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計廣結人情(1)
- 處世三十六計
- 吳蔚
- 4476字
- 2015-06-11 15:17:02
人際交往是人類存在的方式。沒有人際交往,就沒有人類的社會生活,也就沒有社會化的人類。個體的人通過與他人交往,獲得信息和知識,發展體力和智力,參加生產、學習等社會活動。
一個離群索居的人,不僅體力智力會退化,還會因孤獨而導致心理失衡和過早死亡。美國心理學家倫納德。西默作過抽樣調查,發現獨居男子的死亡率比喜歡交際的男子的死亡率要高一倍。
因此可見,人際交往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每個人都樂于和他人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傾訴感情,切磋學問和技藝。
人際交往的范圍、方式和原則,受生產方式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中國古代的人際交往方式受小農經濟和宗法制度的制約,以家庭血緣關系為基礎,進而擴大到鄰里、同事、朋友等不同的層次。又由于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重群體精神,因而追求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
中國人的社會交往中,重人緣,重友誼,重視對他人的關心和責任,注入了更多的感情、道德因素,和西方人重個人,重競爭,重現實物質利益有明顯區別。
一天,一只老青蛙遇見一只老蜘蛛,便大吐苦水:“我自蝌蚪時代開始,便辛勤勞作,沒有一天懈怠過,但仍然是汗流浹背,方能糊口。現我年近黃昏,正在喪失勞動力,等待我的命運只能是饑餓而死。而你,我從來沒見你勞作過,卻衣食豐足。就是現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網者送來美味佳肴。哎,不是說‘天道酬勤’嗎?這世道真不公平啊!你說這是為什么?”
老蜘蛛回答說:“你說我沒勞作,這不對。想當年,我剛離家獨立,每天餓著體膚,熬著筋骨,日復一日地織我這張網,好不容易生活才有了依靠。就是現在,我還要隨時修復經常出現的破洞。你之所以生活艱辛、老而無靠,是因為你是靠四條腿在生活,一旦四條腿跳不動了,生活就失去了依靠。而我是靠一張網在生活,網不會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雖然年事已高,而生活無憂。如果我也像你一樣靠我這幾條纖細的腿來生活,我會生活得比你還悲慘百倍。”
青蛙與蜘蛛的對話,應該給我們以啟示。我們是要做青蛙,還是要做蜘蛛?
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我們的許多人不自覺地成了“青蛙”,所以,生活得很艱辛,至少心靈上很艱辛。
應該怎樣來鑒別自己是青蛙還是蜘蛛?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至今你仍然沒有一張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那你是“青蛙”,如果你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人際關系網,你可能是“蜘蛛”。之所以用“可能”一詞,是因為雖然你有一個完善的人際關系網絡,但從未啟用它,那你還僅僅是一只會織網的“青蛙”。
王莽施恩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必須先愛人。諸位當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一個人為防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這甚至會讓各位的子孫后代得到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
西漢末年,王莽在建立新朝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將來做皇帝在各個方面準備了條件。
先是掌握統治階級。公元前1年,王莽做大司馬錄尚書時,取得了政治上的最高職權,便大封漢宗室、有漢以來功臣的子孫以及在朝大官,又大封親信數百人,從而得到了劉、王兩姓上層豪強的擁護。又通過士人和太學生,得到了無市籍地主的擁護。曾有吏民48萬余人上書朝廷,要求重賞王莽的功德。
然后是取得勞動人民的擁護。王莽的第2個兒子王獲殺死奴隸,王莽痛責王獲,逼王獲自殺。郡國發生旱災、蝗災,王莽獻出100萬錢、30頃田,讓官吏豪富230人也獻出田宅,請大司農分配給貧民,并派使者捕蝗。全國無災地區財產不滿2萬錢、受災地區不滿1萬錢的貧民免納租稅。有疫地區,騰出大房子給病人治病,一家死6人以上,給喪葬費用5000錢,4人以上給3000錢,2人以上給2000錢。
王莽又廢掉漢皇室的呼池苑,改為安民縣,招募貧民遷往此處,沿路飲食及到新縣后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種、糧食都由官府供給或借貸。又在長安城中造5個里,有住宅200區,讓貧民居住。
王莽的這些措施使他得到了舉國上下的擁護。這為日后王莽廢棄西漢劉氏皇朝、建立新朝提供了有利條件。
竊符救趙
我們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會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只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所以要落人情,便應洞察此中三昧。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向魏國和楚國求助。秦昭襄王一聽到魏國和楚國打算發兵去救趙國,就親自跑到邯鄲那邊去督戰。他派人去對魏安僖王說:“邯鄲早晚得給秦國打下來。誰要去救,我就先打誰!”
