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第三計左右逢源(1)

宋朝的時候,賈玄陪宋太宗下圍棋,很是為難,贏也不是,輸也不是。開棋時,太宗讓賈玄3子,結局時,賈玄輸了19子。

宋太宗知道賈玄有意讓自己,就有點不高興,說:“再下一局,你再輸了,就該杖罰了。”

這一局,賈玄用盡了全身的功夫,下了個不輸不贏,下圍棋要做到不輸不贏是很難的,甚至比贏棋還難。

賈玄未輸,自然不能杖責。

宋太宗看賈玄仍然不用真本事,就說:“你這一局,仍有假,再下一局,你勝的話,就賞你官做,要是輸了,就把你扔到水里。”待到下完了,又是不輸不贏,太宗說:“我讓你先走一子,可是仍下成平局,就是你輸了!”說完,下令把賈玄扔到水里。

賈玄要被扔到水里時,他大叫:“我手中還有一枚棋子啊?”說完,他伸開手讓太宗看,這樣賈玄就贏了一子。

宋太宗很為賈玄的機智而開心,哈哈大笑,就封了賈玄官職。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抓住重點,左右逢源,才是真正懂得處世之道的人。

替人著想

朋友可以選擇,而在生活中與之發生聯系的人是由生活環境和社會聯系決定的,范圍和對象要大得多,也復雜得多。如鄰里、同事、領導、下屬,以及社會公共活動中遇到的人,不管當事雙方是否愿意,都要互相發生聯系。一個人只要不是離群索居、與世隔絕,就必然要和各式各樣的人發生交往關系。能否正確處理這種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思想、情緒、生活和工作。

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不會有身心的健康愉快和事業的成功。

小時候的孫叔敖就是一個好孩子,他勤奮好學,尊敬長輩,孝敬母親,很受鄰里的喜愛。

有一次,孫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著一條雙頭蛇。他以前聽別人說,誰要是看見雙頭蛇,誰就會死去。孫叔敖乍一見這條蛇,心中不免一驚。他決定馬上把這條雙頭蛇打死,不能再讓別人看見。于是他拾起路邊的大石塊,打死了雙頭蛇,并把它深深地埋了起來。

回到家里,孫叔敖悶悶不樂,飯也不吃,一個人坐在油燈前看書發呆。母親看到這孩子的情緒有些不對頭,便問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孫叔敖抬頭看了看母親,搖搖頭說:“沒什么。”然后低下頭去,依然無精打采。

母親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額頭說:“莫不是生病了?”孫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親的衣袖傷心地哭起來。媽媽感到十分詫異,問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這么傷心?”

孫叔敖邊哭邊說:“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條雙頭蛇。聽人說,看見這種蛇的人會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母親邊安慰他邊問道:“那條蛇現在在哪里呢?”孫叔敖邊擦眼淚邊回答說:“我怕再有人看見它也會死去,就把它打死了,然后埋起來了。”

聽了孫叔敖的話,母親很感動,她高興地摸著孫叔敖的頭說:“好孩子,你做得對。你的心眼這么好,你一定不會死的。好人總是有好報的。”

孫叔敖半信半疑地看著母親,點了點頭。

后來,孫叔敖長大成人,由于他學識、品德好,做了楚國的令尹。他還沒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經很信賴他了。

孫叔敖在面對死亡的時刻,還能為別人著想,所以老百姓信賴他。這說明:能為群眾著想的人,群眾也會擁護和信任他。

刺史處案

調節矛盾,使社會達到適當、適度的平和狀態,是處世的一種理想境界;因而在社會生活中,強調人和,反對紛爭。因為“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爭則亂,亂則離,離則弱,弱則不能勝物”。

葉南巖作蒲州刺史時,一伙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狀,其中有一個人,血流滿面,受了重傷,頭上幾處開裂,生命危在旦夕。葉南巖立即起身進入府內,親自搗藥,命令手下人趕快將那人抬進州府。

治療之后,將他委托給一個謹慎忠厚的看門人和一個州府的官員,并對兩人說:“你們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傷了風。這個人如果死了,由你倆負責。”而且不準這個傷員的家人靠近他。

葉南巖對案情略加審核后,將打人兇手關進監獄,將其余人全部放走。別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葉南巖說:“凡是打架斗毆都沒有好氣,這個人若不立即搶救,就會死去。這個人死了,必然要有一個人償命,使他的妻子守寡,使他的孩子成為孤兒。而且還可能牽連旁人,那就不止一戶人家家破人亡。如果這個人好了,就只是一樁斗毆案而已。加之當時人的心情,只想打贏官司,雖然犧牲了自家的骨肉,也心甘情愿。所以我不準他的家人靠近他。”不久,受傷者康復,訴訟也就停止了。

葉南巖如果不設身處地、不從斗毆者的角度出發,后果不堪設想,數十家、數百人將被牽連,多少人家將家破人亡。葉南巖所用的處理問題、說服別人的方法,就叫做設身處理法。

使用這種方法,關鍵是對對方要有同情心。沒有同情心,不同情別人,怎么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呢?

