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世三十六計
最新章節
- 第62章 結束語:《西游記》里的處世哲學
- 第61章 第三十六計豁達人生
- 第60章 第三十五計百忍成金(2)
- 第59章 第三十五計百忍成金(1)
- 第58章 第三十四計通權達變
- 第57章 第三十三計知足不辱(2)
第1章 序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只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仆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愿地說:“瞎!跑丟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么多人怎么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誰都明白處世之難,誰都渴望處世圓滿,我們常常會因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不和諧而苦惱和惆悵。
魯迅曾感嘆:“中國是古國,歷史長了,花樣也多,情形復雜,做人也特別難。”不過,古國、歷史長也有好處,留給我們的人生經驗也特別多。
中國人的處世智慧是舉世公認的,中國人積累了幾千年的人生經驗,處世待人之道發展的最為爐火純青。古人講:“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宜方圓并用”,就是講太平盛世的時候,應當嚴正剛直善惡分明;亂世之時,應當圓滑老練隨機應變;世道衰亡的末世,則需要方圓并用,有所選擇。一意孤行或只憑滿腔熱忱,這樣撞破南墻也于事無補。
處世智慧是每個人立足方寸的大學問、大智慧。處世智慧是每個人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思維訓練。不管你有意識或無意識,不管你主動或被動,不管你喜歡或厭惡,你都被挾裹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人事之中。處世智慧幫助你見微知著,高瞻遠矚,立足方寸,遠思千里,見人所未見,有所突破和前進,在新時代的挑戰中,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中國文化中的三大勁流儒、釋、道三家對處世的獨到見解成為人類精神財富的瑰寶,史料里對聲色財氣、名利角逐、丑行陋習、浪蕩心性等招禍傷身的教誨訓誡比比皆是。《處世36計》從人的社會角色、處世行止、心性習性等方面,廣采博征古代著名的事例、精彩的論證和奇特高妙的處世策略,探討如何保身、護身、養身、惜身、娛身等智慧和技巧問題,供人品味,供人鑒習,警世喻人,訓誡人生。
禪宗的《壇經》說:“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把歷史智慧變成你自己的智慧,那就在你心中升起了不滅的長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