魏安僖王嚇得連忙派使者去追晉鄙,叫他在當地安營,別再前進。晉鄙就把魏國的10萬兵馬駐扎在鄴下。
楚國的春申君聽說魏國的兵馬不再往前進,他也就在武關駐扎了下來。
秦王把兩路救兵嚇唬住,就叫大將王加緊攻打邯鄲。趙孝成王急得沒有辦法,只好再打發使者偷偷地跑到魏國,催魏安僖王快點進兵救趙。
趙國的使者見了魏安僖王,請他催晉鄙進兵。魏安僖王想要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吧,又怕得罪趙國。他只好不進不退地耗著。
趙國的平原君也派人到鄴下去請魏國的大將晉鄙進兵。晉鄙回答平原君說:“魏王叫我駐扎在這兒,我不能自作主張。”平原君又給魏公子信陵君寫了一封信,大意說:“我一向佩服公子,跟您結為親戚,我覺得很榮幸。如今邯鄲萬分危急,敝國眼看快要亡了。全城的人眼巴巴地盼著救兵來。貴國的大軍竟呆在鄴下,說什么也不再往前進。我們在火里,他們倒挺坦然。您姐姐(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黑天白日地哭著,勸解她的話我都說盡了。公子也得替您姐姐想一想啊!”
信陵君接到這封信,心里就像有好幾百條蟲子咬他似的。他再三再四地央告魏安僖王叫晉鄙進兵,魏安僖王始終不答應。信陵君對門客們說:“大王不愿意進兵,怎么辦吶?好吧!我自己上趙國去,齒乞要死就跟他們死在一起。”他預備了車馬,決計上趙國去跟秦軍拼命。有1000多個門客也愿意跟著他一塊兒去。
他們路過東門,信陵君下了車去跟他最尊敬的朋友侯生辭別。
侯生很冷淡地說:“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您一塊兒去。請別怪我。”
信陵君向他拱了拱手,丟了魂兒似的看著他,等著他再說幾句話。這是最后一次見面了。侯生可沒再說什么。信陵君只好走了,還不斷地左回頭、右回頭地瞧著侯生。侯生還是不動聲色地站在那兒。
信陵君在路上越想越難受,自言自語地嘆息著說:“我拿他當作知心人,他倒眼瞧著我去送死,連一句體貼的話都沒有。”他越想越傷心,走了幾里地,再也忍不住,就叫門客們站住,自己再去跟侯生說句話。
侯生還在門外站著。他見了信陵君,就笑著說:“我料定公子準得回來!”
信陵君說:“是啊!我想我一定有得罪先生的地方,因此特地回來請先生指教。”
侯生說:“公子收養了幾十年的門客,吃飯的有3000人,怎么沒有一個替您想想辦法,反倒讓您去跟秦國拼命?你們這么上秦國的兵營里去,正像綿羊去跟狼拼命,不是白白去送死嗎?”信陵君說:“我也知道沒有什么用處。可我這么一死,總算是盡我的力量了!”
侯生說:“公子進來坐一會兒,咱們商量商量吧。”侯生支開了旁人,對信陵君說:“聽說咱們大王在宮里最寵愛的是如姬,對不對?”
信陵君連連點頭說:“對,對!”
侯生接著說:“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害死,她請大王給她報仇,大王派人去找那個仇人,找了3年也沒找著。后來還是公子叫門客去給如姬報的仇,把仇人的腦袋給她送了去。有這么回事沒有?”信陵君說:“有,有!”
侯生說:“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她就是替公子死,也是甘心情愿的。因此,只要公子請她把兵符盜出來,咱們拿了兵符去奪取晉鄙的軍隊,就能跟秦國打了。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強得多嗎?”