舍己救人

一個機關、一個團體、一個企業,要以“和為貴”的原則處理同事關系、部門關系、上下級關系以及領導者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使大家感情相通,目標一致,同心同德。在這種團結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才能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把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聯合起來,形成克服困難的強大合力。

明成祖時期,廣東布政使徐奇進京覲見皇上,帶了些嶺南的藤席準備饋贈朝廷中的官員。巡邏官截獲送禮的名單,交給皇上。皇上看了,見禮單中沒有大臣楊士奇的名字,就單獨召見他,詢問其中的原因。

楊士奇說:“當初,徐奇從給事中受命赴任廣東時,眾官員都作了贈別的詩為他送行,所以他才用藤席來回贈。當時臣有病沒有做詩文,不然的話,我也在饋贈之列。今天雖然眾官員的名字都在禮單上,他們是否都接受禮物,還不知道,再說東西很小,恐怕也沒有其他目的。”

經楊士奇一解釋,皇上的疑惑打消了,就將名單交給宦官,讓他燒毀了。從此再未過問此事。

這名單一燒,朝中的官員們免了許多禍亂,而且使皇帝對大臣們不再疑心。楊士奇所保全的太重大了。

宋真宗時,有人上書對皇宮里的事發表意見。皇上大怒,命令將上書人的家產全部沒收。抄家時,獲得許多朝中官員與此人往來占問吉兇的書信,皇上就想將這些書信都交給御史臺去清查審理。

宰相王旦立即把自己向上書人占問吉兇的書信取來,交與皇上,請求連他一起下獄。真宗的怒氣漸漸消了。

王旦隨即到中書省,將所查獲的書信全部燒毀。

不久皇上又后悔了,派使者騎馬去要那些信。王旦說:“已經全部燒毀了。”

此事只好作罷。

互惠互利

古人說:“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好。”因為有同樣的愛憎,就能互相幫助扶持;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就能同甘共苦,同生同死。這種因“眾志成城”而產生的巨大力量,是工作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一個團體、企業或工作部門,如果人心渙散,關系緊張,情緒對立,個人的聰明才智就會因內部矛盾互相抵消,工作和事業就很難有起色。

戰國時期,秦國王族中有一位名叫公孫消的將軍,曾屢次帶兵打仗,也建有功勛,然而官職卻難以升遷。原來,他被秦王的生母皇太后所嫌惡。公孫消記不起自己是如何得罪了皇太后,于是就千方百計地托人去打聽,可就是找不出個道道來。有時急了,他甚至瞅準機會公開會獻殷勤,也仍然擺脫不了皇太后厭惡他的陰影。公孫消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名叫獻則的策士早已發覺了公孫消與皇太后之間的這種微妙關系,他對公孫消說:“將軍,我有一計可免你憂慮,不知您愿不愿聽。”

“先生有話盡管講出,別跟我繞圈子了。”公孫消是個武將,加之近來窩了一肚子火,也就直著嗓子回答獻則的話。

獻則說:“現在,皇太后的親弟弟華陽君正在周天子身邊做個小官,很不得志,太后為此十分憂慮不安。礙于華陽君是自己的親弟弟,又難以啟齒向周提起此事。現在,你以秦王族的身份向周施加壓力,迫使他們任華陽君為相,這樣,皇太后就會十分感激你,消除對你的偏見,你的官職升遷問題,也就會自然解決了。將軍何不去試一試呢?”

