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我服從調劑,終成洪武國相
最新章節
- 第35章 三月之期,后浪更推前浪
- 第34章 駕部主事,國公列席參會
- 第33章 相府夜會,徐洛精于算術
- 第32章 江南大院,食君祿擔君憂
- 第31章 彰顯國威,賜鎮淮橋府邸
- 第30章 不知敬畏,奏請驛傳體系
第1章 執鞭訓導,徐洛一片公心
洪武十年,大明應天府,國子監。
八月的蟬鳴響徹京師,無人不知馬上就是秋闈入學季節。
徐洛身穿綠色盤領常服,從腰間的烏角帶,可以看出來是個八九品文官。
此時大明官服還沒有衣冠禽獸的制度,要等到洪武二十四年,滿朝文武才變成你死我活的黑森林。
至于他為何知道,因為徐洛是個穿越者。
作為蘇省高考文科狀元,他理所當然選擇南京大學作為首,誰知道“服從調劑”,給他干到南京太學。
當然,這時候還不叫這名字,在朱棣靖難遷都北京前,這都叫大明國子監。
而他的身份,是十位學正的其中一人,正九品官,負責監督學生品行,偶爾承擔部分教學。
徐洛俸祿不多只有六十石,在京師主要以大米形式發放,在北方就會折算成為以雜糧為主。
六十石什么概念,明代一石約九十公斤,所以去年徐洛收到俸祿時直接驚呆,將近三噸!
衣食肯定是無憂了,畢竟編制擺在這,與國同休很多都沒問題,大明正處于草創階段,哪哪都需要人才。
真正讓徐洛興奮的,是大明最高學府為他帶來的權力。
“歐陽倫,請你解釋一下,手袖里面為何會有小抄。”
徐洛好整以暇,所謂監督學生品行,說白了就是訓導主任,主要處理作弊問題。
歐陽倫面如死灰,他沒想到國子監居然如此嚴厲,一眼就被揪出。
“學正大人,那是小生昨夜夙夜不眠不休,刻苦用功讀書,不小心沾染上的墨跡,怎么能算小抄。”
“哦,所以我冤枉你了。”徐洛對于這些答案已經司空見慣,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考試是唯一評定標準。
歐陽倫頭皮發麻,心里像吞了蒼蠅般難受。
“小生真沒有作弊。”
徐洛打住,“哪里的歐陽?”
“江西吉安府。”
徐洛眉毛一挑,“那就是宋朝名臣廬陵歐陽修的家族?可是同族?”
歐陽倫苦笑,雖然先祖是歐陽修,但他家里可是武官,從祖父那代跟著小明王打天下,后來直接投了朱元璋。
這次來國子監讀書,還是朝廷命令:“癸丑,選武臣子弟讀書國子監。”
“不知學正大人如何才能饒過小生。?”
“吉安府最出名的,一曰吉泰米,二曰泰和紙,三曰永豐布。”徐洛慢慢走到歐陽倫身前,“不知你家掌控哪樣?”
朱元璋重視文教,特別對國子監寄予厚望。
徐洛教鞭之下無虛士,專打文武功勛、天潢貴胄,不抽無名鼠輩。
尤其眼前這個歐陽倫,更不是普通人,他是未來安慶公主駙馬,岳母馬皇后。
娶公主是他的成就,但不是成名原因。
但是真正讓歐陽倫被載入史冊,是因為洪武三十年的一場茶馬走私案,案情特別嚴重,涉款特別巨大。
徐洛乍聽到歐陽倫的大名時,就想到此事,剛好還真是同一人。
“家里主要經營米和紙的生意嗎,不過家里的事我從來沒有參與。”
歐陽倫不知道徐洛是何意,如果只是想索賄,那更簡單。“如果學正需要,孝敬隨時可以送到府上。”
徐洛一笑,人挺上道,但是卻小看了天下英雄。
“本官為人清廉正直,怎么可能是貪贓受賄之人。”
徐洛已經盤腿坐到他旁邊,“我江陰徐家還不缺這點阿堵物,反而我要送你錢。”
歐陽倫有點糊涂,才知道徐洛胃口很,居然想染指造紙業。
“恕小生不能從命,泰和紙技術都在族里秘密保管,家父一定不會同意。”
徐洛也沒想到一蹴而就,笑道:“別急著拒絕,不如先聽聽我大明怎么處置作弊惡徒?”
“應試生儒舉人監生,但有懷挾文字、銀兩,并越舍與人換寫文字者,俱問發充吏,三考滿日為民;若系官吏,就發為民。”
“看你細皮嫩肉,發配九邊充軍就是不死也掉層皮,將來家業交給二、三房打理?”
歐陽倫根本沒想過作弊的代價如此沉重,在他看來只是夾帶而已,太過嚴苛。
正滿頭大汗看著徐洛,“求大人放過。”
“放心,本官并不要你家的技術,我只要投資工坊,坐享其成。”徐洛嘴上如此說著,手上卻掀開歐陽倫袖子,上面的蠅頭小字清晰可見。
“這些字本應該躍然紙上,本官這個小小夢想,我想你懂得權衡。”
“你能體會本官的一片公心嗎?”
歐陽倫對上徐洛灼灼目光,忙不迭點頭:“同意,大人銳意文教,我一定促成此事。”
徐洛很滿意,穿越以后雖然沒回過本家,但是從府中堆積如山的往來書信,能看出來江陰的家人對他寄予厚望。
在古代,人不能一直單打獨斗,而是以家族作為一個整體。
他作為徐家唯一在大明朝當官的人,負責在官場上力爭上游。
家族負責在后方生產資源,繼續投資徐洛上進,然后螺旋式躍遷階級。
家族投之以桃李,他當然要報之以瓊漿。
至于為何看上歐陽倫家族經營的泰和紙業務,也并非隨意為之。
其實徐洛穿越以來,就發現黃冊還沒全面推行,甚至連后世知道那些繁重的檔案文牘都還沒出現。
大明可是出了名,所有文書記錄都有嚴格要求,巨細無遺都要記錄在案的時期。
黃冊是洪武十四年正式推出,統計全國人口資料,從此里甲制度徹底將人口束縛在原籍。
徐洛可以預見,未來大明的用紙需求將會持續旺盛。
“不謀千里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徐洛早就有投資開造紙工坊的打算,但是古代的造紙技術都是秘而不宣。
徐家在江陰說一不二,但是卻沒有上等毛竹,做不出來好紙,這就是地域限制。
而歐陽倫家族所在盛產毛竹,泰和毛邊紙也聞名天下,容易著墨,印刷清晰,經久耐用,特別適合用于賬冊印刷。
目前大明草創階段,各地大族都在忙于收攏土地,但是徐洛眼界更遠。
大明所處的公元十四世紀,全世界生產力都在飆升,商品經濟抬頭,還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活,已經不能滿足。!