信陵君聽了,好像從夢里醒過來一樣。當時拜謝了侯生,叫門客們暫且在城外等著,自己回到家里,托了一個跟他有交情的內侍叫顏恩的,去跟如姬商量。如姬說:“公子的命令我決不推辭。就是赴湯蹈火我也干。”
當天晚上,如姬伺候魏安僖王睡下,到了半夜,乘著他睡得正香的時候,把兵符偷出來,交給了顏恩。顏恩立刻送到了信陵君那兒。信陵君拿著兵符,再上東門去跟侯生辭別。
侯生說:“萬一晉鄙驗過兵符,不把兵權交出來,怎么辦?”信陵君覺得脊梁上突然澆了一桶冰水,皺著眉頭說:“這、這怎么辦吶?”
侯生接著說:“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勇士,公子可以請他出點力。要是晉鄙痛痛快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不答應,就叫朱亥殺了他。”
信陵君鼻子一酸,傷心地說:“晉鄙老將忠心耿耿,沒做錯事。
他不答應我,也是應當的呀。我要是殺了他,這怎么不叫我痛心吶?”
侯生說:“死一個人,救了一國的危急,還不值嗎?咱們應當從大處著想,婆婆媽媽的怎么行吶?”
侯生和信陵君到了朱亥家里,侯生向他說明了來意,朱亥一口答應了下來。
侯生說:“照理,我也應當一塊兒去,可是我老了,跟著你們反倒叫你們多一份麻煩。祝你們馬到成功!”信陵君不敢再耽誤,立刻帶著朱亥上車走了。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1000多個門客到了鄴下,見了晉鄙,對他說:“大王為了將軍在外面辛苦了好幾個月,特地派無忌(信陵君名無忌)來接替。”說著,就叫朱亥奉上兵符,請他驗過。
晉鄙把兵符接過來,再跟自己帶著的那一半兵符一合,果然合成了一個老虎形的信物。虎符完全符合,是真的。可是他想了一想,說:“請公子暫緩幾天,我把將士們的名冊整理出來,把軍隊里的事務結束一下,然后才能夠清清楚楚地交出來。”信陵君說:“邯鄲十分緊急,我想連夜進兵去救,哪兒能耽誤日子吶?”
晉鄙說:“不瞞公子說,這是軍機大事,我還得奏明大王,方能照辦。再說……”
他的話還沒說完,朱亥大喝一聲,說:“晉鄙!你不聽王命,竟敢反叛!”
晉鄙問他:“你是誰?干什么?”
朱亥從袖子里拿出一個40斤重的大鐵錘,沖著晉鄙的腦袋一砸,說:“我是懲辦反叛的!”晉鄙的腦袋當時就被打得粉碎。
信陵君拿著兵符對將士們說:“大王有令,叫我接替晉鄙去救邯鄲。晉鄙不聽命令,已經治死了。你們不用害怕。服從命令,一心一意去殺敵人的,將來都有重賞!”兵營里靜悄悄地連個咳嗽的聲音都沒有,大伙兒就等著進軍的命令呢。
信陵君下了一道命令:“父親和兒子都在軍隊里的,父親可以回去;哥哥和弟弟都在軍隊里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可以回去養活老人,有病的或者身子弱的,也可以回去。”大概十成里有二成的士兵請求回去。信陵君重新編排隊伍,總共有8萬精兵。信陵君親自出馬跑到最前面,指揮將士們向秦國的兵營沖殺過去。秦國的將軍王沒想到魏國的軍隊會突然來攻打,手忙腳亂地上陣抵抗。平原君也開了城門,帶著趙國的軍隊殺出來。兩邊夾攻,打得秦國的軍隊就像山崩似的倒了下來。多少年來,秦國從未打過這么一個大敗仗。秦昭襄王趕緊下令退兵,已經死傷了一半人馬。
信陵君能取得戰斗的勝利,最大的功勞是侯生,其次是如姬,而這兩個人都是他平時廣結人情時換來的。
周瑜借糧
人們對雪中送炭之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軍閥,術部下為官,被齒乞,術任命當過一個小小的居巢長——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