公孫消聽了獻則的話,就開始依計行事,向周施加壓力,果然使華陽君在周得到了重用。皇太后對公孫消頓時刮目相看,常在秦王面前說公孫消的好話。公孫消自此官運亨通,步步高升起來。

還有個類似的故事。

戰國時期,策士張儀可算得上是一個周游列國、左右時局的人物。在他客居楚國期間,開始楚懷王對他十分信任,但過了不久,他發現懷王的態度有所冷漠、疏遠,甚至從侍從的口中也可以聽到對他的不滿之聲。張儀為此十分苦惱。

一天,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要求立即進見楚懷王。

“先生找我,不知又有何高見啊?請賜教。”楚懷王見張儀又來嚕蘇,心里老大不快地說。

“我在楚國已經沒有什么用處了,請求北見晉君。”張儀說。

“好,好,先生愿意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寡人是無權干涉的。”楚王巴不得張儀快點離開楚國哩,嫌他難纏。

“附帶問一句,”張儀剛要轉身,“大王您還需要魏國的什么東西嗎?如果需要,我將從那里帶些回來敬奉大王。”“寶石、黃金以及象牙等等,都是我楚國所產。寡人無求于魏國。”

“那么,大王你又不好色了?”

“你這是什么意思?請先生明講。”

“大王,您忘啦,鄭、周、魏等中原之地的女子,容貌姣好,常使人誤以為天女下凡哪!”張儀說得有聲有色,兩眼放光。

楚懷王也聽得坐不住了,但還是強忍著不緊不慢地說:“我荊楚之地,乃僻陋之國也。中原女子如此之美,我也只是聽說過而已,但卻從來沒有親眼目睹呀。”說著,又故意停頓了一下,說:“張先生既然路過魏國,那就請先生費心……”

張儀一聽,連忙接過話茬:“大王您盡管放心好了。“于是,楚懷王就給了許多珠玉作為資金,讓張儀為他到魏國選美。張儀懷揣珠寶,離開楚王,但沒有立馬離開楚國,而是有意在宮廷內外放風,把楚懷王讓他到魏國選美的事給兜了出去。

王后南后和寵姬鄭袖聽到這一消息后,都十分驚恐,預感到未來形勢將對她們大大不利。于是,兩人都派人向張儀贈送大量黃金,名義上是給張儀作行旅之用,實際上是作為阻止魏美人入楚的酬報。張儀兩邊受益,囊中鼓脹,好不愜意!

為了不負南后、鄭袖重托,張儀在向懷王辭行時,請求懷王能賜以酒宴,為他餞行。他對懷王說:“大王,當今之世,戰火不斷,來往艱難,我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見到您,望大王能不吝賜酒。“那還不容易。只是希望先生能幫我把事情辦好。”懷王十分爽氣地答應了張儀的要求。

席間,酒至半酣,張儀再拜而請曰:“這里再沒有其他人了,愿大王召所愛之女侍酒。”

楚懷王同意了張儀的請求,傳令南后、鄭袖前來佐酒。

南后和鄭袖打扮得花枝招展,濃妝艷抹,早已靜候在后廳,盼著這一刻的到來。她們早已同張儀約定好了。

張儀一見南后和鄭袖款款走來,故作驚訝地大贊一聲:“如此佳人!”說著,急忙離席,俯身拜倒在懷王面前,說:“儀有死罪于大王。”

楚王也被張儀的失常舉動嚇了一跳,忙問:“先生莫非飲酒過量了?此番講話是何意思?”

張儀直起腰來對楚王說:“我走南闖北,周游列國,還從未見過像大王身邊如此貌美的佳麗。小人前番所言到趙魏一帶為大王選美人,實有欺王之罪也。”

聽到張儀對自己的后妃寵姬的如此夸贊,懷王心里高興還來不及哩,哪里還會生氣?忙安慰張儀:“先生不必介意。我本來就認為天下再沒有像她倆這般貌美了。”說著說著,又多情地把南后和鄭袖看了一眼。

南后和鄭袖站在一旁,更是欣悅不已。她們都在心里感謝張儀,覺得張儀太了不起了。當下,四人一同欣然飲酒。

自此后,南后和鄭袖更是輪番在楚懷王面前大講張儀的好話,在宮廷中更不允許別人對張儀有半點微詞。而南后和鄭袖也越發受到懷王的寵幸了。

胡雪巖結交左宗棠

和諧團結的人際關系,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衰。和則治,治則興;爭則亂,亂則衰。中國歷史展示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大化| 新昌县| 建德市| 宜州市| 瓦房店市| 赤壁市| 锦屏县| 方正县| 亳州市| 皮山县| 淮安市| 永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城口县| 香格里拉县| 改则县| 汶川县| 揭西县| 平舆县| 吕梁市| 哈巴河县| 余干县| 凤台县| 军事| 犍为县| 汨罗市| 全南县| 日土县| 彭泽县| 宜君县| 霍邱县| 文昌市| 普洱| 柳州市| 太仆寺旗| 石门县| 梁山县| 蒲城县| 莆田市|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