……

因而,此書既可作為對大師的緬懷,更可作為熟讀國學、重溫歷史、陶冶情操、樹德明智、培養健全人格的教材,更不啻為良師益友。

上架時間:2016-02-01 10:45:45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上林县| 玉林市| 蓬莱市| 汉源县| 句容市| 两当县| 龙里县| 天台县| 虞城县| 军事| 沁源县| 潜江市| 兴海县| 朝阳区| 五大连池市| 湛江市| 中阳县| 巨野县| 林州市| 彰化市| 建宁县| 泰安市| 襄垣县| 金平| 崇义县| 堆龙德庆县| 涡阳县| 定日县| 新巴尔虎右旗| 漳州市| 六枝特区| 静乐县| 元氏县| 金堂县| 绥芬河市| 定西市| 郓城县| 陇西县| 大余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